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一部分可能钻进深山老林当土匪。
一部分可能占领郡县就自封郡守。
一部分直接走散了、饿死了、病死了。
他们如今就是无头苍蝇,根本不知道往哪儿飞。若中间冒出几个有野心的,拉起大旗单干,也能分流一部分人。真正可能对河尹造成威胁的庶民草寇,不会太多。
乌泱泱二十万人都来?
哪有这么**的行动能力。
若是有,郑乔早被踹下国主宝座了。
但对于沈棠这点儿微薄家底而言,三五万饿疯的庶民也够她喝一壶了。
这些庶民已经拿起屠刀化为草寇之流,就很难再放下,哪怕主公愿意接纳,治下其他庶民也未必肯——因为河尹郡境内开垦的耕田已经分配得差不多了。
怎能分给外乡人?
沈棠托腮叹气。
褚曜余光瞥了一眼康时。
康季寿这话乍听没什么毛病,实际上存在一个不容易注意到的漏洞。
这些草寇劫掠途径郡县,当地郡县庶民被抢走了食物钱财,也会面临饥饿问题。郡县兵力无法护卫他们安全、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他们也会源源不断加入草寇行列。
也就是说——
现在草寇规模二十余万。
若抵御不住,任由他们野蛮扩张发展,规模会一路飙升,甚至不下百万。
康时也注意到他视线,微微颔首。
褚曜便将到舌尖的话咽回去。
他知道康时这么说,不外乎是想借此振奋己方信心——倘若他们的主心骨都失去信心,消极抵抗,底下僚属还能打起精神?
褚曜掏出一张简易舆图,指着上面几处:“徐文注说这些流民被赶往坤州,推测他们会顺着这个路线,途径这几处……”
沈棠伸长脖子看过去。
道:“此前在四宝郡联盟军的盟友。”
褚曜猜测:“过阵子应该能收到求援。”
若他们扛不住,势必会到处求救,自家主公作为那一战最耀眼的人物,收到求援的可能性极大。届时再联手吴贤几家发兵。
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扛?
自然要拉人下水。
尽量将战场与自个儿地盘隔开。
褚曜几个的主意跟吴贤一样一样的。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他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一时间动员境内庶民,做好备战准备,藏好家中粮食,提高警惕,同时征召募兵,紧急练兵,充实己方实力。派人去谷仁几个地盘,看看几家能不能二次合作。
求援信,比预期还早抵达。
第363章 流民草寇(二)【二合一】
虽说危机已经逼近,但河尹,特别是浮姑城的气氛并不是非常紧张。
该劳作劳作,该干活干活。
一切似乎照旧如常。
倒不是这些庶民没心没肺,而是他们坚信他们的郡守会击败敌人。奇迹发生第一次,自然也会发生第二次,不是吗?
自打消息公布出去,治所官署门口时有“鬼祟”人影出没。他们往往会趁着夜色还朦胧,偷摸儿靠近,然后迅速丢下一袋子粟米、干粮或者几身葛布做的男装便跑。
也有腿脚不便的被守卫抓住。
一劝再劝才让人将东西带回去。
这事儿也传到了沈棠的耳畔。
顾池笑道:“河尹庶民民心归顺啊。”
吃过食不果腹的苦,才知有个一心为民,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的郡守是多么难得。这些庶民不管是出于纯朴的思想,还是单纯为了自身利益——沈棠若是倒了,他们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好日子也走到头,二者一损俱损——都会大力支持。
但他们多为老弱妇孺,如何支持?
不外乎是捐献军需。
顾池心知后者因素占大头。
自家主公来之前的河尹,那可是恶人遍地的穷山恶水。用自家主公的话来说就是唐僧上午抵达,下午就去西天,牛魔王过来都要犁地两亩再被做成牛肉面。
所谓旳纯朴……
唉,不生乱就行。
顾池也乐得挑沈棠喜欢听的说。
沈棠提笔的手一顿,说道:“今年虽是小丰年,但家家户户口粮也吃紧,叮嘱官署护卫不要收。对了,望潮,避险的山头可找到了?需尽快布置,以防万一。”
她那晚回去想想就发现自己被康季寿这厮忽悠了,现实要面临的流民草寇绝不只是三五万那么少。自己不惧这些抄着木棍、扁担、锄头的流民草寇,但架不住他们人多势众,一旦突围冲入郡内,治下庶民最先遭殃。
沈棠这边做了几手准备。
其中之一就是让庶民退避山中。
借助山势地形抵御流一众流民草寇。
只要在河尹境内搜刮不到足够过冬的粮食,这些人自然而然就会退去,转向其他地方劫掠。但这办法属于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沈棠不想这么干,因为太坑队友。
河尹找不到粮食,倒霉的可不就是几个邻居,上南、天海、邑汝等地?
