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击鼓升堂。
  县令瞧完了病驴,又低头跟旁边师爷嘀咕了几句什么,便手中惊堂木一拍。
  “孙龙,你可还有何要话说?”
  驴贩子对堂上的人拱了拱手,“大人,他们污蔑草民呀大人。现在驴是病了,可卖与他们的时候可精神着呢!”
  “当时西市那么多人,大家伙都瞧着了。”
  县令惊堂木又是一拍,问裴一雪:“你可有话讲?”
  “有。”裴一雪说,“驴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病,更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症状。买来时看上去正常,实在乃他动了手脚,用了种能令病驴亢奋的药物。
  大人若不信,可随意取头驴的血查验,将其混入石灰粉上清液,不消片刻便会有淡黄色的晶体出现。”
  身侧的驴贩子面色阴沉一瞬,随即反驳:“大人明鉴呀,草民对此事一无所知。相反,此人能知晓如此清楚,约莫是早有阴谋。”
  “放你娘的屁!”张喜忍不住爆粗口,“我们还能费时费力,花这多钱把驴子驼来驼去,污蔑你不成?”
  “人心隔肚皮,谁知道你们怎么想的?”
  张喜和驴贩子便在公堂上吵起来。
  在县令拍板喊停时,裴一雪便提出自己还有人证。
  除了卖给驴贩子病驴的那个村民,他还请了五六个知情人士。
  然而驴贩子却一口咬定那批病驴已经宰了卖肉,跟这群驴不是同一批。
  这批驴生病乃裴一雪他们栽赃陷害。
  县令惊堂木一拍,让裴一雪证明这群驴就是村民卖的那批,否则将以诬陷和扰乱公堂的罪名治罪。
  因驴是村民从小养到大,便提供了其中几头驴的特征。
  譬如一头左后蹄缺了块,约拇指大小;一头耳朵后面有个蚕豆模样的褐色胎记等等。
  可县令和驴贩子一度认为,驴在他们手里,有什么特征提前知道并不难,所以不能确认这些驴是同一批。
  县令问:“堂下裴一雪、张喜,可还有话说?”
  “奶奶的,来来来,你来跟我说,这驴怎么就和那批驴不同了?你要能说出所以然来,我磕头喊你爹!”张大婶这个暴脾气,一个箭步从后方人群挤出来。
  “大胆!胆敢公然辱骂朝廷命官。”县令连拍几下案桌,怒不可遏,“来人啦,将这贱民给本官拖入大牢!”
  被衙役拽住的张大婶更加嚣张,矛盾激化,裴一雪几人在其中调解也无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张大婶被拖走。
  而等待他们的还是同样的问题,如何证明这些驴是同一批。
  若无法证实,他们也将被治罪。
  第6章
  驴贩子哪儿买的亢奋药,和到底有没有将病驴宰杀卖肉必定都有迹可循。
  但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去找寻。
  而他提供的这些证据已经足以证明驴贩子有问题。
  裴一雪对县令道:“我们眼下尚拿不出证据证明此人并未将病驴宰杀,而是卖与了我们,草民恳请县太爷下令彻查此事。”
  说完,他侧目视向驴贩子:“例如宰杀的驴肉/具体卖到了何处?可有证据?”
  “全被我们几个兄弟分了吃了。”
  “你先前不说卖了吗?这会又成自己吃了?”张喜问道。
  “是卖了,我将驴买了回来,我那几个兄弟多少给我补了点钱。”驴贩子说话时,趾高气扬地摇头晃脑,神气得很,“他们可都能为我做证。”
  裴一雪说:“亲友之间并不能作为人证。”
  驴贩子不屑置辩:“那便没法了,驴全被我们吃了,你怎不能让我们重新吐出来吧?”
  张喜两只眼睛都烧起火来,“二十几头驴,三天不到全吃光了,你吃给我瞧瞧。”
  “你让我吃给你瞧就吃给你瞧呀,把我当什么了?”
  张喜拳头捏得作响,裴一雪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稍安勿躁。
  问驴贩子:“肉吃完了那骨头和驴皮了?”
  “剁碎喂了狗。”
  “什么也没剩下?”
  驴贩子点头,这就说明对方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卖的不是病驴。
  都没有证据,那县令也不能只判他们一方的错。
  眼下的情况,他们指望不上县令去查案,只能自己去收集证据,便提出让县令宽限几天。
  县令闻言,双眼一眯,手中惊堂木猛地砸下。
  “也就是说你们现今还拿不出证据来?可有此事?”
