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只是案件肯定要有个定局。
至于让谁顶缸就看涉案的人谁根基薄了。
贺期有钢铁厂贺厂长作保,冯勇是钱有为心腹,手里捏了不少把柄,自然要捞他,顶多关几个月后又放出去。
于是案件罪魁祸首就只能是抓不到的杨万春,还有在道上传消息的人。
不等何言浩揪出马脚,只交了份案件报告进展,隔几天上面就定了案件最终结果。
贺期再次回厂里上班,派出所那边又没贴通知告破案件,赵盛敏锐地觉察出不对。
没贴通知那就说明事情还没到最后。
他没从贺期嘴里知道些有用消息,毕竟他能出来,也是赵盛给贺父贺母背后支招,只要死亡人员的家属不追究,给够赔偿再找个保人自然就没事。
有后台和没后台的搅合在一起,吃亏的永远是后者。
十二月中旬,泽县下起了雪。
因为路滑天又黑得早,货车行驶速度也慢。
看了下时间已经6点半了,想着办完货物交接再去食堂,食堂肯定都关门了。
赵盛犹豫着要不先吃饭,可瞥见副驾驶的网兜,又记起饭盒没洗。
转过念头准备回宿舍煮白水面。
也不知是天气太冷,还是怎么回事。
赵盛喝了口杯子里早就凉透的水,凉意从喉间一路向下,冷不丁地冰了一下心口。
他突然又想起好久不想的人,又想起她说的话,「赵同志,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好好吃饭,要多顾着自己。」
行动有时候比脑子快。
刹车在不知觉中被踩下,覆了一层薄雪的地面拖出两条轮胎长痕。
赵盛进饭店赶最后营业时间吃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面汤进胃,刚刚冰他一下的人又没了踪影。
就着蒜吃完面,浑身又热燥起来,绕到街背后电线杆子下溺了一泡。
雪下得大,一泡尿的功夫肩头就堆了层雪。
赵盛装好“物件”往停车方向走,只是隔着半条街就窥见了问题,他立时闪侧躲在檐下。
等面吃面加小溺的时间,下的雪应该在车身边堆了一层。
但货车周圈是踩得泥泞的小道,明显就是有人到货车前查看过,看情况人还不少。
这是县城,不可能是团伙小偷。
再说了货车上拉的是原料,抱回去也只能当石头用。
赵盛连着跳了许久的眼皮,又开始惊了起来。
路灯下的货车有一面是他看不到的,等他从倒车镜里看到反光白色警服衣角,赵盛直接原路拐进巷子跑了。
一切不好的预感似乎在这一刻应验。
脑中快速回想种种过往,贺期涉及命案都是白天被警察客气地带着。
他是撞了什么大事,用得着这么晚动用一堆人手抓他?
连第二天早上都等不到?
情况不明但费这么大阵仗抓他,明显是被盖了黑帽了。
赵盛沉着脸拐去鸦儿胡同,从地窖里拿出他藏起来的存折和一些备用小金疙瘩。
钢铁厂和赵家镇他都不能回,一刻也不耽搁地连夜爬火车逃去了外地。
至于到哪全看火车往哪开。
......
