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64节
裴杼咧嘴一笑:“我瞧着此物漫山遍野都是,便觉得底下肯定藏着茎块,没多想就过来挖了,果然所获不小。至于见没见过,这又不打紧,先带回去验一下再说,若是能吃那可就是大造化了。”
张茂行插了一嘴:“那若是有毒呢?”
王绰忽然开口道:“有毒也无妨,看看用什么法子能祛毒就成了。”
裴杼连连点头,别说红薯本来就没有毒了,即便有毒又有什么好怕的?木薯还有毒呢,不也一样能成为主粮?勤劳聪慧的百姓总有法子驯化这些粮食。
江舟忧心忡忡,裴杼说不通也就算了,王绰这厮还跟着他一块儿闹。两人风风火火地挖了不少红薯出来,说是要带回去去验。为着这不知道有毒无毒的东西,山也不巡了、野兽也不抓了,疯疯癫癫地跑下山。
验东西的人都是现成的,直接交给魏平就是了。
裴杼今日特意带了魏平过来就是为了证明给大伙儿看的。
他是一早就知道这东西无毒,所以自信满满地等待结果,反而王绰却一直牵肠挂肚,隔几个时辰便要去询问结果。
可他再着急,总得给时间来让魏平验证。等到了第二日,反复确认这东西没毒的魏平才给王绰吃了一颗定心丸。
天大的好消息,这玩意儿吃不死人。
王绰喜出望外,就连江舟听说这件事后都坐不住了。无毒、产量高、能充饥,这不就是妥妥的新粮种吗?
裴杼见缝插针,立刻给这红薯定了名。
得知裴杼过来特意从书院赶过来的华观复表示怀疑:“这名字是否太简单了?”
裴杼当即表示:“日后要给百姓种的东西,名字自然越通俗易懂越好。”
他们本土也有薯类植物,便是后世说的山药,如今叫做薯蓣,所食用的也是底下茎块部分,烹饪起来十分简单,剥皮煮熟即可。等到红薯这名字推广开,百姓们一听就知道怎么吃了,通俗易懂。
裴杼顺利说服了众人,且在场每个人都觉得这红薯留在永宁县那是理所应当,完全没想过要上供之类,更没想过要让朝廷来命名。王绰等人是对朝廷天生抱有恶感,而裴杼他压根没有这根神经。
他好不容易得来得奖励,就算要推广那也得先让永宁县、先让幽州摘桃子,朝廷想要,且等着呗,什么时候瞒不住了再说。
欢喜之中,魏平还不忘给他们提了个醒:“这红薯东西水大,想必不耐储存。”
“那便晒干存放。”有毒王绰都不愿意放弃,更别说现在发现没毒了,在王绰看来,这玩意儿简直是天下至宝。他们本就掀了这大梁的江山,眼下裴大人又带他们找到了这等高产的作物,说明天命在我。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如此,王绰等人更没有必要退缩了,红薯一旦推广,幽州便能迅速攒够军粮,届时大业可成一半!
王绰灼灼地盯着在场每一个人:“总之得先种出来再说,后续如何保存总有办法。但在此之前,不许对外透露任何消息,否则,先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说完,众人彼此对视一眼,心中都了共识。
只有裴杼挠了挠头,王师爷怎么比他还激动呢?
一群人不声不响地故地重游,再次回到了当初的那片山谷中,这回三百多名士兵一个没闲着,全都带上了锄头跟麻袋,弯着腰在山谷里使劲儿刨红薯。
裴杼一边挖,还一边听到王绰跟华观复在讨论这红薯的来历。
他们问过当地的百姓,基本确定这不是本土的产物,鉴于胡人经常翻越燕山,便猜测此物极有可能这东西是胡人落下的。目测胡人自己也不知这东西高产,否则东胡早就推广开来了,哪里会便宜他们?
至于此物为何能在冬日里保存得这么完好无损,华观复也分析得头头是道。此处居山谷中,温度比别处高上许多,加上这些天山中无雨,果实这才得以保留。
裴杼不敢说话,其实这玩意儿是系统放的,有雨没雨都能长得好好的,跟时节气候关系不大,但是这样的话怎么好说呢?