  这是事实,裴一雪无法反驳,只说三天后定能拿出铁证。
  县令则冷哼一声,惊堂木再次啪地砸下。
  “来人啦!堂下裴一雪,张喜,无故污蔑他人,扰乱公堂,立即押入大牢。”
  “凭什么只抓我们?他也不是没有证据吗?”张喜大声嚷道。
  “你们将人告上公堂,证据自然得由你们来提供。”县令不耐,挥手便让衙役将二人拖了下去。
  裴一雪被猛地丢进一间牢房中,险些没站稳。
  没过多久,一众人的脚步声渐近。
  牢房是用大碗粗细的圆木头围出的一个狭小空间。
  他透过圆木间隙望去,就见县太爷和两位狱卒在他这间牢房前驻足。
  县令手中盘着串翡翠手捻,居高临下地打量他一番,说:“牢房,只怕不合心意吧?”
  裴一雪缄默。
  牢房外的人继续道:“辱骂朝廷命官,扰乱公堂乃为大罪。但本官也并非小气之人,你们若愿意好好赔个罪,本官便也大人不记小人过。
  你说是与不是?何苦受这牢狱之灾了。”
  县令要的赔罪,乃是要钱。
  他们三个人,一人需拿出两百两银子来赔罪。
  三个人,整整六百两。
  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才九十两,还真敢狮子大开口。
  裴一雪自是拒绝,第一次谈判以失败告终。
  县令走后不久,又来了人。
  是李氏。
  她本是打着商量劝说的名义来探监,此时看到牢房的环境,变成了由衷地劝说。
  民不与官斗,她不想让裴一雪受这个苦,想直接给县令钱换他们出去。
  六百两不是小数目,但他们拿得出。
  裴一雪并不赞同。
  伸手要钱这种事,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和无数次。
  便只让李氏他们去搜寻驴贩子买亢奋药物的证据,不必管他。
  就这样过了两天。
  第三天午间,裴一雪正百无聊赖地用床上稻草扎着小稻草人,忽地听到两个人的脚步声朝这边而来。
  瞥到谢玉书,他连忙把稻草人埋进稻草里,随后又扯下两缕鬓发,好让自己看起来尽可能惨一些。
  当那人提着食盒来到牢房外。
  他当即虚弱地咳了几声,柔声道:“阿书,你来了?”
  县令为了更好地施展威压,允许探监商量,但牢门一直都不让狱卒打开。
  谢玉书对他点了点头,将食盒放在地上,隔着木栏将菜碟递了进来。
  裴一雪则瞄到了那双缠满白色绷带的手掌。
  他踱步过去,到牢门口蹲下,伸手捞起谢玉书的手,其掌心的白色绷带隐约还在往外渗血。
  “怎么弄的?”
  这会儿他凑近一看,才发现这人的脸颊和唇瓣毫无血色,明显是失血过多的症状。
  单单手掌的伤势,还不至于让人变成如此病态的模样。
  他从牢房的圆木间隙伸出手去,捧着人上下检查,“还伤到了哪儿?”
  被人摸来摸去,谢玉书的脖颈和脸唰地羞红,整个人紧跟着后退到他的手所能触及的范围之外。
  镇定了会儿后,对着他比划起来。
  他和谢玉书认识差不多半年,如今也能简单看懂一些手语。
  因谢玉书他们这两天在外查到些关于驴贩子贩卖病驴的证据,驴贩子便坐不住了。
  昨日,他们得知驴贩子曾去同仁药堂开方买过药,想去探问。
  途经一个人迹稀少的胡同时,遭到几个蒙面壮汉的袭击。
  谢玉书就是在那时受的伤,除了手掌,更为严重的一处伤是在腹部。
  危急之时,他对那些人撒了包迷兽药,这才有惊无险。
  裴一雪听得心惊肉跳,心中不由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他理应不去逞这个一时之快。
  不过是几百两的事情。
  想要教训驴贩子和县令也不急于一时,拉长线同样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可如今的情况,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驴贩子必须得尽快铲除。
  他问:“同仁药堂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谢玉书点头。
  药堂那方起初不愿过多透露,毕竟这涉及病人的隐私。
  但在了解前因后果后,得知此事已经闹到衙门,为免药堂染上污名,便松了口。
  药堂并非有意帮忙掩盖驴子得病的事实,驴贩子最初是以家母病危,想趁最后的日子与子女和聚义堂的名义来开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