派出所一行人也是中午才收到上面的确切通知,午饭后再去钢铁厂抓人,但不凑巧赵盛不在厂里。
说要下午三四点才能跑回来,这一等就等到天黑,愣是不见人,又下起雪。
怕人收到风声跑了,等到傍晚六点,天都黑透了,让人回所里打报告,恰好看到停在路边的钢铁厂大货车。
一对车牌号,又原路返回叫守在钢铁厂的同事过来围堵,可不知道车上的人去了哪,几人也只能分头找位置躲藏。
不清楚犯人去了哪个方向,要穿着明显警服完全躲藏还是相当有难度。
结果就是冻得脸青都没等着开货车的人,直到晚上九点以后,街上都没人了,还要留下人手继续看守。
可要抓的人早就跑了。
几人轮流更换,驻守两处,熬得雪没过脚脖子,直到天亮都没抓着人。
赵盛这一跑,事情又乱了起来。
派出所的人被折腾地鸡飞狗跳,问了赵家屯,又折腾到赵家镇,最后找到城里同事都不知道的赵盛媳妇跟前。
田美惠以前做梦都想成为名副其实的赵盛媳妇,现在只把头摇得跟拨浪鼓。
“没有,没有,没结婚,只是去他家吃了顿中秋饭相看,事情没成。”
“听他家里人说是结婚了,田同志你别害怕,我们只是普通询问。”
田美惠心里暗骂,警察找上门之前她就接到家里的电话,哪里肯信,“真的不是,如果结婚了肯定有结婚证,要真是夫妻也不会分开住。”
话说的也有道理,问她什么也是不知情,出了事情都怕担责,于是只能往上面写报告。
北边有多闹腾赵盛不知道,只是接连几天的喷嚏都没停过,骂他的人肯定不少。
到了如今处境,不免有些落魄潦倒,他居然连个可靠的去处都没有。
火车一路南下,换了好几趟火车爬,好在身上有钱票饿不着。
也不知是老天的指引还是他心里的渴望,赵盛最后又到了浅镇避风头。
一连好几天,谁也不联系,昼伏夜出地窝在这处小院子里。
可风头还不等他避完,包里的票据就要见底了。
钱再多也要票才能吃上热饭。
当赵盛联系中间人买粮,买粮的话还没说出口,张贴抓逃犯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哥,你是犯了啥事?北边都是抓你的消息,通告上也没写清犯的什么案子。”
“你可留点神,过段时间消息应该就传到南边去了。”
“......”
赵盛绷紧着下颚,什么都没再说,直接挂了电话。
南边,对啊,他已经在南边了。
望了眼望不见的海,既然被北边驱逐,他就去港市,至少她也在那。
心里有了这个想法,赵盛阴沉的眼霎时多了一抹光亮。
跨出邮局门,路边两棵异木棉开得正好,一簇白一簇粉,相互交叠。
身形健硕的北方男人静静地站在树下,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板着张凶脸,嘴角还扯着一抹怪笑。
“哎呀~”
躺在木棉花树下晒太阳躲懒的林亦依被鸟屎袭击了。
...
第662章 故事中的故事哦豁
没有深究探听北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为那不重要,赵盛心里更多的是有理由去港市的欢喜。
北边太冷了,他在那边待得太久,手脚都是冻疮。
夜里风有些凉。
从罗湖口岸中间人嘴里得知,去港市有三种办法。
一:自带干粮绕山路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走到港市。
二:夜里从浅湾游过去,浅湾很窄,一眼就能望到对岸,但很容易被巡视人员抓回。
三:从更远的渔村渡口坐船,绕个半圆海际线到港市海域,然后需要游一公里多上岸。
最快最安全的是第三种,但价格也贵。
隔了两天,等这边集好半月一次的坐船人数,当天夜里两艘小渔船就出现在海面。
照规矩都遮着脸,谁也看不清谁,也不许说话。
两个半小时以后渔船停在海域,四下黑漆漆的,只有海水拍打渔船的声响和空气中的海腥气。
“到了,沿着东边一直游,一公里以后就能上岸,上岸后是一处半丘陵,穿过去就是马路,沿着右侧马路走就能进入港市。”
掌船人把话重复一遍就催着人下水,看情况过不了多久就会下雨。
赵盛利索地脱下上衣和鞋子,捆扎进防水袋子里,东西不多就一身衣服还有些金疙瘩和所有存款,小腿高的防水袋,大半装的是空气。
坐船时间他就活动开了身体,还吃了两个大馒头喝了一瓶汽水。
“扑通,扑通~”
随着一个个水花泛起,六人很快下了船,与他不远的另一艘船上的人也纷纷扎进海里。
游了一会儿,再回头看,身后的渔船已经消失在夜市里。
月亮忽现忽隐,游了差不多十几分钟,就彻底没了指引方向。
按理说1公里多不算远,游半小时左右也就能到,现在花了一半时间,但根本就没看见岸。
怕游错了方向,想靠半飘着的防水袋等一下,可没等着月亮出现,等来的是噼里啪啦的雨点。
赵盛眉头紧皱,也只能跟着前面能看见的人影游。
雨越下越大,浪也拍的急,成倍的消耗体力,好在又过了二十分钟就游上了岸。
只是没看见什么丘陵,是一片树林。
上岸的人少,都躺在雨里喘气休息。
赵盛不敢在这多呆,提着口气赤着上半身背着防水袋往林子里跑,前脚刚入树林,岸边就多了几束手电筒光,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惊得人心凉。
