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他没想到荀贞一提到钱就眼皮浅薄。
二人针对这事儿没少冲突。
直到沈棠给出解决提议。
也正是这个提议让只进不出的吞金兽邮驿,短短两年就实现了逆袭,不仅为退伍兵卒提供了好去处,还养活了大批驿员。这些驿员多是武胆武者或者体格健魄的青壮,一旦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们就能奔赴前线。
他们常年往来各个邮驿,保持相对旺盛的状态,作战素质甚至不比折冲府精锐差。
沈棠提议让邮驿转为军民两用驿站。
维持军用的同时,也承接民间的项目。
通过收取报酬维持邮驿运转,避免邮驿荒废,让两地商品互通有无,同时养活更多驿员减轻户部财政压力。起初,百官对此多持反对意见。邮驿是给官员提供的,怎么能收了钱就给庶民用了?庶民配吗?即便转为民用了,庶民那点儿钱能养活几个邮驿?
纯粹是瞎折腾。
但架不住三省六部都是沈棠的心腹。
初期,邮驿不多。
大多都是沿着官道建立。
随着需求增加,邮驿数量越来越多,甚至连郡县城内都有邮驿设点。这些特殊邮驿名义上是为了更高效转运货物,但实际上么?也充当着沈棠的耳目,还是光明正大的。
越来越多庶民知道邮驿能送货送信,收钱也不多,便开始借着邮驿跟远方亲属通信联系。行商的商贾也愿意花费高昂一些的价格,找邮驿送货。不过邮驿遵循官方定下的统一标准,跟镖局这样的私人服务不同。最重要的是,走邮驿就没法做些偷税手段了。
随着邮驿网络扩大,沈棠还尝试着让各地作物商品也流通起来。为了保证更高效的运输,邮驿之间的路径和运输都需改良。
几年下来,提升了不少。也是靠着这套,沈棠才能在这么短时间,赶在北漠暗桩和坤州叛军反应之前,将他们一网打尽的。
起初不被百官看好的邮驿,居然靠着民间这条路盘活,只可惜账目都在兵部管辖。
荀贞如今要的就是账目。
或者说,抢兵部的钱。
姜胜能是坐以待毙的人?
他咬死了一句话——不给!
邮驿是兵部掌管经营,账目收益自然也该由兵部负责,户部插一手作甚?邮驿是他的心血,此前万人嫌,如今能赚钱了就来抢,做人做官不能这般厚颜无耻!而且,邮驿除了负责民用,还有军用,怎么,户部想越权?
沈棠看着越吵越凶的二人,眨眨眼。
还是草台班子那会儿,帐下文武都挺团结的,私下私仇先不论,公事上极少红脸,大家都是和和气气,有啥意见都能坐下谈。自打康国建立,沈棠开始上朝,这些人隔三差五就要争一争,大概率还会暴力升级。
果然,工作量会让打工人怨气爆发。
这念头刚萌生出来,沈棠就眼尖看到有人动手了,从互喷、推搡晋升到撸袖子。
隐约还听到姜胜在那儿怒骂。
“荀含章,你且得意张扬,小心府上近日生血光之灾!”试图拉架的官员听到这话头大。大家同朝为官,专注公事互喷几句互殴几拳就得了,怎么还出言诅咒人家人呢?
第949章 二舅子来啦
荀贞跟姜胜也是多年老友了。
一般情况下,这俩再怎么撕扯也会点到即止,毕竟闹得太难看影响公事,私下聚会不好让姜胜大出血。但姜胜刚才那句话却戳中了荀贞的软肋,他这人最忌讳牵连家人。
哪怕他儿子确实不成材,脑子不好使,但谁让他跟亡妻就这么一棵独苗呢?自己嫌弃两句也就罢了,姜胜这张乌鸦嘴不行。
这厮的文士之道真能看出吉凶!
“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谁扯老夫的蹀躞——”
“不要挤过来,通通后退!退!退!”
“好你个臭不要脸的,趁机偷袭本官,公报私仇,可算让我逮到了!”有人声嘶力竭劝架,有人浑水摸鱼报仇,也有人被后边儿凑热闹的人挤着上前,官帽官袍都乱了。
“邮驿是兵部的,户部莫要抢!”
“打的就是户部这些黑心肠,你们说,去岁腊月给礼部食堂的腊肉是不是臭的!”
“谁脱了老夫裤子!”
