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至于宁王——”萧临烨的唇边扬起了丝冷笑,“我还没来得及找他的麻烦,他就自己送上来了。”
他想让萧临烨颜面尽失,让裴兰卿背负污名,萧临烨就原原本本地还给他。
“挑点折磨人的毒,别让他死得那么快,等到差不多咽气的时候再扔进花柳巷子里。”
“那些迂腐史官不是说要如实记下吗?那就让他们好好写,宁王荒淫无度,死在了那污秽之地。”
“朕深感面上无光,宁王愧对祖宗,撤去其封号藩地,查抄家产,收回属地兵权,望我大齐宗室引以为戒。”
短短几句话,将宁王的生前身后事料理得干干净净,也震慑了大齐所有得藩王重臣。
宋平明暗暗打量着眼前的主子,只觉得他周身的威赫,比之前在战场上更令人恐惧千万倍。
“还有废帝那事,也不必替他藏着掖着了,好好宣扬出去,省得再惹太傅心烦。”萧临烨冲着他略一抬下巴,转身又向着内殿走去,还不忘又说道:“太傅最近要静养,朕不想再让他听到任何的风言风语,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做……”
萧临烨回到内殿,床榻上裴兰卿昨夜累极了,仍旧在沉沉地睡着,一只手还搭在腹上。他轻轻地上床,裴兰卿似乎感觉到他的气息,在睡梦中仍旧依恋地靠过来。
萧临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带有温度的笑容,他环过裴兰卿的腰身,安抚着那腹中的胎儿,然后亲吻上他的唇。
太傅只需要在他怀中安稳生活就好,外面的一切就都交给他来做吧。
第11章
今年皇都开春分外早些,明明只是刚过了二月二,街头柳梢便都冒了新芽,融融东风吹得人心尖儿都暖洋洋的。
早朝时,礼部的官员呈上了春闱贡士名单,萧临烨瞧着那卷上的新人新名,只觉得这老朽陈旧的朝堂,终于流淌进几分新鲜气来。
于是大笔一挥,直接将殿试的日子提到了三月初。
这天需要处理的政务并不太多,还未到晌午,萧临烨便从前朝回到了承乾宫中。
他知道裴兰卿对春闱的事颇为上心,于是就将那名单带来给他看。谁知刚刚来到前殿,便看到裴兰卿披着件春衫坐在桌案前,却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在摆弄两块玉雕。
“怎么又拿出那刻刀来了,仔细伤了手。”萧临烨几步走到书案边,有些无奈地看着裴兰卿。
因着原本属于裴兰卿的那对玉鸿雁已经不能用了,所以裴兰卿又让裴炳文送进宫来两块新玉料子,竟是要自己雕琢出一对鸿雁送给萧临烨。
他自恃以前也是玩过印章篆刻的,可不向真雕起鸿雁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几次险些伤到手,萧临烨就不许他再动刻刀了。
谁知今日回来得早些,就看到裴兰卿竟还在偷偷地雕。
裴兰卿见着被萧临烨发现了,只好笑笑掩饰着,与他说道:“我在宫里闲来无事,就拿出来瞧瞧,总不好日日躺在榻上吧。”
萧临烨走到桌案边,从身后揽住了裴兰卿,让他靠在自己得身上。
他也知道,如今裴兰卿已怀孕八月有余,身子越发沉重,确实做不得其他事,每日在宫里也确实没什么意思。
“再等等,等这孩子出来,咱们就去宫外转转。”
裴兰卿听后笑笑,握着萧临烨的手放在自己的腹上:“烨儿这话说的,像是咱们要将他丢在宫里,自己出去寻乐似的。”
“仔细被他听到了,又要闹我。”
萧临烨双手托着裴兰卿的肚子,轻轻抚揉着,像是在跟里面的孩子打商量:“可不能闹你爹爹,等你再长大点,父皇也带你出去玩。”
两人说笑了一会,萧临烨便将入围殿试者的名单拿给裴兰卿看,裴兰卿一一看过上面的人,捡着有家世出身的与萧临烨细细说了。
萧临烨这些年来征战边关,对于那些世家子弟的了解,自然不如裴兰卿深。
这选才入仕虽然首要看的是真才实学,但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利弊,也需要仔细权衡。
两人商议了许久,大致理出了个章程,其余的还是要等殿试之中再斟酌。
裴兰卿瞧着那名单上的考生名目,一时间也多有感慨:“还没觉出来的,这一晃也都十几年过去了,竟是有些怀念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了。”
萧临烨望着裴兰卿的目光微沉,他的太傅自幼便是天之骄子,走得是为官为相的大路,若不是因为他……如今也不会被困在这深宫之中。
裴兰卿察觉到萧临烨的目光,到底是自己一手教养长大的,裴兰卿立刻就明白过来萧临烨的想法。
他侧头枕到了萧临烨的肩上,伸手抵着他的胸膛说道:“烨儿,不要多想。”
“现在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而且我也知道,你不会让我后悔。”
萧临烨紧紧地拥住了裴兰卿,用力点了下头,片刻后他忽然稍稍松开怀中的人:“太傅,春闱放榜之后,我听闻那些学子们会在醉风楼宴饮庆祝,你想不想去看看?”