他头都没回,只把岸边的乱糟糟抛在脑后,拼了命的往前跑。
至于让谁顶缸就看涉案的人谁根基薄了。
贺期有钢铁厂贺厂长作保,冯勇是钱有为心腹,手里捏了不少把柄,自然要捞他,顶多关几个月后又放出去。
于是案件罪魁祸首就只能是抓不到的杨万春,还有在道上传消息的人。
不等何言浩揪出马脚,只交了份案件报告进展,隔几天上面就定了案件最终结果。
贺期再次回厂里上班,派出所那边又没贴通知告破案件,赵盛敏锐地觉察出不对。
没贴通知那就说明事情还没到最后。
他没从贺期嘴里知道些有用消息,毕竟他能出来,也是赵盛给贺父贺母背后支招,只要死亡人员的家属不追究,给够赔偿再找个保人自然就没事。
有后台和没后台的搅合在一起,吃亏的永远是后者。
十二月中旬,泽县下起了雪。
因为路滑天又黑得早,货车行驶速度也慢。
看了下时间已经6点半了,想着办完货物交接再去食堂,食堂肯定都关门了。
赵盛犹豫着要不先吃饭,可瞥见副驾驶的网兜,又记起饭盒没洗。
转过念头准备回宿舍煮白水面。
也不知是天气太冷,还是怎么回事。
赵盛喝了口杯子里早就凉透的水,凉意从喉间一路向下,冷不丁地冰了一下心口。
他突然又想起好久不想的人,又想起她说的话,「赵同志,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好好吃饭,要多顾着自己。」
行动有时候比脑子快。
刹车在不知觉中被踩下,覆了一层薄雪的地面拖出两条轮胎长痕。
赵盛进饭店赶最后营业时间吃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面汤进胃,刚刚冰他一下的人又没了踪影。
就着蒜吃完面,浑身又热燥起来,绕到街背后电线杆子下溺了一泡。
雪下得大,一泡尿的功夫肩头就堆了层雪。
赵盛装好“物件”往停车方向走,只是隔着半条街就窥见了问题,他立时闪侧躲在檐下。
等面吃面加小溺的时间,下的雪应该在车身边堆了一层。
但货车周圈是踩得泥泞的小道,明显就是有人到货车前查看过,看情况人还不少。
这是县城,不可能是团伙小偷。
再说了货车上拉的是原料,抱回去也只能当石头用。
赵盛连着跳了许久的眼皮,又开始惊了起来。
路灯下的货车有一面是他看不到的,等他从倒车镜里看到反光白色警服衣角,赵盛直接原路拐进巷子跑了。
一切不好的预感似乎在这一刻应验。
脑中快速回想种种过往,贺期涉及命案都是白天被警察客气地带着。
他是撞了什么大事,用得着这么晚动用一堆人手抓他?
连第二天早上都等不到?
情况不明但费这么大阵仗抓他,明显是被盖了黑帽了。
赵盛沉着脸拐去鸦儿胡同,从地窖里拿出他藏起来的存折和一些备用小金疙瘩。
钢铁厂和赵家镇他都不能回,一刻也不耽搁地连夜爬火车逃去了外地。
至于到哪全看火车往哪开。
......
派出所一行人也是中午才收到上面的确切通知,午饭后再去钢铁厂抓人,但不凑巧赵盛不在厂里。
说要下午三四点才能跑回来,这一等就等到天黑,愣是不见人,又下起雪。
怕人收到风声跑了,等到傍晚六点,天都黑透了,让人回所里打报告,恰好看到停在路边的钢铁厂大货车。
一对车牌号,又原路返回叫守在钢铁厂的同事过来围堵,可不知道车上的人去了哪,几人也只能分头找位置躲藏。
不清楚犯人去了哪个方向,要穿着明显警服完全躲藏还是相当有难度。
结果就是冻得脸青都没等着开货车的人,直到晚上九点以后,街上都没人了,还要留下人手继续看守。
可要抓的人早就跑了。
几人轮流更换,驻守两处,熬得雪没过脚脖子,直到天亮都没抓着人。
赵盛这一跑,事情又乱了起来。
派出所的人被折腾地鸡飞狗跳,问了赵家屯,又折腾到赵家镇,最后找到城里同事都不知道的赵盛媳妇跟前。
田美惠以前做梦都想成为名副其实的赵盛媳妇,现在只把头摇得跟拨浪鼓。
“没有,没有,没结婚,只是去他家吃了顿中秋饭相看,事情没成。”
“听他家里人说是结婚了,田同志你别害怕,我们只是普通询问。”
田美惠心里暗骂,警察找上门之前她就接到家里的电话,哪里肯信,“真的不是,如果结婚了肯定有结婚证,要真是夫妻也不会分开住。”
话说的也有道理,问她什么也是不知情,出了事情都怕担责,于是只能往上面写报告。
北边有多闹腾赵盛不知道,只是接连几天的喷嚏都没停过,骂他的人肯定不少。
到了如今处境,不免有些落魄潦倒,他居然连个可靠的去处都没有。
火车一路南下,换了好几趟火车爬,好在身上有钱票饿不着。
也不知是老天的指引还是他心里的渴望,赵盛最后又到了浅镇避风头。
一连好几天,谁也不联系,昼伏夜出地窝在这处小院子里。
可风头还不等他避完,包里的票据就要见底了。
钱再多也要票才能吃上热饭。
当赵盛联系中间人买粮,买粮的话还没说出口,张贴抓逃犯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哥,你是犯了啥事?北边都是抓你的消息,通告上也没写清犯的什么案子。”
“你可留点神,过段时间消息应该就传到南边去了。”
“......”
