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武林大会上一鸣惊人的风惊月无疑是这次会武里最夺目的焦点,她的出现造成了一场波及全武林的地震,令幽冥涧退场,让华山派却步。
所与人都以为她会如众人期待的那样,扛起驱逐东瀛、保家卫国的旗帜,号令天下英豪,可是就在赛后的第二日,血怒门少掌门楚烺就宣布了她离去的消息。
据他说,昨夜风大侠与楚掌门相谈甚欢,而后又相约切磋,名家各持宝刀论武,自然是酣畅淋漓。不过他并不知道胜败,只知楚掌门在下山后就决定闭关参悟刀术,让他统管血怒门大小事务,而风大侠竟不知为何选择了远走高飞。
事情的结果颇令人唏嘘,众人便猜测此次比武怕是惊天动地,能让武林泰斗闭关思索,又能让江湖新秀淡出视线,这已经成为江湖上新鲜的难解之谜了。
当然,大家除了看热闹,也并没有忘记这次大会的初衷,楚烺称他将代表父亲和血怒门与各派掌门商议驱逐东瀛人的事项。
一切似乎都在意外的小插曲后,走回了正轨,但是没有人发现,血怒门慢慢出现了一些过于“巧合”的变化。
比如三少爷意气风发地要下江南荡倭寇,离开了洛阳;比如二少爷爱刀成痴,得知父亲闭关,他也跟着闭关去钻研了;比如柳夫人年老体衰突发恶疾,需要静养,在与各派武林人士见了一面后就开始了修养,不再过问诸事了……而那一位本就无人在意的大小姐楚朝华,这下子更无人在意了。
这么看起来,楚烺“篡位”成功了,三弟胆小畏惧,只身闻风而逃,不足为惧;二弟被他囚禁,不得不淡出众人视线。
母亲最初并不赞同他的所作所为,但他告知柳沧雪楚铎已死,现在只有他能稳定大局,所以逼着柳沧雪陪他在武林众人面前演戏,演完之后,还劝说阻拦他的母亲就显得多余了,他让她“病”了起来。
至于楚惜华么,他根本不用放在心上,派几个人监视她就好了,难道她还能翻出什么水花来?
楚烺必须拉拢各大门派,以免楚铎的老盟友余再之察觉异状,率先挑事,他必须让各大门派上自己这条贼船。
当这些事接二连三在洛阳上演的时候,风惊月已经快马加鞭地返回了隐居之地,她白日赶路,夜间疗伤,等到她到目的地时,已经恢复地差不多了。风惊月身上的伤是好了,可心里却一直压着一件事。
四月的山林一扫冬日的肃穆和沉敛,被春风吹醒后,舒展了,放肆了,热闹了。
风惊月见到了阿柔。
悟道后的阿柔已然脱胎换骨,明明是相同的皮相,但她整个人焕发出一种自然的、光明的神采,和如今沉醉在东风里的山林一样,拥有着向上的喜悦。
长生之道,顺应天地,果然非同凡响。
神采奕奕的阿柔见到风惊月,笑中却带着揶揄:“天下第一怎么冷着一张脸回来了?”
她下过山,听到了最为新鲜的豪侠故事,这江湖传说的走向并不让她意外,但依然发自内心地为好姐妹感到高兴。
风惊月长叹了一口气,努力对着阿柔摆出了一张笑脸,可这笑中终究带着些许疲惫,她简明扼要地和阿柔谈起了余再之和东瀛人。
她说完,积压在心中太久,久得已经发酵出浓烈刺骨味道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这天下纷争不过都是因个人私利角逐而起,他们为的无非就是要踩倒别人当别人的爹。他们男男互害,为什么要把我牵扯其中?”
“我现在是天下第一了,是武林盟主了,就必须挺身而出去收拾这个烂摊子?我一旦走向高台,他们就会在高台下架起火把,浇上热油。”
“他们太擅长用道德、用大义来捆绑我,逼迫着我去为他们奉献,去为他们牺牲,去为他们而死!我厌恶这个一成不变的套路,我憎恨这些吞噬我血骨的蚊蝇!”
