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23节
  此刻,杨蔓娘正在为杨卿臣的终身大事操心,是的,终生大事,随着杨卿臣中了小三元之后,报房那边儿便突然收到了不少小娘子的来信,还有不少年长的女性读者来信,其中还讨论起杨卿臣的婚事,让杨蔓娘陡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十七郎居然长大了,还有了许多姨母粉。
  是的,姨母粉!不得不说,杨蔓娘之前对话本儿的估计还是有误,她以为这本书的绝大多数读者都是男性,没想到她以女性的角度写的男性爽文,因为主角十七郎没有太多龙傲天式的不可一世和油腻,而总带着一种少年气的芝兰玉树般的质感,所以,不光许多小娘子喜欢,就连很多上了年纪的女性读者,也都是非常喜欢十七郎的,众人看着他一步步的,从一个受人欺负,一文不名的庶子,走到如今的名满京华的地步,就像看着自己精心养育的孩子一般,内心都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
  所以,很多姨母粉们才会关注十七郎的终生大事,就像是上了年纪的夫人们,总是会为自家亲近的后辈子侄的婚事操心一般。对此,杨蔓娘在感觉惊讶的同时,又有些受宠若惊,感觉自己责任重大。
  对于杨卿臣的终生大事,自然越发的慎重了。
  如今,杨卿臣已经十七岁了,刚中了小三元,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现在离之后的乡试、会试和殿试还有一年的时间,这个时代,按着他的年纪,自然也要开始考虑终生大事了。
  男频的两大爽点,第一,便是男主在人前展示绝对的实力装逼打脸,第二便是得到绝对的异性倾慕。
  原本,杨蔓娘是考虑,既然是男性爽文,不如就按着男频种马文的套路,多设置几个工具人女性角色,让主角十七郎展现男性魅力,得到绝对的异性钦慕,和其他话本儿里的主角儿一样升官发财,左拥右抱,尽享齐人之福。
  但是,收到这些来信之后,她突然犹豫了。真的要这么写吗?
  若是这样设置,那么看书的男性读者自然是喜欢了爽快了,但是,爽快之后呢?
  十七郎还是那个与众不同,精才绝艳的,少年气的十七郎吗?不是了!
  还会有人记得他吗?不会了,他会迅速的褪去全身的光环,和其他话本儿里左拥右抱的大团圆男主一样,泯然众人矣。
  这绝不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杨蔓娘想了很久,还是放弃了种马文的想法。这是他塑造的第一个男主,她不想毁了他。cp贵金不贵多,太多了书就烂了,还是只写一个女主就好。
  不过,这女主设置什么类型,才能配得上汴京男神十七郎呢!
  是活泼可爱的?温婉贤惠的?或者妩媚妖娆的?亦或者我见犹怜的?
  杨蔓娘都试着带入了一下,每一种似乎都很有cp 感,但又总感觉每一种都还是差点儿火候,似乎缺乏一种经典的,可以镇压一切的感觉。
  杨蔓娘迟迟无法下笔,纠结的在草稿纸上划拉了很久,直到天都黑了。
  才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适合的女主类型。
  高冷的冰山美人!
  是的!冰山女主,当年可切切实实的在网文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是男频文里最经典最受人喜爱的女主形象,几乎那些比较古早的男频小说里,每一本都必有一个一身白衣,绝世容颜,眉目清冷,高不可攀,对除了男主以外所有人都不屑一顾的冰山美人。
  其中,最经典的一位,便是金庸先生笔下的小龙女,那可是一代人心目中的女神啊!
  这一日是八月十五中秋节,合家团圆的日子,天宸书院也放假一日,很多家在汴京的学子都回家过节了。
  但是杨卿臣却没有回杨府。
  他不想回去,他虽然如今早已今非昔比,不但考进了天宸书院,还拿到了人人羡慕的小三元,更是得到了家主杨老大人的看中,在杨府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院子,有了伺候的下人,院子里一应陈设都是最好的,但是他却很少回去。相比于回杨府,他更喜欢留在书院里,在这里,他会觉得内心很安静很惬意,反倒比在杨府更让他有家的感觉。
  所以,每次过节书院放假的时候,他都会独自去书院后山,或看书或吹箫。
  这一日中秋也不例外,杨卿臣从寝房里起来,同窗们都回家了,他洗漱罢后,便带着洞萧去了书院后山。师父崔三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精通武学,音律绘画,医术和棋艺。十七郎作为他的关门弟子,本就天资聪颖,自然也跟他学了音律,最近他观星有感,独自创作了一首《星河碧波曲》,本来打算让师父指教,但是最近崔三元要在玉佩里闭关练功,所以杨卿臣便独自来到后山吹奏练习。
  这里风景很好,绿树成荫。曲子以流星划过之声起始,旋律悠扬,音色恬静清冷,让人仿佛置身于星空的梦幻之中,宁静而深远。
  杨卿臣坐在山间的大青石上,闭目吹奏,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一时间甚至忘记了周围。
  直到。
  一道清冷悦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是什么曲子?”