撸袖子劝架的,干架的;
脱鞋子抡人的,拍脸的;
唾沫星子近距离给人洗脸的……
百官一边尽显武德,一边开始翻旧账,包括但不限于俸禄延发了,俸料质量不行、缺斤少两,请假被恶意驳回,谁借钱不按时归还,说好一起去喝酒吃饭结果逃单……
一开始还有官员劝架,但被多次误伤之后,愤然将衣摆往蹀躞一塞,抬脚就踹误伤之人的丰满翘臀。这场群架打得一众武将退避三舍,生怕被时不时飞出来的物件砸伤。
此战以全体各打“五十大板”告终。
兵部靠着团结友爱护住了邮驿。
荀贞以及户部一众算盘暂时落空。
沈棠:“……”
她的朝会是什么菜市场吗?
干架结束,百官仍是低头不见抬头,只是气氛看着比往日紧张,随时有二次爆发的趋势。沈棠头疼地揉着突突不停的太阳穴,不敢想这些人居然是自己的大臣——究竟是哪个二愣子在袖子里面揣了煎饼?煎饼都飞出来了!他们之中居然还有袖子藏鸡蛋的。
有这些臣子,真是康国的福气!
乱糟糟的朝会结束,沈棠退出“钉钉”,耳畔还嗡嗡的,她命人去传唤姜胜过来。
姜胜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抓痕。
面上却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见过主上。”
沈棠深吸一口气:“你刚才在朝会说含章府上会有血光之灾,这是怎么个说法?”
连沈棠都觉得这话不妥。
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荀贞府上有喜事?
如果忽略未婚先孕这一点,应该算双喜临门,荀贞前几日还私下问她要不要观礼。沈棠愿意过去,或者赏赐新人,这属于无上光荣,同时也是荀贞父子深受王恩的证明。
君臣多年,她自然愿意给这份体面。
这种时候出血光之灾,不吉利啊。
特别是落在这对新人头上就更不合适了,但沈棠了解姜胜,他的话不会出错。他说荀贞府上有血光之灾,那必然会出事。只是不知道,这则谶语最后会应验在谁的头上。
姜胜道:“看情况应该不严重。”
沈棠又问:“是阿来出事?”
公西来如今是双身子,若她出事多半会滑胎,要不要从医署调拨几人过去看着?公西仇将这个妹妹托付给自己,不能出事。
刚说完,外头通传荀贞求见。
两位尚书对视一眼,面色有些臭。
事关好友家宅,姜胜也没因为朝堂上的干架而有隐瞒,但他心火未消,称呼上就带点儿阴阳怪气:“是荀尚书子女宫发暗,血光之灾应验在其子头上。怎么说也是实力修为不弱的武胆武者,伤筋动骨不致命。”
荀贞闻言拱了拱手:“多谢。”
姜胜哼了一声,不爱搭理。
想抢兵部的摇钱树,门都没有!
听到是荀定会伤筋动骨,沈棠也就不在意了,武胆武者皮糙肉厚,更别说医署还有几十号杏林医士已经在家畜身上摸索出了断肢再生的医家言灵,例如太医令董道,上个月连同六名杏林医士会诊,先后帮助十二名残疾程度较轻的退伍兵卒恢复完整。这些兵卒在战争中断指、断掌、失去耳朵或者瞎了眼睛,据说新生部位跟原装的一模一样。
只要荀定不是死,其他都算小事。
沈棠这么想,荀贞也这般想。
君臣几人都以为荀定这回的血光之灾,要么是他出意外平地摔啥的,要么是与人切磋被误伤。万万没想到,他们只猜对四分之一。确实是切磋留下的伤势,但不是误伤。
这事儿还要从一封折冲府奏报说起。
侍中宁燕急匆匆求见。
沈棠见她神色紧张还以为发生大事。
“主上,请看。”
沈棠一看奏折封面就更加迷茫了。
为了提高效率,她规定奏折内容根据紧要程度,以不同颜色封面和戳印加以区分。
送到沈棠这边的基本都是很要紧的,那些没啥干活的请安折子都是她比较闲、心情比较好才会挑着给予回应。一般情况都交给其他人帮忙回复。各地送来的文书,还都要按照流程抄录,留下两份备份。宁燕送来的这份就是备份之一,看戳印,内容不重要。
这种级别的,一年不知收到多少。
根本不值得宁燕亲自跑一趟。
但沈棠更清楚宁燕不会无的放矢。
她揣着好奇将这封从折冲府发来的文书打开,一目十行看完——不,在看到第二行的时候,眼珠子就转不动了。她死死盯着上面“公西仇”三个大字,不确定,再往下。
二人针对这事儿没少冲突。
直到沈棠给出解决提议。
也正是这个提议让只进不出的吞金兽邮驿,短短两年就实现了逆袭,不仅为退伍兵卒提供了好去处,还养活了大批驿员。这些驿员多是武胆武者或者体格健魄的青壮,一旦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们就能奔赴前线。
他们常年往来各个邮驿,保持相对旺盛的状态,作战素质甚至不比折冲府精锐差。
沈棠提议让邮驿转为军民两用驿站。
维持军用的同时,也承接民间的项目。
通过收取报酬维持邮驿运转,避免邮驿荒废,让两地商品互通有无,同时养活更多驿员减轻户部财政压力。起初,百官对此多持反对意见。邮驿是给官员提供的,怎么能收了钱就给庶民用了?庶民配吗?即便转为民用了,庶民那点儿钱能养活几个邮驿?
