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奴婢已让苏公公去请太医,四爷走前特地吩咐,若福晋有何不适,不能请民间大夫,务必叫太医过来看看。”
但太医毕竟不能来得这般快,苏培盛着人请太医的时候,程嬷嬷这边只能先打发人抬一顶轿子去把济世堂的周大夫请来。
扶摇双手抚摸小腹,犹未从遇喜的震惊中回神。原还不觉得,只当是昨夜吃多吃油腻了导致腹胀,这会听大夫说是喜脉,倒仿佛肚皮下真有个小东西似的。这感觉……其实和吃胀区别不大。
说话间,小李子回来了。
“禀福晋,奴才无能,追至城门时,御驾已经出城了。”
程嬷嬷登时眉毛倒竖,“这么说,没追到四爷?!”
小李子低头,伏地,“奴才无能!”
“嬷嬷,好了,别拿他撒气。”
真真天意弄人。
如何在这个节骨眼有了身子……可惜不能看见四阿哥得知喜讯的表情。不过,眼下四爷不知道也好,以免耽误他伴驾。
张尧送来周神医写下的脉案及药方,扶摇看过一眼,命封二十两纹银。送走周神医,苏培盛请来的太医也到了,扶摇躺回帐子里,继续让太医诊脉。
这回,确诊是喜脉无疑。依旧请太医先不要声张,这冯太医似乎与四阿哥有些交情,一口答应。
程嬷嬷将周神医留下的脉案与药方交予冯太医核验,确认脉案写得无误,药方也很讲究,冯太医道:“此方确有安胎固元之效,嬷嬷请的那大夫真乃妇科妙手,只管依方调理就是。”
程嬷嬷欢喜若狂,高兴得搓手,当即打发人去药铺拣药。然而苏培盛送走太医后折返,在角门把张尧又逮了回来。
苏培盛道:“我已着人去请药铺掌柜,嬷嬷只管在府里等着。四爷走前已有安排,以后咱们府一应药材由指定药铺供应,和购食材一个道理,不许再去外面采买了。”
程嬷嬷怔怔地应下,料想是为了防止李格格之事再发生,因此将用药也牢牢管束,便道:“我还须修书一封,告诉我们家太太,太太先前便有交待,福晋一旦有身子,要立刻禀报。”
这个四爷倒没让阻拦,苏培盛便由她去了。
于是,腿力不错的小李子又被打发去往坐落北城的费提督府送信。
扶摇歪在床上,眼睁睁看程嬷嬷忙活一早,不由得好笑,“嬷嬷,你快坐下歇会。”
程嬷嬷到床前为她掖了掖被角,忽地一下弹起来,“哎哟,奴婢还得立刻去找春华,今日乃至以后,福晋屋里的膳食都得先与我过目!春溪春兰红蕊红燕,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照顾福晋!”
程嬷嬷说罢风一般地又走了。
“哎——”扶摇唤也唤不住。
红蕊倒杯暖茶送到床前,打趣道:“福晋别唤程嬷嬷,让她把这股劲都一股脑地使出来,等她忙活累了,自然消停。”
红燕听了,为程嬷嬷抱不平:“程嬷嬷为福晋忙里忙外这般辛苦,你反倒编排起她来,等会嬷嬷回来,我必将你这话告诉她!”
红蕊下巴一扬,“等她有那功夫听你说话,猴年马月去了!”
“不必等到猴年马月,”春兰笑对红燕道,“等咱们福晋呀,生个大胖孩儿,嬷嬷就能腾出功夫啦!”
扶摇原还听她们互相打逗乐呵呵呢,这会儿乐子回到自个身上,扶摇抻手就往春兰臀部狠狠一拍,“死丫头,我还在这呢!”
春兰“哎哟”一声,当即跪下求饶,红燕红蕊见了笑得前仰后合。
春溪笑过一回,知道丫头们都是为福晋高兴,但生怕这几个丫头不知收敛,把福晋逗得情绪太高,也不好,便拦住她们道:“好了好了,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别一个个杵在这里偷懒,让福晋清静清静。”
扶摇一大早起来,无端经历这许多,此刻确实有些乏。
丫头们下去后,她在房里睡了个回笼觉。
梦里,她听见小孩的哭声。
一个三尺高,脑后梳了个粗辫子的小男孩背对着她,哭得个弱小肩膀一抖一抖。哭声格外惹人怜爱。
“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呀?”
男孩没回答,也没转身,扶摇去碰他肩膀的时候蓦地从梦中醒来。
她以为自己没睡多久,实则睁眼时已近申时,还是程嬷嬷亲自叫醒,因扶摇实在睡太久。
“日间睡得太饱,晚上就不好入睡了,福晋要不起来活动活动?”
