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 第96节
  首先是钱朵朵,现在已经现在是圈内知名的新人女导演了,《单身日记》大火,让观众和市场都记住了她。
  郝运他们也做出了dvd,开始发行,还在电影频道播出来了。
  李师弟这边也已经立项了,开过年马上就要开始拍摄了。
  现在外面人都知道,所谓的“宏图青年影展”不是光说说就拉倒的,得了奖以后,会有大量的资源倾斜,新人就直接可以拿到10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
  这才是新千年初期,这个数目的资金,对于新人来说,已经相当有吸引力了。
  “我去,郑师兄,我怎么觉得我被你坑了?”
  郑志宏在那笑:“想开点想开点,每部作品也就不到10分钟,你每天上午干你自个的事儿,下午再去初筛一下……我看你们韩主任,对这件事也特别感兴趣,一定会支持的。”
  其实不仅仅是韩主任,连雷大佬都对这事儿非常上心。他们第一年办的不错,成绩突出,培养了三个有能力的新人,后面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池影已经听到一些信儿,好像电影局那边,隐隐约约已经有人想把这个影展改变性质,作为官方的影展来办了。
  目前“宏图青年影展”只能是半官方性质的影展,而且只限于短片。华影集团和剧本中心这边虽然参与出来了,但是宏图影业在这上面的能动性更大一些,创意总监目前任命的是池影,这已经是第二届了。
  如果要是全官方性质的话,可能就不会这么便利高效了。
  首先参赛门槛会提高,而且专业人士的参加评点的话,池影肯定说了不一定就能算数了。
  对于这些信息,郑志宏也有所耳闻。
  “其实我是不希望全官方性质的,毕竟现在咱们的主动权大,而且我们也不是要搞什么政治功绩,我们就想挑一些能拍片的新人,为华国电影市场做贡献,对吧?
  同时我们自己也培养了技术骨干,给我们自个挣钱。”
  池影点点头,确实是这样。
  一旦官方介入,无论是程序环节,还是评审会,都要按照官方规范来操作。他们目前的影展其实只是小圈子里搞搞,挑一些能干实事的新人导演,毕竟老一辈导演的思想也不是一下两下就能转变的。
  “今年只能先这么着了,也不知后面会怎么样。”
  “没事儿。”郑志宏拍拍她,“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就行,能办几年就办几年。”
  池影当时采风回到中心后,才发现今年中心也招了新大学生,是电影学院才毕业的导演系男生。
  于是池影身边就多了一个小跟班,这孩子叫赵望星,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20多岁大学生,电影新丁。
  他每天的干活热情非常高,而且似乎对池影特别崇拜。
  第一次见到池影的时候,激动的脸都红了。
  原来每天单位第一个到的都是池影,现在变成了赵望星了。
  他每天早上第一个到中心,把大家的水都打好,然后就在池影边上的小办公室里等着池影,听她安排工作。中心这边也替赵望星寻摸了一间宿舍,跟池影都在一个大院里。
  所以他离得也近,做什么都方便。
  池影一开始也没太在意,既然是分配给她的人,她也没让他闲着,带着他出出进进,一块儿去看宏图影展的一些参赛作品。郑志宏有时候过来也参与一下。
  池影就拉着赵望星跑到楼上电影研究中心的放映厅去,一部部地往下看,做初筛。
  他们目前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这个了。
  不过很快池影就发现了,这孩子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居然是一个特别阳春白雪的文青。
  在这些片子里,池影不是很感喜欢那些艺术性偏浓的作品。
  但是赵望星明显就更青睐这部片子,而且看得非常投入,有的时候感触特别深,甚至比池影还能感同身受。
  直到此时,池影才知道确实有人发自肺腑地喜欢这种调调,而且对此非常能共情。
  这孩子也确实很爱电影,但是他的口味明显和普罗大众不一样。
  后来池影有一次私下里就问他,“望星,你给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定位是什么?”
  “我刚参加工作,我还没想这么多。我就想跟着池师姐你多学学……”
  “学习肯定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目标,那就很难进步的。就这么说吧,如果让你去做导演的话,你想拍一部什么样的片子?”
  “我想拍出一部有深度的好电影……”
  “那什么叫有深度?对于电影的好坏,又是如何界定的?”
  那孩子扭捏了一下,“当然是能得奖的,能够获得专业人士认同的片子了。”
  池影心中“咯噔”一下,这孩子明显没把普通观众的喜好放在心上。
  “赵望星,你知道吗?我们国家年底就要入市了,会有很多外来的电影涌入。就像你说的,那种得奖的,有深度的电影,很多其实是没有办法在院线里挣钱的,你觉得拍这种电影的人,他们应该怎么寻求自己的生存之路?”
  “我觉得能还是有很多人热爱艺术,愿意看这种高雅一点的,发人深思的电影的……”
  池影叹了一口气,“你平常是不是不太看好莱坞的片子?”
  “我不太喜欢好莱坞的片子,我更喜欢欧洲的一些片子。”
  “那你知不知道?现在欧洲很多电影人都没有办法养活自己,欧洲电影市场在好莱坞的冲击下,也是举步维艰。”
  这话说的有点冷酷,而且赵望星明显不认为自己是不能养活自己的那种电影人。
  “现在会有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商进入电影市场,他们拿出资金投资给导演,当然希望能有所回报。如果一部片子不能回报,甚至是亏本的话,那它的导演很快就在市场上没有
  立足之地了。”
  “师姐,我觉得这样说就有点庸俗了,大家还是能渴望获得一些精神陶冶的。”
  “望星,如果是这么说的话,那你可能在我这儿学不到多少东西。因为你也知道,国内的评论界是怎么评论我的。”
  赵望星抿了抿嘴,显然他肯定是知道的。
  “我是一个,‘浑身充满铜臭的黄毛丫头’,知道吗?懂了吗?我拍片是为了挣钱,艺术性对我来说不重要!”
