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上辈子这个时候,相府账上已经很不好看了。只不过新帝刘九生赏赐了丞相大量金银珍宝,账上还算看得过去。
这些时日,贺玄度一直在查相府的田庄以及一些商铺、当铺,这些才是相府开支的来源,若是断了这些财路,她倒要看看,程氏还能风光到几时。
入夏,宫内传来消息,皇后娘娘怀有身孕。
此时已三月有余,胎象安稳。
自睿帝登基以来,后宫已多年未添公主皇子,此番喜讯一出,宫内上下皆是一片欢腾。
长安城的王公贵胄闻风而动,纷纷入宫道贺,一时间朱轮华毂填塞宫门,贺礼如流水般送入椒房殿。
柳棠华执掌后宫一月有余,对皇太后极为恭敬,即便是怀有身孕,依旧每日请安,未曾有丝毫懈怠。
皇太后时年不过二十,正是韶华盛极之时,却不得已独居深宫。她知道,这重重宫阙,金碧辉煌,不过是座华丽的坟墓。
她已经认命,本想就这么寂寥地枯萎。
可柳棠华的到来,却似一缕春风拂过沉寂的深宫。
她活泼娇俏,又善解人意,每每请安时总会陪皇太后说些体己话,或是讲些宫外的趣闻。
皇太后久居深宫,难得有人如此亲近,渐渐待她如亲妹一般。
柳棠华腹中的孩儿,更成了皇太后心中的一份牵挂,她早已冷冻成冰的一颗心,生出些许暖意。
柳棠华性子虽讨喜,喜爱热闹,但每次去请安时,皇太后都冷着脸。
她写了信给柳舜华,说皇太后明明和她差不多年纪,说起话来,总是老气横秋,总将她当小孩子一样,好像很看不上她。
柳舜华回信,让她务必争取皇太后的喜欢,拿出真心来,待她要像亲姐姐一样。
后宫人心叵测,皇太后久居后宫多年,若是她的支持,柳棠华的处境会好很多。
柳棠华心中只有柳舜华一个姐姐,任何人都比不了,但姐姐的话,不论对错,她一向很上心。
此后,每次去皇太后宫内请安,她总是备足了十二分的诚意,投其所好。
日子一长,她发现,皇太后听她说起自己爬到树上摘槐花时,忍不住嘴角勾笑;再说到一不小心被蜜蜂蜇得脸肿了几日,她会下意识看向她,脸上满是担忧。
她突然觉得,皇太后与她没什么不同,一样有血有肉,内心敏感又柔软。
慢慢地,皇太后越来越喜欢她,她口中的山川湖泊江河,让她觉得,这世间的辽阔,并不是只存在书卷之间。
有皇太后撑腰,柳棠华在后宫生存容易许多。
新皇后短短时日便俘获皇太后,长安城的贵妇们听闻,堪堪称奇。
月中,内外命妇入宫朝觐。
对文臣家眷,皇后棠华温和有礼,言笑间引经据典,却不显锋芒,只教人如沐春风。面对武将妻女,则话锋一转,说起凉州风物,更将边关将士餐风饮露、保家卫国之事娓娓道来,说到动情处,眸中隐现泪光。那些将门虎女本不惯宫中虚礼,闻此皆肃然起敬。
出了椒房殿,太常之女不由赞道:“皇后娘娘这般知书达理,温婉贤淑,当真母仪天下。”
车骑将军夫人亦含笑附和:“原以为皇后娘娘深居闺阁,不谙世事,不想却也知体恤边关疾苦,实乃将士之福。”
贺容暄听罢,唇角微勾,眼底却掠过一丝讥诮。
区区大司农丞之女,一个六品小官的女儿,竟也配登上凤位。
而她自幼习礼明经,才貌俱佳,若当初她执意要当这个皇后,那今日坐在椒房殿受跪拜的,怎会是她柳棠华。
她听了兄长的话,想要寻个如意郎君。
可如今,对着一个寒门之女屈膝行礼,还要尊一声“娘娘”。
她才明白,她真正想要的,从来都是那至高无上的尊荣。
柳舜华听闻众人称颂皇后贤良淑德,心中很替她高兴。
她知道,棠华生来讨人喜欢,在家是好女儿、好妹妹,如今入了宫,自然也能当个贤德的皇后。棠华本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女子,做什么都是极好的
这辈子,柳棠华有皇太后庇护,又经历过动乱,见识过生死离别,说话做事更有底气,没有像上辈子一样,遭了许多明枪暗箭,被迫一步步成长。
柳舜华没有进宫庆贺。
明面上,她还在为皇上与皇后不讲情面生气。只能私下让暗卫送了信,让她安心养胎。
柳棠华借着求姐姐谅解的由头,明目张胆地屡屡送礼到相府。
上辈子,棠华做了皇后,也往相府送过不少好东西,不过都被程氏给截了下来。这辈子,有贺玄度在,棠华的赏赐一件不落地送到了她房内。
这边,贺玄度不敢有丝毫懈怠。
张原膝下无子,唯有侄儿张毅承欢膝下,视如己出。张家血脉传承,全系于张毅一身。只要他站在刘九生这边,何愁车骑将军不归心?
