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拍电影整顿娱乐圈[九零] 第83节
  这里其实是三个特效镜头的重叠,包括金箍棒砸向无能姑娘,扫过小白龙,以及最后捅向沙悟净这三个镜头联合起来构成整个场景。
  在电影开拍以前,池影已经做了详细的拍摄计划,包括拍摄设备的准备。她在京城租借了大量的尼康35mm胶片相机。
  好莱坞的《母体》这部科幻电影中,就第一次用到了这种特技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子弹时间”,画面效果非常震撼,被誉为这个时代电影科技的巅峰。
  但是这个技术其实池影前世的有关纪录片了解过,她当时就琢磨了很长时间,把大概的原理搞清楚了。
  这次在离开京城来东阳前,就已经跟陆伟反复讨论过,不仅给他说了该怎么拍,甚至还画了具体的拍摄布局图,陆伟都惊呆了。
  “这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还是沃氏兄弟告诉你的?当时在米国,咱们也没和他们接触过呀!”
  “诶呀,你就别多问了,我肯定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呀!”池影跟他打马虎眼。
  “这在好莱坞都是不传秘技,你从哪个渠道得到这么详细的内幕的?”陆伟还是不肯罢休,追问道。
  “什么不传秘技,要不了两年,满大街都是……”
  陆伟也没再做声了,池影是拿他当亲兄弟才能这样毫无保留地教他,他也不能这样不识好歹。
  配合好池影,把戏拍好才是最重要。
  也是在这一刻,陆伟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跟在池影后面拍几部电影,再另作他想比较合适,通过这几年的合作,陆伟觉得自己真的是成长极大。
  池影为了完成这些特技镜头,还专门去找了丁建辉,让他帮忙联系青大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希望后续能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一些相应的图像处理。
  丁建辉自己的主业不是这方面,但是他在听了池影的一些设想以后真是大开眼界了,又觉得特别有趣。
  这个特技镜头的核心概念就是“时间冻结”与“环绕视角”,运用了多种物理和数字技术的精妙融合,才达到最后不可思议的画面效果。
  像池影目前能找到的高速摄影机只能提供慢动作拍摄,无法实现环绕视角拍摄,而靠运动控制摄像机轨道移动,不管是人工还是机械完成,速度都不够快,无法在“冻结”的瞬间完成环绕拍摄。
  比如无能姑娘躲避沙悟净的攻击时,中间有一瞬间时间,无能姑娘看起来是完全静止的,但是又有水滴在运动……
  而在后面的另一个特效镜头中,孙行者和另外三个人对决中又是三个特效镜头叠加,难度系数更是指数级加大。
  无论是哪个演员处在镜头中心时,都是要处于一种完全静止状态,然后在一个时间点中完成对演员的环形视角拍摄。
  要达到这种拍摄效果,必须将150多台静态35毫米胶片相机,组成一个巨大的环形阵列,所需要的场地就必须非常大。
  所以池影才看中了东阳这边新建的专业摄影棚,不仅仅是因为它更专业,更先进,最核心的还是足够大,可以完成这样的排列,做到这样的布局。
  在摄影棚中,如此多数量的胶片相机被精确地排在一个复杂的弧形支架系统里,而这个弧度跟池影最终的拍摄镜头想要达到的运动轨迹是一致的。
  然后这些相机又被固定在绿幕背景前,方便后期的抠图。
  像第一个镜头中,无能姑娘要被威亚吊起来,做出一种标准的后仰姿势,并且保持绝对静止,而且是长时间的绝对静止。这对演员是个巨大的考验,本来吊威亚就是处于一种悬空状态,平衡是非常不好掌握的,还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算人能保持静止,威亚吊绳也不能保持绝对静止,这就要不断试验,反复调整。
  同时,剧组还要制造无能姑娘衣袍飘动、水滴飞溅等效果。这些道具元素也需要在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处于完美的悬停状态。
  当相机完成曝光后,再把这160多张静态的照片通过高精度的扫描仪器,录入计算机中,再利用绿幕的背景技术,抠除其他不能出现在镜头中的元素,比如说周围相机的支架,又或者是演员身上的威亚吊绳等,这都需要一帧一帧的擦除的。
  等把这些操作完成之后,还需要把相应照片之间的中间帧用软件补完,这样就可以完成一个连贯的镜头。
  在池影把这些自己想要完成的工作,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跟丁建辉的那些同学说过了以后,那些清大的计算机高手们觉得完全可行。
  但是还是那句话,这种东西就要配合精密,而且要不断试验,因为谁都不知道保存在曝光的那一刻会是什么画面图像留在照片上。
  如果演员稍微动一下,或者是哪部机子出现故障没有曝光,那么就会出现镜头画面断裂不连贯。
  这些镜头完成以后,还要在后期配合流沙河以及花果山的外景镜头,来完成相应的绿幕抠图,再利用重叠洗印技术,达到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效果。
  其实如果再过十几年,这些特效镜头都可以用计算机直接完成,但是目前还是胶片的时代,没有办法一步到位。
  不仅异常麻烦,更是烧钱烧得厉害。
