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什么将就不将就的。能同你们一道用饭,是件舒心的事。”
四阿哥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递给他,小山忙摆手,“这几年您总托廷玉哥照应我们,已是感激不尽,这万万不能再收了!诶嘿,我和小蕙已在城内找到活计,能帮陈婆补贴家用。”
说话间,陈婆也蹒跚着走到了院子里,她第一眼就望见扶摇,拉起扶摇一只手,看一眼弘晖,看一眼四阿哥,眼底一副了然的神情。
“婆婆,许久未见,这是我的长子。”扶摇拍拍儿子的脑袋,“弘晖,和婆婆问好。”
弘晖乖巧问好,四阿哥摸摸他脑袋,向院中扫望一眼,问:“怎么没看到元叔?”
话音落下的刹那,满院陷入一片死寂。
第145章 第145章原来两年前元……
原来两年前元伯进山采药,不慎摔下山涧,落得一身伤,此后身体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就去了。
好在百家院的孩子们陪在陈婆身边,在张廷玉的帮衬下,大伙一起张罗着料理了元伯的后事。知道此事,扶摇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陈婆说她没有遗憾,她答应了元伯,会好好照顾自己。
陈婆说,活到他们那样的年纪,一只脚早已经踏进土里,生死也看淡了。元伯走的前一天,忽然像个孩子似的闹着要吃她亲手擀的面条,陈婆撑着身子下厨,细细地擀面、煮汤。元伯吃得心满意足,是带着笑走的,没留下什么牵挂。
院子里摆上长席,众人围坐一处用饭。这些年百家院陆陆续续又收养了三个无依的孩子。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再加上张廷玉不时送些米粮钱物接济,还常带着家中仆役过来帮忙补瓦、修墙、垒灶,即便陈婆如今行动不便,百家院的日子也还过得去。
吃罢午饭,弘晖跟院里年纪相仿的孩子们玩蹴鞠,扶摇拉着四阿哥一同坐到陈婆身边,陪老人家择豆荚,陈婆万事豁达看得开,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里的孩子们。
“等我死了,剩下一帮孤苦无依的孩子,可怎么办哟。”
小蕙守在一旁正捻着针线缝衣,十三四的小女孩穿针引线游刃有余,听见陈婆为大家忧心,不由地眼睛一酸,嗔道:“呸呸呸,婆婆别胡说!婆婆长命百岁,婆婆还要等着我们孝敬您呢!”
陈婆抚着她的发顶笑道:“蕙儿说得是,但百年之后婆婆还是比你们走得早呀。”
“那……那我和小山会照顾大家的
!”
陈婆拍拍她的脑袋,未置一词,只是低低叹了口气,松弛深陷的眼窝里两只眼珠微微转动,目光掠过四阿哥和扶摇,想托付两句,终究没开口。
扶摇察觉到她欲言又止,悄然握住身旁四阿哥的手,微笑道:“婆婆,您放宽心。有我、有四阿哥,还有张廷玉公子在,定会看顾好这些孩子的。”
“好……好……”陈婆眼中蓄满了泪,声音哽咽,起身欲拜谢,被扶摇和四阿哥按了回去。
扶摇和四阿哥牵着弘晖故地重游,来到大院后的池塘边,这里荷花盛放,新抽的芦苇郁郁葱葱,随风起伏,弘晖在中间蹦蹦跳跳,扶摇和四阿哥各自沉默地走着。
扶摇忽而想起多年前自己在这里送过四爷一束花,侧过脑袋问:“哎?那年我送四爷的花最后到哪里去了?”
“丢了。”四爷想也不想道。
“丢了?为什么?”扶摇隐约记得自己当时从远处一路采回来,满手漂亮的花都给他了。
胤禛记不大清,他望见池边一块空地,想起那日四下无人、光影朦胧,他和扶摇站在那里……咳,亲了很久。
至于花去哪了谁知道,谁关心这个?
扶摇边望边走,感叹时光飞逝,她和四爷都有个这么大的儿子了,山中树木却依然蓊郁葱绿,忽然,扶摇右手一空,弘晖的小手从她手心滑脱出去。
四阿哥将夹在两人中间的弘晖挪到了自己右手边,他施施然靠近扶摇,伸出一只手来牵住她。
猛地被阿玛钻了空子,弘晖先是呆愣愣地眨了眨眼,待反应过来额娘已被阿玛“霸占”,他小嘴立刻不满地嘟了起来,气鼓鼓地仰头看向阿玛,但为时已晚。
四阿哥丝毫不理会儿子的抗议,凑到扶摇耳边,用第三人绝不可能听见的嗓音低声道:“待会儿回府,我得先去处理些积压的公务。”
“你让晖儿早些睡。”
“夜里等我。”
说完他若无其事直起身来,神色如常望向前方,扶摇惊疑不定地看着他的侧脸……
这么多年朝夕相处,总是有些默契在的。一听他凑过来叫自己等他,扶摇就知道他是什么心思。然而这些年于这方面扶摇也没有进步,她依然会害臊……
感受着耳后升腾的热意,扶摇咬咬唇,瞥一眼浑然无知的儿子,压下心头那股燥意,使劲攥了一把四阿哥的手。
青天白日的……!