刘九生借着上次与张毅的交情,屡屡召他入宫,两人纵酒享乐,甚至在宫中玩起了斗鸡。直至太傅直言驳斥,刘九生自觉火候已到
,这才作罢。
丞相府内,自老夫人驾鹤西去,贺氏宗族间的血脉羁绊便日渐疏淡。
贺留善早年丧父,长年在外求学,与族人本就情分浅薄。昔日全赖老夫人居中周旋,方得维系宗族体面。而今虽为巩固权势,将诸多族亲安插朝野要职,却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的利益勾连,彼此间实在谈不上亲厚。
程氏见贺留善并未将族人放在心上,当即暗中运作。程家子弟纷纷占据要津,朝堂之上渐成程、贺两家明争暗斗之势。
刘九生冷眼旁观,故意将官职任免搅得混沌不明,程、贺两家为争权夺利,明枪暗箭愈演愈烈。
每逢冲突激化,贺玄晖都会出面调停。
奈何裂痕已深,心结已生,贺玄度又着人刻意在贺家人面前为其抱不平,一番挑拨之下,贺氏一族对程家的怨怼如野火燎原,再难平息。
自上次被抓,柳舜华被迫跪在宫门口,老夫人仙逝,程氏多次挑衅,贺玄度不忍柳舜华继续在长安受这些窝囊气,对付程氏那边更是不遗余力,加快反击步伐。
今春黄河决堤,相府在黄河一带的粮仓全毁,却要带头捐赈,如今收成又减半,账上亏损严重。
程光祖仗着程氏掌家,行事愈发肆无忌惮,竟强占民田致闹出人命。
御史弹劾的折子递到了御前,刘九生犹豫不决,召来丞相询问如何善了。
贺留善闻讯,胸中怒火翻涌。
程光祖素日虽跋扈,但做事还算有点分寸,尚知收敛,程氏也会帮着善后。如今兄妹二人竟如此肆无忌惮,全然不顾后果。
他苦心经营数十载的清誉,眼看就要被这程氏兄妹的恣意妄为毁于一旦。
回府之后,贺留善意识到,这些时日,程家人实在招摇,遂叫来程氏一顿训斥。
程氏气急败坏,却也奈何不了丞相,独自在后院生闷气。
贺容暄闻言,前去安慰。
程氏气道:“这么多年了,贺家这些人,还是嫌弃我的出身。一个个的,都要与我作对。”
贺容暄小心翼翼道:“母亲,舅舅行事实在有些荒诞,不如借此机会……”
程氏瞥了她一眼,“熙儿,当年家贫,我一个小女娃,险些被卖了去。是你舅舅在大太阳下跪了一整日,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才保住了我。你记住,没有你舅舅,就没有我。以后,不准再说这样的话。”
贺容暄叹道:“母亲,我都懂。可是,如今父亲已经动怒,下令日后不可以他的名义为程家谋利。您这么生气也无用,还不如想想别的办法。”
程氏目光转回到贺容暄身上,幽幽一叹:“若你是皇后,我又何必看他们脸色。”
贺容暄眸中含笑,“柳棠华算什么,她有什么能耐能与我们相府斗。即便父亲不肯帮忙,咱们不是还有舅舅吗。”
程氏缓缓回头,对着贺容暄一笑,“熙儿,若是你能早有觉悟,肯为母亲分忧,皇后之位,哪轮得到她柳棠华。”
秋风渐起,桂月飘香。
皇后娘娘生产在即。
柳舜华带着凉州加急送来的葡萄,与陈茵精心做的小肚兜棉袄,入了宫。
外人不知缘由,只道是姐妹之间的恢复如常。
小半年未见,柳棠华一见到柳舜华,抓住她的手,泪如雨下。
没由来地,她觉得很委屈。
柳舜华笑着帮她拭泪,“您是皇后,又是快要做母亲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哭鼻子。”
柳棠华不依不饶,“我不管,我是你妹妹,到一百岁也要在你面前哭。”
柳舜华收起玩笑,认真道:“再过几日,便要生产了,芊芊,能陪着你,我很安心。”
“那姐姐陪我住在椒房殿可好?”柳棠华腻在柳舜华身上。
柳舜华神色微微一变,垂下头,“那恐怕不行。”
这些时日,贺玄度一直在查相府的田庄以及一些商铺、当铺,这些才是相府开支的来源,若是断了这些财路,她倒要看看,程氏还能风光到几时。
入夏,宫内传来消息,皇后娘娘怀有身孕。