扶摇迷迷糊糊起身,久睡没让她恢复精神,反而让她更加乏力。
程嬷嬷一边为她更衣,一边道:“刚才小李子回来,说是老爷和家中两位公子都在此次西征之列,昨日他们走后,太太就带着三爷、大福晋、二福晋、三福晋,还有漪兰姑娘回顺义老宅祭祖了。顺义离京城不远,我让小李子明日再去一趟。”
“既然额娘不在京中,何必费这功夫,等她回来再告诉也是一样。”扶摇语音疏懒。
“就是不知太太何时回京,无妨的,离得不远,以小李子的腿脚功夫,一日便可抵达。”
次日一早,小李子快马加鞭去往顺义老宅。又过一日,黄昏时分,爱新觉罗氏的马车停在阿哥府角门前。
爱新觉罗氏此次来得匆忙,从老宅直接到四阿哥府,许多东西也来不及准备,到了四阿哥府才吩咐下人回费提督府,把她的服饰箱笼、针线绣奁,以及东阿阿胶、老山参,还有血燕等一连串珍贵药材补物都收拾带来。这是打定主意要留下陪着扶摇的意思。
扶摇没想到额娘竟然亲自过来,爱新觉罗氏一拉到她手就把她往屋内带,叫她莫站在风口,小心着凉。
其实扶摇只是怀个孩子,又不是个重症病人,哪用得着她们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关怀到无论做什么,总有几双眼睛盯着自己。尤其是她额娘,虽然喜欢额娘陪在身边,但她不希望额娘把沉甸甸的目光全部放在自己身上。
就这么,众星捧月一般度过两日,听额娘说漪兰原也想跟来,只是额娘怕那丫头吵闹没同意,扶摇便又叫小李子出门了。叫小李子再去趟顺义,把漪兰也叫来。
她不怕吵,她希望漪兰快来府里,去吵吵额娘。
一个晴日。漪兰的骡车驶入内城。
“廖叔。”车帘被掀
开一角,明媚的少女从车里探出头,吩咐道,“把车往路边停一停,我去买个东西。”
街边玉器铺,里面货品琳琅满目,陈列了各色精美玉器。走到店门口,漪兰顿了顿,侧首,小声问随侍的小丫头:“刚才叫你计算,你计算得如何?现下咱们共有多少银子?”
小丫头轻拍捆在腰间的钱袋,凑到她耳边:“二十两。”
漪兰皱眉,二十两不是个小数目了,她每月才得二两月例银子,就是不知够不够买个好看的小玩意送给她未来侄子侄女儿。
“算了,先进去看看。”漪兰摸摸头上的茉莉簪,挺直脊背。比起长姐送她的,她这二十两真是不值一提,不过,毕竟是她的一番心意嘛。
二人刚入店,掌柜就笑嘻嘻迎了上来,看见漪兰两眼放光,顿觉来了位大主顾。漪兰虽为家中庶女,可也是从小锦衣玉食,她出身上三旗,已然是京中数一数二的贵女,天然便带了一种清贵脱俗的气质。
掌柜向她力荐的玉器不是上百两就是上五百两,漪兰在店内走了一圈,心中受挫,她不耐道:“掌柜的,你这里就没有十两以上,二十一两以下的好货?”
“呃,”掌柜楞了一瞬,热情顿时减掉大半,“有,当然有。阳子!过来带这位姑娘去看看。”
“十两以上,二十一两以下。”他对那伙计道,自个不奉陪了,又去另一边溜达了。
伙计带着漪兰直奔二十两的货品。
漪兰拾起一只素面青玉坠,无雕工,仅穿孔,玉还成,就是太素。
她放下坠子,又拿起旁边一块玉璧,见惯家里的好东西,一看这玉璧就知道是仿的,假货。
瞧来瞧去也没哪个看上眼,愤而转身往前走了一步,忽然青天白日里眼前骤然黯淡,一个人影站在她背后,漪兰险与那人撞上。
她惊呼一声,忙后退,贴身丫头挡在她身前。
来人长身玉立,一身锦衣华服,端的是风度翩翩,嘴角笑容亦显温润,可漪兰撞见那男子的一瞬间,看见那男子望着她的目光闪了一闪,漪兰无来由地心底就生出了厌憎。
那人拦住她去路,问道:“姑娘,你头上这只发钗可否转赠在下?在下当以原价双倍作为赔礼。”
漪兰摸摸发簪,想起那是长姐所赠,冷笑,“就凭你?”