  杨卿臣转身。
  少女白衣胜雪,眉目如画,仿佛落入凡间的仙子。
  她站在一株盛开的芍药花后,白玉般的纤手拨开花枝。
  四目相对。
  那冰雪般纯澈的眸子,有些好奇的望向他。
  让杨卿臣一时间愣住了。
  第80章
  是的, 杨蔓娘最终为男主杨卿臣安排了一位白衣胜雪,容貌如仙女般出尘绝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
  她相信, 这样的女主绝对是符合大众审美, 经得住考验的, 也绝对能镇得住场子。君不见, 当年电视剧里,小龙女一身白衣,仙气飘飘的剧照, 被多少人存在了q.q空间的相册里,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
  所以, 杨蔓娘在《杨卿臣的随身师父》的最新一章节里, 尽自己所能的,全方位的描述了白衣女主的美貌和清冷脱俗。却偏偏一直到章节结尾, 都没有提女主的名字和来历,更不曾点明女主的身份究竟是谁,巧妙的给大宋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
  她这么写, 自己倒是写的舒服了, 可却让隔天看到读话本儿的曹七郎曹璨难受了。
  作为《杨卿臣的随身师父》的忠实拥趸,曹七郎对话本儿里的十七郎那是崇拜和憧憬至极,几乎每一次新章节发售,都会第一时间打发小厮去买, 然后便迫不及待的开读, 简直比读四书五经都要上心。
  偏巧这一日,族里要办一年一度的聚宗亲的族宴,这种宴会, 虽然比每年的族祭规格略低,但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少宗族的长辈都要来主宅这边,交流感情,谈论关于家族明年发展的事宜,作为小辈的曹家子弟,被安排迎来送往,招待宾客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这一整日虽然不用去族学,却也一刻都不得闲。
  好不容易忙完了一天,回到了自己的院子,曹璨心里惦记着话本儿的新章节,便索性让小厮路明儿将夕食端到书房,一边吃一边看。
  唔,十七郎中秋节不回杨家,曹七郎皱了皱眉,却很快又忍不住感同身受的点了点头。
  是不该回去!杨家有什么好的,都是一帮子狗眼看人低,趋炎附势的。十七郎在杨府受欺负这么多年,从小到大杨家哪个关心过一回,哪个帮过一把,不都是冷眼旁观么,眼看如今十七郎成才了,有本事了,给个破院子就想摘桃子么!未免想的也太好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曹七郎这个年纪的少年郎,爱憎分明,世界都是黑白两色的,眼里自然揉不得沙子,他有些忿忿不平的想,十七郎还是为人太大度了,才打了杨瑜和他的狗腿子一次,若是自己是十七郎,不但不回杨家,还要把之前欺负过他的杨瑜,还有那些狗腿子都见一次揍一次才解气。
  不过,曹七郎这会子愤愤不平,很快他就没有心思考虑这个了,他夹起一筷子蜜汁芝麻藕夹,还没来得及放进嘴里。
  女主就出场了。
  杨蔓娘在小说中,对女主的美貌清冷和出尘脱俗,描写刻画的非常到位。
  少女白衣胜雪,眉目如画,仿佛落入凡间的仙子。她站在一株盛开的芍药花后,白玉般的纤手拨开花枝,有些好奇的望着他。四目相对。那冰雪般纯澈的眸子,让杨卿臣一时间愣住了。
  也让看书的曹七郎愣住了。
  筷子上夹的的那块蜜汁芝麻藕夹“吧嗒”一声,落在了袍子上,都没注意。
  生平头一次,读到这么有逼格的女主描写,曹七郎忍不住掩饰性的干咳了一声,又读了一遍,然后慢慢的,耳朵可疑的变红了。
  原来,世上竟然还有这样出众的女子么!
  清冷冰山女主的杀伤力是巨大的,不同于以往市面上,那些话本儿和小说里,大量的关于女子容貌直观的描写和堆砌,什么琼鼻,朱唇,玉手,玉臂,玉腿之类的,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女主本人的气质。
  杨蔓娘笔下的这位白衣姑娘,是历经时代的考验,并且经久不衰的清冷冰山女主。无论是容貌,衣着,气质,还是出场的神秘感觉,都可以说是全方位碾压前者,是小说女主中的顶配。她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任谁看到这里,都会觉得惊艳难忘。
  所以女主虽然只是才出场,而且笔墨不多,甚至杨蔓娘都没有介绍她的身世背景,读者甚至不知她身份是否高贵,姓甚名谁。但是只是一个照面,整个人的形象就已经立来了。
  她站在芍药花后,白衣胜雪,美貌清冷,出尘脱俗。
  这个画面,让第一次读到的曹七郎深深的着迷。
  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在月下徘徊,突然遇到一株正在盛开的昙花,那一刹那的美丽即为永恒。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曹七郎突然发现。原来,这世上的女子还有这样完美的啊!