……
十年。
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十年。
回到府里,扶摇吩咐春华去做点好菜,等四爷晚上过来吃夜宵,在丫头们的七嘴八舌里,扶摇才恍然发觉今年原来是她和四爷成亲的第十个年头。
时间过得这么快吗?
深夜,四阿哥把她压在床褥里,喘着粗气,耐心告诉她:“嗯……你是日子过得太舒服,怎知也有人度日如年。”
帐内一片靡丽的乱,拍水声清响,扶摇身体不可抑制地颤抖,脑中昏昏沉沉,分出仅存的一分力气深吸一口气,问他:“度日如年……呼……四爷会吗……会有……那样的时候吗……”
四爷的动作停了片刻,随后更加猛烈。
扶摇什么都听不见了。
再醒来,扶摇感觉床褥枕头全湿了。四阿哥赤膊侧躺在她身边,借着一点微弱的月光,扶摇看见他的眼神。
他沉沉盯着她,好像做出某个重大决定。
他的表情不似高兴,不似愤怒,更不似难过。
他很平静地说:“阿摇,以后只有你了。”
……
此后,四爷愈发勤勉。
他每日翻阅古籍,一边字斟句酌地钻研治洪之法,一边召集能臣同僚,反复推演商讨良策。他开始整理历朝地震灾情的卷宗,秉烛细读,拟定详备的赈灾条陈与善后规程。他夙兴夜寐,几乎到了自苦的地步,仿佛他已经料到未来将有天灾,而他正倾尽所有,欲与灾难相抗。
从前扶摇就知道四爷志存高远,但也未像如今这般,她在他身上真切地窥见了未来那位以勤政著称、宵衣旰食的帝王轮廓。
仿佛便是从那一夜开始的。
扶摇也始终未能明白四爷那句话——“以后只有你了。”
她想不明白,四爷怎么会只有我呢?
六月底,朝廷下旨彻查山东巨额贪墨案,四阿哥被委以钦差重任,奉旨前往。
启程那日清晨,扶摇牵着弘晖,抱着女儿,送四爷到二门,这一别就是两个多月。
山东,沂源县。
贪墨案处理得差不多,该摘顶子的摘了顶子,该下狱的下了狱,四爷却未立即归京,反而择定在沂源县多待半个月。
这日是四爷留下的第七天,齐裕带他去看了山洪后重建的村落和正在抢收秋粮的田间地头,二人轻车简从,亲见百姓如何修补茅屋、如何在瘠薄的土地上艰难刨食,不知不觉日影西斜,待二人回到县衙,冯瑛早早准备的饭菜都凉透了。
冯瑛去灶房热菜的功夫,这两人又一头扎进书房,商讨沂源县未来的脱贫之策。四阿哥与齐裕提了几点建议,让他试着引种些耐旱的薯蓣杂粮,以补米麦不足,又让他设法疏通商路,减免本地关卡杂税,鼓励行商前来,齐裕一一记下。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利弊,推敲细节,浑然忘记用饭,冯瑛请了三五回,几乎要对着齐裕瞪眼发飙了,齐裕才讪讪地收了话头,恭请四爷移步膳厅。
从未想过这两人还挺说得来,饭桌四方,三人入座,冯瑛布着碗筷,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身边空着的座位,心想要是四福晋此刻也在沂源就好了。
她还能和四福晋说说话。
转而看见面前的粗茶淡饭,她又心下叹息,还是算了,四福晋金尊玉贵,如何咽得下这些。
“四爷,我做了一小坛蜜渍山楂卷,糖霜裹得厚,酸甜适口,又耐存放。从前给府上送,听说四福晋很爱吃的,回去时,劳烦四爷给福晋带回去。”
“你有心了。她会喜欢。”四爷简单说罢,便继续低头吃饭,神容沉静,看也不看同桌的两人。
冯瑛知道四爷一贯如此,但依然像被泼了盆冷水,偏齐裕也来轻扯她的袖角示意,齐裕悄悄在桌下探过手,扯了一下她的袖口,同时将一根手指竖在唇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这是叫她不要言语。
不要在四爷面前坏了规矩。
冯瑛想起齐裕百般小心地说四爷嫌她聒噪,叫她这几日顺着四爷。
冯瑛瘪嘴。
四阿哥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递给他,小山忙摆手,“这几年您总托廷玉哥照应我们,已是感激不尽,这万万不能再收了!诶嘿,我和小蕙已在城内找到活计,能帮陈婆补贴家用。”
说话间,陈婆也蹒跚着走到了院子里,她第一眼就望见扶摇,拉起扶摇一只手,看一眼弘晖,看一眼四阿哥,眼底一副了然的神情。
“婆婆,许久未见,这是我的长子。”扶摇拍拍儿子的脑袋,“弘晖,和婆婆问好。”
弘晖乖巧问好,四阿哥摸摸他脑袋,向院中扫望一眼,问:“怎么没看到元叔?”