他闷声挖红薯,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到收获的喜悦中了。虽然挖这东西有点累,但是看到篓子被一点一点装满,心中的满足感简直无法言喻。
当晚,裴杼一行直接歇在了永宁县,并且迅速决定好这批红薯的去处。眼下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江舟的小军营,裴杼命他们明日将地窖挖好,做好防水,让这批红薯顺利越冬,等到明天春天再育种。
至于红薯培育,裴杼也不打算假手他人,一并让江舟负责,届时他再从旁协助。反正江舟手下有三百号人,一边训练一边开荒种地想来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裴杼一句话就给江舟加了个重担。
江舟嘀咕道:“那么多的红薯,得要不少人手呢。”
他说完看了裴杼一眼,试探道:“您看看能否给我们加派兵力?”
从前裴杼只是永宁县县令,江舟不便征兵,如今裴杼都已经成了幽州一把手,江舟觉得自己也不必再畏畏缩缩,是该多要一点兵了。手上多点人,来日才好直接跟朝廷分庭抗礼。
江舟以为有的磨,不想这回裴杼却极为大方:“这有什么难的?你若有本事,回头我将幽州城驻守的三万士兵都交到你手上。”
江舟呼吸一紧,下意识站起身来:“您可要说话算话!”
裴杼点头:“自然,不过这可是三万的兵,你确定能带得好?”
不是裴杼不相信江舟,实在是这回人数有点多,而且这三万的兵估计战斗力也一般,在幽州地界呆久了兴许还自带一股官僚作风,想想都知道有多难管。
可江舟却一点儿没担心,反而埋怨裴杼小看了他。莫说是三万的兵,就是三十万的兵,他也带过!
眼下多说无益,他会用实际行动告诉裴杼自己的本事。
得了许诺之后,江舟亢奋了一整日。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带着兵攻入长安城的盛况了。报仇雪恨,指日可待啊!
在燕山发现红薯这件事,除了江舟的兵之外,便只有裴杼身边的几个亲信知晓,回到幽州后,沈璎跟郑兴成也从裴杼口中听说了。
裴杼还拉着他俩叮嘱了一通,让他们日后不要说漏了嘴,尤其是郑兴成那边,裴杼多交代了一句:“今儿衙门动静挺大,瞒不过张如胜,张如胜这人虽然没什么坏心眼儿,但略有些憨傻,郑大人回头还得再敲打他一下,让他闭紧嘴巴。”
郑兴成连连点头:“大人放心,有我在,张如胜什么都不会说。”
这玩意儿若是真如裴大人说的那么好,郑兴成才舍不得叫旁人知晓呢。别说朝廷那帮人了,就是幽州其他县的人,郑兴成都舍不得分享。他天生就比别人小气,好东西务必得自己留着才行。
说句老实话,跟永宁县百姓分享,郑兴成都还觉得十分勉强。
红薯收上来之后,裴杼心便放下去一半儿了,这才有精力去安排这三万的闲兵。
这群人在裴杼看来就是个吃闲饭的,光拿俸禄不干事,若不是他们拿的是朝廷的俸禄,不是幽州的,裴杼早就让他们从哪儿来的滚哪儿去了。
先前他也召过管理军营的将军进前问话,谈话中无意发现,那位将军还是个刺儿头,幽州最大的刺儿头竟然在不干人事的军营中!
他们哪里来的脸?
这么多年,幽州士兵从未支援过永宁县,废成这样一般人只会羞愧难当,可他们竟然还觉得自己一直在保家卫国,是有功之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裴杼愿意将这些人送给江舟使唤,也是想看看江舟能不能给这些人一点教训吃吃。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一直留在城里,去永宁县郊外建设军屯吧,好歹还能自食其力。
只是迁居永宁县这事儿刚提出,便遭到了军队内部的剧烈反抗。
他们一直守在幽州,为何裴太守一上位便要将他们调走?永宁县再好能比得上幽州富庶吗?他们不同意!裴太守这是在胡作非为!
裴杼直接被他们气笑了,不干事儿的人还有胆子跟他叫板?真以为他这个太守是个摆设啊。
裴杼叫来江舟,带上会吵架的郑兴成,直接杀到北大营,决定好好会一会他们。今儿若是不把他们骂个狗血淋头,他就不姓裴!