华服公子身边的下人不乐意了,“嘿,你是怎么说——”刚开口,被那人抬手止住。下人低了低头,闭上嘴巴。
漪兰提起裙摆,又被拦住,“姑娘可选此店任意一样玉器。”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此店最贵之物必然价值千金,掌柜的听到这话又巴巴地跑过来了,大有为漪兰好好引荐一番的架势。
但太医毕竟不能来得这般快,苏培盛着人请太医的时候,程嬷嬷这边只能先打发人抬一顶轿子去把济世堂的周大夫请来。
扶摇双手抚摸小腹,犹未从遇喜的震惊中回神。原还不觉得,只当是昨夜吃多吃油腻了导致腹胀,这会听大夫说是喜脉,倒仿佛肚皮下真有个小东西似的。这感觉……其实和吃胀区别不大。
说话间,小李子回来了。
“禀福晋,奴才无能,追至城门时,御驾已经出城了。”
程嬷嬷登时眉毛倒竖,“这么说,没追到四爷?!”
小李子低头,伏地,“奴才无能!”
“嬷嬷,好了,别拿他撒气。”
真真天意弄人。
如何在这个节骨眼有了身子……可惜不能看见四阿哥得知喜讯的表情。不过,眼下四爷不知道也好,以免耽误他伴驾。
张尧送来周神医写下的脉案及药方,扶摇看过一眼,命封二十两纹银。送走周神医,苏培盛请来的太医也到了,扶摇躺回帐子里,继续让太医诊脉。
这回,确诊是喜脉无疑。依旧请太医先不要声张,这冯太医似乎与四阿哥有些交情,一口答应。
程嬷嬷将周神医留下的脉案与药方交予冯太医核验,确认脉案写得无误,药方也很讲究,冯太医道:“此方确有安胎固元之效,嬷嬷请的那大夫真乃妇科妙手,只管依方调理就是。”
程嬷嬷欢喜若狂,高兴得搓手,当即打发人去药铺拣药。然而苏培盛送走太医后折返,在角门把张尧又逮了回来。
苏培盛道:“我已着人去请药铺掌柜,嬷嬷只管在府里等着。四爷走前已有安排,以后咱们府一应药材由指定药铺供应,和购食材一个道理,不许再去外面采买了。”
程嬷嬷怔怔地应下,料想是为了防止李格格之事再发生,因此将用药也牢牢管束,便道:“我还须修书一封,告诉我们家太太,太太先前便有交待,福晋一旦有身子,要立刻禀报。”
这个四爷倒没让阻拦,苏培盛便由她去了。
于是,腿力不错的小李子又被打发去往坐落北城的费提督府送信。
扶摇歪在床上,眼睁睁看程嬷嬷忙活一早,不由得好笑,“嬷嬷,你快坐下歇会。”
程嬷嬷到床前为她掖了掖被角,忽地一下弹起来,“哎哟,奴婢还得立刻去找春华,今日乃至以后,福晋屋里的膳食都得先与我过目!春溪春兰红蕊红燕,你们都给我打起精神照顾福晋!”
程嬷嬷说罢风一般地又走了。
“哎——”扶摇唤也唤不住。
红蕊倒杯暖茶送到床前,打趣道:“福晋别唤程嬷嬷,让她把这股劲都一股脑地使出来,等她忙活累了,自然消停。”
红燕听了,为程嬷嬷抱不平:“程嬷嬷为福晋忙里忙外这般辛苦,你反倒编排起她来,等会嬷嬷回来,我必将你这话告诉她!”
红蕊下巴一扬,“等她有那功夫听你说话,猴年马月去了!”
“不必等到猴年马月,”春兰笑对红燕道,“等咱们福晋呀,生个大胖孩儿,嬷嬷就能腾出功夫啦!”
扶摇原还听她们互相打逗乐呵呵呢,这会儿乐子回到自个身上,扶摇抻手就往春兰臀部狠狠一拍,“死丫头,我还在这呢!”
春兰“哎哟”一声,当即跪下求饶,红燕红蕊见了笑得前仰后合。
春溪笑过一回,知道丫头们都是为福晋高兴,但生怕这几个丫头不知收敛,把福晋逗得情绪太高,也不好,便拦住她们道:“好了好了,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别一个个杵在这里偷懒,让福晋清静清静。”
扶摇一大早起来,无端经历这许多,此刻确实有些乏。
丫头们下去后,她在房里睡了个回笼觉。
梦里,她听见小孩的哭声。
一个三尺高,脑后梳了个粗辫子的小男孩背对着她,哭得个弱小肩膀一抖一抖。哭声格外惹人怜爱。
“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呀?”
男孩没回答,也没转身,扶摇去碰他肩膀的时候蓦地从梦中醒来。
她以为自己没睡多久,实则睁眼时已近申时,还是程嬷嬷亲自叫醒,因扶摇实在睡太久。
“日间睡得太饱,晚上就不好入睡了,福晋要不起来活动活动?”
