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44节
两者相比,就好比一个是咸菜窝窝头,一个是帝王蟹龙虾,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
所以,《温宸绝密修仙手札》的新章节才一发售,不到三个时辰。汴京的每一个茶坊,每一座酒楼,都能听到有关于话本儿内容的热火朝天的讨论。
“老天!当真是太神奇了!没想到能不能修仙竟然要看有没有灵根!”
灵根这个设定,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十亩竹园一根笋——独一无二!
对于大宋读者来说,是绝对是新奇的。所以才刚一出现,便让无数读者惊呼。
“确实神奇!但也太残酷了!竟然不看出身,不看贫富贵贱,只看灵根,这岂不是说,一个人若没有灵根的话,就直接断了念头,根本不必想修仙的事儿!这也太不公平了!”
“这是修仙,是追求长生!谁不想长生久视!又不是一人一个分果子!说什么公平!我觉得灵根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残酷,但还挺可信的,修仙可不是小娃子过家家,人人都能掺和一脚,我倒是觉得墨瑾公子书里说的对,修仙有门槛才是正常的!”
“不错!仙人岂是人人都能修的!肯定有门槛的。而且那些烧香拜佛被仙人垂青的就公平了吗?谁家不烧香拜佛,凭什么仙人垂青你不垂青别人?难道你头顶比别人多长了一个角?我倒是觉得一切用灵根说话,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明明白白的,这样才是真的公平!”
无灵根不可修仙,这个设定虽然有些残酷,但却很真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物竞天择。
想要修仙,必须要有灵根!一切都是可以量化的,有条件的!是有规则的!虽然冷酷,但众人仔细想想又是那么的合理,似乎天生就该如此。
“不错!确实如此!”
“对!那灵根是与生俱来的,若是生来就没有那也没什么可怨的!”
“相比于灵根,我倒是觉得那登天阶当真是神奇,那两个修仙者站在上面指指点点,底下的十几万普通人居然看不见?”
“确实厉害!这应该是修仙者的障眼法吧!”
“确实神奇!不过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蒋师姐!她袖口飞出的蓝色帕子,居然能带着这么多人飞上天空?真不知一块小小的帕子,是怎么做到的!”
“是啊是啊!太厉害了!人居然可以飞到天上!”
“简直不可思议!”
杨蔓娘笔下的修仙世界才刚刚初露端倪,甚至都没有具体介绍宗门长老,修炼和储物袋这些。但只是一个飞行法器和一个登天阶的障眼法,整个修仙世界的逼格,就已经立起来了。
这高大上的飞行法器,让大宋人对话本儿里的修仙世界才初窥门径,就惊为天人。
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这才是修仙哪!可以说,自从蒋师姐的飞行法器才一出现,便瞬间把以往那些跪在地上,烧香拜佛,感动天感动地的求仙话本儿,给一脚踹出了二里地!
众人不由的赞叹起蒋师姐来。
还有认真的人,一边说一边掏出自己的随身帕子,一边比划:
“你们说这薄薄的一张帕子,怎么能承受的住那么多人呢?”
“哎呀,墨瑾公子不是在书里说了嘛,那个帕子是法器!是修仙者的法器!跟你手里那擦嘴的帕子可不是一回事儿!”
“就是!那可是修仙者的法器!”
“说实在的,我原本以为修仙就是被仙人点化,成了仙就长生不老了,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还要划分那么多的境界哩。”
“可不么,修仙不容易!墨瑾公子不是写了么,温宸现在只是灵徒,之后还有练气,筑基,结丹,元婴,炼虚,合体,大乘,之后还要渡劫,飞升仙界,才能成仙,长生不老和天地同寿哩!”
靠窗的位置,一个摸样斯文的男子拿着手中的朱雀门小报读道。
“哎呀!若是我也有灵根就好了!我要求不高,也不奢望修炼到合体大乘了,我算了算,一个境界章一百五十岁,我就修炼到元婴,能活个六七百年我就满足了!”