裴兰卿愣了愣,下意识地低头去看自己的肚子,但最终还是在萧临烨灼热的目光中点了点头:“好。”
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马车,就那样驶出了皇宫,去往如今皇城中最为热闹的醉风楼。
萧临烨与裴兰卿都换上了便服,只是为防万一,萧临烨为裴兰卿戴上了一顶长纱斗笠,如此这般外人看来也并不知男女,只当是寻常丈夫陪着怀孕的妻子出来逛街。
醉风楼上如今聚集着入围的学子,简直一席难求,但好在没有什么是用钱解决不了的,萧临烨重金之下,店家还是给他们在二层寻了个靠窗的好位置,还摆上了屏风与旁人隔开。
莫说是裴兰卿,就是萧临烨登基后,也少有这般出宫的时候,他们看着窗外的春景街道,听着楼中学子们的高谈阔论,一时间觉得畅快极了。
“如今朝中清除冗官旧制,此次恩科便是当今圣上有意任用新人,当真是我等的大好机会。”
“是啊,今年入京赶考的路费食宿贴补,都比往年多了两成银钱,可见陛下确实有求才之意。”
“听说就连那裴氏门下的弟子,都纷纷下场应试了,可见新帝当真得人心。”
萧临烨听着这些夸赞之言,忍不住也勾了勾嘴角:“看来这几个月的忙活也没白费。”
裴兰卿伸手为他端上茶盏,也微笑着说道:“烨儿做得好,天下的臣民自然能够感觉得到,人心所向便是如此。”
“那是太傅教得好,”萧临烨接过了裴兰卿得茶盏,在他脸上用力亲了一口,揽着他的身子说道:“若按我的本性,便只会在战场上打打杀杀了,这些治国之道可都是太傅交给我的。”
“你呀。”裴兰卿用指尖点了点他的眉心,笑着靠到了萧临烨的怀里,与他一起继续听那些学子议论。
“话虽如此……可我也觉得,当今圣上有些暴戾太过了,正月里丰州郡守那事,如今回想起来,当真让人觉得胆战心惊。”
“是啊,毕竟咱们这位新帝,毕竟是沙场出身,终归让人觉得血腥太重。”
裴兰卿听到这般说辞,下意识地有些担心地看向萧临烨,萧临烨却只是神色如常地喝着茶,察觉到裴兰卿得目光,他随即笑起来:“怎么了?太傅是怕我生气?”
“他们说的又没什么错,我为什么要生气。”
裴兰卿与他对视了片刻,忽然开口向着那屏风外朗声说道:“此言差矣,敢问二位兄台,何为暴戾,何为仁爱?”
萧临烨没有料到裴兰卿竟会开口,颇为诧异地看着他,裴兰卿却只是握着他的手,就像是小时候,无数次回护他时那样。
“自然是少杀戮为仁,不教而杀为暴。”这是楼下又一个声音传来,萧临烨觉得有些耳熟,随即想起是那夜旅店外的学子苏明辉。
“既然如此,当今圣上非但不暴虐,反而是至仁之君。”裴兰卿的语调虽然并不激昂,却如清泉缓缓流入人心。
“陛下征战沙场,是杀敌寇以护佑我大齐生民,此乃仁之大境。”
“那丰州郡守身为命官,食朝廷俸禄,私下却贪污腐败,又妄图欺君罔上——你刚刚说,不教而杀是为暴,陛下以此贼之命,训教大齐百官,如何能称得上是暴?”
