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可,太子不是已经死了,怎么
周明帝与高国舅面前,清王不敢再细想。
皇上,太子殿下去了两州吗?
周明帝意味不明看了他片刻。
怎么,清王不知道太子在何处?可是太子告诉朕,他在岭南见到了清王身边的人。
清王骇然下跪:皇上,臣确实有派人前去岭南,但臣是为宽太后的心,至于太子是否在岭南,臣确实不知。
母后既然将事情告知于你,就没说朕已经让太子前往岭南调查此事?
并未。
周明帝凝视他良久,道:既没有,二弟起来吧,母后关心舅父朕心里清楚,不会为此事责罚你,不过
周明帝话音一顿,清王的心又提了起来。
既然你的人到了岭南,那太子途中遇刺的事情,你也不知情?
清王大惊失色:臣怎会知道?皇上,那太子没事吧?
太子没事,已在返京途中。
清王长庆幸道:那就好那就好,殿下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周明帝意有所指:太子没事,有人要有事了。
卫振的事情,你既然也派人去查了,那查到什么没有?
清王说没有,臣知分寸,皇上没在朝堂上提及此事,那便是暂时不想让人知道,臣弟只是不忍母后忧虑,做做样子罢了。
周明帝嗯了声, 对了,太子手中有刺客遗留之物,届时朕会交给宗人府细查,要辛苦清王了。
清王忙道:皇上信任,让臣弟任宗令统管宗人府,查案乃臣的分内之事,不敢言苦。
行刺储君罪大恶极,臣弟定不惜一切代价查出主谋,请皇上放心。
周明帝欣慰笑了:好。
朕也不兜圈子,舅父之事并非遭人冤枉,太子手上已有足够的证据,母后既然让二弟暗中调查此事,二弟是时候跟母后透个底了,也好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臣明白。
嗯,你去吧。
清王看眼从头到尾不发一言的高国舅,应了是,却步告退。
人走了,高国舅再忍不得:皇上,您说太子遇刺,是为了敲打清王,还是真?
周明帝:确有人想行刺太子,不过,太子并未亲自前往岭南,人也未曾受伤,你不必担心。
高国舅松口气。
想到那封折子还有皇上的话,他猜测:皇上,太子是去了辽州吗?
你为何不猜蒙州?
高国舅:殿下行事向来稳妥,辽南王有四万骑兵和十五万步兵,蒙汉王虽也有十几万兵马,但两人行事作风不同,若要各个击破,似乎要先从辽南王处下手。臣猜,蒙汉王世子应该是死在太子之手。
周明帝笑:你猜得不错。
高国舅:不过,臣还有一惑,如果只需杀个人,并不需要殿下亲自前去,殿下是否另有打算?
嗯。周明帝问高国舅:你可知韩忠顺?
高国舅点头:此人是辽南王麾下四等将领。
既然你知道此人,那不用朕再给你解惑了吧?
高国舅沉默半晌,笑了:皇上,臣明白了。
要说辽南王此人确实有领兵之才,手底下的将领也都各有本事。
然而,熊启麟不仅好大喜功,还刚愎自用,他不会任人唯亲,选将领的唯一方式是比武。
按理说能者居之确实是个选拔的好法子,然而他选出了将领,还要让将领们一较高下,再让将领们分个三六九等出来。
越高等级的将领手下的兵,大到军饷小到平日的伙食、衣物都是遥遥领先。
熊启麟本意或许是想激起那些兵的好胜心,然过犹不及。
不说别的,辽州地处大周东北地界,这个时候比京城可冷多了。
熊启麟这样一级级递减下来,韩忠顺手下的六万步兵,听说大冬天光着膀子,整日咸菜配粥。
能不怨声载道吗?
韩忠顺此人爱兵如命,为此与熊启麟闹过多回,闹到最后,熊启麟直接当韩忠顺手下的六万步兵是凑数的,再有比试也都将他们排除在外。
无论韩忠顺如何谏言他都置之不理,将心比心,换做是他,也会忍不了。
这种时候不用耍手段,只要用诚心招揽,韩忠顺必定会动心。
殿下已经在归京途中,那是一切顺利?