说话之人胖乎乎的,穿着一身绿色锦袍,一脸的期待和向往。正是汴京有名的富商王满,他是汴京的药材大商人,家财万贯,几乎控制着汴京一半的药材销售,家财万贯,儿女双全,所以对于长生修仙是格外的渴望。
“王员外!您这要求还不高呢!六七百岁,比那金明池里的王八都长寿了!再说咱们又不在碎叶岛,就算有灵根也没法子知道啊!大宋可没有登天阶哪!”
“哎呀!可惜哪!真想和那温宸一样,能参加那个选徒大会!”
“哈哈!灵根是万里挑一的东西!你没有灵根去也是白去!”
“谁说的!今年清明烧纸的时候,我们老王家祖坟可是冒出一缕青烟的,呈祥云状,祖宗保佑,岂能没有灵根!”
“哈哈!你就吹吧!隔壁街上要饭的老邹头儿,见天说他家祖坟冒青烟,还是官帽状呢!不还是个叫花子!”
“哎呀,别争了,咱们就算有灵根也没用,大宋也没有修仙的宗门哪!没看墨瑾公子书里写的,那温宸有了灵根,还要那两个宗门师兄师姐引路呢!普通人就算有灵根,不能拜入修仙宗门也是白搭!”
“也是,那宗谢不是说了么,羽灵门和灵剑宗收录内门弟子要双灵根以上,或者特殊灵体的,若是修炼资质不好,还要送回来的。”
“不知温宸是什么灵根?能不能有两个灵根?”
“对啊,温宸能不能做内门弟子?会进哪个宗门?”
“他不会被退回来吧?”
“好想看新章节!”
第101章
今儿是十二月十五, 天气晴明。
睡了一夜的杨蔓娘起来穿上家常衣裳,叠好被子来到外间,提起炉子上的铜壶, 在往常刷牙的竹杯子里兑上热水, 一边拿刷牙子蘸着皂角浓汁刷牙, 一边顺手翻了翻窗台上的二手黄历。
唔, 宜宴会、出行,求嗣、修宫室、祈福、纳财。
“汪汪......”
伴随着小奶狗的叫声儿,正屋外间的门被推开了。
老三杨盼娘穿着新做的粉色褙子, 抱着幽影走了进来,笑眯眯的道:
“大姐,你起来啦!”
今儿个十五, 是文绣院每个月放假的日子, 昨儿下午孙伯便赶了牛车去接老三回来。
如今不比之前,家里五口人, 冬日里买菜出行也比以前频繁,没个牛车到底不方便,所以, 又置办了一辆新牛车。
“唔。”
杨蔓娘随口应了一声, 摸了摸幽影毛茸茸的脑袋。
每天喝牛乳,小家伙长得很快,这才不到两个月的功夫,个头儿就比白绾绾大了一圈儿, 原本刚来的时候白绾绾还总欺负她, 如今倒是反过来了,打了几架后,白绾绾都是躲着它走。
这不, 瞧见幽影进屋,原本还在炉子边儿惬意的打呼噜的白绾绾,起身喵喵的骂了几句脏话,就顺着门缝儿跑走了。
刷完了牙,杨蔓娘洗了把脸,拿湿帕子擦了擦脖子,随口问道:
“今儿早上吃的什么?其他人呢?”
“早上孙婶早晨蒸了笋肉馒头和鱼肉馒头,拌了辣脚子,熬了豆蔻汤。”
杨盼娘一边拿专用的梳子给幽影梳毛,一边道:
“二哥一大早就去报房了,听说是拉了个外地来的广告大主顾。孙伯吃罢饭也赶车去潘楼了,家里的果子没了,买两篓子蜜桔。还有昨儿个李氏小报上登了广告说,潘楼那边儿的王记海货铺子新到了一批海鱼,个头有脸盆那么大哩,所以我让孙伯顺便去买几条回来。”
“哦。”
拜杨蔓娘的新书《温宸绝密修仙手札》所赐,汴京人对于碎叶岛的生活特别向往,所以爱屋及乌,对于各类海货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还有各类漂亮的贝壳,在汴京市场上格外的走俏。
相比于往年冬天,大多买牛羊猪肉,今年冬天的汴京市场上,反而是各类海货卖的特别好,尤其是海带,海兔,蛤蜊,虾蟹,海参,鲍鱼,乌贼,比目鱼这些,特别的走俏,很多时候,小报上广告刚登出去,几个时辰就卖完了。
“大姐,咱们一会儿去春水班,要不要带点东西过去?”
