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42节
小孩儿茫然无助地看着粉笔,再抬头看时,直接被华观复狰狞的笑容给吓到了,“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裴杼心疼坏了,赶紧上来将小孩儿抱在怀里哄。天可怜见,这孩子可是最小的一个,才五岁多一点儿呢。
华观复本来还能再忍一忍,看到裴杼不由分说过来护着,彻底忍不了:“他愚钝成这样你还护着?!”
裴杼拍了拍小孩儿的脑袋,有点为难:“可他还小啊。”
他从前在福利院带过不少这样的小孩儿,即便他们犯了错裴杼都狠不下心,更别说怀里这个还没犯什么错了。说他圣母心也好,拎不清也罢,总归裴杼每每还是心软。
华观复恨不得拿板子给这两个现世宝一人抽几棍子。但刚拿起板子,就看到裴杼欲言又止地看着他,再加上他怀里哇哇哭叫的小孩儿,叫华观复心中一哽,仿佛看到了一对可怜巴巴的孤儿寡父。要是再骂,似乎他就不是个人一样。
深吸了一口气,华观复撂下板子,转身直接进城了。
一边走一边运气,他还就不信了……
最后还是裴杼留下,安慰了一众小孩不说,又叫人将他们都平安送回家了。
华观复出师未捷,回来后直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见。
不多时丁鲤等人回来,听闻老先生气坏了,赶忙走到窗户边上给华观复道歉,里面也没吱过一声。丁鲤还有些担心,怕这位在屋子里出了什么事,反复唤道:“华老先生?华老先生!”
“没死!”里面传来简短的一声。
丁鲤无奈地看向县令大人。
裴杼也知道今日这位老先生受委屈了,看得出人家是有大才的,只苦于没有教材,场地又过于空旷,教学效果有限。且这群孩子们没有读过书,天资平平,怨不得老先生生气。裴杼拿来一壶新酒,想要哄一哄这老爷子,可愣是没敲开华观复的门。
裴杼为此饭都没吃好。
王绰走了过来,便将裴杼拉到了一旁:“大人别太担心了,叫他气一气兴许是件好事。”
裴杼疑惑:“怎么说?”
“这老家伙心气儿高,平日里什么都不管,但是一旦较真起来却颇有毅力,不怕他教不好学生。听说他回来时,叫人送了厚厚一沓纸进去,如今又点着蜡烛,想必是在发愤图强呢。”
王绰觉得华观复是在憋什么大招。这家伙虽然丢了官,但人生前几十年顺风顺水,教过的学生也是青年才俊,从未吃过这么大的亏。他今日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来日肯定是要重新捡起来的。
王师爷这话,裴杼依旧表示怀疑,为了永宁县的育人大业发愤图强他实在很难相信,但是彻夜点灯写文章骂他,裴杼是信的。
唉……看来光这么教是完成不了任务的,他得想个别的法子才行。
槐县县衙,从窑场工地上回来的文县令也是一筹莫展。
他今日见到杜大人了,众所周知,杜大人与刘太守形影不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杜大人的话便是刘太守的意思。往常若是要些不紧要的东西,文县令给就给了,毕竟讨好上峰本也不亏;可这会不同,杜大人竟然暗示他献出一部分窑场的干股。
这他如何能让?
谁都知道,这窑场今后必定是个聚宝盆,真金白银,谁舍得拱手让人?
平日里给点金银宝贝打点一番也就算了,纵然没有回报,可只要幽州那边不针对他们,这钱就算花得值,但是干股不同,涉及整个衙门的利益,他不能给。
文县令打定主意装傻,可是杜良川步步紧逼,叫文县令实在难受,今日分别之前,杜大人还半是玩笑半是警告地同他说了一句:“那些身外之物,怎好跟前程相比?如今是我出面,事情尚有商量的余地,若是那位过来,可就没有这般好言语了。那位如今脾气躁得很,连我也吃了几回挂落。”
这话是真的,刘岱最近脾气不知道有多大,连杜良川这样的左膀右臂都被训斥了好几回,心中也窝了不少火。
幽州的胃口越来越大,叫文县令异常恼怒。边上还有个吴县令,更有个比他们拿的都多的裴县令,幽州只管找他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就天生比别人好欺负?他们槐州再不济,也是几个县中底气最硬的,州衙凭什么这么欺负他们?
