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闲赋在家,抠脚月余。
  徐解见他,登时有种同病相怜之感。
  第542章 骑虎难下
  生意人不轻易得罪人也不轻易与谁交心,因此徐解和赵奉的关系算不上多好。在赵奉向沈棠报恩那两年,他俩交集才多了一些。赵奉时常委托徐解照拂自家老小。
  这两年,徐解一直做得很好。
  见到是他,赵奉冰冷的脸色才有了些暖意,主动上前招呼。发现徐解脸色不善,他关切问了一句“发生何事”。徐解扭头,用余光看了眼主公府邸,皱着眉峰长叹。
  赵奉注意到他的小动作。
  当即笑道:“许久未与文注对饮畅谈,府上还有几坛美酒,不妨移步寒舍喝一杯?”
  徐解这会儿也需要一醉解千愁。
  便点头答应下来。
  赵宅,正厅。
  以秦礼、赵奉为首的非天海一系成员,虽有遭遇职场排挤,但归根结底都是帐下僚属私人矛盾。吴贤作为主公从不在经济物质方面亏待为他卖命的人,出手很大方。
  赵奉不在天海这两年,府上老小过得不错,四时八节都有赏赐,宅院也几经修缮。
  不过——
  良好居住环境并不能纾解郁闷。
  徐解二人各有心思。
  赵奉命仆从去酒窖端来两坛美酒。
  打开红布酒封,酒香扑鼻而来。
  徐解轻嗅,调侃道:“沈君倒是够意思的,赠送大义的美酒竟是一点儿不掺假的。”
  赵奉也被逗得绷不住。
  他后来才知道沈棠往天海各地售卖的美酒都掺了水,再经徐解这奸商之手,变成掺了酒的水。赵奉初时觉得不太好,转念一想,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不好说啥。
  此番回来遭遇职场霸凌……
  赵奉觉得他们也只配喝水酒了。
  “可惜,喝一坛少一坛。”
  他这张嘴都被养刁了。
  以前多劣质浑浊的酒都能喝下肚,饮食也不挑剔,此番回来却觉得哪儿都不得劲。嫌原先酒窖的藏酒太劣质,嫌家中庖厨手艺太粗糙,唯家中土炕还有几分熟悉。
  徐解随口道:“回头跟沈君买点。”
  他没说直接要。其实以沈君热情大方的脾性,赵奉一开口就能讨来酒,不用给钱。
  赵奉半真半假道:“没钱,喝不起。”
  一口饮尽一碗,反问徐解。
  “方才见文注似有心事,可是碰见棘手之事?”赵奉对自己的事情不愿意多谈,便将话题转移到徐解身上,“奉虽人微言轻,帮不上忙,但生了双耳朵,能听你倾诉。”
  “大义这两年口舌油滑不少。”徐解失笑摇摇头,以前的赵奉绝对说不出这样揶揄调侃的话,笑过之后,愁色又染眉梢,沉重道,“事情倒不棘手,是心里堵着不舒坦。”
  赵奉闻言拧眉。
  他回来这一阵子也在积极熟悉天海。
  自然也听说徐解遭遇的困境。
  他收敛笑意,一脸认真听完徐解边喝酒边吐露的内容,脸色愈发凝重。他分析道:“文注,此事怕是主公有意纵容……”
  徐解面色晦暗:“在下知道。”
  河尹原先是穷山恶水,要啥没啥。
  但在沈棠两年不计成本的投入治理,已然焕发生机,欣欣向荣,家家户户还有一两年的余粮。沈棠还敲锣打鼓招收流民,开荒治理,流民来了就有地种,有粮食吃。
  为增加效果,还搞“传销模式”——这个词是徐解在沈棠工作日志看到的——具体操作方式就是在册庶民招揽一个不在册的庶民来河尹定居,前者能获得一斗新米。
  活动限时但不限量。
  登记户籍一举突破八万户。
  如今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袅袅炊烟。
  徐解知道沈棠将河尹治理得非常好,但看了沈棠班底留下来的大量文书数据,才知道具体有多好。八万户啊,哪怕青壮比例不高,但也能凑一支数目可观的兵马。
  待过几年,在册幼童长大……
  徐解还隐约一个发现沈棠留下来的大手笔,或许是没来得及销毁文书,或许是根本就没想销毁——沈棠曾找借口让各村村民,以村落为单位进行互相攻防演练战斗!