餐堂里,老三杨盼娘帮杨蔓娘盛了一碗豆蔻汤,递过来道。
“那是自然。”
杨蔓娘吃了一口笋肉馒头道:
“等会买些点心和果子带过去。”
之前不是授权春水班改编杨卿臣和神仙妹妹的故事么,这两个多月的功夫,已经改编完成了。昨日林班主特意给杨蔓娘下了帖子,邀她去听,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也是这个年代曲艺人的常态,各大戏班子都很注重口碑。一出新戏编好了,并不会马上就在瓦子里开唱,而是会先私下里试演个三五场,广泛的听取相关各方的意见,再按着意见做一些改动,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才会正式登台,免得砸了自家的招牌。
“杨娘子,可把您给盼来了!”
杨蔓娘的身份不便公布,不好带着班子里的其他人来迎接,但班主林春水的礼数还是很足的,早早的便派了传话的小幺儿在巷子口看着,杨蔓娘的马车一进葫芦秧巷子,一身灰色兔皮裘衣的他,便早早的从戏班子大门口迎了出来。
上前拱手作揖,秀雅的面孔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一路辛苦了!”
“林班主!”
杨蔓娘下车笑着还礼,指了指牛车上的点心和果子:
“这是一点贺礼,不成敬意!”
“哪里哪里!您快里边儿请!”
林春水一边招呼戏班子里的人来见礼,一边亲自给杨蔓娘姐妹俩引路。
“您太客气了!还带东西!说实在的您能亲自来春水班,我这寒舍就已经蓬荜生辉了!”
林春水的姿态摆得很低,但他这话倒不是虚话。
这个年代的戏班子,赚钱是一方面,口碑名声则更重要。若是一出戏编好了,却没有得到原作者的肯定,传出去是非常打脸的,甚至很多票友都不会捧场。
而那还只是普通的戏,《杨卿臣的随身师父》光在汴京就有十几万的忠实读者,人们愿意看改编戏,很大程度上那就是冲着书来的,所以林春水更不敢马虎。加上杨蔓娘也不是普通的作者,以她如今在汴京话本圈子的地位,不夸张的说,她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自己这部戏的生死,她若是在小报上说一句,对春水班的改编不满意,那春水班的改编绝对就黄了。
所以,林春水才会这般郑重对待。
戏班的院子里打扫的很干净,人虽然多,却不乱。
中庭的柿子树熟了也并没有摘,而是一直挂在树上。在这雪白洁净的冬日里,成熟的柿子,如同一个个小巧的红色灯笼。在一点点明霜的映衬下。就如诗里所描写的那样,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子挂灯笼,让杨蔓娘莫名的感觉很美。
“杨娘子,这便是唱十七郎的曲飞鹰,和唱神仙妹妹的林朱。”
林春水特意将唱主角的两位叫过来给杨蔓娘见礼。
这两位主角都是男子,是的,神仙妹妹是由男子来扮演的。
戏曲里男扮女装,由来已久,从汉朝时候开始便有男优所扮的女娥,后来魏时出现了男扮女装的《辽东妖妇》,到了隋朝和唐宋的时候,戏曲里男扮女装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唐朝的参军戏,几乎都是以男扮女的伶人,所以时下人对于戏里的男旦,早就习以为常了。
曲飞鹰和林朱都是春水班的台柱子,也是经常出入各大豪门贵胄府邸的,虽然奇怪班主会如此郑重其事的对待一位年轻的小娘子,但两人能做到台柱子的位置,自然是极有眼色的,连自家班主都要小心捧着的人,自然不敢随意得罪。
连忙一起上前行礼:
“见过杨娘子!”
杨蔓娘也客气的起身还礼。
曲飞鹰长得很英俊,典型的浓眉大眼,英气勃勃。而林朱属于男旦,肤色非常的白皙,眉眼非常的秀美,一举一动简直比大家闺秀还要翩然柔美,若不是事先知道,杨蔓娘几乎都要将他当作女子了。
众人互相见礼罢,下人们上了茶点和果子,正式的表演便开始了。
说实话,杨蔓娘平常不怎么看戏,这是她来大宋以后第一次近距离的看诸宫调。
所以,《温宸绝密修仙手札》的新章节才一发售,不到三个时辰。汴京的每一个茶坊,每一座酒楼,都能听到有关于话本儿内容的热火朝天的讨论。
“老天!当真是太神奇了!没想到能不能修仙竟然要看有没有灵根!”
