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 第89节
  1998年的时候,我从电影学院毕业,那时候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商业片导演’。
  其实98年是华国电影的寒冬季节,那一年全国的观影人次只有5.7亿人次。也许在座的诸位听到这个数字,会觉得非常惊人了。但是我们的国家有14亿人口,这个数字意味着全国有60%的人一年到头都不会走进电影院一次。
  很多地方电影院在不停的关闭,电影市场不断在萎缩,普通大众已经不把电影作为他们的主要娱乐形式,他们会待在家里看电视,去蹦迪,去唱卡拉ok……却唯独不会选择电影来获得放松愉悦。
  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行业,也有人在苦苦坚守,电影甚至已经成为少数人的圈地自嗨。
  我毕业那年,也几乎离开了这个行业。是我的恩师把我拖了回来,她告诉我,‘你是如此的有才华,你应该为华国电影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是的,总要有人去坚守,总要有人去尽力!
  我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商业片导演,是因为我们至少要让自己能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下去。
  今时今日,很多华国电影人仍然在为生存而战,为热爱而战。
  我们试图让观众们回到电影院里去,无数华国电影人竭尽全力地在做着这件事情。
  实践证明,我们干的还不错……
  今天,我站在这里,手里握着这个奖杯,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这个成就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站在无数人的肩膀上。
  他们或许是剧务,是灯光,是服化道,是没有一句台词的龙套,是永远不会在镜头前出现的幕后英雄……
  但是我仍想感谢他们——你们才是真正的‘最佳’,永不放弃的华国电影人!
  过了今晚,我不再是‘少年’了。
  但是光影永存,电影不死!
  再次感谢!”
  第108章 金棕榈2我是传奇!
  其实池影在接过最佳导演奖杯的那
  一瞬间时,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那一席得奖感言,甚至带有一定的自暴自弃的挑衅意味。因为池影在感言中反复强调了自己是一名“商业片导演”,但是戛纳电影节一直自诩“商业性和艺术性平衡”的国际a类电影节。
  甚至作为电影的发源地,法国人更多地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电影,发展电影,所以所有拿过“金棕榈”电影人都被誉为“艺术大师”。
  所以一直以来,戛纳都是更倾向于艺术性和人文关怀。
  池影这样一再强强调“商业性”与生存本能,更像是来踢馆砸场子了……
  但是池影已经无所谓了。她也说了,“过了今晚,我不再是‘少年’了”,她肯定还是要再回到规则中去。
  所以,这一刻,请允许我放纵一次,自我一次!
  但是卢米埃尔厅内,全场观众依然为她起立鼓掌,甚至在她发表完感言,拿着奖杯下台的时候,掌声一直没有停歇,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站在人群中的昆丁甚至冲着她高喊,“你永远是少年!”
  听到这一声喊叫,池影眼中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她掩面而泣,不断向鼓掌的同行们鞠躬。
  昆汀这句话也充满了挑衅性,而他本人也一直就以喜欢挑衅闻名于世。
  作为戛纳的宠儿,无论是他的《低俗小说》还是《落水狗》,在每一部电影里他都向这个世界发出了满满的挑衅。这位暴力美学最忠诚的爱好者,此刻是真心真意地欣赏池影……
  在场的很多人都是发自肺腑地在为她鼓掌,欢呼。那座最佳导演奖杯就像是一尊透明的王冠,既褒奖了她,同时也是让她认清现实。
  回到座位以后,池影身边的卫小敏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接过她的奖杯,小心翼翼地拿在手上反复看,“真好,真好!这是戛纳‘最佳导演’奖杯呀,咱们国内没人得过这奖……”
  几个演员小伙伴都没见过这这阵仗,觉得太光荣了!这已经是世界电影最高艺术殿堂了!