  为了能尽可能高效地完成拍摄,节约经费,青大的好几位计算机专家还专门跑到东阳来,走进摄影棚现场勘景,把摄影棚里的各种数据结合到计算机软件中进行计算,然后亲自铺设相应的轨道和架设相机。
  这时候,几位在剧组帮忙的师弟们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像陆伟平常要拍摄,这些技术配合工作就由李师弟和袁力来承担了。
  而镜头拍摄完成后,进行后期计算机处理时,陆伟要盯着胶片回京城,李师弟就反过来帮助池影在拍摄现场掌镜了。
  拍摄过程中,最吃苦地演员是卫小敏,她被威亚吊着的时间最长,即使只有短短几秒钟的镜头,但是她经常都要大段时间停留在威亚上。有的时候是在等机械调试,有的时候在等局等道具的实验,也许最后成功只有那一瞬间,但是都是要人等机器。
  这种长时间的悬浮状态勒得她骨头都要断了,其余几名演员也没好到哪里去,大家都是这样来来回回折腾。
  池影比较心疼他们,只要不是拍摄状态,就让技师们把他们放下了,但是这样上上下下的过程中更容易受伤。后来还是池影想了个办法,让人在摄影棚的吊桥上搭几个支架,让他们借一下力,这样才好多了。
  这下子剧组里所有人都要动用起来,对于这些专业特别强的镜头,袁力和郝运也不能再现场拍摄记录了,这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泄密。
  池影对他们没有任何技术保密,但是他们不能不知道深浅。
  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很激动。
  最后这几个特效镜头拍摄完成以后,就连夜派专人开车送到京影厂洗印车间里去进行洗印,然后又送到青大的计算机实验室里去。
  结果第二个“行者决战”场景中,小白龙那个动作瞬间,他的身形有点晃动,于是又不得不打回去把那个镜头重拍。
  就这样前前后后忙活了小一个月才把镜头做完。
  最后即使没有做绿幕抠图,镜头呈现的效果也非常惊艳。
  陆伟激动坏了,他拉着几个哥们在洗印室里看了好几遍,最后都掉眼泪了。但是不是伤心,而是喜极而泣。
  郑志宏也跑来,跟着他们看了这两段儿,更是激动的不得了,对他们来说,“这简直是华国电影历史上创记录拍摄!”
  也是在这一刻,郑志宏萌生要开设电影特效工作室的想法。
  第101章 开物光魔记住你们的初心。
  郑志宏最初的想法就是,他和池影合作拍摄了这么几部片子,整个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特效拍摄经验。
  这些技术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国际上都是非常先进的。
  现在《西行》的特效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随着目前这一批青大计算机高手的加入,就更加地充实了团队。
  他完全可以把这些青大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再和一些电影专业人才一起,去组建
  一个影视特效工作室。
  毕竟在国内,这一块儿完全没有人可以在技术上跟他们抗衡。
  这个特效工作室搞出来的话,不仅可以挣钱,而且还可以惠及整个华国的影视界,市场非常广阔。
  一门技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便宜,那也肯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这几年华国影视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国内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开片儿。
  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其实都能用到这一块儿的,尤其是那些非现实类的题材作品。
  他们可以趁着东风,在这个分支领域做大做强。
  一项技术,一部电影用完了之后就束之高阁,那太可惜了。
  如果有这个工作室的存在,就可以一遍又一遍的用,一次又一次的挣钱,而且通过不断实践,反过来还可以提升技术,加上不断有新的创意加入,这技术就可以往前走,这多好!
  他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和池影说了以后,池影非常赞成!
  而且池影觉得,这件事情做下来之后,就不仅仅是挣钱了。
  往大了说,这完全就是推动华国电影特效技术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华国电影工业能够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像目前国内的一些影视剧组,想要做一些特效镜头,一没有技术,二没有经验,所以即使花了大钱,最后做出来的还是那种5毛特效,大家一看就穿帮了,特别low。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把这部分外包,如果郑志宏能把这一项空白填补了,那就是双赢的局面。
  郑志宏听了这些分析以后,就更有干劲了。
  然后他把这些年轻人都召集过来,讲了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很赞成,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非常有前途,这就是真正的创业!