另一个世界里的楚朝华以粉身碎骨为“体验券”,被迫成全了这等“高尚”,而如今的风惊月又再一次于听风崖上见识到了它是如何张着血盆大口、亮着獠牙利爪要将自己活活吃尽的张狂模样,她因此在这个套路面前生出了更为敏锐的觉察和更为强烈的反抗。
这几天在路上,风惊月和吕婵聊起“春秋无义战”,所谓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简化下来,也不过就是一个词——“争爸”。而这个套路又在千百年来上演了千百遍,无数人依旧前赴后继地挥洒血汗,投入到他们一生必竞的“大事业”中。
战乱之后就生息,生息之后又大战,争而又和,和而又争,风惊月被推进了有固定运行模式的轨道中,她烦透了,恨透了。
风惊月开始回想起在江南秘境里的那一年,远离尘世喧嚣,与山河为伴,还有知心好友寸步不离,她那时还有学武的劲头,陶醉在努力和奋进中是无比幸福的。
她再次回到山林之中,这久违的熟悉与亲切稍稍抚平了她内心的躁郁,可她再也过不上那样的生活了。
阿柔耐心地听着,她一言不发,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下去,换做了凝重,这武林的天,是真的要塌了。
她们各自不同的经历,开拓出的是不同的视角。
阿柔把自己一剑挑山门、师母留守……等等这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事件串连了起来,思索之后,她做出了一个与风惊月退隐截然相反的决定。
她开口道:“但你真能断?真能忘?真能置身事外?真能视若无睹?”
她们隐居于此,只是从空间上与外界隔绝了而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有些退缩的意味。
置身事外就等于默许了轨道的继续运行。
俗世外,阿柔还有在乎的人。
“噌”的一声轻响,她拔剑出鞘,剑锋直指风惊月。
“拔刀,”阿柔的目光变得冷锐,天地长生剑的锋刃泛着寒意,“我问你,你过去,因何拔刀?”
风惊月罕见地沉默了,迷茫了,她不想置身旋涡之中,她不想以一己之力去修补那些由男祸捅出的青天漏洞。
她有错吗?
可她真的可以冷眼旁观吗?
是的,她一身武艺,已经可以说是难逢敌手了,就算天真的塌了,她也能独善其身,是,她只要收起对无辜之人的同情之心,她就可以高枕无忧。
那她为何拔刀?
这时的风惊月才发现,练了武功,给自己报了仇,才发现自己还必须解决一个更宏大的、更难解的谜题。
阿柔见她迟迟不语,愣在原地,怒道:“拔刀!告诉我,也告诉你自己答案!”
可她没有等到一场痛快的比试,她自嘲地笑笑:“呵呵,我们两个真是有趣。一个本该避世的修道之人想着入世,而一个滚滚红尘中策马的侠客竟想着出世。”
多可笑啊。
阿柔收剑入鞘,环视了一圈,这隐居的木屋是她们一手建造的,这熟悉的山林也变成了自己的朋友,离去之时难免有些不舍,可她知道有件事在等着她去做。
她从来都不是久居高山就可以心无波澜俯视苍生的世外仙,她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红尘客。
“你要去哪里?”
转身离去阿柔听到身后的风惊月的询问,她回首淡淡一笑,纵然前方艰难险阻难以计数,纵然前路崎岖坎坷孤身而往,也全都化入这一笑淡然之中。
阿柔坚定道:“入世,济苍生。”
——
晚间,风惊月躺在阿柔做的躺椅上,仰望着万里星空,一言不发,准确地说,她自阿柔离去后就再也没说过话,面对世事的无可奈何和好友的不理解加重了她内心的烦闷和抑郁。
躺椅吱呀吱呀地晃着,没心没肺的才最潇洒。
吕婵想了很久,终于决定开口:“其实你没有错,不去为男人收拾烂摊子是应该的,凭什么要给他们兜底?阿柔也没有错,虽然她的决定并没有成功解决你的问题,但是她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给出答案,人之间的关联和彼此的情感。”
阿柔大概是料到有人会对华山派下手了,和光子独守华山,而其余四子被调虎离山在外,二者都是可能遭受攻击的对象,阿柔担心的当然是在华山上孤立无援的师母和师姐妹们。
风惊月并未回应,她仍是远望着星空。