此时已三月有余,胎象安稳。
自睿帝登基以来,后宫已多年未添公主皇子,此番喜讯一出,宫内上下皆是一片欢腾。
长安城的王公贵胄闻风而动,纷纷入宫道贺,一时间朱轮华毂填塞宫门,贺礼如流水般送入椒房殿。
柳棠华执掌后宫一月有余,对皇太后极为恭敬,即便是怀有身孕,依旧每日请安,未曾有丝毫懈怠。
皇太后时年不过二十,正是韶华盛极之时,却不得已独居深宫。她知道,这重重宫阙,金碧辉煌,不过是座华丽的坟墓。
她已经认命,本想就这么寂寥地枯萎。
可柳棠华的到来,却似一缕春风拂过沉寂的深宫。
她活泼娇俏,又善解人意,每每请安时总会陪皇太后说些体己话,或是讲些宫外的趣闻。
皇太后久居深宫,难得有人如此亲近,渐渐待她如亲妹一般。
柳棠华腹中的孩儿,更成了皇太后心中的一份牵挂,她早已冷冻成冰的一颗心,生出些许暖意。
柳棠华性子虽讨喜,喜爱热闹,但每次去请安时,皇太后都冷着脸。
她写了信给柳舜华,说皇太后明明和她差不多年纪,说起话来,总是老气横秋,总将她当小孩子一样,好像很看不上她。
柳舜华回信,让她务必争取皇太后的喜欢,拿出真心来,待她要像亲姐姐一样。
后宫人心叵测,皇太后久居后宫多年,若是她的支持,柳棠华的处境会好很多。
柳棠华心中只有柳舜华一个姐姐,任何人都比不了,但姐姐的话,不论对错,她一向很上心。
此后,每次去皇太后宫内请安,她总是备足了十二分的诚意,投其所好。
日子一长,她发现,皇太后听她说起自己爬到树上摘槐花时,忍不住嘴角勾笑;再说到一不小心被蜜蜂蜇得脸肿了几日,她会下意识看向她,脸上满是担忧。
她突然觉得,皇太后与她没什么不同,一样有血有肉,内心敏感又柔软。
慢慢地,皇太后越来越喜欢她,她口中的山川湖泊江河,让她觉得,这世间的辽阔,并不是只存在书卷之间。
有皇太后撑腰,柳棠华在后宫生存容易许多。
新皇后短短时日便俘获皇太后,长安城的贵妇们听闻,堪堪称奇。
月中,内外命妇入宫朝觐。
对文臣家眷,皇后棠华温和有礼,言笑间引经据典,却不显锋芒,只教人如沐春风。面对武将妻女,则话锋一转,说起凉州风物,更将边关将士餐风饮露、保家卫国之事娓娓道来,说到动情处,眸中隐现泪光。那些将门虎女本不惯宫中虚礼,闻此皆肃然起敬。
出了椒房殿,太常之女不由赞道:“皇后娘娘这般知书达理,温婉贤淑,当真母仪天下。”
车骑将军夫人亦含笑附和:“原以为皇后娘娘深居闺阁,不谙世事,不想却也知体恤边关疾苦,实乃将士之福。”
贺容暄听罢,唇角微勾,眼底却掠过一丝讥诮。
区区大司农丞之女,一个六品小官的女儿,竟也配登上凤位。
而她自幼习礼明经,才貌俱佳,若当初她执意要当这个皇后,那今日坐在椒房殿受跪拜的,怎会是她柳棠华。
她听了兄长的话,想要寻个如意郎君。
可如今,对着一个寒门之女屈膝行礼,还要尊一声“娘娘”。
她才明白,她真正想要的,从来都是那至高无上的尊荣。
柳舜华听闻众人称颂皇后贤良淑德,心中很替她高兴。
她知道,棠华生来讨人喜欢,在家是好女儿、好妹妹,如今入了宫,自然也能当个贤德的皇后。棠华本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女子,做什么都是极好的
这辈子,柳棠华有皇太后庇护,又经历过动乱,见识过生死离别,说话做事更有底气,没有像上辈子一样,遭了许多明枪暗箭,被迫一步步成长。
柳舜华没有进宫庆贺。
明面上,她还在为皇上与皇后不讲情面生气。只能私下让暗卫送了信,让她安心养胎。
柳棠华借着求姐姐谅解的由头,明目张胆地屡屡送礼到相府。
上辈子,棠华做了皇后,也往相府送过不少好东西,不过都被程氏给截了下来。这辈子,有贺玄度在,棠华的赏赐一件不落地送到了她房内。
这边,贺玄度不敢有丝毫懈怠。
张原膝下无子,唯有侄儿张毅承欢膝下,视如己出。张家血脉传承,全系于张毅一身。只要他站在刘九生这边,何愁车骑将军不归心?