而留守在州衙的沈璎很快得知了另一个消息——永宁县县令已经定了,正是裴杼先前念叨过的燕王府小公子,齐鸣。
怎么偏偏是他?
江舟不在,沈璎心事重重地叫来王绰,甚至连华观复也一并请过来了,将此事说与二人听。
“我随父亲久居西北,即便参加过几回宫宴,却也只跟后妃混了个眼熟,从未见过这位小公子,不知二位可与他见过面?”
华观复摇了摇头:“他想必是没见过我。”
华观复虽然在文人圈中久负盛名,但这位明显是个纨绔子弟,压根没进国子监读过书,更不会认识自己。
二人看向王绰。
王绰轻轻按压眉心,很不幸:“我同他,倒是见过几回。”
齐鸣受宠,常随父亲燕王进宫拜见,王绰身为太傅,难免会与二人碰到。
华观复面露难色:“那你要不离他远些,一旦被他看到,事情就不好收场了。”
王绰却不赞成:“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罢了,我自有应对之策。”
齐鸣不爱读书,脑子也不大好使,但恰恰就是因为他脑子不好使,才更好利用,王绰甚至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这位可是燕王府最为受宠的小公子,若是处理得当,哪怕他什么都不用做,也会成为裴大人的助力。受宠且出身燕王府,便是这位小公子最大的优势。
第79章 比试
不多时, 裴杼带着几个人杀进了北大营。
如今管军中事的将军名叫邓祥杰,虽只有四十来岁,但却已经在军中混了二三十年了, 资历颇为深厚。也正因如此,他才敢大着胆子跟裴杼这位新太守叫嚣。想将他们迁到永宁县, 他们断不会同意!
听闻裴太守气势汹汹地过来问罪,邓祥杰也不怕,点了几个亲信便准备应战。
两边刚一见面, 火药味便直冲天际,周边几个守门的侍卫悄悄低下了头, 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声。外头都道这位新太守是个好脾气的, 上任之后也就弄了一出考试,虽然自上而下都折腾了一遍,但是好歹无人伤亡,庐县还得了不少好处。众人原本还在庆幸太守对底下人不错呢, 结果转头就拿他们这些守军开刀了。
邓祥杰如此愤怒,也是气裴杼区别对待, 凭什么那些衙门的官员就能平安无事,他这个军营的将军却得率先挨刀?偏心眼也别偏得太厉害。
甫一见面, 邓祥杰便开始给裴杼找不痛快:“今儿什么风,竟把咱们的太守大人给吹来了, 真叫咱们北大营蓬荜生辉呢。”
裴杼还没怼回去,郑兴成便怒气冲冲地跳了出来:“少阴阳怪气,怎么跟太守大人说话的?”
邓祥杰依旧梗着脖子, 他之前一直很听刘岱的话,但本质来说,北大营的将士们隶属于兵部, 跟地方行政官不是同一条线,即便太守官阶比他高不少,可他也没必要太害怕。
郑兴成扫了一眼他身边的几个亲信,大锅直接抠下来:“行啊,圣上钦定的太守都敢不敬,你们北大营真是硬气。眼下不服太守,来日是否要不敬朝廷,不敬圣上?你们再有能耐也不过三万多人而已,这就想要造反了?”
邓祥杰眼睛一瞪:“你少危言耸听!”
裴杼慢条斯理地道:“我看郑大人这话并没有说错。”
邓祥杰身边的几个将士腿脚一软,彻底服了裴杼几个。他们都还没开口就被扣了一个造反的帽子,若是再犟下去还得了?
几个人当即劝邓祥杰赶紧消消气,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的?众人合力,一边哄着邓祥杰稍安勿躁,一边毕恭毕敬地请裴杼一行先进里头说话,顺便还将门口几个守卫都给打发了。这等要命的话,可不是谁都能听的,万一日后真传出点风言风语,他们都得跟着倒霉。
郑兴成斜着眼看这几个心腹忙来忙去,十分惋惜这几个人竟然跟着邓祥杰这个蠢货。若是在他手底下办事,日后说不定还能混出头。
多想无益,眼下两边可是对手,郑兴成可不会轻易心软。
他跟着裴大人坐下后,便听到裴大人率先发难。
裴杼的要求很简单,作为幽州的守军,这些人就该履行职责,守卫好每一个幽州百姓。搬到永宁县就是他们该做的,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他这是告知,而非商议。
邓祥杰刚被几个心腹劝下去的火气又上来了,他都四十有六了,还被裴杼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压着威胁,如何能忍?哪怕明知道自己言语失妥,邓祥杰还是要说:“刘岱任幽州太守整整五年,期间并未对北大营有过任何不满,也从未对驻地有过异议,怎么大人刚上任,便铁了心想要将咱们往永宁县迁?”
