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4节
  “好。”
  杨蔓娘点了点头。
  收起荷包。
  “对了,这个给你吃!”
  梁乐乐嘿嘿一笑。
  变魔术似的拿出一块巴掌大的定胜糕。
  方方正正的一块,约莫有麻将大小,上面也不知撒的是什么,红红的一层。
  瞧着就很有食欲。
  “快吃吧,是我特意给你留的!”
  见杨蔓娘有些犹豫。
  梁乐乐连忙催道:
  “你也知道四司六局的那些老妈妈们,一个个的每日跟防贼似的检查,你不吃也带不回家去。”
  杨蔓娘自然知道楼里的规矩,员工不得带走任何酒楼的东西,哪怕一针一线。
  否则被查到了。
  就按偷盗处理,要送衙门的。
  虽然,矾楼这样的地方,来的都是不差钱的豪客,雅间上果子用的盘子都是包银的,每天的剩下的饭菜和果子点心,也不计其数。
  但是。
  这剩下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五都有专门的处理渠道。
  其余的百分之五,则是上层管事们的福利。
  底下的杂役侍女小二们,偶尔运气好也能分到一点剩下的果子。
  但是都是在楼里吃完。
  想要带回家是不可能的,哪怕一块点心也不行。
  杨蔓娘也不矫情。
  早晨只吃了一个烤土豆,又走路又干活儿,这会子早就饿了。
  定胜糕小小的一块。
  但是很甜很糯,因为加的料足,吃起来有浓郁的蜂蜜和红豆的味道。
  一点儿也不干巴。
  “好吃。”
  听到她赞。
  梁乐乐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笑眯眯的道:
  “那当然啦,这可是蜜豆斋的点心呀!昨儿个我不是跟师傅一起给素素姑娘伴奏么,素素姑娘不光赏了钱,还给我们分了一碟子定胜糕哦。”
  杨蔓娘听了有些感动。
  楼里的点心,摆盘都很精致,一碟子定胜糕统共不会超过六块。
  梁乐乐师傅手下还有另外一个徒弟。
  所以,分下来一个人也不过才两块。
  她正想说什么。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儿。
  副管事常清年的声音随后而至:
  “人呢!快给清竹轩掌灯,客人就上来了!”
  一般情况下,西楼二楼雅间,都是下午申时以后才上客的,不过也有例外,就是东楼和北楼的客人满了,也会移到这边儿,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休沐日或者过节的时候。
  清竹轩是杨蔓娘管的雅间。
  她没有时间耽搁,匆匆和梁乐乐说了两句道别,便麻利的带着灯烛匣子去给清竹轩里点灯。
  这个年代,虽然已经有了玻璃制品,但价格比较贵,应用范围也有限,大多是制作成玻璃鹅、玻璃葡萄串儿,玻璃马,玻璃钗或者玻璃簪子这样的小件赏玩之物。
  并没有用在窗户上,这个年代的窗户材质还是明纸和明瓦。
  所以。
  冬天不像夏天那样,可以随意的开窗户。
  屋子里的光线,还是有些昏暗的。
  所以在矾楼,冬日的白天依旧是要点燃灯烛的。
  杨蔓娘刚刚点好灯烛。
  客人便到了。
  为首的客人,是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身材矮胖,穿着一身儿赭红色圆领长袍,外面是一件墨狐皮裘衣。
  腰间的腰带上镶着一块鸽子蛋大的翠玉。
  另外两位,身形都很匀称,但穿着打扮也和这位不相上下,一个蓝色一个豆青色。
  只看衣着,便知道都不是差银子的主儿。
  不过。
  杨蔓娘关注的不是对方身上的翠玉,而是豆青色衣裳的男子拿在手上的一份报纸。
  为首的男子跟卢亚威点了菜之后。
  便一边喝茶。
  一边旁若无人的开始聊天。
  “朱兄看了没有,邸报上说,最近应天府那边儿雪灾,不少房子都塌了,死了不少人啊!”
  穿豆青色衣裳的男子喝了一口茶。
  抖了抖手上的邸报道。
  “怎么能不看呢,我老宅还在那边儿呢,我娘和我家大郎也在那边老宅住着照看生意,也不知道怎么样有没有事儿,我这两日写了信过去,也没有回,邸报上也没有什么新消息,实在是等的人心焦啊。”
  矮胖男子点了点头,显得忧心忡忡。
  “你也别太担心了,邸报的消息,是官驿站送的本来就慢,而且加上雪灾,驰道不通,消息就更慢了。还是看看各家小报吧,他们就是靠第一手消息吃饭,大都在应天府那边养了信鸽和信鹰,传递消息很快的。而且,雪灾这样的大事,一般只要邸报上登了,小报上都会跟进后续的。”
  “啊!那倒是啊!我怎么倒忘了小报了!”
  姓朱的矮胖商人闻言,眼睛一亮。
  瞥眼瞧见剪好烛花,正准备退出去的杨蔓娘。
  叫住她吩咐道:
  “那小娘子,去买几份小报,各家的都来一份儿,剩下的给你当赏钱了!”
  一边说着。
  一边从随身的青色荷包里掏出了一把铜子儿,数也没数便递了过来。
  杨蔓娘眼睛一亮。
  去买报,这可是难得的赚外快的机会。
  一般这样跑腿赚赏钱的差事,客人都是找小二或者帮闲的。
  不过。
  今儿个杨蔓娘算是赶上巧宗儿了。
  她自然不会推辞。
  笑吟吟的接过铜子儿,给副管事说一声。
  便去一楼的更衣室穿上羊皮裘跑了出去。
  矾楼门口便有卖报的小经纪,不过大多都是各家报房自己雇佣的,只卖单个报房或者两三家报房的小报。
  若是想要凑齐十七家小报的报纸,还是要去潘楼南街的书坊。
  杨蔓娘一路小跑去了潘楼南街最大的书房雅韵书斋。
  花了三十四文钱买齐了十七份小报。
  剩下了五文钱的跑腿儿钱。
  又一路飞快的跑回来送给客人,继续上工。
  因为今儿是是休沐日。
  所以客人自然也多。
  西楼二楼这边的雅间儿一直都在上客。
  杨蔓娘也忙的脚步沾地,给各个雅间点烛台,剪灯花儿,保持烛台的干净,偶尔卢亚威忙不过来,还要帮忙传一下菜。
  中途忙的连去茶水间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就连吃午饭都是和吕小娘换着去的。
  不过忙归忙,她的眼睛也一点儿都不闲着。
  一直盯着清竹轩几位客人的动静。
  哦。
  不。
  准确的说。
  是盯着清竹轩客人买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