纯粹是瞎折腾。
但架不住三省六部都是沈棠的心腹。
初期,邮驿不多。
大多都是沿着官道建立。
随着需求增加,邮驿数量越来越多,甚至连郡县城内都有邮驿设点。这些特殊邮驿名义上是为了更高效转运货物,但实际上么?也充当着沈棠的耳目,还是光明正大的。
越来越多庶民知道邮驿能送货送信,收钱也不多,便开始借着邮驿跟远方亲属通信联系。行商的商贾也愿意花费高昂一些的价格,找邮驿送货。不过邮驿遵循官方定下的统一标准,跟镖局这样的私人服务不同。最重要的是,走邮驿就没法做些偷税手段了。
随着邮驿网络扩大,沈棠还尝试着让各地作物商品也流通起来。为了保证更高效的运输,邮驿之间的路径和运输都需改良。
几年下来,提升了不少。也是靠着这套,沈棠才能在这么短时间,赶在北漠暗桩和坤州叛军反应之前,将他们一网打尽的。
起初不被百官看好的邮驿,居然靠着民间这条路盘活,只可惜账目都在兵部管辖。
荀贞如今要的就是账目。
或者说,抢兵部的钱。
姜胜能是坐以待毙的人?
他咬死了一句话——不给!
邮驿是兵部掌管经营,账目收益自然也该由兵部负责,户部插一手作甚?邮驿是他的心血,此前万人嫌,如今能赚钱了就来抢,做人做官不能这般厚颜无耻!而且,邮驿除了负责民用,还有军用,怎么,户部想越权?
沈棠看着越吵越凶的二人,眨眨眼。
还是草台班子那会儿,帐下文武都挺团结的,私下私仇先不论,公事上极少红脸,大家都是和和气气,有啥意见都能坐下谈。自打康国建立,沈棠开始上朝,这些人隔三差五就要争一争,大概率还会暴力升级。
果然,工作量会让打工人怨气爆发。
这念头刚萌生出来,沈棠就眼尖看到有人动手了,从互喷、推搡晋升到撸袖子。
隐约还听到姜胜在那儿怒骂。
“荀含章,你且得意张扬,小心府上近日生血光之灾!”试图拉架的官员听到这话头大。大家同朝为官,专注公事互喷几句互殴几拳就得了,怎么还出言诅咒人家人呢?
第949章 二舅子来啦
荀贞跟姜胜也是多年老友了。
一般情况下,这俩再怎么撕扯也会点到即止,毕竟闹得太难看影响公事,私下聚会不好让姜胜大出血。但姜胜刚才那句话却戳中了荀贞的软肋,他这人最忌讳牵连家人。
哪怕他儿子确实不成材,脑子不好使,但谁让他跟亡妻就这么一棵独苗呢?自己嫌弃两句也就罢了,姜胜这张乌鸦嘴不行。
这厮的文士之道真能看出吉凶!
“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谁扯老夫的蹀躞——”
“不要挤过来,通通后退!退!退!”
“好你个臭不要脸的,趁机偷袭本官,公报私仇,可算让我逮到了!”有人声嘶力竭劝架,有人浑水摸鱼报仇,也有人被后边儿凑热闹的人挤着上前,官帽官袍都乱了。
“邮驿是兵部的,户部莫要抢!”
“打的就是户部这些黑心肠,你们说,去岁腊月给礼部食堂的腊肉是不是臭的!”
“谁脱了老夫裤子!”