邓祥杰冷着脸说出这番话,他知道刘岱如今名声不好,但在他看来,裴杼就是比不过刘岱。刘岱虽然是个贪官,但是没贪到军营中来。相反,刘岱在任期间对他们军营十分维护,多次表示,他们北大营并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守好幽州,便是对朝廷、对陛下最大的贡献。永宁县可以丢,甚至安平县也可以丢,唯独幽州城不容有失,这关乎到朝廷的脸面跟中原百姓的安危。
多年来,邓祥杰也一直战战兢兢地守在幽州城附近,从未挪过地方。虽没有什么功劳,好歹也有苦劳。就想刘岱说的那样。北大营的存在足以震慑东胡,幽州能安稳,全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听到对方将他跟刘岱比,裴杼直接气笑了,对方既口不择言,他也无需再给什么脸面:“万万没想到邓将军这么听刘岱的话,刘岱让你们做什么,你们便做什么?那刘岱如今还死了呢,你们怎么不去死啊?”
“你——!”邓祥杰勃然大怒。
但他刚站起来,便被一个大汉给辖制住了。
“坐下。”江舟面无表情。
邓祥杰挣扎了两下,神色骤变。他好歹也是个将军,盛怒之下的力道根本不是常人能比的。可这人竟不声不响地将他按住,甚至根本没看到他有使劲儿的迹象。
邓祥杰满腹狐疑地看着江舟,裴杼究竟哪里弄来这么一个怪物?难怪今日敢闯进军营呢,原来底气在这儿。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邓祥杰瞬间冷静,也不再叫嚣了。
张茂行插了一嘴:“那若是有毒呢?”
王绰忽然开口道:“有毒也无妨,看看用什么法子能祛毒就成了。”
裴杼连连点头,别说红薯本来就没有毒了,即便有毒又有什么好怕的?木薯还有毒呢,不也一样能成为主粮?勤劳聪慧的百姓总有法子驯化这些粮食。
江舟忧心忡忡,裴杼说不通也就算了,王绰这厮还跟着他一块儿闹。两人风风火火地挖了不少红薯出来,说是要带回去去验。为着这不知道有毒无毒的东西,山也不巡了、野兽也不抓了,疯疯癫癫地跑下山。
验东西的人都是现成的,直接交给魏平就是了。
裴杼今日特意带了魏平过来就是为了证明给大伙儿看的。
他是一早就知道这东西无毒,所以自信满满地等待结果,反而王绰却一直牵肠挂肚,隔几个时辰便要去询问结果。
可他再着急,总得给时间来让魏平验证。等到了第二日,反复确认这东西没毒的魏平才给王绰吃了一颗定心丸。
天大的好消息,这玩意儿吃不死人。
王绰喜出望外,就连江舟听说这件事后都坐不住了。无毒、产量高、能充饥,这不就是妥妥的新粮种吗?
裴杼见缝插针,立刻给这红薯定了名。
得知裴杼过来特意从书院赶过来的华观复表示怀疑:“这名字是否太简单了?”