“其实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我,侠,究竟是什么?”吕婵悠悠地问风惊月,也是她在问自己。
从吕婵幼时观看的电视剧,年少时阅读的小说和后来入坑的游戏,处处都有武侠的影子,她现在必须好好问一问自己,这到底是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武断地说,侠文化是父权社会里英雄主义的一种变体。既然是英雄主义,那么自然会将女性边缘化。
风惊月的心境的变化就说明,当她也想进入已有的模式时,发现身为女性的自己,是完全无法融入陈旧的框架中的,像方和圆一样,注定不能重叠。
一个男性,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如果他的人设足够优秀的话,他马上就会秉持着为国为民的高尚精神,立刻投入到这个英雄主义的叙事中,成功干掉坏爹、旧爹,成为一个好爹、新爹;假如他不成功,也能成仁,成为一个充满悲情主义的歌咏对象。
所与人都以为她会如众人期待的那样,扛起驱逐东瀛、保家卫国的旗帜,号令天下英豪,可是就在赛后的第二日,血怒门少掌门楚烺就宣布了她离去的消息。
据他说,昨夜风大侠与楚掌门相谈甚欢,而后又相约切磋,名家各持宝刀论武,自然是酣畅淋漓。不过他并不知道胜败,只知楚掌门在下山后就决定闭关参悟刀术,让他统管血怒门大小事务,而风大侠竟不知为何选择了远走高飞。
事情的结果颇令人唏嘘,众人便猜测此次比武怕是惊天动地,能让武林泰斗闭关思索,又能让江湖新秀淡出视线,这已经成为江湖上新鲜的难解之谜了。
当然,大家除了看热闹,也并没有忘记这次大会的初衷,楚烺称他将代表父亲和血怒门与各派掌门商议驱逐东瀛人的事项。
一切似乎都在意外的小插曲后,走回了正轨,但是没有人发现,血怒门慢慢出现了一些过于“巧合”的变化。
比如三少爷意气风发地要下江南荡倭寇,离开了洛阳;比如二少爷爱刀成痴,得知父亲闭关,他也跟着闭关去钻研了;比如柳夫人年老体衰突发恶疾,需要静养,在与各派武林人士见了一面后就开始了修养,不再过问诸事了……而那一位本就无人在意的大小姐楚朝华,这下子更无人在意了。
这么看起来,楚烺“篡位”成功了,三弟胆小畏惧,只身闻风而逃,不足为惧;二弟被他囚禁,不得不淡出众人视线。
母亲最初并不赞同他的所作所为,但他告知柳沧雪楚铎已死,现在只有他能稳定大局,所以逼着柳沧雪陪他在武林众人面前演戏,演完之后,还劝说阻拦他的母亲就显得多余了,他让她“病”了起来。
至于楚惜华么,他根本不用放在心上,派几个人监视她就好了,难道她还能翻出什么水花来?
楚烺必须拉拢各大门派,以免楚铎的老盟友余再之察觉异状,率先挑事,他必须让各大门派上自己这条贼船。
当这些事接二连三在洛阳上演的时候,风惊月已经快马加鞭地返回了隐居之地,她白日赶路,夜间疗伤,等到她到目的地时,已经恢复地差不多了。风惊月身上的伤是好了,可心里却一直压着一件事。
四月的山林一扫冬日的肃穆和沉敛,被春风吹醒后,舒展了,放肆了,热闹了。
风惊月见到了阿柔。
悟道后的阿柔已然脱胎换骨,明明是相同的皮相,但她整个人焕发出一种自然的、光明的神采,和如今沉醉在东风里的山林一样,拥有着向上的喜悦。
长生之道,顺应天地,果然非同凡响。
神采奕奕的阿柔见到风惊月,笑中却带着揶揄:“天下第一怎么冷着一张脸回来了?”
她下过山,听到了最为新鲜的豪侠故事,这江湖传说的走向并不让她意外,但依然发自内心地为好姐妹感到高兴。
风惊月长叹了一口气,努力对着阿柔摆出了一张笑脸,可这笑中终究带着些许疲惫,她简明扼要地和阿柔谈起了余再之和东瀛人。
她说完,积压在心中太久,久得已经发酵出浓烈刺骨味道的愤怒终于爆发了。
“这天下纷争不过都是因个人私利角逐而起,他们为的无非就是要踩倒别人当别人的爹。他们男男互害,为什么要把我牵扯其中?”
“我现在是天下第一了,是武林盟主了,就必须挺身而出去收拾这个烂摊子?我一旦走向高台,他们就会在高台下架起火把,浇上热油。”
“他们太擅长用道德、用大义来捆绑我,逼迫着我去为他们奉献,去为他们牺牲,去为他们而死!我厌恶这个一成不变的套路,我憎恨这些吞噬我血骨的蚊蝇!”