刘九生借着上次与张毅的交情,屡屡召他入宫,两人纵酒享乐,甚至在宫中玩起了斗鸡。直至太傅直言驳斥,刘九生自觉火候已到
,这才作罢。
丞相府内,自老夫人驾鹤西去,贺氏宗族间的血脉羁绊便日渐疏淡。
贺留善早年丧父,长年在外求学,与族人本就情分浅薄。昔日全赖老夫人居中周旋,方得维系宗族体面。而今虽为巩固权势,将诸多族亲安插朝野要职,却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的利益勾连,彼此间实在谈不上亲厚。
程氏见贺留善并未将族人放在心上,当即暗中运作。程家子弟纷纷占据要津,朝堂之上渐成程、贺两家明争暗斗之势。
刘九生冷眼旁观,故意将官职任免搅得混沌不明,程、贺两家为争权夺利,明枪暗箭愈演愈烈。
每逢冲突激化,贺玄晖都会出面调停。
奈何裂痕已深,心结已生,贺玄度又着人刻意在贺家人面前为其抱不平,一番挑拨之下,贺氏一族对程家的怨怼如野火燎原,再难平息。
自上次被抓,柳舜华被迫跪在宫门口,老夫人仙逝,程氏多次挑衅,贺玄度不忍柳舜华继续在长安受这些窝囊气,对付程氏那边更是不遗余力,加快反击步伐。
今春黄河决堤,相府在黄河一带的粮仓全毁,却要带头捐赈,如今收成又减半,账上亏损严重。
程光祖仗着程氏掌家,行事愈发肆无忌惮,竟强占民田致闹出人命。
御史弹劾的折子递到了御前,刘九生犹豫不决,召来丞相询问如何善了。
贺留善闻讯,胸中怒火翻涌。
程光祖素日虽跋扈,但做事还算有点分寸,尚知收敛,程氏也会帮着善后。如今兄妹二人竟如此肆无忌惮,全然不顾后果。
他苦心经营数十载的清誉,眼看就要被这程氏兄妹的恣意妄为毁于一旦。
回府之后,贺留善意识到,这些时日,程家人实在招摇,遂叫来程氏一顿训斥。
程氏气急败坏,却也奈何不了丞相,独自在后院生闷气。
贺容暄闻言,前去安慰。
程氏气道:“这么多年了,贺家这些人,还是嫌弃我的出身。一个个的,都要与我作对。”
贺容暄小心翼翼道:“母亲,舅舅行事实在有些荒诞,不如借此机会……”
程氏瞥了她一眼,“熙儿,当年家贫,我一个小女娃,险些被卖了去。是你舅舅在大太阳下跪了一整日,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才保住了我。你记住,没有你舅舅,就没有我。以后,不准再说这样的话。”
贺容暄叹道:“母亲,我都懂。可是,如今父亲已经动怒,下令日后不可以他的名义为程家谋利。您这么生气也无用,还不如想想别的办法。”
程氏目光转回到贺容暄身上,幽幽一叹:“若你是皇后,我又何必看他们脸色。”
贺容暄眸中含笑,“柳棠华算什么,她有什么能耐能与我们相府斗。即便父亲不肯帮忙,咱们不是还有舅舅吗。”
程氏缓缓回头,对着贺容暄一笑,“熙儿,若是你能早有觉悟,肯为母亲分忧,皇后之位,哪轮得到她柳棠华。”
秋风渐起,桂月飘香。
皇后娘娘生产在即。
柳舜华带着凉州加急送来的葡萄,与陈茵精心做的小肚兜棉袄,入了宫。
外人不知缘由,只道是姐妹之间的恢复如常。
小半年未见,柳棠华一见到柳舜华,抓住她的手,泪如雨下。
没由来地,她觉得很委屈。
柳舜华笑着帮她拭泪,“您是皇后,又是快要做母亲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哭鼻子。”
柳棠华不依不饶,“我不管,我是你妹妹,到一百岁也要在你面前哭。”
柳舜华收起玩笑,认真道:“再过几日,便要生产了,芊芊,能陪着你,我很安心。”
“那姐姐陪我住在椒房殿可好?”柳棠华腻在柳舜华身上。
柳舜华神色微微一变,垂下头,“那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