“这位兄台所言有理,在下信服了。”那苏明辉起身,隔着屏风向他们俯身而拜。而他身边,那个叫王纳颖的,却不知是怎么了,面色难看地就走出了醉风楼。
不过萧临烨此刻可半点心思都分不到他们身上了,他只目光灼灼地望着裴兰卿,听着他一句句称赞维护自己的话,心口烫得厉害。
“太傅——他们愿意说,就让他们说罢了,我当真不在意。”
“可是我在意,”裴兰卿伸手抚着萧临烨的脸,声音温柔又有力:“我的烨儿,在战场浴血杀敌,在朝堂勤政恤民,从来没有半分错处,又凭什么要受他们诟病。”
他想让萧临烨颜面尽失,让裴兰卿背负污名,萧临烨就原原本本地还给他。
“挑点折磨人的毒,别让他死得那么快,等到差不多咽气的时候再扔进花柳巷子里。”
“那些迂腐史官不是说要如实记下吗?那就让他们好好写,宁王荒淫无度,死在了那污秽之地。”
“朕深感面上无光,宁王愧对祖宗,撤去其封号藩地,查抄家产,收回属地兵权,望我大齐宗室引以为戒。”
短短几句话,将宁王的生前身后事料理得干干净净,也震慑了大齐所有得藩王重臣。
宋平明暗暗打量着眼前的主子,只觉得他周身的威赫,比之前在战场上更令人恐惧千万倍。
“还有废帝那事,也不必替他藏着掖着了,好好宣扬出去,省得再惹太傅心烦。”萧临烨冲着他略一抬下巴,转身又向着内殿走去,还不忘又说道:“太傅最近要静养,朕不想再让他听到任何的风言风语,你应该知道要怎么做……”
萧临烨回到内殿,床榻上裴兰卿昨夜累极了,仍旧在沉沉地睡着,一只手还搭在腹上。他轻轻地上床,裴兰卿似乎感觉到他的气息,在睡梦中仍旧依恋地靠过来。
萧临烨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带有温度的笑容,他环过裴兰卿的腰身,安抚着那腹中的胎儿,然后亲吻上他的唇。
太傅只需要在他怀中安稳生活就好,外面的一切就都交给他来做吧。
第11章
今年皇都开春分外早些,明明只是刚过了二月二,街头柳梢便都冒了新芽,融融东风吹得人心尖儿都暖洋洋的。
早朝时,礼部的官员呈上了春闱贡士名单,萧临烨瞧着那卷上的新人新名,只觉得这老朽陈旧的朝堂,终于流淌进几分新鲜气来。
于是大笔一挥,直接将殿试的日子提到了三月初。
这天需要处理的政务并不太多,还未到晌午,萧临烨便从前朝回到了承乾宫中。
他知道裴兰卿对春闱的事颇为上心,于是就将那名单带来给他看。谁知刚刚来到前殿,便看到裴兰卿披着件春衫坐在桌案前,却并不是在看书,而是在摆弄两块玉雕。
“怎么又拿出那刻刀来了,仔细伤了手。”萧临烨几步走到书案边,有些无奈地看着裴兰卿。
因着原本属于裴兰卿的那对玉鸿雁已经不能用了,所以裴兰卿又让裴炳文送进宫来两块新玉料子,竟是要自己雕琢出一对鸿雁送给萧临烨。
他自恃以前也是玩过印章篆刻的,可不向真雕起鸿雁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几次险些伤到手,萧临烨就不许他再动刻刀了。
谁知今日回来得早些,就看到裴兰卿竟还在偷偷地雕。
裴兰卿见着被萧临烨发现了,只好笑笑掩饰着,与他说道:“我在宫里闲来无事,就拿出来瞧瞧,总不好日日躺在榻上吧。”
萧临烨走到桌案边,从身后揽住了裴兰卿,让他靠在自己得身上。
他也知道,如今裴兰卿已怀孕八月有余,身子越发沉重,确实做不得其他事,每日在宫里也确实没什么意思。
“再等等,等这孩子出来,咱们就去宫外转转。”
裴兰卿听后笑笑,握着萧临烨的手放在自己的腹上:“烨儿这话说的,像是咱们要将他丢在宫里,自己出去寻乐似的。”
“仔细被他听到了,又要闹我。”
萧临烨双手托着裴兰卿的肚子,轻轻抚揉着,像是在跟里面的孩子打商量:“可不能闹你爹爹,等你再长大点,父皇也带你出去玩。”
两人说笑了一会,萧临烨便将入围殿试者的名单拿给裴兰卿看,裴兰卿一一看过上面的人,捡着有家世出身的与萧临烨细细说了。
萧临烨这些年来征战边关,对于那些世家子弟的了解,自然不如裴兰卿深。
这选才入仕虽然首要看的是真才实学,但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利弊,也需要仔细权衡。
两人商议了许久,大致理出了个章程,其余的还是要等殿试之中再斟酌。
裴兰卿瞧着那名单上的考生名目,一时间也多有感慨:“还没觉出来的,这一晃也都十几年过去了,竟是有些怀念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了。”
萧临烨望着裴兰卿的目光微沉,他的太傅自幼便是天之骄子,走得是为官为相的大路,若不是因为他……如今也不会被困在这深宫之中。
裴兰卿察觉到萧临烨的目光,到底是自己一手教养长大的,裴兰卿立刻就明白过来萧临烨的想法。
他侧头枕到了萧临烨的肩上,伸手抵着他的胸膛说道:“烨儿,不要多想。”
“现在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而且我也知道,你不会让我后悔。”
萧临烨紧紧地拥住了裴兰卿,用力点了下头,片刻后他忽然稍稍松开怀中的人:“太傅,春闱放榜之后,我听闻那些学子们会在醉风楼宴饮庆祝,你想不想去看看?”