另一个世界里的楚朝华以粉身碎骨为“体验券”,被迫成全了这等“高尚”,而如今的风惊月又再一次于听风崖上见识到了它是如何张着血盆大口、亮着獠牙利爪要将自己活活吃尽的张狂模样,她因此在这个套路面前生出了更为敏锐的觉察和更为强烈的反抗。
这几天在路上,风惊月和吕婵聊起“春秋无义战”,所谓的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简化下来,也不过就是一个词——“争爸”。而这个套路又在千百年来上演了千百遍,无数人依旧前赴后继地挥洒血汗,投入到他们一生必竞的“大事业”中。
战乱之后就生息,生息之后又大战,争而又和,和而又争,风惊月被推进了有固定运行模式的轨道中,她烦透了,恨透了。
风惊月开始回想起在江南秘境里的那一年,远离尘世喧嚣,与山河为伴,还有知心好友寸步不离,她那时还有学武的劲头,陶醉在努力和奋进中是无比幸福的。
她再次回到山林之中,这久违的熟悉与亲切稍稍抚平了她内心的躁郁,可她再也过不上那样的生活了。
阿柔耐心地听着,她一言不发,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下去,换做了凝重,这武林的天,是真的要塌了。
她们各自不同的经历,开拓出的是不同的视角。
阿柔把自己一剑挑山门、师母留守……等等这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事件串连了起来,思索之后,她做出了一个与风惊月退隐截然相反的决定。
她开口道:“但你真能断?真能忘?真能置身事外?真能视若无睹?”
她们隐居于此,只是从空间上与外界隔绝了而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倒有些退缩的意味。
置身事外就等于默许了轨道的继续运行。
俗世外,阿柔还有在乎的人。
“噌”的一声轻响,她拔剑出鞘,剑锋直指风惊月。
“拔刀,”阿柔的目光变得冷锐,天地长生剑的锋刃泛着寒意,“我问你,你过去,因何拔刀?”
风惊月罕见地沉默了,迷茫了,她不想置身旋涡之中,她不想以一己之力去修补那些由男祸捅出的青天漏洞。
她有错吗?
可她真的可以冷眼旁观吗?
是的,她一身武艺,已经可以说是难逢敌手了,就算天真的塌了,她也能独善其身,是,她只要收起对无辜之人的同情之心,她就可以高枕无忧。
那她为何拔刀?
这时的风惊月才发现,练了武功,给自己报了仇,才发现自己还必须解决一个更宏大的、更难解的谜题。
阿柔见她迟迟不语,愣在原地,怒道:“拔刀!告诉我,也告诉你自己答案!”
可她没有等到一场痛快的比试,她自嘲地笑笑:“呵呵,我们两个真是有趣。一个本该避世的修道之人想着入世,而一个滚滚红尘中策马的侠客竟想着出世。”
多可笑啊。
阿柔收剑入鞘,环视了一圈,这隐居的木屋是她们一手建造的,这熟悉的山林也变成了自己的朋友,离去之时难免有些不舍,可她知道有件事在等着她去做。
她从来都不是久居高山就可以心无波澜俯视苍生的世外仙,她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红尘客。
“你要去哪里?”
转身离去阿柔听到身后的风惊月的询问,她回首淡淡一笑,纵然前方艰难险阻难以计数,纵然前路崎岖坎坷孤身而往,也全都化入这一笑淡然之中。
阿柔坚定道:“入世,济苍生。”
——
晚间,风惊月躺在阿柔做的躺椅上,仰望着万里星空,一言不发,准确地说,她自阿柔离去后就再也没说过话,面对世事的无可奈何和好友的不理解加重了她内心的烦闷和抑郁。
躺椅吱呀吱呀地晃着,没心没肺的才最潇洒。
吕婵想了很久,终于决定开口:“其实你没有错,不去为男人收拾烂摊子是应该的,凭什么要给他们兜底?阿柔也没有错,虽然她的决定并没有成功解决你的问题,但是她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给出答案,人之间的关联和彼此的情感。”
阿柔大概是料到有人会对华山派下手了,和光子独守华山,而其余四子被调虎离山在外,二者都是可能遭受攻击的对象,阿柔担心的当然是在华山上孤立无援的师母和师姐妹们。
风惊月并未回应,她仍是远望着星空。
“其实有一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我,侠,究竟是什么?”吕婵悠悠地问风惊月,也是她在问自己。
从吕婵幼时观看的电视剧,年少时阅读的小说和后来入坑的游戏,处处都有武侠的影子,她现在必须好好问一问自己,这到底是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武断地说,侠文化是父权社会里英雄主义的一种变体。既然是英雄主义,那么自然会将女性边缘化。
风惊月的心境的变化就说明,当她也想进入已有的模式时,发现身为女性的自己,是完全无法融入陈旧的框架中的,像方和圆一样,注定不能重叠。
一个男性,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如果他的人设足够优秀的话,他马上就会秉持着为国为民的高尚精神,立刻投入到这个英雄主义的叙事中,成功干掉坏爹、旧爹,成为一个好爹、新爹;假如他不成功,也能成仁,成为一个充满悲情主义的歌咏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