灵根这个设定,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十亩竹园一根笋——独一无二!
对于大宋读者来说,是绝对是新奇的。所以才刚一出现,便让无数读者惊呼。
“确实神奇!但也太残酷了!竟然不看出身,不看贫富贵贱,只看灵根,这岂不是说,一个人若没有灵根的话,就直接断了念头,根本不必想修仙的事儿!这也太不公平了!”
“这是修仙,是追求长生!谁不想长生久视!又不是一人一个分果子!说什么公平!我觉得灵根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残酷,但还挺可信的,修仙可不是小娃子过家家,人人都能掺和一脚,我倒是觉得墨瑾公子书里说的对,修仙有门槛才是正常的!”
“不错!仙人岂是人人都能修的!肯定有门槛的。而且那些烧香拜佛被仙人垂青的就公平了吗?谁家不烧香拜佛,凭什么仙人垂青你不垂青别人?难道你头顶比别人多长了一个角?我倒是觉得一切用灵根说话,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明明白白的,这样才是真的公平!”
无灵根不可修仙,这个设定虽然有些残酷,但却很真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物竞天择。
想要修仙,必须要有灵根!一切都是可以量化的,有条件的!是有规则的!虽然冷酷,但众人仔细想想又是那么的合理,似乎天生就该如此。
“不错!确实如此!”
“对!那灵根是与生俱来的,若是生来就没有那也没什么可怨的!”
“相比于灵根,我倒是觉得那登天阶当真是神奇,那两个修仙者站在上面指指点点,底下的十几万普通人居然看不见?”
“确实厉害!这应该是修仙者的障眼法吧!”
“确实神奇!不过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蒋师姐!她袖口飞出的蓝色帕子,居然能带着这么多人飞上天空?真不知一块小小的帕子,是怎么做到的!”
“是啊是啊!太厉害了!人居然可以飞到天上!”
“简直不可思议!”
杨蔓娘笔下的修仙世界才刚刚初露端倪,甚至都没有具体介绍宗门长老,修炼和储物袋这些。但只是一个飞行法器和一个登天阶的障眼法,整个修仙世界的逼格,就已经立起来了。
这高大上的飞行法器,让大宋人对话本儿里的修仙世界才初窥门径,就惊为天人。
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原来这才是修仙哪!可以说,自从蒋师姐的飞行法器才一出现,便瞬间把以往那些跪在地上,烧香拜佛,感动天感动地的求仙话本儿,给一脚踹出了二里地!
众人不由的赞叹起蒋师姐来。
还有认真的人,一边说一边掏出自己的随身帕子,一边比划:
“你们说这薄薄的一张帕子,怎么能承受的住那么多人呢?”
“哎呀,墨瑾公子不是在书里说了嘛,那个帕子是法器!是修仙者的法器!跟你手里那擦嘴的帕子可不是一回事儿!”
“就是!那可是修仙者的法器!”
“说实在的,我原本以为修仙就是被仙人点化,成了仙就长生不老了,没想到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还要划分那么多的境界哩。”
“可不么,修仙不容易!墨瑾公子不是写了么,温宸现在只是灵徒,之后还有练气,筑基,结丹,元婴,炼虚,合体,大乘,之后还要渡劫,飞升仙界,才能成仙,长生不老和天地同寿哩!”
靠窗的位置,一个摸样斯文的男子拿着手中的朱雀门小报读道。
“哎呀!若是我也有灵根就好了!我要求不高,也不奢望修炼到合体大乘了,我算了算,一个境界章一百五十岁,我就修炼到元婴,能活个六七百年我就满足了!”
说话之人胖乎乎的,穿着一身绿色锦袍,一脸的期待和向往。正是汴京有名的富商王满,他是汴京的药材大商人,家财万贯,几乎控制着汴京一半的药材销售,家财万贯,儿女双全,所以对于长生修仙是格外的渴望。
“王员外!您这要求还不高呢!六七百岁,比那金明池里的王八都长寿了!再说咱们又不在碎叶岛,就算有灵根也没法子知道啊!大宋可没有登天阶哪!”