  作为河尹的邻居,天海竟毫无知觉。
  徐解也是上任后无意间发现的。
  一番细查——
  他发现这些村民思想出奇一致。
  更有里正一身匪气,理直气壮地发言:【俺们除了河尹就没有其他地方能去啊,歹人要是来了,不干他祖宗十八代怎得了?一人不行就两人,两人不行就一村上!】
  【谁抢俺们粮,俺们跟谁拼命!】
  【去别地方?连草根都没得啃呦。】
  不是一个村这么想!
  河尹郡内,全都这么想!
  偶尔还能看到大人农闲教导孩子如何三人为一组,一人进攻,两人策应协助。乍一看像是在玩乐,但结合沈棠留下的笔札——徐解心情复杂得像是理不清的毛线团。
  若非沈君被平调,照这个趋势,再有两年,与河尹接壤的郡县个个都要倒霉。
  因为河尹能用的兵马不止是那些青壮,而是八万户随时捍卫田地粮食的庶民!
  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优势,天海又毫无戒备,怕不是首当其冲,被立典型。
  因此,徐解非常清楚。
  河尹比天海那几家豪绅想象中更肥。
  赵奉问他:“你打算如何?”
  让主公吴贤介入河尹?
  这么做,对得起吴贤却对不起沈棠。
  吴贤对徐解是好,但这种好是互助互利,徐解提供粮草银钱供他发展。吴贤提升徐氏在天海的地位,享受到隐形的各种福利。而沈棠对徐解,称得上“知遇之恩”。
  因为商贾不得入仕的规矩导致徐解虽在吴贤帐下效劳,在王庭那边依旧算白身。
  沈棠被平调,第一反应就是举荐商贾出身的徐解出任一郡之长,这也是她心甘情愿被平调的条件之一!王庭这才应允下来。
  关键是沈棠没有图任何好处。
  知遇之恩,提拔之恩。
  对于从懵懂时期就受到隐形歧视的徐解而言,那种触动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徐解若纵容吴贤,让出河尹实权,自己只当一个有名无实的河尹郡守,沈棠那边或许会选择理解他的苦衷,但徐解自己能看得开吗?这跟背刺沈棠一刀没啥区别。
  如何能行?
  徐解苦笑一声:“……如今也是骑虎难下……只盼着能两全吧。徐文注始终是主公帐下僚属,这一点从未变过,其他的……”
  吴贤要钱要粮都行,徐氏家大业大供得起,唯独不能要河尹,这是底线!
  第543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怕会适得其反。”赵奉不看好徐解消极应对的处理方式。
  外人都以为武夫喜欢用蛮力解决问题,脑子不如文心文士好使,心思也不如他们细腻,这完全是偏见。任何一个具备统兵能力的武胆武者,就没哪个是真正憨傻的。
  赵奉呷了一口酒:“主公的性格……”
  说着顿下来,淡淡道了一句。
  “主公毕竟是主公。”
  徐解和吴贤私下交情再好,后者也是存着疑心,不可能全身心信任谁。徐解作为僚属,抗拒主公的命令、违背主公的意向,一次两次不算什么,次数一多难免不快。
  拒绝就意味着违抗。
  作为僚属的徐解违抗作为主公的吴贤,而违抗初衷是担心天海介入会让河尹境内庶民生活艰难——且不说假设会不会成真,它的萌发就意味着徐解在质疑、戒备。
  也意味着徐解更承沈棠的情。
  徐解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
  谁能不生出意见?
  徐解烦闷不已,一口闷掉酒。
  他苦笑:“吾如何不知呢?”
  吴贤对他生出芥蒂了,如果徐解这时候识相一些交出河尹实权,一切矛盾都能归于平静,问题是他不愿意。他太清楚庶民失去土地会面临什么,太清楚处于弱势的他们给人当佃户会承担多大的生活压力,遭遇多少的剥削,更清楚温饱与饿不死之间的区别。
  赵奉:“其实主公将天海治理得不错。”
  他这是在委婉劝说徐解。
  惹恼吴贤对徐解没任何好处。
  “而且主公想要河尹人丁,自然不会纵容那几家做得过分。又有沈君珠玉在前,倘若河尹在主公手中变得凋零,他又好面子,冲着这点也会善待河尹庶民的……”
  徐解内心已经在天人交战。
  终于,还是缓慢又坚定地摇了摇头。
  赵奉见状,哈哈大笑:“文注这脾气是老赵我喜欢的,来来来,咱们再干一杯!”
  他方才劝说徐解妥协是真心的,为保全自身而圆滑世故,并非难以启齿之事。同样,他欣赏徐解秉性也是真心的,“威武不能屈”五字,能扛着压力做到就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