他偏不给!
有一个特立独行的裴杼在前做例子,文县令对着州衙也很难再毕恭毕敬了。
文县令心火难消,夜里点了一夜烛火给友人写信怒斥不公。
无独有偶,赵炳文房间的烛火其实也熄得晚,三日一封信,他可还记着呢。还有王绰这边,也让他反馈幽州的消息,若是不给消息,这两边肯定要折腾他,那就给呗。
给刘太守的信,赵炳文都写好了,就说裴杼心怀不轨,正在谋求太守之位,吓不死他!
给王绰的消息么……赵炳文灵机一动,乱想了一个,就说刘岱见他们太过能干有为,正在打听他们的来路,想要将他们挖去州衙当牛做马!
第52章 联合
赵炳文的灵机一动, 可害苦了不少人。
刘岱阴晴不定,时而发疯,首当其冲的便是幽州衙门的诸多官吏, 就连杜良川都难自保。他在州衙地位显赫,一直是刘岱之下的第一人, 多年来跟刘岱关系亲密,配合得天衣无缝,在底下官吏跟前也颇有威望, 可想而知他被接连斥责后心中有多恼怒。
傍晚回府,杜良川还气不过跟自己夫人抱怨了一通:“赵炳文那小子, 也不知道写了什么信过来, 刘岱看一眼后直接气疯了。我与他同僚十载,未曾看他动过这样大的怒火,怪哉。”
往常刘岱即便再生气,好歹也会维护自己作为太守的脸面, 死活都得保住面子,可这些日子他竟像是换了个人。杜良川咂了咂嘴:“刘岱该不会是中.邪了吧?”
“中什么邪, 他原本便是这样傲慢轻狂之人。”高氏从前最不喜欢听他提刘岱一家,可是近来看两人起了矛盾, 终于来了兴趣。若是能将这两人拆散倒也不错,高氏循循善诱, “他从来也不是什么好官,可最为人所不齿的是,名声他担, 脏活累活都都甩给你们,他自己仿佛多清白似的。”
“还有那个温氏,我一样瞧不上。这夫妻俩都是伪君子, 坏都坏到一家去了。”先前温氏那般不喜赠春坊,可等赠春坊在京城打开名声后,不也还是派人悄悄地去买么?甚至还眼馋那“贵宾”的名额,想让杨夫人主动讨好,将牌子送到太守府。
好在那位杨夫人也是个硬气的,愣是不接茬,叫温氏吃了一个闷亏。高氏听说这事儿后,特意挑了个好日子上门嘲讽。温氏面上似乎压根不在意,但私下却将一开始替她参会且为她开脱的那小丫鬟给赶出了府去借此泄愤。呵,真有本事就跟她撕开面子吵啊,何必为难一个小丫鬟?高氏这下更鄙夷他们两口子了。
杜良川难得没有反驳,这话何尝不是说到他心坎上了呢?
高氏想到杨夫人劝她的那些话,深觉有理,若有机会为何不争呢?高氏继续鼓动:“管他这回受了什么刺激,于咱们而言总归利大于弊。我若是你,便趁此机会多去刺激刺激他几回,他都敢朝你发疯了,更遑论底下那些小官。待他将能得罪的人都得罪透了,一时人心尽失,偌大的州衙不就是你的天下了么?”
杜良川蹙眉:“这话从前可不见你说,你可是听了谁的谗言?”
高氏立马争辩:“我从前不说,还不是见你没有这份心?”