话音落下的刹那,满院陷入一片死寂。
第145章 第145章原来两年前元……
原来两年前元伯进山采药,不慎摔下山涧,落得一身伤,此后身体每况愈下,不到半年就去了。
好在百家院的孩子们陪在陈婆身边,在张廷玉的帮衬下,大伙一起张罗着料理了元伯的后事。知道此事,扶摇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陈婆说她没有遗憾,她答应了元伯,会好好照顾自己。
陈婆说,活到他们那样的年纪,一只脚早已经踏进土里,生死也看淡了。元伯走的前一天,忽然像个孩子似的闹着要吃她亲手擀的面条,陈婆撑着身子下厨,细细地擀面、煮汤。元伯吃得心满意足,是带着笑走的,没留下什么牵挂。
院子里摆上长席,众人围坐一处用饭。这些年百家院陆陆续续又收养了三个无依的孩子。年长的照顾年幼的,再加上张廷玉不时送些米粮钱物接济,还常带着家中仆役过来帮忙补瓦、修墙、垒灶,即便陈婆如今行动不便,百家院的日子也还过得去。
吃罢午饭,弘晖跟院里年纪相仿的孩子们玩蹴鞠,扶摇拉着四阿哥一同坐到陈婆身边,陪老人家择豆荚,陈婆万事豁达看得开,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里的孩子们。
“等我死了,剩下一帮孤苦无依的孩子,可怎么办哟。”
小蕙守在一旁正捻着针线缝衣,十三四的小女孩穿针引线游刃有余,听见陈婆为大家忧心,不由地眼睛一酸,嗔道:“呸呸呸,婆婆别胡说!婆婆长命百岁,婆婆还要等着我们孝敬您呢!”
陈婆抚着她的发顶笑道:“蕙儿说得是,但百年之后婆婆还是比你们走得早呀。”
“那……那我和小山会照顾大家的
!”
陈婆拍拍她的脑袋,未置一词,只是低低叹了口气,松弛深陷的眼窝里两只眼珠微微转动,目光掠过四阿哥和扶摇,想托付两句,终究没开口。
扶摇察觉到她欲言又止,悄然握住身旁四阿哥的手,微笑道:“婆婆,您放宽心。有我、有四阿哥,还有张廷玉公子在,定会看顾好这些孩子的。”
“好……好……”陈婆眼中蓄满了泪,声音哽咽,起身欲拜谢,被扶摇和四阿哥按了回去。
扶摇和四阿哥牵着弘晖故地重游,来到大院后的池塘边,这里荷花盛放,新抽的芦苇郁郁葱葱,随风起伏,弘晖在中间蹦蹦跳跳,扶摇和四阿哥各自沉默地走着。
扶摇忽而想起多年前自己在这里送过四爷一束花,侧过脑袋问:“哎?那年我送四爷的花最后到哪里去了?”
“丢了。”四爷想也不想道。
“丢了?为什么?”扶摇隐约记得自己当时从远处一路采回来,满手漂亮的花都给他了。
胤禛记不大清,他望见池边一块空地,想起那日四下无人、光影朦胧,他和扶摇站在那里……咳,亲了很久。
至于花去哪了谁知道,谁关心这个?
扶摇边望边走,感叹时光飞逝,她和四爷都有个这么大的儿子了,山中树木却依然蓊郁葱绿,忽然,扶摇右手一空,弘晖的小手从她手心滑脱出去。
四阿哥将夹在两人中间的弘晖挪到了自己右手边,他施施然靠近扶摇,伸出一只手来牵住她。
猛地被阿玛钻了空子,弘晖先是呆愣愣地眨了眨眼,待反应过来额娘已被阿玛“霸占”,他小嘴立刻不满地嘟了起来,气鼓鼓地仰头看向阿玛,但为时已晚。
四阿哥丝毫不理会儿子的抗议,凑到扶摇耳边,用第三人绝不可能听见的嗓音低声道:“待会儿回府,我得先去处理些积压的公务。”
“你让晖儿早些睡。”
“夜里等我。”
说完他若无其事直起身来,神色如常望向前方,扶摇惊疑不定地看着他的侧脸……
这么多年朝夕相处,总是有些默契在的。一听他凑过来叫自己等他,扶摇就知道他是什么心思。然而这些年于这方面扶摇也没有进步,她依然会害臊……
感受着耳后升腾的热意,扶摇咬咬唇,瞥一眼浑然无知的儿子,压下心头那股燥意,使劲攥了一把四阿哥的手。
青天白日的……!
