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同样操心而一夜未眠的,还有谷仁。
不过谷仁不是操心自己小命——自家六弟作为辛国曾经医署御医,认识的老熟人多,人脉也广,稍微一打听,心里就有谱——他操心的是其他几个兄弟。这些兄弟里头,有半数跟郑乔有直接或间接的仇恨,听到郑乔身边出了个宴安,气得要杀了宴安。
即便郑乔在宴安帮助下成了所谓的“明主”,曾经干的混账事情便能一笔勾销了吗?
脾气急躁的七弟直接拍碎了桌案。
“大哥,让我去宰了那个宴兴宁。”
一旁的九弟阴仄仄道:“让俺去!”
他本就是偷鸡摸狗的盗匪出身,盗墓偷窃的一把好手,虽然被大哥谷仁降服之后已经金盆洗手,但老本行的手艺并未荒废。
他手脚干净点,宰了宴兴宁再随便栽赃嫁祸给哪个冤种,便能搅浑这趟水!
谷仁托腮看着几个义弟,脑瓜疼。他是有野心,但郑乔若能改过自新当个合格的国主,他和几个兄弟安危也有保障,他也不介意回老家安安心心当个富家翁。
不过,这些念头不敢随意说出来。
因为他太清楚几个义弟身负的血仇。
跟郑乔你死我活,没有第二条路。
以三弟举例。
郑乔每攻下一城就喜欢烧杀劫掠、纵容帐下军士为非作歹,若是战事不顺利,甚至会一怒屠城。三弟的家人就在屠城之中全没了,妻女被辱,幼子惨死,父母双亲头颅悬挂家中门匾之下,身躯被马蹄践踏,仆从婢女无一幸免……唯有他在外幸免于难。
他愤恨之下,欲刺杀郑乔。
结果自然是失败了。
逃亡途中只剩半口气,被凑巧路过的谷仁捡走,失忆三月,再度恢复记忆那日,情绪险些崩溃。也是看在谷仁的面子上,又听他三番五次劝说,三弟才暂时压下仇恨。
这仇怎么化解?
所以,宴安该死!
众人吵吵嚷嚷,越说越不像话,争抢着作死,谷仁终于还是出声制:“够了!”。
义弟见谷仁动了真火,纷纷噤声。
他们嘴上是不说,但脸上仍有几乎要溢出来的“不服”,恨不得现在就杀进行宫宰了郑乔,或者宰了突然跳出来搞破坏的宴安。谷仁道:“你们还记得现在在哪里?”
他指着行宫方向。
“我们现在就在郑乔的眼皮底下。”
七弟嘀咕:“俺们谁怕死谁是孬种。”
眼皮底下怎么了?
郑乔在他们跟前,他们也敢动手。
谷仁怒道:“你们不怕死,为兄就贪生怕死了?倘若现在冲进去能杀了郑乔,为兄第一个举兵!你们也冷静冷静!郑乔稍微有点儿好,你们就怕他一跃成为‘千古明君’再也无法报仇?明主有这么好当吗?区区一个宴安,他便是舍弃这条命,又能挽回什么?”
即便宴安真有这本事,他出现时机也太迟了,郑乔将一切事情做绝,哪还有回头路?
一众义弟不吭声。
谷仁叹气。
他道:“明日,除了老六、小十二和小十三,其他几个统统留下来,一个也别乱跑!”
老六曾是医署御医,人脉能用得上。
十二晁廉有智谋,十三少冲有武力。
再加上自己——
万一有个好歹也能冲出来。
其他几个义弟???
留下来看家吧。
七弟小声道:“大哥,不如将俺也……”
谷仁无情地道:“你也留下!”
七弟被凶得默默低头。
谷仁挤了挤酸胀的眉心,挥了挥手。
“时辰不早了,全部回去歇着吧。”
说是歇息,谷仁睁着眼睛熬到天亮。
作为文心文士,熬一夜不算啥。
“吴君。”
“谷君。”
路上,他与吴贤等人会合,彼此打了个招呼,暗中交换眼神,心下稍稍安定。
行宫是临时征用的宫苑,此前是本地某个世家所有,占地面积极大,内里精致奢华。虽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那般奢华,但也是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建筑连绵。
只是——
一个世家有如此财力底蕴……
也足够令人瞠目了。
大殿内。
身穿朝服的廷臣低垂着头,不敢去看上首那位相貌俊美阴柔的青年男子。他们怕郑乔怕得要死,莫说问答交流,便是对视两眼都忍不住心下咯噔,暗道“吾命休矣”。
郑乔忍耐着听完宴安的上奏,语气不善:“这些琐事你看着处理即可。”
宴安却不赞同。
“国主,这不是琐事!”