周明帝撸撸胡须,笑道:自然顺利。
高国舅笑赞:兵不血刃,甚好。
对了,津州那边如何?
皇上宽心,一切都好。
好。
第53章 可不就是走了快一个月的太子殿下
两日前,冰凝郡主本要进宫,却在上马车时不小心崴了脚,进宫就推迟了两日。
今日与冰凝郡主一同进宫的还有定安王。
长公主巾帼不让须眉,太后对长公主还算喜欢,对着冰凝郡主与定安王也和颜悦色。
听说长公主近日身体抱恙,可好些了?
严恩阳回:好多了,就是这两日还有些咳嗽,阿娘心里挂念皇祖母,特让我们兄妹替她进宫探望。
其实,这不过是长公主托辞的借口罢了。
真实原因是,她懒得进宫听太后抱怨。
前些日子太后生病,长公主进宫请过安,太后一会儿抱怨这一会儿抱怨那,长公主不胜其扰。
太后那只宝贝白狸秃毛的事情,长公主也有所耳闻。
进了宫,恐怕也是听太后说这事,想想就意兴阑珊。
哀家知道她的孝心,让她仔细自己身子,不用挂念哀家。
兄妹俩齐声应好。
这时,茱萸抱了那只白狸进来。
兄妹俩见白狸身上套了件花花绿绿的衣裳,神情恹恹的,头上左秃一块右秃一块,还有些没洗干净的墨水,想笑,最终还是忍住了。
太后将白狸抱在腿上,心疼地摸着,问茱萸:事情办好了?
茱萸有些惊恐:办、办好了。
嗯,念在你一直勤勤恳恳伺候哀家的份上,哀家饶了你一回,下次再不仔细管着底下人,哀家连你一起罚。
茱萸俯首跪地:多谢太后开恩。
不在慈宁宫之后的人都说太后善性儿。
可他们这些在身边伺候的最是清楚,太后并非表面上那么慈蔼。
她不高兴会打骂身边的人。
现在那么宝贝的狸猫出了事,当然要迁怒。t
太后心里窝着火,惩治不了四皇子,她就让人将那日给白狸洗澡的宫女太监上了手刑。
茱萸毫不怀疑,若不是太后习惯了她伺候,她恐怕也难逃一劫。
又坐了会儿,两兄妹要告退。
清王来了。
定安王与冰凝郡主起身见礼。
清王看到两兄妹愣了愣,暂时压下心里的事,露出笑来,让他们只管坐。
冰凝郡主急着去找穆霜吟,哪还坐得住。
想必王爷跟皇祖母有话要说,我们还是先告退吧。
等等,别急,舅舅好久不见你们兄妹,今日正好遇上,说说话。
冰凝郡主看向兄长,见他坐下,她也只能无奈重新落座。
清王跟他们有什么好说的。
好久不见?
明明大哥喜宴上才见过。
这头,清王同太后说了几句家常话,突然将话头引到她身上。
冰凝年纪也不小了,终身大事也应该合计合计了。
太后被清王一提醒,也道:是啊,哀家差点忘了,不仅冰凝,恩阳更是早就过了成婚年纪。
严恩阳微微笑了下:皇祖母,孙儿不着急,我娘也不急。
清王满不赞同道:不能不急,看看你们堂兄,也是到了年纪就成婚了。
冰凝心里可有中意之人?若是没有,舅舅心中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冰凝郡主知道,她的郡马清王还做不得主。
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冰凝郡主好奇问:不知王爷说的人是?
齐统领的儿子齐升,本王见过齐升,你们年纪相仿,郎才女貌,甚是般配。
冰凝郡主惋惜:不瞒王爷,今儿齐老夫人刚登过门,不过被我阿娘拒绝了。
想来我阿娘也觉得不合适。说着她摊了摊手,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也没办法。
她蹲了蹲身:王爷与皇祖母说话吧,冰凝先告退了。
周明帝与高国舅面前,清王不敢再细想。
皇上,太子殿下去了两州吗?
