第25章
  “你大几了?”
  “大一。”
  “这样子吧。”他递过来一张名片,“我们这段时间都还在北京,我知道,你现在肯定觉得很混乱,咱们约个时间再详谈一下。总之我不是骗子,正经导演,正经剧组,这个你就不用去怀疑了。”
  梁又夏顿了顿,接过来。
  “我爸还在里面,我得先回去了。”徐永君指了指门口,“让他跟你一趟走……”
  “不用了。”梁又夏脱口而出,说完,下意识往那人看去。
  耿竞青背对着两人,局外人似的。
  蛮有架子。
  “让他再跟你介绍一下。”然而徐永君笑了笑,坚持说,“对了,你的号码能给我吗?”
  ……
  他走了,又只剩下她和他。
  梁又夏走在前头,耿竞青就是不走上前跟她并排,始终落了几步。
  夏夜的晚风吹拂,一阵,一阵,挂在衣服上。许是方才出了汗,此时竟感到有点凉快起来。
  不远处,几个学生骑着单车夜行,肆意喊叫,衬得这一片满满都是缄默。他要跟她到哪儿?介绍呢,又怎么不介绍?
  梁又夏转过身,看着耿竞青。
  他的黑色碎发在微风中摇曳,露出了光洁的额头。
  “你要去哪儿?”
  耿竞青凉凉回答:“回家,你们学校大门在哪里。”
  “我带你过去吧。”梁又夏说,站定不动,等着他靠近一点。
  耿竞青双手插兜,立了一会儿,这才走上前跟她并排。
  “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问吧。”
  梁又夏低头敛目,看着地面,在心中度量。
  “为什么选我?”
  “感觉。其实徐永君不会太在意你有没有演过戏,是不是科班,因为他就喜欢自己调教。”
  而且——耿竞青皱了皱眉,暂时没说。
  “徐导选中我的?”梁又夏想了想,还是觉得既奇妙又茫然,“在那个ktv?”
  学校门口还没到,但她的宿舍楼已经到了。
  楼前,有一些在聊天的情侣,有一些等女朋友的男生。
  是专属于这个年纪的氛围。
  没有等到回答,梁又夏偏头看向他。
  “……谁选中的不重要。”耿竞青抱着手臂说。
  第28章 一种关注
  打开宿舍灯, 梁又夏坐在电脑前。
  正要点开网页,想起什么,她拿出那张名片细看, 随即有点愣住。
  徐永君手也开过光, 十来张正式的名片里, 偏偏摸出一张印着耿竞青名字号码的给了她。
  但这些,梁又夏并不知道。她只是在想, 这个耿竞青不仅是男主角,还是“《赤情下行》选角导演”。
  赤情下行?
  她先是在搜索栏里输入“徐永君”。
  年龄二十五, 比她大六岁;给出的介绍是“香港导演”;父亲的确是徐耀。
  履历年轻,但很优秀, 第一部 长片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 华语电影爱好者一定会认识。
  可惜, 她不算是。
  梁又夏滑动鼠标,又去搜索“耿竞青”,这一搜,出来的结果就好玩多了——
  一个小孩子的脸。
  原来他是童星?
  然而,还来不及细细看他孩童脸庞, 梁又夏就看见了那行“耿敖亲生儿子”。
  这名字就算是不关注华语电影的, 也多少听说过。
  他爸居然是耿敖?第五代中国电影导演中的领军人物, 九零年代凭一部《暴烈命兰》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从此一战成名,出手无不叫座叫好。谁能上他的戏,在圈子里不用担心咖位了。
  近年不再产出作品, 专心于管理产业, 然而影响力只增不减。
  母亲李瑶春,著名剧作家, 但已离世。
  姑姑耿盈,成功的电视剧导演。
  爷爷和奶奶又是……
  梁又夏默默地坐着,目光投向那张照片。耿竞青童星出身,但之后却没再演什么戏了。没有更多隐私消息透露,也没有跟耿敖的同框照片。
  就剩他童星时留下的模糊影像。
  上面的那个小孩儿脸盘白,眼睛黑亮,挺贵气的长相。嘴巴却撇着,有点拽的样子。
  一看就不好伺候。
  盯了会儿,梁又夏有点想笑,突然就想,幸好梁子杰不是这样。
  对了,他多少岁?