“哎呀!可惜哪!真想和那温宸一样,能参加那个选徒大会!”
“哈哈!灵根是万里挑一的东西!你没有灵根去也是白去!”
“谁说的!今年清明烧纸的时候,我们老王家祖坟可是冒出一缕青烟的,呈祥云状,祖宗保佑,岂能没有灵根!”
“哈哈!你就吹吧!隔壁街上要饭的老邹头儿,见天说他家祖坟冒青烟,还是官帽状呢!不还是个叫花子!”
“哎呀,别争了,咱们就算有灵根也没用,大宋也没有修仙的宗门哪!没看墨瑾公子书里写的,那温宸有了灵根,还要那两个宗门师兄师姐引路呢!普通人就算有灵根,不能拜入修仙宗门也是白搭!”
“也是,那宗谢不是说了么,羽灵门和灵剑宗收录内门弟子要双灵根以上,或者特殊灵体的,若是修炼资质不好,还要送回来的。”
“不知温宸是什么灵根?能不能有两个灵根?”
“对啊,温宸能不能做内门弟子?会进哪个宗门?”
“他不会被退回来吧?”
“好想看新章节!”
第101章
今儿是十二月十五, 天气晴明。
睡了一夜的杨蔓娘起来穿上家常衣裳,叠好被子来到外间,提起炉子上的铜壶, 在往常刷牙的竹杯子里兑上热水, 一边拿刷牙子蘸着皂角浓汁刷牙, 一边顺手翻了翻窗台上的二手黄历。
唔, 宜宴会、出行,求嗣、修宫室、祈福、纳财。
“汪汪......”
伴随着小奶狗的叫声儿,正屋外间的门被推开了。
老三杨盼娘穿着新做的粉色褙子, 抱着幽影走了进来,笑眯眯的道:
“大姐,你起来啦!”
今儿个十五, 是文绣院每个月放假的日子, 昨儿下午孙伯便赶了牛车去接老三回来。
如今不比之前,家里五口人, 冬日里买菜出行也比以前频繁,没个牛车到底不方便,所以, 又置办了一辆新牛车。
“唔。”
杨蔓娘随口应了一声, 摸了摸幽影毛茸茸的脑袋。
每天喝牛乳,小家伙长得很快,这才不到两个月的功夫,个头儿就比白绾绾大了一圈儿, 原本刚来的时候白绾绾还总欺负她, 如今倒是反过来了,打了几架后,白绾绾都是躲着它走。
这不, 瞧见幽影进屋,原本还在炉子边儿惬意的打呼噜的白绾绾,起身喵喵的骂了几句脏话,就顺着门缝儿跑走了。
刷完了牙,杨蔓娘洗了把脸,拿湿帕子擦了擦脖子,随口问道:
“今儿早上吃的什么?其他人呢?”
“早上孙婶早晨蒸了笋肉馒头和鱼肉馒头,拌了辣脚子,熬了豆蔻汤。”
杨盼娘一边拿专用的梳子给幽影梳毛,一边道:
“二哥一大早就去报房了,听说是拉了个外地来的广告大主顾。孙伯吃罢饭也赶车去潘楼了,家里的果子没了,买两篓子蜜桔。还有昨儿个李氏小报上登了广告说,潘楼那边儿的王记海货铺子新到了一批海鱼,个头有脸盆那么大哩,所以我让孙伯顺便去买几条回来。”
“哦。”
拜杨蔓娘的新书《温宸绝密修仙手札》所赐,汴京人对于碎叶岛的生活特别向往,所以爱屋及乌,对于各类海货也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还有各类漂亮的贝壳,在汴京市场上格外的走俏。
相比于往年冬天,大多买牛羊猪肉,今年冬天的汴京市场上,反而是各类海货卖的特别好,尤其是海带,海兔,蛤蜊,虾蟹,海参,鲍鱼,乌贼,比目鱼这些,特别的走俏,很多时候,小报上广告刚登出去,几个时辰就卖完了。
“大姐,咱们一会儿去春水班,要不要带点东西过去?”