……
十年。
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十年。
回到府里,扶摇吩咐春华去做点好菜,等四爷晚上过来吃夜宵,在丫头们的七嘴八舌里,扶摇才恍然发觉今年原来是她和四爷成亲的第十个年头。
时间过得这么快吗?
深夜,四阿哥把她压在床褥里,喘着粗气,耐心告诉她:“嗯……你是日子过得太舒服,怎知也有人度日如年。”
帐内一片靡丽的乱,拍水声清响,扶摇身体不可抑制地颤抖,脑中昏昏沉沉,分出仅存的一分力气深吸一口气,问他:“度日如年……呼……四爷会吗……会有……那样的时候吗……”
四爷的动作停了片刻,随后更加猛烈。
扶摇什么都听不见了。
再醒来,扶摇感觉床褥枕头全湿了。四阿哥赤膊侧躺在她身边,借着一点微弱的月光,扶摇看见他的眼神。
他沉沉盯着她,好像做出某个重大决定。
他的表情不似高兴,不似愤怒,更不似难过。
他很平静地说:“阿摇,以后只有你了。”
……
此后,四爷愈发勤勉。
他每日翻阅古籍,一边字斟句酌地钻研治洪之法,一边召集能臣同僚,反复推演商讨良策。他开始整理历朝地震灾情的卷宗,秉烛细读,拟定详备的赈灾条陈与善后规程。他夙兴夜寐,几乎到了自苦的地步,仿佛他已经料到未来将有天灾,而他正倾尽所有,欲与灾难相抗。
从前扶摇就知道四爷志存高远,但也未像如今这般,她在他身上真切地窥见了未来那位以勤政著称、宵衣旰食的帝王轮廓。
仿佛便是从那一夜开始的。
扶摇也始终未能明白四爷那句话——“以后只有你了。”
她想不明白,四爷怎么会只有我呢?
六月底,朝廷下旨彻查山东巨额贪墨案,四阿哥被委以钦差重任,奉旨前往。
启程那日清晨,扶摇牵着弘晖,抱着女儿,送四爷到二门,这一别就是两个多月。
山东,沂源县。
贪墨案处理得差不多,该摘顶子的摘了顶子,该下狱的下了狱,四爷却未立即归京,反而择定在沂源县多待半个月。
这日是四爷留下的第七天,齐裕带他去看了山洪后重建的村落和正在抢收秋粮的田间地头,二人轻车简从,亲见百姓如何修补茅屋、如何在瘠薄的土地上艰难刨食,不知不觉日影西斜,待二人回到县衙,冯瑛早早准备的饭菜都凉透了。
冯瑛去灶房热菜的功夫,这两人又一头扎进书房,商讨沂源县未来的脱贫之策。四阿哥与齐裕提了几点建议,让他试着引种些耐旱的薯蓣杂粮,以补米麦不足,又让他设法疏通商路,减免本地关卡杂税,鼓励行商前来,齐裕一一记下。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利弊,推敲细节,浑然忘记用饭,冯瑛请了三五回,几乎要对着齐裕瞪眼发飙了,齐裕才讪讪地收了话头,恭请四爷移步膳厅。
从未想过这两人还挺说得来,饭桌四方,三人入座,冯瑛布着碗筷,目光不由自主地扫过身边空着的座位,心想要是四福晋此刻也在沂源就好了。
她还能和四福晋说说话。
转而看见面前的粗茶淡饭,她又心下叹息,还是算了,四福晋金尊玉贵,如何咽得下这些。
“四爷,我做了一小坛蜜渍山楂卷,糖霜裹得厚,酸甜适口,又耐存放。从前给府上送,听说四福晋很爱吃的,回去时,劳烦四爷给福晋带回去。”
“你有心了。她会喜欢。”四爷简单说罢,便继续低头吃饭,神容沉静,看也不看同桌的两人。
冯瑛知道四爷一贯如此,但依然像被泼了盆冷水,偏齐裕也来轻扯她的袖角示意,齐裕悄悄在桌下探过手,扯了一下她的袖口,同时将一根手指竖在唇上,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这是叫她不要言语。
不要在四爷面前坏了规矩。
冯瑛想起齐裕百般小心地说四爷嫌她聒噪,叫她这几日顺着四爷。
冯瑛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