若说高氏最瞧不上什么,便是丈夫一直窝囊地跟在刘岱身后做事。可恨她不是个官,更非男儿身,若她身处杜良川的位置,早就想方设法将刘岱给拉下去了。即便整不下去,也得跟他分庭抗礼,若不争名夺利,这官做的还有什么意思?做人做事,总要力争上游才行。
“人生在世,就得要争,要抢!你若能将他挤下去,我必让娘家保举你做太守。”
还有句话高氏没说,看杨夫人的意思,张县令应当也是支持他们家老杜的,否则也不会一直暗示她。
杜良川转了转杯盏,压抑多年的那点野心再次被激了起来,只是嘴上仍在严词拒绝:“胡说什么?我跟刘太守这么多年的情谊,如何能轻易背叛他?”
高氏冷笑一声,装吧,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杜良川装模作样,高氏却不甘心,还时常提及此事,并让家中子女都跟着一块儿劝。她就不信了,一家人日日说、夜夜说,杜良川还能不动心?
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把刘岱拉下水,还等什么?刘岱没了,她丈夫顶上,往后她便是名正言顺的太守夫人了!
刘岱发疯之下给赵炳文写的那些信,赵炳文压根没转交给王绰,只将他自己想的那一套说辞说与王绰听。
可赵炳文说完之后,却觉得周边寒气森森,冷得他打了个哆嗦。
见鬼了,他知道这群人对裴杼死心塌地,也明白自己想的花招虽然确实会激怒这帮人,可这效果是不是太过了点?王绰等人怎么如今瞧着活像是要杀人一样?
赵炳文不敢多留,缩着脑袋,摸着墙根便遁走了。
老天保佑,一定要让这两拨人狗咬狗,他也不求坐收什么渔翁之利,只求这两拨人闹到最后两败俱伤!
这是他唯一的指望,列祖列宗保佑,让他们把彼此都带走吧!
赵炳文一撤,江舟便将大门一关,凶神恶煞地拿出了刀,誓要弄死刘岱那个狗东西!
王绰与沈璎甚至没有理会他,只是坐在桌前分析。赵炳文有无说谎,他们尚不得而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值得庆幸的一点——刘岱还没有认出他们来。
但若让他继续打听,早晚都得露馅。
事不宜迟,所有的计划都得往前推。杨夫人与高氏接触最多,还得请她再出面,通过高氏这条线,无论如何也要撺掇杜良川跟刘岱反目成仇。
一旦杜良川反水,后面一切都能水到渠成。
刘岱中了药,如今已经起效,最受不得刺激。王绰知道他最警惕的是什么,于是故意借裴杼的口吻,写了一封谢恩的奏书,让裴杼自己誊抄一份。
奏书到手后,裴杼还有点茫然:“我一介小县令还能给皇上上书?”
“您可是朝廷命官,上书言事再正常不多。只不过程序略复杂了些,得经由刘太守送去六部审议,再由三省奏疏,幸运的话,是可以被皇上阅览的。”
天呐,裴杼一听这么麻烦,有点不想干了。他做事都是有的放矢,之前不管是讨好州衙还是讨好张县令,无不是为了借钱,这两边好歹能借到,朝廷那边则是不敢指望。费这么大的劲将奏书送上去,还未必能给皇帝看,太不划算。裴杼婉拒道:“王师爷,这事儿是不是该缓一缓?眼下要紧的是窑场跟书院,等到年终再上书也不迟啊。”
“等到年终,还真就迟了。”王绰一向惯着裴杼,但是这回却不由分说地将奏书塞到他怀里,“栖族归顺,皇帝陛下又是封官又是恩赏,给永宁县缓解了不少压力。于情于理,大人都该将这谢恩的奏书呈给皇上阅览。”
裴杼还在犹豫,王绰转而又说:“若讨好了这位皇帝陛下,来日若有不便开口的免税、免役诸事,也不是不能商量。”
裴杼一言难尽地看着王师爷,他瞧着好像是个傻蛋吗?朝廷要是那么容易免税,之前永宁县也不会过得那么苦了。
只是难得王师爷对一件事如此上心,裴杼看过奏书,见都是些拍马屁的话,根本无伤大雅后,也就随他去了。
还真别说,王师爷拍马屁的功夫也是一绝,言辞恳切,妙语连珠,裴杼便是读再多的书,也没脑子写出这样的话来,誊抄完之后,裴杼便叫人送去州衙了。
沈璎立马让人给文县令也带个话,竟然要刺激刘岱,一封奏书怎么够?