  不过郑志宏就有点兴致缺,在那低声吐槽:“师妹,我们以后不来了,欧洲人的奖也就这么多……”
  陈总监现在也平静了,他觉得能有一个“最佳导演”已经非常不错了,这也是重量级的奖项。
  后面《西行》还可以继续参加明年年初的奥斯卡,还有金球奖,这都是扩大影响力的好方法。反正只要电影票房能火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不用太在意。
  今晚后面的事,估计跟他们这帮人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接下来就是颁发戛纳55周年特别奖,由好莱坞的巨星——吉林特伊斯特布德颁给了大卫林奇。
  对,就是刚刚给池影颁发最佳导演奖的那位嘉宾,这次轮到这位仁兄自己得奖了。
  再往后就是评审会大奖。
  池影此刻已经平静了,而且有一点神游天外的感觉:这一次欧洲行应该就这么多了,后面回去就要开始准备暑期档了,这一次《西行》的投资这么大肯定还是要努把力的,希望能打个漂亮仗;
  而且这次华影集团和哥伦比亚约好了,要全球同步上映。在北美地区的暑期档,跟别的米国本土影片拼刺刀,这是华语片第一次这样操作,非常有挑战性的,也算是国内首创记录了;
  池影脑子在飞速地运转着,她想到的事情越来越多,后面还有许多工作要细化……
  到了晚上8:30,就要公布颁发本届戛纳电影节最重量级的奖项——金棕榈大奖了。
  随着盛装的本届评审会主席乌玛和电影节主席雅各布走上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到底花落谁家,这一刻终于要揭晓了。
  乌玛主席打开了信封,对着远处的摄像机镜头与会的所有观众说道:“我作为本届戛纳电影节评审会主席,主持了所有的评审环节以及投票环节,而金棕榈大奖的评审,是所有这些奖项评审中最激烈和最漫长的。我们经过了无数轮的讨论,先后三轮投票,才评选出了最后的‘金棕榈’得主。
  所有的参赛影片都非常优秀,这主要是我们各位评委对于金棕榈奖应该褒奖哪些影片,对于电影的未来发展应该做何选择,都有我们各自不同的看法。
  但是我们都承认,这部得主影片值得这座金棕榈奖,它是众望所归,没有任何一位参与投票的评委能无视它的优秀和伟大。
  它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的未来!
  现在,我宣布,本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影片——《西行》!”
  整个会场停顿了数秒以后,突然又爆发出炸裂般的掌声,池影当时还在座位上想这想那,突然之间所有人都开始站起来向她祝贺,她都惊呆了,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郑志宏刚才也有点走神,但是陈总监和卫小敏他们听得清清楚楚,跳了起来,“师姐,是我们的《西行》得奖了,快上去拿奖!金棕榈!”
  “真的吗?”池影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不是已经没啥希望了吗?
  郑志宏这才一拍大腿,“哎呀,是咱们小看欧洲人的格局了,惭愧惭愧……不过还真逮着了!快,快,师妹快上去!“
  池影本来还想拉着郑志宏他们一块上去,但是郑志宏说:“‘作者电影’,师妹,你赶紧上去!”
  等郑志宏和陈总监把池影推上去以后,郑志宏自己就坐在座位上感叹:“感情咱们那些小话儿都白说了,真是的……”
  池影在众人的欢呼鼓掌声中,晕晕乎乎地上了台,她觉得有点搞笑。真的是《西行》得奖了吗?这好像不太对吧?
  站在台上还有一点摸不着头脑的状况,底下的观众都发出了善意的哄笑声,大家都看出来池影是真的没想到会拿到这座金棕榈奖,不过很多参会的电影人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这个时候,雅各布大爷和乌玛主席就一起把那座金棕榈奖杯双手递给了池影。
  或许不尽兴,也或许对池影刚才的那一席发言的回馈,雅各布大爷说道:“chi,我们之前就把‘最佳导演奖’颁给了你个人,这是在褒奖你的才华。但是在刚才的感言中,你考虑了所有人,唯独没有考虑你自己,感谢了所有人,也唯独没有感谢你自己。
  我一直觉得你的电影是如此的克制,明明有着波涛汹涌的情感,却强制压制在90分钟以内去取悦别人。为什么一个刚刚20多岁的姑娘,拍起电影来会是这种感觉?
  刚才听到你那些感言后我才知道,因为你实在是太热爱电影,太在乎电影了。所以你把自己套进了一个壳子里,活得犹如一名苦行僧,生怕自己犯一点点错误,你把太多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你把自己压的太沉重了。
  孩子,这一刻全世界都看到你的努力,你的隐忍,你的克制,还有你的热爱……对自己好一点,光影会永远存在。
  而电影,因为有你们这些‘少年’,不会黯淡无光;传承,因为有你们这些‘少年’不会断裂消亡。
  过了今晚你还是‘少年’,不要辜负才华,不要辜负岁月,更不要辜负自己。我们这一届戛纳的‘主题’就是‘新的希望’,你就是新的希望!”