  但她已经在搜索“赤情下行”,也并不是那么好奇,就没倒回。而这四个字,也没有太多特殊的含义。
  就是一个待完成的,电影的名字。
  电脑光安静地闪动,搜索框中删删减减。
  “演员”
  “演技”
  “素人演员”
  瞥见一条:“素人演员洪莉参演徐永君《靡靡》,一年苦磨终成大器!”
  一年?
  门被推开,舍友回来了。
  梁又夏关掉电脑,看着她们:“后面讲什么了?”
  “你没睡啊,我以为你是累了提前回来。”李苗苗道,“没讲什么,就后面那个徐耀的导演儿子上来说了些什么……”
  韩一莉:“不管怎么样,第一次见明星呢。”
  “是。”李苗苗点头,“光鲜亮丽啊。”
  宿舍还没有陷入黑暗,梁又夏坐在床上,看着有些斑驳的天花板。
  放在枕头边的手机振了振。她拿起来,来自陌生号码的一条短信。
  “?”
  “想好哪一天了吗?”
  这串数字有些眼熟,梁又夏想起来了,这是耿竞青的号码。
  他分明不是导演,但看起来似乎也不止是演员的身份。
  指尖搭在手机屏幕,忽然,手中又是一振,不对,是两振。
  梁子杰:“小姨说要寄些粽子给你。模考重回年级第一。不用给我打钱,你再给我打钱我只会打回去。”
  小姨:“夏夏,今天叔公是不是跟你打电话了,他……”
  梁又夏一目十行看到最后,退出界面。
  舍友在下面问:“我关灯咯。”
  “关吧。”
  陷入黑沉。
  她在黑暗中权衡,编辑发送:“可以直接短信说吗?或者电话里说,我觉得不一定要见面谈。”
  那边秒回:“不可以。”
  “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梁又夏想。
  “你当时已经答应了。”
  “……”
  “我们去学校找你吧,明天下午?在食堂?”
  “下午食堂不开。”
  那边的人过了会儿才回:“那就中午。”
  翌日。
  梁又夏上午满课,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最主要是,最后一节课的老师很爱拖堂。
  也不能说拖堂,只是这个老师的规矩比较特殊。她中间不下课,要去上厕所的话随便离位,下课要走也随便,但教室里会继续做问题讨论或文学分享。
  确实是自愿的。
  她很有学识,见解独到,梁又夏通常跟大家一起留下。
  但今天,她拿起双肩包。
  哪怕已提前考虑好,选了个靠后的位置,此时也有视线投来,连老师都多看了一眼。
  一种脱轨的感觉。
  她快速离开,下楼,去到食堂。
  阳光灿烂,普照校园。遥遥地,就望见耿竞青站在门口,有点懒散的样子,罔顾周围打量的学生,好像不知道自己挺惹眼的。
  旁边的徐永君则观望着周围的建筑。这么一看才发现,这位徐导没有表情时,身上气质其实并不轻松。
  但一看到她,就笑了笑:“你来了。”
  耿竞青迈步靠近,一大半阳光被他遮住。
  “嗯。”梁又夏问,“你们吃饭了吗?”
  “没有啊。”徐永君说,“第一次吃呢。”
  这句话有歧义,见她露出一点探究,徐永君解释:“我是说,第一次吃国内大学的食堂。我在日本读的学校,耿竞青也一直在外面。”
  梁又夏点点头,没说什么。
  找了个角落的桌子,点好午饭,三人坐下。
  食堂很热闹,嘈杂声不断。
  徐永君:“咱们吃完饭再说。”
  余光里,对面的耿竞青握着筷子挑来挑去,扒这扒那,偶尔才赏脸似的吃几块,仿佛是全食堂最难搞的人。
  不过他确实选了个出奇难吃的窗口,出奇,梁又夏默不作声地琢磨。
  一转眼,竟然见他站了起来:“我再去看一下。”
  梁又夏飞快开口:“你不要选外国菜,做的都不行,全部放冷的。”于心不忍。
  耿竞青顿了顿,良久,低头看她。
  “那你推荐一下。”
  一边的徐永君抬起头。
  梁又夏倒很耐心,真的在给他选荐。结果说了好一会儿,见耿竞青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知在想什么。
  半天后冒了句:“算了,不在你这吃了。”
  “……”
  终于进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