上策主动进攻;
中策被动防守;
下策避其锋芒。
谈及正事,顾池收敛轻松笑意,正色道:“主公放心,地方已经找到。”
沈棠:“这么快?”
顾池答道:“有现成的,自然快。”
他们在入主河尹之前一路剿匪,匪寨废弃的防御军事设施修一修还能用,每一座匪寨位置都不错,易于防守,位置隐蔽。其中防御程度最高的,还要数河尹张氏暗中资助建造的匪寨,也就是被自家主公亲自带队挑了的那个,附近还有一座铁矿工坊。
只是之前这年忙着恢复民生,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根本没精力、没财力也没人力去管它们,只派了点儿驻扎看守。
“呵,那几家也算做了一点儿人事。”沈棠神色淡漠地嘲了一句,末了又想起其他事情,“谷子义和章永庆那边可有回复?”
危急关头还是要拧成一股绳的。
谷仁和章贺都不是拎不清的家伙,不可能看不清局势,大概率会派兵过来。
顾池道:“这才两天呢。”
言外之意没这么快。
沈棠揉着酸胀的眉心,抿了口热茶,让自己连轴转的脑子稍微清醒一些,她道:“怎么才过去两天?啧,这真是度日如年。”
这阵子,她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的。
还未盼来谷仁几个回复,先收到了一封求助信。伴随求助信抵达的,还有一串非常不妙的消息——这群流民草寇一路逃亡,为生存,凝结力量偷袭途径县镇。
那个倒霉催的县镇根本没一点点防备就被冲垮了,治所官署被攻占,见人就杀,见钱就抢,不管被杀者是罪有应得还是枉死无辜,但凡是个活的全部一律灭口。
一时间血流成河,全城寂静。
他们在当地修整两三日,以这个被劫掠干净的县镇为据点,开始有组织攻打附近邻居——秋收刚过,家家户户还有些余粮,他们不急着逃亡,而是仗着人多势众,再加上出其不意,再下一郡县。目前正在围攻第三个,但没啃下来,目前还在僵持。
倒不是人家如何能耐,而是提前一两日收到风声,但局势不容乐观。
_(:3)∠)_
因为他们被围困了。
城外乌压压几万号人啊!
说起来很丢人,但这是真的
别看这些流民草寇多是面黄肌瘦、吃不饱穿不暖的普通人,手中武器也只是锄头镰刀扁担,但汇聚在一起,仍能令人胆寒,被打得抱头鼠窜。治所长官也想着让武胆武者出去乱杀,最好能杀破这些人的胆子,将他们驱赶别处,结果出去俩,一死一伤。
这些人中间也有武胆武者。
实力还不弱!
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搬救兵。
派出去七八号人,广撒网。
这七八号人里边儿,有人被生擒,有人被击毙,剩下的侥幸躲过追捕,各自奔向目的地。他们的亲属都在被围困的城中,纵使怕死,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其中一封是送到沈棠手中。
送信的是个青年。
一连两日两夜没有阖眼,唇瓣干涸皲裂起皮,脚下草鞋早已经磨破,露出一双光溜溜的大脚板。为送信顺利,他特地弄了个流民装扮,浑身衣裳破破烂烂,隐约能看到旧衣下起伏的紧实肌肉。凑近一闻,还能嗅到他身上浓烈的血腥味和汗臭味。
此人一出现就被盯上。
沈棠道:“他被少玄打了?”
白素:“没占上风。”
原来,那名信使不敢走大路,钻的都是深山老林,特地挑选人少偏僻的路子。偏偏白素平日修炼就在那里,直接撞她手中。
信使善弓箭,也是個武胆武者。
二人便这么打了起来。
而青年显然顾忌着什么,不敢大开大合地打,最后被附近带兵拉练的鲜于坚擒拿。一番逼问才知道人家是信使不是探子。
一部分可能占领郡县就自封郡守。
一部分直接走散了、饿死了、病死了。
他们如今就是无头苍蝇,根本不知道往哪儿飞。若中间冒出几个有野心的,拉起大旗单干,也能分流一部分人。真正可能对河尹造成威胁的庶民草寇,不会太多。
乌泱泱二十万人都来?