  听到雅各布主席那一番动情的发言以后,全场的鼓掌声就更热烈了。池影不知道说什么好,眼泪又再次流出来了,她觉得此时此刻真的圆满了。
  这一届戛纳电影节,其实算是胶片时代最后的盛况了。
  场外的电影频道采访组看到大屏幕里的现场播报以后,终于吐了一口气,居然拿到双金了!
  所有人都在欢呼雀跃起来,他们就想这一刻就把消息传到国外。采访组的领队终于不再绷着了,他跟自己的每一位属下拥抱庆贺,还跑去其他国家的采访组那边跟人家拥抱,搞得别人家很无语,你们国家的电影获了这么多奖,你拥抱我们干什么?
  不过多数人还是很宽容和善意的
  和他握了握手。
  “我们回去要给池导做一个专访,做一个专访……”领队一个人在那里絮絮叨叨,高兴地几乎也要掉眼泪了。
  大厅内,接下来池影也要发表得奖感言了,但是她现在实在已经没话可说了。
  “非常抱歉,我刚才话都说完了……”
  底下的观众都集体哈哈大笑起来,确实,刚才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位姑娘的戛纳之旅到此为止了。
  不过池影想了一下,“这一刻,我估计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能否请我的合作伙伴和我的主演们都来共同享受这一刻?”
  听到这话,雅各布主席和乌玛主席都很识趣的把主看台让给了《西行》剧组。郑志宏整理了一下衣服,拉着陈总监,还有另外几位盛装的男女演员们走上了看台,大家簇拥在池影身边,一起举起了那座金棕榈奖杯。
  这一刻历史将铭记。
  九十年代初那一次,华国电影人第一次拿到金棕榈的时候,国内一片欢腾,尤其是电影人几乎是狂喜,以为华国电影繁荣复兴近在眼前。
  但那之后,华国电影还是在节节走下坡路,观影人数一减再减,市场一缩再缩,电影人们依然没有看到任何市场复苏的迹象。
  这一刻,池影和同伴们高举着金棕榈的画面,在向世人昭示——此时才是华国电影的真正崛起。
  因为有着越来越多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主动和前辈们一起扛起了华国电影复兴的重担。
  他们奋发图强,他们无所畏惧,他们拼尽所有热情,他们只想让世界看到华国电影,让华国电影重新绽放独特魅力!
  第109章 热映起飞
  池影在法国戛纳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和“金棕榈”大奖的消息传到国内以后,国内的情况非常诡异。
  首先是官方,一片欢腾,简直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因为池影作为系统内的青年导演,一下子就拿到了欧洲三金中的戛纳双金,这都是大家巨大的工作成就,堪称“艺术性和商业性”双丰收了。
  一直以来,在国内的宣传导向上,就觉得法国戛纳“金棕榈”是电影艺术殿堂的最高奖项。主要是因为90年代初的时候,陈国栋的那部电影首次拿到金棕榈后,华国电影人太过欢喜,所以宣传上抬得太高了,以至于顺带着陈国栋那帮人在国内的地位都超凡脱俗,无人能比。
  国内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戛纳的分量,也是因为把戛纳捧得太高。
  以至于后来一些国内地下电影,简直豁出一切都要去戛纳上面炫一下,搞得国内都不好说什么,只能低调内部处理了。
  像现在池影代表电影局,代表艺术中心,代表华影集团堂堂正正的拿了“金棕榈”,这简直比那些不受约束的“艺术人士”要强上一万倍,所以官方人士都特别高兴!
  现在,无论是部里还是电影局,再加上华影集团,大家相互之间见面了,都要先握手,互相吹捧一番——大家的工作成就有目共睹呀!
  然后就是国内的各种电视、广播媒体,以及各类杂志报纸,都争相用头版头条来报道这则消息,“池影”和《西行》,在国内简直是无处不在。
  到处都是池影拿着“最佳导演”玻璃奖杯,以及整个《西行》剧组举着金棕榈的照片,这意味华国电影人在国际电影艺术殿堂上又跨上了新的高度!
  大家都觉得,今年到处欣欣向荣,国内电影市场也逐渐走向繁荣,现在又能获得这样的国际奖项,实在是太好了!
  国内主流网站上也是头版头条滚动报道这则消息,其中电影频道还放出了预告,说要做一系列《西行》电影专访。这时候他们派出专业采访组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他们有着大量的第一手现场采访素材,可以从各个方面报道这一届戛纳电影节,总算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载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