文县令得知裴杼想给皇上献殷勤,立马召集官吏商议,跟着写了一道歌功颂德的奏书,一同送去州衙。他才跟州衙闹了点不痛快,以后怕是指望不上了。若是能跟京城搭上关系,那他还怕个屁?
文县令不仅拍马屁,还从工匠手里拿来两只宝瓶一道呈上去。他可不像裴杼那样光知道说,说的再多,能有送东西深入人心吗?到底做官的阅历不够,还得是他这样心思缜密的更能出头。
两封奏书一前一后送到刘岱的案前。
今儿又被刘岱怒斥一顿的杜良川看完后,余光扫过暴跳如雷的刘太守,毫不留情地又添了一把火:“这两家不约而同送上奏书,想必私下早有联系,大人,您可不能不防啊。”
刘岱紧抿着唇,呼吸粗重:“此二人串通一气,不可久留。”
杜良川眉心一跳,这是真疯了,连这种话都能当众说出来?
不过……要真是疯了倒也挺好,他早就受够了。
刘岱也曾疑心自己生了病,可看过大夫之后,只说是肝火旺盛,给开了几副清火的药让他喝着,根本毫无用处。其实他也知道,归根结底,症结不在于肝火,而在裴杼。
他虽然有点魔怔,但倘若没有此人,他绝不会忌惮至此。
那两封奏书,最后都没能从幽州寄出去,文县令特意送来的的宝瓶也被刘岱一并给摔了。
杜良川将一切看在眼里,准备借岳丈之手,把此事捅出去,参刘岱一本。可仅靠这点小手段,只怕也没办法将刘岱彻底拉下马,杜良川也怕得不偿失。
可他没想到,不久之后,一个让刘岱身败名裂的把柄正好就落在他手上。
裴杼尚且不知他好不容易誊抄的奏书已经被撕得粉碎,他这边岁月静好,正欣喜于华观复终于愿意从屋子里出来了。
真不容易,这位老先生在书房里待了两日,每天只许人送两顿饭进去,连酒都不喝了。
一个嗜酒的人滴酒不碰,可想而知问题有多严重,裴杼隔几个时辰就得敲敲门,确认他没有死在里面。
这回出来,华观复姿态端得极高,面对江舟的嘲讽,半点不落下风地甩出了四本手稿,气势拿捏得很是到位。
王绰还在跟郑兴成对接东胡的事,那边一切顺遂,不日便能事成。江舟懒得参与,于是跟裴杼凑坐一块儿,翻着华观复扔出来的东西:“这是什么?”
裴杼也凑过来,见最上面的一本,封面上写着“蒙学识文”四个字,底下依次是《蒙学音律》跟《蒙学礼训》。像是一整套书,翻开来后也确实不假,都是启蒙的教本,一本是教孩子识字的,一本写的是音律,一本则有关礼仪规矩。内容通俗易懂,由浅入深,趣味性十足。尤其是那本识文的书,甚至配上了图案跟故事,显得妙趣横生。
裴杼爱不释手,他小时候读书时怎么就没有人这么用心地教他呢?
更让裴杼感动的是,华老先生竟然还能编出儿童读本,他还以为老先生瞧不上启蒙课程呢。
华观复见裴杼识货,又是重重地哼了一声。只要他态度高傲,应该就不会有人敢拿之前打赌输了的事说嘴!他编这些书,绝不是因为自己的面子,也不是因为想要帮着裴杼,更不是为了教好那群非亲非故的兔崽子,他就是纯粹闲的!