赵盛绷紧着下颚,什么都没再说,直接挂了电话。
南边,对啊,他已经在南边了。
望了眼望不见的海,既然被北边驱逐,他就去港市,至少她也在那。
心里有了这个想法,赵盛阴沉的眼霎时多了一抹光亮。
跨出邮局门,路边两棵异木棉开得正好,一簇白一簇粉,相互交叠。
身形健硕的北方男人静静地站在树下,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板着张凶脸,嘴角还扯着一抹怪笑。
“哎呀~”
躺在木棉花树下晒太阳躲懒的林亦依被鸟屎袭击了。
...
第662章 故事中的故事哦豁
没有深究探听北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因为那不重要,赵盛心里更多的是有理由去港市的欢喜。
北边太冷了,他在那边待得太久,手脚都是冻疮。
夜里风有些凉。
从罗湖口岸中间人嘴里得知,去港市有三种办法。
一:自带干粮绕山路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走到港市。
二:夜里从浅湾游过去,浅湾很窄,一眼就能望到对岸,但很容易被巡视人员抓回。
三:从更远的渔村渡口坐船,绕个半圆海际线到港市海域,然后需要游一公里多上岸。
最快最安全的是第三种,但价格也贵。
隔了两天,等这边集好半月一次的坐船人数,当天夜里两艘小渔船就出现在海面。
照规矩都遮着脸,谁也看不清谁,也不许说话。
两个半小时以后渔船停在海域,四下黑漆漆的,只有海水拍打渔船的声响和空气中的海腥气。
“到了,沿着东边一直游,一公里以后就能上岸,上岸后是一处半丘陵,穿过去就是马路,沿着右侧马路走就能进入港市。”
掌船人把话重复一遍就催着人下水,看情况过不了多久就会下雨。
赵盛利索地脱下上衣和鞋子,捆扎进防水袋子里,东西不多就一身衣服还有些金疙瘩和所有存款,小腿高的防水袋,大半装的是空气。
坐船时间他就活动开了身体,还吃了两个大馒头喝了一瓶汽水。
“扑通,扑通~”
随着一个个水花泛起,六人很快下了船,与他不远的另一艘船上的人也纷纷扎进海里。
游了一会儿,再回头看,身后的渔船已经消失在夜市里。
月亮忽现忽隐,游了差不多十几分钟,就彻底没了指引方向。
按理说1公里多不算远,游半小时左右也就能到,现在花了一半时间,但根本就没看见岸。
怕游错了方向,想靠半飘着的防水袋等一下,可没等着月亮出现,等来的是噼里啪啦的雨点。
赵盛眉头紧皱,也只能跟着前面能看见的人影游。
雨越下越大,浪也拍的急,成倍的消耗体力,好在又过了二十分钟就游上了岸。
只是没看见什么丘陵,是一片树林。
上岸的人少,都躺在雨里喘气休息。
赵盛不敢在这多呆,提着口气赤着上半身背着防水袋往林子里跑,前脚刚入树林,岸边就多了几束手电筒光,由远及近的脚步声惊得人心凉。
他头都没回,只把岸边的乱糟糟抛在脑后,拼了命的往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