  不得不说,清冷的仙子一般的女主,过去从未在话本儿里出现过,但才刚横空出世,便颠覆了北宋少年郎的想象!
  她明显不怎么符合时下贤惠的标准,也不是亲切和善的,还有距离感。但又得不说,却又那么的有吸引力,精准的满足了少年郎对于心上人的所有幻想。
  把以往话本儿里,那些千篇一律的莺莺燕燕,全部ko。
  让曹七郎不自觉就将自己带入十七郎了,他越看越激动,迫切的想要往下读下去。
  “这个神秘的白衣女子究竟是谁呢?她那么的美貌脱俗,却又那么的清冷出尘,显然还能懂得音律,她怎么会出现在书院后山呢,难道是神仙吗?亦或者是书院先生的女儿?”
  曹七郎在心底幻想着,后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接着,翻页。
  然后,愣愣的看着空白的小报背面,才发现,整整两大页的新章节内容,不知不觉间,已经被他看完了。
  没有了。
  他才正看到关键处,竟然就没有了!
  “啊啊啊!又断章!”
  要不是想到君子要慎独,曹七郎真的很想骂娘,这么关键的地方,这么重要的时刻,居然就没有下文了。
  这写书的公子墨瑾也太可恶了,上次就断章,这次居然又断,还偏偏断在这里,这不上不下的,不是在故意吊人胃口么!这让他今晚怎么睡得着!
  不过,曹七郎的抓狂和郁闷,杨蔓娘注定是不会知道了。
  观音桥,春明坊,杨家。
  今儿个正好是十五,每月的十五十六,都是文绣院放假的日子。一大清早,老三杨盼娘便打着牛车包袱款款的回来了,这会子姐妹两人正在前院厨房种韭菜。
  是的,你没听错,在厨房种韭菜。
  最近,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晚上已经开始下霜了,所以很多人家怕会上冻,都把地里留着的最后一茬的大葱挖了,也给家里的韭菜铲了,菜畦上盖上了厚厚的泥土和木屑保温,等待来年早点吃春韭。
  老三杨盼娘是个在家呆不住的,回来没一会子,便去找保康门街找闺中密友张小娘玩儿,恰好张小娘家在挖大葱铲韭菜,便索性从她家买了一捆子大葱,人家又饶了她一篓子多余的韭菜根。
  正好如今家里买的炭火充足,想着冬天厨房每日还要做饭,温度也能成,浪费了那些热乎气儿也怪可惜的,所以,姐妹两个便决定废物利用,索性雇了一辆牛车,去潘楼淘换了两个特大号的二手陶盆儿,将这些人家送的韭菜根都栽到陶盆儿里,放在厨房里养着。
  “虽说等到了冬日里,街市上也有卖韭黄和勃荷的,但那价儿也忒贵了,一斤够夏天买十斤二十斤的,卖的都快赶上猪肉的价儿了。”
  杨盼娘嘟囔着,铺好陶盆里的土,一边浇水,一边一脸兴奋的道:
  “嘿嘿,大姐,这韭菜可是铲了一茬又一茬的,若是真能养的好,到了冬天隔三岔五的,可就能吃口青菜了!对了!还有豆芽儿,冬天还能吃豆芽儿!咱们得快点去买绿豆和黄豆,那东西到了落雪可是抢手货,都被那些酒楼食肆给买光了,想买还得加价。”
  不等杨蔓娘回答,老三就跟连珠炮似的,一叠声儿催促起来:
  “大姐你快换衣裳,咱们现在就去潘楼里买!”
  这种情况,在杨家也是常态了。杨蔓娘和老二杨士林都不是爱说话的人,平时二人呆在家里,大多时候都安安静静的。但每次老三杨盼娘这个气氛担当一回来,就不同了,她叽叽喳喳,风风火火的,整个院子都热闹起来,好似有一群人住着似的。
  正说着话儿,敲门声儿再次响起。
  杨盼娘去开了门。
  老二杨世林扛着一个半满的口袋走了进来,将口袋放在八仙桌上,拿鸡毛掸子掸了掸身上的土,笑嘻嘻的打趣道:
  “老三,你真的是去学绣花了嘛?我可在巷子口,就听见你的声音了!”
  老三杨盼娘顿时翻了个白眼儿:
  “我看你倒是比我像学绣花的,碎嘴子!”
  大抵年纪相近的兄妹,就很难有世俗意义上的兄友妹恭,每次老三回来,两人都要互相斗嘴损一损彼此,大抵也算是一种联络感情的方式吧。
  对此,杨蔓娘这个做大姐的,已经可以做到视而不见了。
  “二郎,这大半袋子,买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