哪有这么**的行动能力。
若是有,郑乔早被踹下国主宝座了。
但对于沈棠这点儿微薄家底而言,三五万饿疯的庶民也够她喝一壶了。
这些庶民已经拿起屠刀化为草寇之流,就很难再放下,哪怕主公愿意接纳,治下其他庶民也未必肯——因为河尹郡境内开垦的耕田已经分配得差不多了。
怎能分给外乡人?
沈棠托腮叹气。
褚曜余光瞥了一眼康时。
康季寿这话乍听没什么毛病,实际上存在一个不容易注意到的漏洞。
这些草寇劫掠途径郡县,当地郡县庶民被抢走了食物钱财,也会面临饥饿问题。郡县兵力无法护卫他们安全、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他们也会源源不断加入草寇行列。
也就是说——
现在草寇规模二十余万。
若抵御不住,任由他们野蛮扩张发展,规模会一路飙升,甚至不下百万。
康时也注意到他视线,微微颔首。
褚曜便将到舌尖的话咽回去。
他知道康时这么说,不外乎是想借此振奋己方信心——倘若他们的主心骨都失去信心,消极抵抗,底下僚属还能打起精神?
褚曜掏出一张简易舆图,指着上面几处:“徐文注说这些流民被赶往坤州,推测他们会顺着这个路线,途径这几处……”
沈棠伸长脖子看过去。
道:“此前在四宝郡联盟军的盟友。”
褚曜猜测:“过阵子应该能收到求援。”
若他们扛不住,势必会到处求救,自家主公作为那一战最耀眼的人物,收到求援的可能性极大。届时再联手吴贤几家发兵。
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扛?
自然要拉人下水。
尽量将战场与自个儿地盘隔开。
褚曜几个的主意跟吴贤一样一样的。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他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一时间动员境内庶民,做好备战准备,藏好家中粮食,提高警惕,同时征召募兵,紧急练兵,充实己方实力。派人去谷仁几个地盘,看看几家能不能二次合作。
求援信,比预期还早抵达。
第363章 流民草寇(二)【二合一】
虽说危机已经逼近,但河尹,特别是浮姑城的气氛并不是非常紧张。
该劳作劳作,该干活干活。
一切似乎照旧如常。
倒不是这些庶民没心没肺,而是他们坚信他们的郡守会击败敌人。奇迹发生第一次,自然也会发生第二次,不是吗?
自打消息公布出去,治所官署门口时有“鬼祟”人影出没。他们往往会趁着夜色还朦胧,偷摸儿靠近,然后迅速丢下一袋子粟米、干粮或者几身葛布做的男装便跑。
也有腿脚不便的被守卫抓住。
一劝再劝才让人将东西带回去。
这事儿也传到了沈棠的耳畔。
顾池笑道:“河尹庶民民心归顺啊。”
吃过食不果腹的苦,才知有个一心为民,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的郡守是多么难得。这些庶民不管是出于纯朴的思想,还是单纯为了自身利益——沈棠若是倒了,他们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好日子也走到头,二者一损俱损——都会大力支持。
但他们多为老弱妇孺,如何支持?
不外乎是捐献军需。
顾池心知后者因素占大头。
自家主公来之前的河尹,那可是恶人遍地的穷山恶水。用自家主公的话来说就是唐僧上午抵达,下午就去西天,牛魔王过来都要犁地两亩再被做成牛肉面。
所谓旳纯朴……
唉,不生乱就行。
顾池也乐得挑沈棠喜欢听的说。
沈棠提笔的手一顿,说道:“今年虽是小丰年,但家家户户口粮也吃紧,叮嘱官署护卫不要收。对了,望潮,避险的山头可找到了?需尽快布置,以防万一。”
她那晚回去想想就发现自己被康季寿这厮忽悠了,现实要面临的流民草寇绝不只是三五万那么少。自己不惧这些抄着木棍、扁担、锄头的流民草寇,但架不住他们人多势众,一旦突围冲入郡内,治下庶民最先遭殃。
沈棠这边做了几手准备。
其中之一就是让庶民退避山中。
借助山势地形抵御流一众流民草寇。
只要在河尹境内搜刮不到足够过冬的粮食,这些人自然而然就会退去,转向其他地方劫掠。但这办法属于下下策,不到万不得已,沈棠不想这么干,因为太坑队友。
河尹找不到粮食,倒霉的可不就是几个邻居,上南、天海、邑汝等地?