分明关乎治下州郡百姓生计!
郑乔作为国主,理应上心!
宴安唯一庆幸的是,彘王反叛是在秋收后,若在此之前,这寒冬不知会饿死多少百姓!当然,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
因此,宴安做了最坏的准备。
他准备清点粮库账目,根据情况开仓放粮,以防百姓死于饥荒。只要百姓吃饱了肚子,有心之人便无法煽动他们作乱。
也能争取更多的时间。
第270章 我相信沈郎主【三千】
奈何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宴安没想到自己受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郑乔,而是身边这些廷臣,各种阻挠。
给出的理由更是惹人发笑——
有功之人才有赏!
又言,百姓不思农事、懒怠松懈,致使收成骤减,田税缴纳不足,这会儿无粮过冬是他们自作自受。真正计较起来,他们未立寸功还有罪!国主开恩不予他们计较,宴安居然要给这些懒东西发粮过冬?那让那些勤恳劳作、自给自足的百姓怎么想?
“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听到宴安的提议,有廷臣出列,余光小心翼翼看郑乔脸色,见郑乔并未不悦,他继续振振有词,“那懒怠贱民无功有过,您这么做只会助长他们的恶行!来年春耕,勤恳的百姓也会因此疏忽农事!”
他顿了顿:“这才是后患无穷!”
宴安几乎要被气得脸色铁青。
这种歪理也能拿出来说?
与“何不食肉糜”有甚区别?
饿了就去种地?
手中无粮就是百姓松懈农事?
倒是让他们有良田可种啊!
宴安看着眼前这一张张道貌岸然的嘴脸,只觉得胃部有痉挛的错觉,几欲呕吐。
若非他现在修身养性,还需要给郑乔做个好表率,他现在就能提剑割了此人舌头!
这条舌头不会说人话就弃了!
宴安心似明镜,笃定粮库账目有问题,不然这群人为何默契一致阻拦自己?
将百姓逼到绝路,他们还能有生路?
这个嘛——
廷臣各有想法。
有些知道,但知道不意味着会在意。
所谓百姓,不过是一群泥巴地刨食的蝼蚁,他们再怎么闹腾也无法威胁自己什么。
但是账目问题被抖出来,郑乔分分钟就能让他们见不到明天太阳!脚指头想也知道该怎么做!那些贱民死就死,反正命贱不值钱。
宴安神色冰冷下来。
蕴含杀意的眉眼跟郑乔几分神似。
宴兴宁坚持己见。
心里有鬼的廷臣出列,各抒己见,他们对宴安或抨击、或讥嘲,各个吵得脸红脖子粗。郑乔坐在上首,神色慵懒惬意,像是看一出精彩绝伦但看多了又很无聊的猴戏。
他哪能不知道廷臣有鬼?
知道,但纵容了。
郑乔能有今日,战胜庚国老国主一干儿子,登上国主之位,除了跟王太后联手,还有便是用这种手段招揽人才,给足手底下人好处。这些人是比他还贪婪无数倍的水蛭,要吸足血才会乖乖替他办事,为他卖命。
宴安种种改革计划,郑乔仔细看过,桩桩件件,利国利民,但唯独不利他们。
不仅不利还有害,损伤他们的根基,动他们收入囊中的利。试问谁不恨他?
宴安还想肃清风气,将这些廷臣搞下去,劝谏郑乔远离奸佞小人,多亲近忠良。
看着几乎被孤立的宴安,郑乔心下嗤笑——他这位师兄被恩师教得过于天真单纯,不知人心贪婪与险恶。用人不看品格、不看才能,只看那人能为他郑乔做到什么。
继续下去,将这群廷臣惹毛了,郑乔一点儿不意外自己某天会收到这位师兄的噩耗,例如半夜溺毙井匽、失足落水、遭入室贼人误杀……总之,死于“意外”!