周明帝意味不明看了他片刻。
怎么,清王不知道太子在何处?可是太子告诉朕,他在岭南见到了清王身边的人。
清王骇然下跪:皇上,臣确实有派人前去岭南,但臣是为宽太后的心,至于太子是否在岭南,臣确实不知。
母后既然将事情告知于你,就没说朕已经让太子前往岭南调查此事?
并未。
周明帝凝视他良久,道:既没有,二弟起来吧,母后关心舅父朕心里清楚,不会为此事责罚你,不过
周明帝话音一顿,清王的心又提了起来。
既然你的人到了岭南,那太子途中遇刺的事情,你也不知情?
清王大惊失色:臣怎会知道?皇上,那太子没事吧?
太子没事,已在返京途中。
清王长庆幸道:那就好那就好,殿下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周明帝意有所指:太子没事,有人要有事了。
卫振的事情,你既然也派人去查了,那查到什么没有?
清王说没有,臣知分寸,皇上没在朝堂上提及此事,那便是暂时不想让人知道,臣弟只是不忍母后忧虑,做做样子罢了。
周明帝嗯了声, 对了,太子手中有刺客遗留之物,届时朕会交给宗人府细查,要辛苦清王了。
清王忙道:皇上信任,让臣弟任宗令统管宗人府,查案乃臣的分内之事,不敢言苦。
行刺储君罪大恶极,臣弟定不惜一切代价查出主谋,请皇上放心。
周明帝欣慰笑了:好。
朕也不兜圈子,舅父之事并非遭人冤枉,太子手上已有足够的证据,母后既然让二弟暗中调查此事,二弟是时候跟母后透个底了,也好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臣明白。
嗯,你去吧。
清王看眼从头到尾不发一言的高国舅,应了是,却步告退。
人走了,高国舅再忍不得:皇上,您说太子遇刺,是为了敲打清王,还是真?
周明帝:确有人想行刺太子,不过,太子并未亲自前往岭南,人也未曾受伤,你不必担心。
高国舅松口气。
想到那封折子还有皇上的话,他猜测:皇上,太子是去了辽州吗?
你为何不猜蒙州?
高国舅:殿下行事向来稳妥,辽南王有四万骑兵和十五万步兵,蒙汉王虽也有十几万兵马,但两人行事作风不同,若要各个击破,似乎要先从辽南王处下手。臣猜,蒙汉王世子应该是死在太子之手。
周明帝笑:你猜得不错。
高国舅:不过,臣还有一惑,如果只需杀个人,并不需要殿下亲自前去,殿下是否另有打算?
嗯。周明帝问高国舅:你可知韩忠顺?
高国舅点头:此人是辽南王麾下四等将领。
既然你知道此人,那不用朕再给你解惑了吧?
高国舅沉默半晌,笑了:皇上,臣明白了。
要说辽南王此人确实有领兵之才,手底下的将领也都各有本事。
然而,熊启麟不仅好大喜功,还刚愎自用,他不会任人唯亲,选将领的唯一方式是比武。
按理说能者居之确实是个选拔的好法子,然而他选出了将领,还要让将领们一较高下,再让将领们分个三六九等出来。
越高等级的将领手下的兵,大到军饷小到平日的伙食、衣物都是遥遥领先。
熊启麟本意或许是想激起那些兵的好胜心,然过犹不及。
不说别的,辽州地处大周东北地界,这个时候比京城可冷多了。
熊启麟这样一级级递减下来,韩忠顺手下的六万步兵,听说大冬天光着膀子,整日咸菜配粥。
能不怨声载道吗?
韩忠顺此人爱兵如命,为此与熊启麟闹过多回,闹到最后,熊启麟直接当韩忠顺手下的六万步兵是凑数的,再有比试也都将他们排除在外。
无论韩忠顺如何谏言他都置之不理,将心比心,换做是他,也会忍不了。
这种时候不用耍手段,只要用诚心招揽,韩忠顺必定会动心。
殿下已经在归京途中,那是一切顺利?