上策主动进攻;
中策被动防守;
下策避其锋芒。
谈及正事,顾池收敛轻松笑意,正色道:“主公放心,地方已经找到。”
沈棠:“这么快?”
顾池答道:“有现成的,自然快。”
他们在入主河尹之前一路剿匪,匪寨废弃的防御军事设施修一修还能用,每一座匪寨位置都不错,易于防守,位置隐蔽。其中防御程度最高的,还要数河尹张氏暗中资助建造的匪寨,也就是被自家主公亲自带队挑了的那个,附近还有一座铁矿工坊。
只是之前这年忙着恢复民生,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根本没精力、没财力也没人力去管它们,只派了点儿驻扎看守。
“呵,那几家也算做了一点儿人事。”沈棠神色淡漠地嘲了一句,末了又想起其他事情,“谷子义和章永庆那边可有回复?”
危急关头还是要拧成一股绳的。
谷仁和章贺都不是拎不清的家伙,不可能看不清局势,大概率会派兵过来。
顾池道:“这才两天呢。”
言外之意没这么快。
沈棠揉着酸胀的眉心,抿了口热茶,让自己连轴转的脑子稍微清醒一些,她道:“怎么才过去两天?啧,这真是度日如年。”
这阵子,她是掰着手指头过日子的。
还未盼来谷仁几个回复,先收到了一封求助信。伴随求助信抵达的,还有一串非常不妙的消息——这群流民草寇一路逃亡,为生存,凝结力量偷袭途径县镇。
那个倒霉催的县镇根本没一点点防备就被冲垮了,治所官署被攻占,见人就杀,见钱就抢,不管被杀者是罪有应得还是枉死无辜,但凡是个活的全部一律灭口。
一时间血流成河,全城寂静。
他们在当地修整两三日,以这个被劫掠干净的县镇为据点,开始有组织攻打附近邻居——秋收刚过,家家户户还有些余粮,他们不急着逃亡,而是仗着人多势众,再加上出其不意,再下一郡县。目前正在围攻第三个,但没啃下来,目前还在僵持。
倒不是人家如何能耐,而是提前一两日收到风声,但局势不容乐观。
_(:3)∠)_
因为他们被围困了。
城外乌压压几万号人啊!
说起来很丢人,但这是真的
别看这些流民草寇多是面黄肌瘦、吃不饱穿不暖的普通人,手中武器也只是锄头镰刀扁担,但汇聚在一起,仍能令人胆寒,被打得抱头鼠窜。治所长官也想着让武胆武者出去乱杀,最好能杀破这些人的胆子,将他们驱赶别处,结果出去俩,一死一伤。
这些人中间也有武胆武者。
实力还不弱!
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搬救兵。
派出去七八号人,广撒网。
这七八号人里边儿,有人被生擒,有人被击毙,剩下的侥幸躲过追捕,各自奔向目的地。他们的亲属都在被围困的城中,纵使怕死,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其中一封是送到沈棠手中。
送信的是个青年。
一连两日两夜没有阖眼,唇瓣干涸皲裂起皮,脚下草鞋早已经磨破,露出一双光溜溜的大脚板。为送信顺利,他特地弄了个流民装扮,浑身衣裳破破烂烂,隐约能看到旧衣下起伏的紧实肌肉。凑近一闻,还能嗅到他身上浓烈的血腥味和汗臭味。
此人一出现就被盯上。
沈棠道:“他被少玄打了?”
白素:“没占上风。”
原来,那名信使不敢走大路,钻的都是深山老林,特地挑选人少偏僻的路子。偏偏白素平日修炼就在那里,直接撞她手中。
信使善弓箭,也是個武胆武者。
二人便这么打了起来。
而青年显然顾忌着什么,不敢大开大合地打,最后被附近带兵拉练的鲜于坚擒拿。一番逼问才知道人家是信使不是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