餐堂里,老三杨盼娘帮杨蔓娘盛了一碗豆蔻汤,递过来道。
“那是自然。”
杨蔓娘吃了一口笋肉馒头道:
“等会买些点心和果子带过去。”
之前不是授权春水班改编杨卿臣和神仙妹妹的故事么,这两个多月的功夫,已经改编完成了。昨日林班主特意给杨蔓娘下了帖子,邀她去听,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也是这个年代曲艺人的常态,各大戏班子都很注重口碑。一出新戏编好了,并不会马上就在瓦子里开唱,而是会先私下里试演个三五场,广泛的听取相关各方的意见,再按着意见做一些改动,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才会正式登台,免得砸了自家的招牌。
“杨娘子,可把您给盼来了!”
杨蔓娘的身份不便公布,不好带着班子里的其他人来迎接,但班主林春水的礼数还是很足的,早早的便派了传话的小幺儿在巷子口看着,杨蔓娘的马车一进葫芦秧巷子,一身灰色兔皮裘衣的他,便早早的从戏班子大门口迎了出来。
上前拱手作揖,秀雅的面孔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一路辛苦了!”
“林班主!”
杨蔓娘下车笑着还礼,指了指牛车上的点心和果子:
“这是一点贺礼,不成敬意!”
“哪里哪里!您快里边儿请!”
林春水一边招呼戏班子里的人来见礼,一边亲自给杨蔓娘姐妹俩引路。
“您太客气了!还带东西!说实在的您能亲自来春水班,我这寒舍就已经蓬荜生辉了!”
林春水的姿态摆得很低,但他这话倒不是虚话。
这个年代的戏班子,赚钱是一方面,口碑名声则更重要。若是一出戏编好了,却没有得到原作者的肯定,传出去是非常打脸的,甚至很多票友都不会捧场。
而那还只是普通的戏,《杨卿臣的随身师父》光在汴京就有十几万的忠实读者,人们愿意看改编戏,很大程度上那就是冲着书来的,所以林春水更不敢马虎。加上杨蔓娘也不是普通的作者,以她如今在汴京话本圈子的地位,不夸张的说,她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自己这部戏的生死,她若是在小报上说一句,对春水班的改编不满意,那春水班的改编绝对就黄了。
所以,林春水才会这般郑重对待。
戏班的院子里打扫的很干净,人虽然多,却不乱。
中庭的柿子树熟了也并没有摘,而是一直挂在树上。在这雪白洁净的冬日里,成熟的柿子,如同一个个小巧的红色灯笼。在一点点明霜的映衬下。就如诗里所描写的那样,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子挂灯笼,让杨蔓娘莫名的感觉很美。
“杨娘子,这便是唱十七郎的曲飞鹰,和唱神仙妹妹的林朱。”
林春水特意将唱主角的两位叫过来给杨蔓娘见礼。
这两位主角都是男子,是的,神仙妹妹是由男子来扮演的。
戏曲里男扮女装,由来已久,从汉朝时候开始便有男优所扮的女娥,后来魏时出现了男扮女装的《辽东妖妇》,到了隋朝和唐宋的时候,戏曲里男扮女装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唐朝的参军戏,几乎都是以男扮女的伶人,所以时下人对于戏里的男旦,早就习以为常了。
曲飞鹰和林朱都是春水班的台柱子,也是经常出入各大豪门贵胄府邸的,虽然奇怪班主会如此郑重其事的对待一位年轻的小娘子,但两人能做到台柱子的位置,自然是极有眼色的,连自家班主都要小心捧着的人,自然不敢随意得罪。
连忙一起上前行礼:
“见过杨娘子!”
杨蔓娘也客气的起身还礼。
曲飞鹰长得很英俊,典型的浓眉大眼,英气勃勃。而林朱属于男旦,肤色非常的白皙,眉眼非常的秀美,一举一动简直比大家闺秀还要翩然柔美,若不是事先知道,杨蔓娘几乎都要将他当作女子了。
众人互相见礼罢,下人们上了茶点和果子,正式的表演便开始了。
说实话,杨蔓娘平常不怎么看戏,这是她来大宋以后第一次近距离的看诸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