扶摇迷迷糊糊起身,久睡没让她恢复精神,反而让她更加乏力。
程嬷嬷一边为她更衣,一边道:“刚才小李子回来,说是老爷和家中两位公子都在此次西征之列,昨日他们走后,太太就带着三爷、大福晋、二福晋、三福晋,还有漪兰姑娘回顺义老宅祭祖了。顺义离京城不远,我让小李子明日再去一趟。”
“既然额娘不在京中,何必费这功夫,等她回来再告诉也是一样。”扶摇语音疏懒。
“就是不知太太何时回京,无妨的,离得不远,以小李子的腿脚功夫,一日便可抵达。”
次日一早,小李子快马加鞭去往顺义老宅。又过一日,黄昏时分,爱新觉罗氏的马车停在阿哥府角门前。
爱新觉罗氏此次来得匆忙,从老宅直接到四阿哥府,许多东西也来不及准备,到了四阿哥府才吩咐下人回费提督府,把她的服饰箱笼、针线绣奁,以及东阿阿胶、老山参,还有血燕等一连串珍贵药材补物都收拾带来。这是打定主意要留下陪着扶摇的意思。
扶摇没想到额娘竟然亲自过来,爱新觉罗氏一拉到她手就把她往屋内带,叫她莫站在风口,小心着凉。
其实扶摇只是怀个孩子,又不是个重症病人,哪用得着她们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关怀到无论做什么,总有几双眼睛盯着自己。尤其是她额娘,虽然喜欢额娘陪在身边,但她不希望额娘把沉甸甸的目光全部放在自己身上。
就这么,众星捧月一般度过两日,听额娘说漪兰原也想跟来,只是额娘怕那丫头吵闹没同意,扶摇便又叫小李子出门了。叫小李子再去趟顺义,把漪兰也叫来。
她不怕吵,她希望漪兰快来府里,去吵吵额娘。
一个晴日。漪兰的骡车驶入内城。
“廖叔。”车帘被掀
开一角,明媚的少女从车里探出头,吩咐道,“把车往路边停一停,我去买个东西。”
街边玉器铺,里面货品琳琅满目,陈列了各色精美玉器。走到店门口,漪兰顿了顿,侧首,小声问随侍的小丫头:“刚才叫你计算,你计算得如何?现下咱们共有多少银子?”
小丫头轻拍捆在腰间的钱袋,凑到她耳边:“二十两。”
漪兰皱眉,二十两不是个小数目了,她每月才得二两月例银子,就是不知够不够买个好看的小玩意送给她未来侄子侄女儿。
“算了,先进去看看。”漪兰摸摸头上的茉莉簪,挺直脊背。比起长姐送她的,她这二十两真是不值一提,不过,毕竟是她的一番心意嘛。
二人刚入店,掌柜就笑嘻嘻迎了上来,看见漪兰两眼放光,顿觉来了位大主顾。漪兰虽为家中庶女,可也是从小锦衣玉食,她出身上三旗,已然是京中数一数二的贵女,天然便带了一种清贵脱俗的气质。
掌柜向她力荐的玉器不是上百两就是上五百两,漪兰在店内走了一圈,心中受挫,她不耐道:“掌柜的,你这里就没有十两以上,二十一两以下的好货?”
“呃,”掌柜楞了一瞬,热情顿时减掉大半,“有,当然有。阳子!过来带这位姑娘去看看。”
“十两以上,二十一两以下。”他对那伙计道,自个不奉陪了,又去另一边溜达了。
伙计带着漪兰直奔二十两的货品。
漪兰拾起一只素面青玉坠,无雕工,仅穿孔,玉还成,就是太素。
她放下坠子,又拿起旁边一块玉璧,见惯家里的好东西,一看这玉璧就知道是仿的,假货。
瞧来瞧去也没哪个看上眼,愤而转身往前走了一步,忽然青天白日里眼前骤然黯淡,一个人影站在她背后,漪兰险与那人撞上。
她惊呼一声,忙后退,贴身丫头挡在她身前。
来人长身玉立,一身锦衣华服,端的是风度翩翩,嘴角笑容亦显温润,可漪兰撞见那男子的一瞬间,看见那男子望着她的目光闪了一闪,漪兰无来由地心底就生出了厌憎。
那人拦住她去路,问道:“姑娘,你头上这只发钗可否转赠在下?在下当以原价双倍作为赔礼。”
漪兰摸摸发簪,想起那是长姐所赠,冷笑,“就凭你?”
华服公子身边的下人不乐意了,“嘿,你是怎么说——”刚开口,被那人抬手止住。下人低了低头,闭上嘴巴。
漪兰提起裙摆,又被拦住,“姑娘可选此店任意一样玉器。”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此店最贵之物必然价值千金,掌柜的听到这话又巴巴地跑过来了,大有为漪兰好好引荐一番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