  “师姐,我觉得他们不对,他们误解你了。你看你的片子,都能在戛纳拿到金棕榈,还有最佳导演奖,奥斯卡和金球也认同你。你拍的片子都是非常有深度,非常有内涵的。
  像《白蛇传》那是探索解构人类的‘欲望’,像《西行》探索的是规则或是叛逆,我觉得都特别好。
  是他们误解你了,你可以再把这些主题深化,拍出更有深度的片子,大家就能认同你了。”
  “我为什么要他们认同?还有,如果我的片子没有获得戛纳,没有获得奥斯卡,是不是这些主题就不存在了?”
  池影的问题很尖锐,“你如果要想表达自己的内心,那么你就不能以别人的判断作为导向,你要有一颗坚强的内心,你要有你自己的探索,自己的表达欲。
  其实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也是个伪命题。电影确实是艺术,而艺术片和商业片则是人为的给它定义。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看到它,获得的内心感悟是不一样的。
  就像我当时在威尼斯,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的那样,这种定义是人为地割裂。
  像一部《西行》,你看到的是‘规则’,看到的‘叛逆’。但是也有可能很多观众看到的是‘少年’,看到的是他们自己的往昔岁月;还有一些观众看到的是神话故事,是精彩的特效。
  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满足了不同的人,才能尽可能最大化观众群,这样才能让你的电影有立足之地。你不能是为了满足一小波人去拍电影,那样你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第115章 监制另一种形式
  池影的一席话,让赵望星陷入了沉默。
  池影本身是好意,但对于这种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她说的话其实是有点多了。
  看得出来,赵望星这个年轻人,是真的喜欢电影艺术,但是他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品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或者是一种热爱来看待。
  更要命的是,他是发自肺腑的喜欢那种阳春白雪,玄之又玄的调调。
  这个时候的赵望星已经大学毕业,是个标准的成年人,三观都已经形成了,对于这种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式,是很难改变的。
  池影也不能再多说了,“望星,你要明白的一点是,你一方面觉得别人不对,但是另一方面又想获得这些人的认同,这就非常困难了。”
  藏在这些话背后的含义,池影不好说的太明白。
  因为赵望星刚刚步入社会,他的内心并不强大,在他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还有一种对传统权威的盲从,偏偏现在国内的电影权威还是老一辈的电影人。
  像池影刚刚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剧本中心时,内心已经非常强大了。
  事实上这种强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前世漫长的岁月积累而形成。
  她知道她想要什么,她也知道怎样才能完成这些目标。所以外界对她的评价,权威对她的无视,甚至是贬低,她都无所谓,甚至视而不见,连头都不回一下。
  她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的走到自己的目的地,拍出自己喜爱的电影。但是对于赵望星这样一个真正的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这种要求着实过于苛刻了。
  “望星,你在大学时有没有写过剧本?”
  “写过一些,但是后来觉得这些应该是由编剧来完成的,所以……”
  池影终于听懂了,合着赵望星根本就没有独立写过一个完整的剧本。
  按照常规,并不是说每个导演都要自己去写剧本,但是你最起码有一个能把故事讲圆的能力。
  “望星,在现有的电影市场上,只要不是那种纯意识流的电影,总要有一个基础故事作为框架。你有一个创意,你想把它变成光影,传递给观众,这中间有一个过程。如果不是自己动手,那你肯定需要找一个合适的编剧,告诉他你的创意,再由他来加工完善,变成一个成熟的剧本。
  这中间就有可能发生偏离,有可能他get到你的意思,按照你的要求写出了你想要的故事,但也有可能他在这其中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他讲的故事还是不是你心中的故事呢?如果不是,你应该怎么办?你是按照这个剧本来拍,还是让他去修改,或者是弃之不用重起炉灶?”
  “可是我知道,有些导演拍电影是没有剧本的。”赵望星辩解道。
  “呵呵呵……”池影知道他说的是谁了,但这个世界,又有几位这样的导演呢?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它才是根本。
  “望星,你看,我们现在是在筛选‘青年宏图影展’的这些参赛影片。可是如果让你现在去参加这个比赛,拍一个短片给我,你会做出什么样的东西给我?这种比赛是一个机会,同样也是一个命题实践,你如何完成这件任务?”
  结果赵望星心里又没底了,他迟疑地跟池影说道:“师姐,我刚毕业,我觉得我还要多学习一下……”
  池影心说,孩子,我也尽力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再说更多了。
  她心中隐隐有一种猜测,后来稍微闲一点,池影就私下里去问了韩主任,为什么会挑这样一个大学生到剧本中心来?
  结果韩主任非常自豪地告诉她:“赵望星的专业成绩非常突出,我当时到你们学校去的时候,老师们都向我推荐他是,他是应急毕业生中导演系的专业第一名!”
  “那他有没有其它什么实践成绩?档案里有写吗?”
  韩主任仔细想了一下:“那好像没看到。”
  韩主任当时挑池影过来的时候,就是因为池影的专业成绩特别突出。
  但是还有一点韩主任可能忘记了,当时是雷大佬事先向韩主任推荐过池影了。
  雷大佬其实并不知道池影的专业成绩如。他作为一个集团的副总裁,怎么会去关心一个大学生在电影学院里的专业成绩。
  之所以向韩主任推荐池影,主要是她在校期间参加过很多次比赛,获得了不少优胜奖。有的时候就是雷大佬颁奖了,所以才让雷大佬有了印象。
  而这些经历有可能在档案中体现,也有可能压根就不提,所以韩主任忽略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