郑乔见争吵差不多,出言打断,将话题转到击退四宝郡叛军的联盟军身上——国玺出世,他一直派人注意那边的战局。说实话,彘王兵马还是有些超出他的预料。
特别是那员猛将公西仇。
饶是郑乔也有些忌惮,但也只是忌惮,只要彘王没得到国玺,他便无所畏惧。
所以——
不过谷仁不是操心自己小命——自家六弟作为辛国曾经医署御医,认识的老熟人多,人脉也广,稍微一打听,心里就有谱——他操心的是其他几个兄弟。这些兄弟里头,有半数跟郑乔有直接或间接的仇恨,听到郑乔身边出了个宴安,气得要杀了宴安。
即便郑乔在宴安帮助下成了所谓的“明主”,曾经干的混账事情便能一笔勾销了吗?
脾气急躁的七弟直接拍碎了桌案。
“大哥,让我去宰了那个宴兴宁。”
一旁的九弟阴仄仄道:“让俺去!”
他本就是偷鸡摸狗的盗匪出身,盗墓偷窃的一把好手,虽然被大哥谷仁降服之后已经金盆洗手,但老本行的手艺并未荒废。
他手脚干净点,宰了宴兴宁再随便栽赃嫁祸给哪个冤种,便能搅浑这趟水!
谷仁托腮看着几个义弟,脑瓜疼。他是有野心,但郑乔若能改过自新当个合格的国主,他和几个兄弟安危也有保障,他也不介意回老家安安心心当个富家翁。
不过,这些念头不敢随意说出来。
因为他太清楚几个义弟身负的血仇。
跟郑乔你死我活,没有第二条路。
以三弟举例。
郑乔每攻下一城就喜欢烧杀劫掠、纵容帐下军士为非作歹,若是战事不顺利,甚至会一怒屠城。三弟的家人就在屠城之中全没了,妻女被辱,幼子惨死,父母双亲头颅悬挂家中门匾之下,身躯被马蹄践踏,仆从婢女无一幸免……唯有他在外幸免于难。
他愤恨之下,欲刺杀郑乔。
结果自然是失败了。
逃亡途中只剩半口气,被凑巧路过的谷仁捡走,失忆三月,再度恢复记忆那日,情绪险些崩溃。也是看在谷仁的面子上,又听他三番五次劝说,三弟才暂时压下仇恨。
这仇怎么化解?
所以,宴安该死!
众人吵吵嚷嚷,越说越不像话,争抢着作死,谷仁终于还是出声制:“够了!”。
义弟见谷仁动了真火,纷纷噤声。
他们嘴上是不说,但脸上仍有几乎要溢出来的“不服”,恨不得现在就杀进行宫宰了郑乔,或者宰了突然跳出来搞破坏的宴安。谷仁道:“你们还记得现在在哪里?”
他指着行宫方向。
“我们现在就在郑乔的眼皮底下。”
七弟嘀咕:“俺们谁怕死谁是孬种。”
眼皮底下怎么了?
郑乔在他们跟前,他们也敢动手。
谷仁怒道:“你们不怕死,为兄就贪生怕死了?倘若现在冲进去能杀了郑乔,为兄第一个举兵!你们也冷静冷静!郑乔稍微有点儿好,你们就怕他一跃成为‘千古明君’再也无法报仇?明主有这么好当吗?区区一个宴安,他便是舍弃这条命,又能挽回什么?”
即便宴安真有这本事,他出现时机也太迟了,郑乔将一切事情做绝,哪还有回头路?
一众义弟不吭声。
谷仁叹气。
他道:“明日,除了老六、小十二和小十三,其他几个统统留下来,一个也别乱跑!”
老六曾是医署御医,人脉能用得上。
十二晁廉有智谋,十三少冲有武力。
再加上自己——
万一有个好歹也能冲出来。
其他几个义弟???
留下来看家吧。
七弟小声道:“大哥,不如将俺也……”
谷仁无情地道:“你也留下!”
七弟被凶得默默低头。
谷仁挤了挤酸胀的眉心,挥了挥手。
“时辰不早了,全部回去歇着吧。”
说是歇息,谷仁睁着眼睛熬到天亮。
作为文心文士,熬一夜不算啥。
“吴君。”
“谷君。”
路上,他与吴贤等人会合,彼此打了个招呼,暗中交换眼神,心下稍稍安定。
行宫是临时征用的宫苑,此前是本地某个世家所有,占地面积极大,内里精致奢华。虽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那般奢华,但也是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建筑连绵。
只是——
一个世家有如此财力底蕴……
也足够令人瞠目了。
大殿内。
身穿朝服的廷臣低垂着头,不敢去看上首那位相貌俊美阴柔的青年男子。他们怕郑乔怕得要死,莫说问答交流,便是对视两眼都忍不住心下咯噔,暗道“吾命休矣”。
郑乔忍耐着听完宴安的上奏,语气不善:“这些琐事你看着处理即可。”
宴安却不赞同。
“国主,这不是琐事!”