撸袖子劝架的,干架的;
脱鞋子抡人的,拍脸的;
唾沫星子近距离给人洗脸的……
百官一边尽显武德,一边开始翻旧账,包括但不限于俸禄延发了,俸料质量不行、缺斤少两,请假被恶意驳回,谁借钱不按时归还,说好一起去喝酒吃饭结果逃单……
一开始还有官员劝架,但被多次误伤之后,愤然将衣摆往蹀躞一塞,抬脚就踹误伤之人的丰满翘臀。这场群架打得一众武将退避三舍,生怕被时不时飞出来的物件砸伤。
此战以全体各打“五十大板”告终。
兵部靠着团结友爱护住了邮驿。
荀贞以及户部一众算盘暂时落空。
沈棠:“……”
她的朝会是什么菜市场吗?
干架结束,百官仍是低头不见抬头,只是气氛看着比往日紧张,随时有二次爆发的趋势。沈棠头疼地揉着突突不停的太阳穴,不敢想这些人居然是自己的大臣——究竟是哪个二愣子在袖子里面揣了煎饼?煎饼都飞出来了!他们之中居然还有袖子藏鸡蛋的。
有这些臣子,真是康国的福气!
乱糟糟的朝会结束,沈棠退出“钉钉”,耳畔还嗡嗡的,她命人去传唤姜胜过来。
姜胜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抓痕。
面上却挂着胜利者的微笑。
“见过主上。”
沈棠深吸一口气:“你刚才在朝会说含章府上会有血光之灾,这是怎么个说法?”
连沈棠都觉得这话不妥。
满朝文武谁人不知荀贞府上有喜事?
如果忽略未婚先孕这一点,应该算双喜临门,荀贞前几日还私下问她要不要观礼。沈棠愿意过去,或者赏赐新人,这属于无上光荣,同时也是荀贞父子深受王恩的证明。
君臣多年,她自然愿意给这份体面。
这种时候出血光之灾,不吉利啊。
特别是落在这对新人头上就更不合适了,但沈棠了解姜胜,他的话不会出错。他说荀贞府上有血光之灾,那必然会出事。只是不知道,这则谶语最后会应验在谁的头上。
姜胜道:“看情况应该不严重。”
沈棠又问:“是阿来出事?”
公西来如今是双身子,若她出事多半会滑胎,要不要从医署调拨几人过去看着?公西仇将这个妹妹托付给自己,不能出事。
刚说完,外头通传荀贞求见。
两位尚书对视一眼,面色有些臭。
事关好友家宅,姜胜也没因为朝堂上的干架而有隐瞒,但他心火未消,称呼上就带点儿阴阳怪气:“是荀尚书子女宫发暗,血光之灾应验在其子头上。怎么说也是实力修为不弱的武胆武者,伤筋动骨不致命。”
荀贞闻言拱了拱手:“多谢。”
姜胜哼了一声,不爱搭理。
想抢兵部的摇钱树,门都没有!
听到是荀定会伤筋动骨,沈棠也就不在意了,武胆武者皮糙肉厚,更别说医署还有几十号杏林医士已经在家畜身上摸索出了断肢再生的医家言灵,例如太医令董道,上个月连同六名杏林医士会诊,先后帮助十二名残疾程度较轻的退伍兵卒恢复完整。这些兵卒在战争中断指、断掌、失去耳朵或者瞎了眼睛,据说新生部位跟原装的一模一样。
只要荀定不是死,其他都算小事。
沈棠这么想,荀贞也这般想。
君臣几人都以为荀定这回的血光之灾,要么是他出意外平地摔啥的,要么是与人切磋被误伤。万万没想到,他们只猜对四分之一。确实是切磋留下的伤势,但不是误伤。
这事儿还要从一封折冲府奏报说起。
侍中宁燕急匆匆求见。
沈棠见她神色紧张还以为发生大事。
“主上,请看。”
沈棠一看奏折封面就更加迷茫了。
为了提高效率,她规定奏折内容根据紧要程度,以不同颜色封面和戳印加以区分。
送到沈棠这边的基本都是很要紧的,那些没啥干活的请安折子都是她比较闲、心情比较好才会挑着给予回应。一般情况都交给其他人帮忙回复。各地送来的文书,还都要按照流程抄录,留下两份备份。宁燕送来的这份就是备份之一,看戳印,内容不重要。
这种级别的,一年不知收到多少。
根本不值得宁燕亲自跑一趟。
但沈棠更清楚宁燕不会无的放矢。
她揣着好奇将这封从折冲府发来的文书打开,一目十行看完——不,在看到第二行的时候,眼珠子就转不动了。她死死盯着上面“公西仇”三个大字,不确定,再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