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不是每个势力都对郑乔恨之入骨,有些安心当个土皇帝,在治下作威作福,参局也只是为了刷一刷资历名声;有些则是浑水摸鱼,想趁机下注谋点儿好处,各有算盘。
  皆是无利不早起之辈。
  “上南谷仁那边什么回应?”
  “已经答应。”
  章贺诧异:“这么痛快?”
  仔细深究也不难理解。
  谷仁跟郑乔其实没多大仇恨,但谷仁底下几个义弟跟郑乔有血海深仇啊。作为义兄的谷仁,不论出于什么考虑都不可能找借口推辞。他收到邀请便一口答应,正在备战。
  “天海吴贤呢?”
  “也答应了。只是——”
  章贺问:“只是什么?”
  “吴昭德那头似乎不太平……”
  章贺好奇道:“不太平?”
  这可真是稀奇。
  众所周知,吴昭德底蕴丰厚,帐下人才济济,啥都不缺,章贺早就眼红了。
  “啧,没想到他吴昭德也有不顺遂的时候,你说说,他怎么个不太平法?”
  ——————
  准确来说是吴贤帐下不太平。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不是说今天拍板说打仗,明天就能拉出一支队伍奔赴前线,粮草辎重的准备就是一项大工程。这项重活,往常都是吴贤心腹办理,徐解这个移动atm出钱并监督。
  此次不太平,矛盾根源在于徐解与吴贤的这位心腹不对付,火药味十足。
  “哼!”徐解将酒盏重重掷地,咬牙,“真以为我徐文注是可以随意揉捏的吗?”
  “老徐,消消气,消消气,犯不着。”
  赵奉出言劝慰。
  他今日受邀来喝酒。
  至于他为什么能跟蹲在河尹郡的徐解喝上酒?自然是因为他帐下兵马太少,兵力薄弱,此番屠龙局跟他无缘。便被调遣到河尹与天海的边境,在此驻兵,护卫安全。
  武胆武者脚程快得很。
  他赴宴喝个酒费不了多少功夫。
  徐解眼一瞪:“如何能消气?”
  坐回原位,胸口还在剧烈起伏。
  “也不知主公是怎么想的,为何要让一个只会挑刺的废物负责督办粮草……”
  赵奉无语:“可,以往不都是他吗?”
  吴贤出兵干仗,徐解和那位配合督办粮草,保证后勤运粮通畅,配合次数可不少。
  徐解回道:“今时不同往日。”
  那人是天海世家出身,标准的世家文士,不喜商贾。尽管嘴上不说,但每次面对徐解,他骨子里都有一种莫名的高傲——徐解只需要出钱出粮,其他事宜无需插手。
  以往徐解也懒得跟此人计较,也乐得有人跳出来大包大揽,自己能轻松一些。
  只是——
  此人是插手河尹事务最积极的一个,因为河尹之事,与徐解生出了不少的龃龉。因徐解不肯让步,他对徐解不满渐深,二者矛盾尖锐。在这大前提下,还配合……
  徐解就被挑刺穿小鞋了。
  不是说辎重老旧,便是说粮草缺乏,再不就是发霉发臭,食用的兵卒频繁腹泻,粮草被贪污……好不容易对上账了,又说运粮伙夫不足,需要再扩招,补给线不合理。
  一言以蔽之,就两个不行。
  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赵奉听完抱怨,咂摸了一下嘴。
  “确实,是此人气量太小了……”
  不以大局为重,反而公报私仇。
  光是想想都觉得拳头硬了。
  徐解给自己重新倒了一杯,仰脖一口饮尽,气结道:“不信主公不知此事……”
  他少有的,对吴贤生出了意见。
  “主公或许是想借这次机会让你们化干戈为玉帛……”赵奉对主公吴贤还是很了解的,但显然吴贤对帐下僚属不够了解,更不知道一个本就对徐解有偏见的狭隘小人,在二者加深矛盾之后,一有机会只会公报私仇,而不是如吴贤希望的那样一笑泯恩仇。
  “呵,不说这些,继续喝。”
  徐解现在听不得这些。
  主动避开这个话题。
  赵奉看着明显有了意见的徐解,口中发苦,但嘴上不好劝说。只是在心中嘀咕,倘若公肃在此就好了,即便不能让二者矛盾消弭,但至少会上谏吴贤,换人督办粮草。
  “是是是,咱不提这些晦气的小人。”
  徐解一杯接着一杯。
  喝得面红耳赤,隐约有了醉意,大着舌头含糊道:“你我真是难兄难弟。”
  徐解憋屈,赵奉也没好到哪里去,连人带兵被打发到这里,错失出阵立功的机会。对于生性好战的武胆武者而言,还有什么比窝在后方练兵更无趣?眼巴巴看着别人拿战功,比自己错失战功更加难受!