裴杼当即表示:“日后要给百姓种的东西,名字自然越通俗易懂越好。”
他们本土也有薯类植物,便是后世说的山药,如今叫做薯蓣,所食用的也是底下茎块部分,烹饪起来十分简单,剥皮煮熟即可。等到红薯这名字推广开,百姓们一听就知道怎么吃了,通俗易懂。
裴杼顺利说服了众人,且在场每个人都觉得这红薯留在永宁县那是理所应当,完全没想过要上供之类,更没想过要让朝廷来命名。王绰等人是对朝廷天生抱有恶感,而裴杼他压根没有这根神经。
他好不容易得来得奖励,就算要推广那也得先让永宁县、先让幽州摘桃子,朝廷想要,且等着呗,什么时候瞒不住了再说。
欢喜之中,魏平还不忘给他们提了个醒:“这红薯东西水大,想必不耐储存。”
“那便晒干存放。”有毒王绰都不愿意放弃,更别说现在发现没毒了,在王绰看来,这玩意儿简直是天下至宝。他们本就掀了这大梁的江山,眼下裴大人又带他们找到了这等高产的作物,说明天命在我。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既然如此,王绰等人更没有必要退缩了,红薯一旦推广,幽州便能迅速攒够军粮,届时大业可成一半!
王绰灼灼地盯着在场每一个人:“总之得先种出来再说,后续如何保存总有办法。但在此之前,不许对外透露任何消息,否则,先前所有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
说完,众人彼此对视一眼,心中都了共识。
只有裴杼挠了挠头,王师爷怎么比他还激动呢?
一群人不声不响地故地重游,再次回到了当初的那片山谷中,这回三百多名士兵一个没闲着,全都带上了锄头跟麻袋,弯着腰在山谷里使劲儿刨红薯。
裴杼一边挖,还一边听到王绰跟华观复在讨论这红薯的来历。
他们问过当地的百姓,基本确定这不是本土的产物,鉴于胡人经常翻越燕山,便猜测此物极有可能这东西是胡人落下的。目测胡人自己也不知这东西高产,否则东胡早就推广开来了,哪里会便宜他们?
至于此物为何能在冬日里保存得这么完好无损,华观复也分析得头头是道。此处居山谷中,温度比别处高上许多,加上这些天山中无雨,果实这才得以保留。
裴杼不敢说话,其实这玩意儿是系统放的,有雨没雨都能长得好好的,跟时节气候关系不大,但是这样的话怎么好说呢?
他闷声挖红薯,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到收获的喜悦中了。虽然挖这东西有点累,但是看到篓子被一点一点装满,心中的满足感简直无法言喻。
当晚,裴杼一行直接歇在了永宁县,并且迅速决定好这批红薯的去处。眼下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江舟的小军营,裴杼命他们明日将地窖挖好,做好防水,让这批红薯顺利越冬,等到明天春天再育种。
至于红薯培育,裴杼也不打算假手他人,一并让江舟负责,届时他再从旁协助。反正江舟手下有三百号人,一边训练一边开荒种地想来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裴杼一句话就给江舟加了个重担。
江舟嘀咕道:“那么多的红薯,得要不少人手呢。”
他说完看了裴杼一眼,试探道:“您看看能否给我们加派兵力?”
从前裴杼只是永宁县县令,江舟不便征兵,如今裴杼都已经成了幽州一把手,江舟觉得自己也不必再畏畏缩缩,是该多要一点兵了。手上多点人,来日才好直接跟朝廷分庭抗礼。
江舟以为有的磨,不想这回裴杼却极为大方:“这有什么难的?你若有本事,回头我将幽州城驻守的三万士兵都交到你手上。”
江舟呼吸一紧,下意识站起身来:“您可要说话算话!”
裴杼点头:“自然,不过这可是三万的兵,你确定能带得好?”
不是裴杼不相信江舟,实在是这回人数有点多,而且这三万的兵估计战斗力也一般,在幽州地界呆久了兴许还自带一股官僚作风,想想都知道有多难管。
可江舟却一点儿没担心,反而埋怨裴杼小看了他。莫说是三万的兵,就是三十万的兵,他也带过!
眼下多说无益,他会用实际行动告诉裴杼自己的本事。
得了许诺之后,江舟亢奋了一整日。甚至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带着兵攻入长安城的盛况了。报仇雪恨,指日可待啊!