裴兰卿愣了愣,下意识地低头去看自己的肚子,但最终还是在萧临烨灼热的目光中点了点头:“好。”
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马车,就那样驶出了皇宫,去往如今皇城中最为热闹的醉风楼。
萧临烨与裴兰卿都换上了便服,只是为防万一,萧临烨为裴兰卿戴上了一顶长纱斗笠,如此这般外人看来也并不知男女,只当是寻常丈夫陪着怀孕的妻子出来逛街。
醉风楼上如今聚集着入围的学子,简直一席难求,但好在没有什么是用钱解决不了的,萧临烨重金之下,店家还是给他们在二层寻了个靠窗的好位置,还摆上了屏风与旁人隔开。
莫说是裴兰卿,就是萧临烨登基后,也少有这般出宫的时候,他们看着窗外的春景街道,听着楼中学子们的高谈阔论,一时间觉得畅快极了。
“如今朝中清除冗官旧制,此次恩科便是当今圣上有意任用新人,当真是我等的大好机会。”
“是啊,今年入京赶考的路费食宿贴补,都比往年多了两成银钱,可见陛下确实有求才之意。”
“听说就连那裴氏门下的弟子,都纷纷下场应试了,可见新帝当真得人心。”
萧临烨听着这些夸赞之言,忍不住也勾了勾嘴角:“看来这几个月的忙活也没白费。”
裴兰卿伸手为他端上茶盏,也微笑着说道:“烨儿做得好,天下的臣民自然能够感觉得到,人心所向便是如此。”
“那是太傅教得好,”萧临烨接过了裴兰卿得茶盏,在他脸上用力亲了一口,揽着他的身子说道:“若按我的本性,便只会在战场上打打杀杀了,这些治国之道可都是太傅交给我的。”
“你呀。”裴兰卿用指尖点了点他的眉心,笑着靠到了萧临烨的怀里,与他一起继续听那些学子议论。
“话虽如此……可我也觉得,当今圣上有些暴戾太过了,正月里丰州郡守那事,如今回想起来,当真让人觉得胆战心惊。”
“是啊,毕竟咱们这位新帝,毕竟是沙场出身,终归让人觉得血腥太重。”
裴兰卿听到这般说辞,下意识地有些担心地看向萧临烨,萧临烨却只是神色如常地喝着茶,察觉到裴兰卿得目光,他随即笑起来:“怎么了?太傅是怕我生气?”
“他们说的又没什么错,我为什么要生气。”
裴兰卿与他对视了片刻,忽然开口向着那屏风外朗声说道:“此言差矣,敢问二位兄台,何为暴戾,何为仁爱?”
萧临烨没有料到裴兰卿竟会开口,颇为诧异地看着他,裴兰卿却只是握着他的手,就像是小时候,无数次回护他时那样。
“自然是少杀戮为仁,不教而杀为暴。”这是楼下又一个声音传来,萧临烨觉得有些耳熟,随即想起是那夜旅店外的学子苏明辉。
“既然如此,当今圣上非但不暴虐,反而是至仁之君。”裴兰卿的语调虽然并不激昂,却如清泉缓缓流入人心。
“陛下征战沙场,是杀敌寇以护佑我大齐生民,此乃仁之大境。”
“那丰州郡守身为命官,食朝廷俸禄,私下却贪污腐败,又妄图欺君罔上——你刚刚说,不教而杀是为暴,陛下以此贼之命,训教大齐百官,如何能称得上是暴?”
“这位兄台所言有理,在下信服了。”那苏明辉起身,隔着屏风向他们俯身而拜。而他身边,那个叫王纳颖的,却不知是怎么了,面色难看地就走出了醉风楼。
不过萧临烨此刻可半点心思都分不到他们身上了,他只目光灼灼地望着裴兰卿,听着他一句句称赞维护自己的话,心口烫得厉害。
“太傅——他们愿意说,就让他们说罢了,我当真不在意。”
“可是我在意,”裴兰卿伸手抚着萧临烨的脸,声音温柔又有力:“我的烨儿,在战场浴血杀敌,在朝堂勤政恤民,从来没有半分错处,又凭什么要受他们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