分明关乎治下州郡百姓生计!
郑乔作为国主,理应上心!
宴安唯一庆幸的是,彘王反叛是在秋收后,若在此之前,这寒冬不知会饿死多少百姓!当然,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
因此,宴安做了最坏的准备。
他准备清点粮库账目,根据情况开仓放粮,以防百姓死于饥荒。只要百姓吃饱了肚子,有心之人便无法煽动他们作乱。
也能争取更多的时间。
第270章 我相信沈郎主【三千】
奈何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宴安没想到自己受到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郑乔,而是身边这些廷臣,各种阻挠。
给出的理由更是惹人发笑——
有功之人才有赏!
又言,百姓不思农事、懒怠松懈,致使收成骤减,田税缴纳不足,这会儿无粮过冬是他们自作自受。真正计较起来,他们未立寸功还有罪!国主开恩不予他们计较,宴安居然要给这些懒东西发粮过冬?那让那些勤恳劳作、自给自足的百姓怎么想?
“有功而不赏则善不劝,有过而不诛则恶不惧!”听到宴安的提议,有廷臣出列,余光小心翼翼看郑乔脸色,见郑乔并未不悦,他继续振振有词,“那懒怠贱民无功有过,您这么做只会助长他们的恶行!来年春耕,勤恳的百姓也会因此疏忽农事!”
他顿了顿:“这才是后患无穷!”
宴安几乎要被气得脸色铁青。
这种歪理也能拿出来说?
与“何不食肉糜”有甚区别?
饿了就去种地?
手中无粮就是百姓松懈农事?
倒是让他们有良田可种啊!
宴安看着眼前这一张张道貌岸然的嘴脸,只觉得胃部有痉挛的错觉,几欲呕吐。
若非他现在修身养性,还需要给郑乔做个好表率,他现在就能提剑割了此人舌头!
这条舌头不会说人话就弃了!
宴安心似明镜,笃定粮库账目有问题,不然这群人为何默契一致阻拦自己?
将百姓逼到绝路,他们还能有生路?
这个嘛——
廷臣各有想法。
有些知道,但知道不意味着会在意。
所谓百姓,不过是一群泥巴地刨食的蝼蚁,他们再怎么闹腾也无法威胁自己什么。
但是账目问题被抖出来,郑乔分分钟就能让他们见不到明天太阳!脚指头想也知道该怎么做!那些贱民死就死,反正命贱不值钱。
宴安神色冰冷下来。
蕴含杀意的眉眼跟郑乔几分神似。
宴兴宁坚持己见。
心里有鬼的廷臣出列,各抒己见,他们对宴安或抨击、或讥嘲,各个吵得脸红脖子粗。郑乔坐在上首,神色慵懒惬意,像是看一出精彩绝伦但看多了又很无聊的猴戏。
他哪能不知道廷臣有鬼?
知道,但纵容了。
郑乔能有今日,战胜庚国老国主一干儿子,登上国主之位,除了跟王太后联手,还有便是用这种手段招揽人才,给足手底下人好处。这些人是比他还贪婪无数倍的水蛭,要吸足血才会乖乖替他办事,为他卖命。
宴安种种改革计划,郑乔仔细看过,桩桩件件,利国利民,但唯独不利他们。
不仅不利还有害,损伤他们的根基,动他们收入囊中的利。试问谁不恨他?
宴安还想肃清风气,将这些廷臣搞下去,劝谏郑乔远离奸佞小人,多亲近忠良。
看着几乎被孤立的宴安,郑乔心下嗤笑——他这位师兄被恩师教得过于天真单纯,不知人心贪婪与险恶。用人不看品格、不看才能,只看那人能为他郑乔做到什么。
继续下去,将这群廷臣惹毛了,郑乔一点儿不意外自己某天会收到这位师兄的噩耗,例如半夜溺毙井匽、失足落水、遭入室贼人误杀……总之,死于“意外”!
郑乔见争吵差不多,出言打断,将话题转到击退四宝郡叛军的联盟军身上——国玺出世,他一直派人注意那边的战局。说实话,彘王兵马还是有些超出他的预料。
特别是那员猛将公西仇。
饶是郑乔也有些忌惮,但也只是忌惮,只要彘王没得到国玺,他便无所畏惧。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