在燕山发现红薯这件事,除了江舟的兵之外,便只有裴杼身边的几个亲信知晓,回到幽州后,沈璎跟郑兴成也从裴杼口中听说了。
裴杼还拉着他俩叮嘱了一通,让他们日后不要说漏了嘴,尤其是郑兴成那边,裴杼多交代了一句:“今儿衙门动静挺大,瞒不过张如胜,张如胜这人虽然没什么坏心眼儿,但略有些憨傻,郑大人回头还得再敲打他一下,让他闭紧嘴巴。”
郑兴成连连点头:“大人放心,有我在,张如胜什么都不会说。”
这玩意儿若是真如裴大人说的那么好,郑兴成才舍不得叫旁人知晓呢。别说朝廷那帮人了,就是幽州其他县的人,郑兴成都舍不得分享。他天生就比别人小气,好东西务必得自己留着才行。
说句老实话,跟永宁县百姓分享,郑兴成都还觉得十分勉强。
红薯收上来之后,裴杼心便放下去一半儿了,这才有精力去安排这三万的闲兵。
这群人在裴杼看来就是个吃闲饭的,光拿俸禄不干事,若不是他们拿的是朝廷的俸禄,不是幽州的,裴杼早就让他们从哪儿来的滚哪儿去了。
先前他也召过管理军营的将军进前问话,谈话中无意发现,那位将军还是个刺儿头,幽州最大的刺儿头竟然在不干人事的军营中!
他们哪里来的脸?
这么多年,幽州士兵从未支援过永宁县,废成这样一般人只会羞愧难当,可他们竟然还觉得自己一直在保家卫国,是有功之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裴杼愿意将这些人送给江舟使唤,也是想看看江舟能不能给这些人一点教训吃吃。不管怎么说,也不能一直留在城里,去永宁县郊外建设军屯吧,好歹还能自食其力。
只是迁居永宁县这事儿刚提出,便遭到了军队内部的剧烈反抗。
他们一直守在幽州,为何裴太守一上位便要将他们调走?永宁县再好能比得上幽州富庶吗?他们不同意!裴太守这是在胡作非为!
裴杼直接被他们气笑了,不干事儿的人还有胆子跟他叫板?真以为他这个太守是个摆设啊。
裴杼叫来江舟,带上会吵架的郑兴成,直接杀到北大营,决定好好会一会他们。今儿若是不把他们骂个狗血淋头,他就不姓裴!
而留守在州衙的沈璎很快得知了另一个消息——永宁县县令已经定了,正是裴杼先前念叨过的燕王府小公子,齐鸣。
怎么偏偏是他?
江舟不在,沈璎心事重重地叫来王绰,甚至连华观复也一并请过来了,将此事说与二人听。
“我随父亲久居西北,即便参加过几回宫宴,却也只跟后妃混了个眼熟,从未见过这位小公子,不知二位可与他见过面?”
华观复摇了摇头:“他想必是没见过我。”
华观复虽然在文人圈中久负盛名,但这位明显是个纨绔子弟,压根没进国子监读过书,更不会认识自己。
二人看向王绰。
王绰轻轻按压眉心,很不幸:“我同他,倒是见过几回。”
齐鸣受宠,常随父亲燕王进宫拜见,王绰身为太傅,难免会与二人碰到。
华观复面露难色:“那你要不离他远些,一旦被他看到,事情就不好收场了。”
王绰却不赞成:“躲得过一时,躲不过一世,罢了,我自有应对之策。”
齐鸣不爱读书,脑子也不大好使,但恰恰就是因为他脑子不好使,才更好利用,王绰甚至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这位可是燕王府最为受宠的小公子,若是处理得当,哪怕他什么都不用做,也会成为裴大人的助力。受宠且出身燕王府,便是这位小公子最大的优势。
第79章 比试
不多时, 裴杼带着几个人杀进了北大营。
如今管军中事的将军名叫邓祥杰,虽只有四十来岁,但却已经在军中混了二三十年了, 资历颇为深厚。也正因如此,他才敢大着胆子跟裴杼这位新太守叫嚣。想将他们迁到永宁县, 他们断不会同意!