  这中间尤其以丁建辉最为热衷,几乎恨不得当时就去工商部门注册了。
  不过池影在知道了丁建辉的想法以后,都惊呆了:大佬,你不要点错科技树呀!
  在她的记忆中,丁建辉未来20年会成为华国计算机科技界的翘楚、巨擘,这位仁兄是真正的科技大佬,行业新贵,福布斯富豪榜上都有名有姓的那种。
  你现在把这一摊子丢下来了,跑去搞电影特效,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呢?
  她跟丁建辉推心置腹地说道:“建辉,你们原来那块儿不做的挺好的吗?我听说你们老师都要给你股份了。你这一下子跑来跟我们做电影,不就是半途而废了吗?真的损失很大的……”
  丁建辉倒是无所谓:“池影,我真的是很喜欢这一块儿。当初你们第一次来找我,讲拍电影的事儿时,我特别感兴趣,也觉得特别有意思,要不然我也不会每件事都那么积极的参与。
  你知道吗?这段时间看着你们做这些特效,一个光影魔幻的世界就在我们手中诞生,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真的是无与伦比。就好像我们是造物主一样,各种神话传说通过我们的技术,变为现实,完美地呈现到镜头前,太震撼了!”
  池影都无话可说了,这位仁兄是真金白银都不要,就要那种满足感。
  她见劝不住,就悄悄地打电话问谈逸,“这哥们居然还是个文青,我真是没看出来!”
  谈逸也很吃惊,他跟池影说:“我跟他做同学的时候,也没发现他有这种特质呀!就是他学习特别好,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校的no.1。理科成绩尤其无与伦比,文科其实也不错。我原来以为学霸都这样,不过现在想起来,他的作文成绩每次几乎都是满分,可能那时候他就是个‘文青’了,只不过我们都没发现而已。”
  后来丁建辉干脆跑到东阳,专门跟池影讨论了这些事儿。
  池影本来还想劝劝他,毕竟丁建辉老师的公司再过几年就要上市了,那未来都是数十亿资产的大公司,国内行业的龙头大哥。丁建辉作为持股人之一,知名度刚刚的,连池影这种行外人都如雷贯耳。
  电影特技这一块虽然也有发展前途,但是真是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
  她把这些想法和考量再次跟丁建辉说了以后,丁建辉反而很无赖地跟她说道:“你说这些都晚了,我已经辞职了!”
  池影都惊呆了,大佬,您这也太雷厉风行了吧!你们霸总都是这样的吗?
  不过丁建辉也跟池影说:“我跟我们老师也探讨过这些,他其实对我挺支持的,因为无论做什么,热爱才是原动力。而且他说我们要是成立工作室或是公司的话,他愿意注资……”
  于是宏图影业和丁建辉老师他们公司就共同出资,成立了“开物光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中间郑志宏与丁建辉的老师各占部分股份,不干涉日常运营,丁建辉和那几个青大的同学成了公司的创始人,丁建辉还自己担任了首任ceo,主要是因为目前他对电影这块还比他们那几个同学还更了解一些。
  后来过了几年,南加大的曾师弟也回来了,彻底的把电影专业人才这一块的空缺给补上了。
  在曾师弟回来之前,像池影和陆伟他们也经常去公司帮忙,提供一些创意或者探讨一些新的技术方案,但他们毕竟有自己的本业,没有办法天天泡在这里。
  只能说,大佬到哪里都是大佬!丁建辉他们的开物光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来还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成为国内电影特技这一块的领头羊。
  开物光魔开始就是专注于为国内影视项目提供特效外包服务,后来曾师弟回来后,就每三年出一部动画长片,不仅在国内电影市场上映,国外成绩也相当亮丽,有几次甚至冲到北美暑期档的前十。
  甚至到后来,每年暑假档,开物一旦有动画片上映,都成了当年的电影盛事,国内外影迷都跟过节似的。而且他们每次都能开创新的纪录,这些后续的发展让池影都瞠目结舌了。
  尤其是往后几年,宏图影业的盈利水平居然都赶不上开物了。郑志红是两边赚钱,也感慨良多。
  他们这些人最开始还是想让池影也持点干股的,毕竟最开始的那些技术创意都是来自于池影。
  不过池影很干脆地拒绝了,“我可以帮你们做这些事,这些技术创意你们都可以直接用。但是我确实不能入股,我毕竟还是系统内的人,我要持股了就扯不清楚了。”
  不过他们这些人的战友之情算是牢固地建立起来,后来很多年都是长期合作伙伴,池影电影的很多特效开物都是当做新课题免费帮她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