周明帝撸撸胡须,笑道:自然顺利。
高国舅笑赞:兵不血刃,甚好。
对了,津州那边如何?
皇上宽心,一切都好。
好。
第53章 可不就是走了快一个月的太子殿下
两日前,冰凝郡主本要进宫,却在上马车时不小心崴了脚,进宫就推迟了两日。
今日与冰凝郡主一同进宫的还有定安王。
长公主巾帼不让须眉,太后对长公主还算喜欢,对着冰凝郡主与定安王也和颜悦色。
听说长公主近日身体抱恙,可好些了?
严恩阳回:好多了,就是这两日还有些咳嗽,阿娘心里挂念皇祖母,特让我们兄妹替她进宫探望。
其实,这不过是长公主托辞的借口罢了。
真实原因是,她懒得进宫听太后抱怨。
前些日子太后生病,长公主进宫请过安,太后一会儿抱怨这一会儿抱怨那,长公主不胜其扰。
太后那只宝贝白狸秃毛的事情,长公主也有所耳闻。
进了宫,恐怕也是听太后说这事,想想就意兴阑珊。
哀家知道她的孝心,让她仔细自己身子,不用挂念哀家。
兄妹俩齐声应好。
这时,茱萸抱了那只白狸进来。
兄妹俩见白狸身上套了件花花绿绿的衣裳,神情恹恹的,头上左秃一块右秃一块,还有些没洗干净的墨水,想笑,最终还是忍住了。
太后将白狸抱在腿上,心疼地摸着,问茱萸:事情办好了?
茱萸有些惊恐:办、办好了。
嗯,念在你一直勤勤恳恳伺候哀家的份上,哀家饶了你一回,下次再不仔细管着底下人,哀家连你一起罚。
茱萸俯首跪地:多谢太后开恩。
不在慈宁宫之后的人都说太后善性儿。
可他们这些在身边伺候的最是清楚,太后并非表面上那么慈蔼。
她不高兴会打骂身边的人。
现在那么宝贝的狸猫出了事,当然要迁怒。t
太后心里窝着火,惩治不了四皇子,她就让人将那日给白狸洗澡的宫女太监上了手刑。
茱萸毫不怀疑,若不是太后习惯了她伺候,她恐怕也难逃一劫。
又坐了会儿,两兄妹要告退。
清王来了。
定安王与冰凝郡主起身见礼。
清王看到两兄妹愣了愣,暂时压下心里的事,露出笑来,让他们只管坐。
冰凝郡主急着去找穆霜吟,哪还坐得住。
想必王爷跟皇祖母有话要说,我们还是先告退吧。
等等,别急,舅舅好久不见你们兄妹,今日正好遇上,说说话。
冰凝郡主看向兄长,见他坐下,她也只能无奈重新落座。
清王跟他们有什么好说的。
好久不见?
明明大哥喜宴上才见过。
这头,清王同太后说了几句家常话,突然将话头引到她身上。
冰凝年纪也不小了,终身大事也应该合计合计了。
太后被清王一提醒,也道:是啊,哀家差点忘了,不仅冰凝,恩阳更是早就过了成婚年纪。
严恩阳微微笑了下:皇祖母,孙儿不着急,我娘也不急。
清王满不赞同道:不能不急,看看你们堂兄,也是到了年纪就成婚了。
冰凝心里可有中意之人?若是没有,舅舅心中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冰凝郡主知道,她的郡马清王还做不得主。
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冰凝郡主好奇问:不知王爷说的人是?
齐统领的儿子齐升,本王见过齐升,你们年纪相仿,郎才女貌,甚是般配。
冰凝郡主惋惜:不瞒王爷,今儿齐老夫人刚登过门,不过被我阿娘拒绝了。
想来我阿娘也觉得不合适。说着她摊了摊手,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也没办法。
她蹲了蹲身:王爷与皇祖母说话吧,冰凝先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