听闻裴太守气势汹汹地过来问罪,邓祥杰也不怕,点了几个亲信便准备应战。
两边刚一见面, 火药味便直冲天际,周边几个守门的侍卫悄悄低下了头, 大气儿都不敢出一声。外头都道这位新太守是个好脾气的, 上任之后也就弄了一出考试,虽然自上而下都折腾了一遍,但是好歹无人伤亡,庐县还得了不少好处。众人原本还在庆幸太守对底下人不错呢, 结果转头就拿他们这些守军开刀了。
邓祥杰如此愤怒,也是气裴杼区别对待, 凭什么那些衙门的官员就能平安无事,他这个军营的将军却得率先挨刀?偏心眼也别偏得太厉害。
甫一见面, 邓祥杰便开始给裴杼找不痛快:“今儿什么风,竟把咱们的太守大人给吹来了, 真叫咱们北大营蓬荜生辉呢。”
裴杼还没怼回去,郑兴成便怒气冲冲地跳了出来:“少阴阳怪气,怎么跟太守大人说话的?”
邓祥杰依旧梗着脖子, 他之前一直很听刘岱的话,但本质来说,北大营的将士们隶属于兵部, 跟地方行政官不是同一条线,即便太守官阶比他高不少,可他也没必要太害怕。
郑兴成扫了一眼他身边的几个亲信,大锅直接抠下来:“行啊,圣上钦定的太守都敢不敬,你们北大营真是硬气。眼下不服太守,来日是否要不敬朝廷,不敬圣上?你们再有能耐也不过三万多人而已,这就想要造反了?”
邓祥杰眼睛一瞪:“你少危言耸听!”
裴杼慢条斯理地道:“我看郑大人这话并没有说错。”
邓祥杰身边的几个将士腿脚一软,彻底服了裴杼几个。他们都还没开口就被扣了一个造反的帽子,若是再犟下去还得了?
几个人当即劝邓祥杰赶紧消消气,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的?众人合力,一边哄着邓祥杰稍安勿躁,一边毕恭毕敬地请裴杼一行先进里头说话,顺便还将门口几个守卫都给打发了。这等要命的话,可不是谁都能听的,万一日后真传出点风言风语,他们都得跟着倒霉。
郑兴成斜着眼看这几个心腹忙来忙去,十分惋惜这几个人竟然跟着邓祥杰这个蠢货。若是在他手底下办事,日后说不定还能混出头。
多想无益,眼下两边可是对手,郑兴成可不会轻易心软。
他跟着裴大人坐下后,便听到裴大人率先发难。
裴杼的要求很简单,作为幽州的守军,这些人就该履行职责,守卫好每一个幽州百姓。搬到永宁县就是他们该做的,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他这是告知,而非商议。
邓祥杰刚被几个心腹劝下去的火气又上来了,他都四十有六了,还被裴杼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压着威胁,如何能忍?哪怕明知道自己言语失妥,邓祥杰还是要说:“刘岱任幽州太守整整五年,期间并未对北大营有过任何不满,也从未对驻地有过异议,怎么大人刚上任,便铁了心想要将咱们往永宁县迁?”
邓祥杰冷着脸说出这番话,他知道刘岱如今名声不好,但在他看来,裴杼就是比不过刘岱。刘岱虽然是个贪官,但是没贪到军营中来。相反,刘岱在任期间对他们军营十分维护,多次表示,他们北大营并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守好幽州,便是对朝廷、对陛下最大的贡献。永宁县可以丢,甚至安平县也可以丢,唯独幽州城不容有失,这关乎到朝廷的脸面跟中原百姓的安危。
多年来,邓祥杰也一直战战兢兢地守在幽州城附近,从未挪过地方。虽没有什么功劳,好歹也有苦劳。就想刘岱说的那样。北大营的存在足以震慑东胡,幽州能安稳,全靠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听到对方将他跟刘岱比,裴杼直接气笑了,对方既口不择言,他也无需再给什么脸面:“万万没想到邓将军这么听刘岱的话,刘岱让你们做什么,你们便做什么?那刘岱如今还死了呢,你们怎么不去死啊?”
“你——!”邓祥杰勃然大怒。
但他刚站起来,便被一个大汉给辖制住了。
“坐下。”江舟面无表情。
邓祥杰挣扎了两下,神色骤变。他好歹也是个将军,盛怒之下的力道根本不是常人能比的。可这人竟不声不响地将他按住,甚至根本没看到他有使劲儿的迹象。
邓祥杰满腹狐疑地看着江舟,裴杼究竟哪里弄来这么一个怪物?难怪今日敢闯进军营呢,原来底气在这儿。敌我力量悬殊太大,邓祥杰瞬间冷静,也不再叫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