  但,赵奉心态尚可。
  秦礼以使者身份出使黄烈之前,就私下叮嘱过赵奉不要轻举妄动。赵奉在沈棠那边有两年的空窗期,帐下兵马规模远不如其他高阶将领,此次出阵概率不大。
  若强行上阵——
  只怕得不偿失。
  倒不如安心在后方招兵练兵,待前线战事吃紧,他再奔赴前线参战,更加稳妥。
  赵奉一向听秦礼的话。
  没几日,二人都收到陇舞郡方面无法参局的消息,心情却是截然不同。
  赵奉是松了口气。
  离家出走的女儿在沈君地盘蹦跶,若沈君参战,以他那个女儿的脾性,指不定会混入军伍。战场刀剑无眼,她那点三脚猫功夫哪里够看?一个不慎就会丢了命。
  不参战,甚好。
  徐解则是眼前一亮。
  这意味着,沈棠跟他那桩私盐生意不受影响,还能照常进行——主公吴贤忙于战事,短时间也顾不到自己这边。
  第575章 浑水摸鱼(下)
  私盐本就暴利,更别说沈棠那边提供的还都是上好的精盐,利润与粗盐更是不能相提并论,自己还能获得其中四成。即便是家大业大如徐氏,也没能耐完全不动心……
  于情于理,他该亲自出面。
  奈何徐解虽是徐家家主,但更是河尹郡守,河尹与陇舞又相隔甚远。若非必要,他轻易不得离开治地,徐家的生意也是如此。随着他走马上任,族中不少生意就逐渐下放给心腹或者可信任的族中助手打理。沈棠这桩私盐生意,他就交给了心腹随侍。
  随侍道:“必不负家长厚望。”
  徐解叮嘱:“嗯,好好做。”
  若随侍能做好这一桩差事,他也能放心地交代更多生意,将其培养成左膀右臂。
  “切记,待沈君恭敬些。”
  “勿要开罪沈君帐下僚属。”
  随侍一一记住。
  这名随侍与徐解一块儿长大,徐解信任他就跟信任他自己一般。又因为随侍清楚他对沈棠的敬佩和感激,所以接待陇舞方面不会冒失,更不会得罪人。徐解甚是放心。
  吴贤那边如火如荼做着战前准备,徐解的随侍带着轻装出行的商队去陇舞郡进货。拿到货,在根据族中订单将私盐分送到各地,再结清钱款,这一趟生意就算完成了。
  至于费精力找销路和买家?
  完全不需要。
  因为这块生意求大于供。
  盐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人不吃盐,时间一长就疲软、乏累、迟钝、精神不济,庶民没力气如何下地干活?所以哪怕盐价飞涨,还是要咬牙买点劣质粗盐食用。
  徐解上位前,徐氏的私盐生意市场占有量很小。自从他跟随吴贤,从吴贤手中拿到吴氏名下池田的私盐售卖权,私盐这块就有了竞争力,几年下来大力拓展相关渠道。
  一言以蔽之——
  不怕沈棠私盐多,只怕不够多。
  待随侍率商队进入陇舞郡,时间一晃已有入夏苗头,盐田区开始产出上好精盐,盐井规模增大至五百多口。盐工日夜不停地交替煮盐、铲盐,制好的盐坨称量再入库。
  四成交由盐贩输入十乌。
  五成交由徐解在关内售卖。
  剩下一成则放在汝爻百货杂铺。
  沈棠在陇舞郡也开设了百货杂铺。自家地盘的盐粮生意,理所应当归官署,哪轮得到外人吃蛋糕?公库还有点儿小钱,不用像浮姑城时期打白条缓解现金压力。
  只要是陇舞郡籍贯庶民,便可以用比粗盐稍高的价格在汝爻百货杂铺买到精盐!
  当然,为防黄牛倒卖,此物限量。
  为方便庶民购买日常所需,沈棠还打算在陇舞郡治下其他县镇开设百货杂铺分铺,店铺负责人从因伤残退役的兵卒中间挑选。这一举措也算是厚待为她冲锋卖命的人。
  又因为不能与民争利。
  所以商品定价跟随市场。
  唯一的优点便是百货杂铺商品种类较为齐全,庶民可以逛一次就买到所需用品。
  随侍抵达的时候,汝爻治所已经有了人气,街头巷尾也能看到不少人影。尽管庶民身上的衣裳仍旧打着扎眼的补丁,但表情已经没了此前的麻木,双眸也有了些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