这两天他都快闲出毛病,一时技痒才编了几本书,仅此而已。
裴杼心疼坏了,赶紧上来将小孩儿抱在怀里哄。天可怜见,这孩子可是最小的一个,才五岁多一点儿呢。
华观复本来还能再忍一忍,看到裴杼不由分说过来护着,彻底忍不了:“他愚钝成这样你还护着?!”
裴杼拍了拍小孩儿的脑袋,有点为难:“可他还小啊。”
他从前在福利院带过不少这样的小孩儿,即便他们犯了错裴杼都狠不下心,更别说怀里这个还没犯什么错了。说他圣母心也好,拎不清也罢,总归裴杼每每还是心软。
华观复恨不得拿板子给这两个现世宝一人抽几棍子。但刚拿起板子,就看到裴杼欲言又止地看着他,再加上他怀里哇哇哭叫的小孩儿,叫华观复心中一哽,仿佛看到了一对可怜巴巴的孤儿寡父。要是再骂,似乎他就不是个人一样。
深吸了一口气,华观复撂下板子,转身直接进城了。
一边走一边运气,他还就不信了……
最后还是裴杼留下,安慰了一众小孩不说,又叫人将他们都平安送回家了。
华观复出师未捷,回来后直接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见。
不多时丁鲤等人回来,听闻老先生气坏了,赶忙走到窗户边上给华观复道歉,里面也没吱过一声。丁鲤还有些担心,怕这位在屋子里出了什么事,反复唤道:“华老先生?华老先生!”
“没死!”里面传来简短的一声。
丁鲤无奈地看向县令大人。
裴杼也知道今日这位老先生受委屈了,看得出人家是有大才的,只苦于没有教材,场地又过于空旷,教学效果有限。且这群孩子们没有读过书,天资平平,怨不得老先生生气。裴杼拿来一壶新酒,想要哄一哄这老爷子,可愣是没敲开华观复的门。
裴杼为此饭都没吃好。
王绰走了过来,便将裴杼拉到了一旁:“大人别太担心了,叫他气一气兴许是件好事。”
裴杼疑惑:“怎么说?”
“这老家伙心气儿高,平日里什么都不管,但是一旦较真起来却颇有毅力,不怕他教不好学生。听说他回来时,叫人送了厚厚一沓纸进去,如今又点着蜡烛,想必是在发愤图强呢。”
王绰觉得华观复是在憋什么大招。这家伙虽然丢了官,但人生前几十年顺风顺水,教过的学生也是青年才俊,从未吃过这么大的亏。他今日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来日肯定是要重新捡起来的。
王师爷这话,裴杼依旧表示怀疑,为了永宁县的育人大业发愤图强他实在很难相信,但是彻夜点灯写文章骂他,裴杼是信的。
唉……看来光这么教是完成不了任务的,他得想个别的法子才行。
槐县县衙,从窑场工地上回来的文县令也是一筹莫展。
他今日见到杜大人了,众所周知,杜大人与刘太守形影不离,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杜大人的话便是刘太守的意思。往常若是要些不紧要的东西,文县令给就给了,毕竟讨好上峰本也不亏;可这会不同,杜大人竟然暗示他献出一部分窑场的干股。
这他如何能让?
谁都知道,这窑场今后必定是个聚宝盆,真金白银,谁舍得拱手让人?
平日里给点金银宝贝打点一番也就算了,纵然没有回报,可只要幽州那边不针对他们,这钱就算花得值,但是干股不同,涉及整个衙门的利益,他不能给。
文县令打定主意装傻,可是杜良川步步紧逼,叫文县令实在难受,今日分别之前,杜大人还半是玩笑半是警告地同他说了一句:“那些身外之物,怎好跟前程相比?如今是我出面,事情尚有商量的余地,若是那位过来,可就没有这般好言语了。那位如今脾气躁得很,连我也吃了几回挂落。”
这话是真的,刘岱最近脾气不知道有多大,连杜良川这样的左膀右臂都被训斥了好几回,心中也窝了不少火。
幽州的胃口越来越大,叫文县令异常恼怒。边上还有个吴县令,更有个比他们拿的都多的裴县令,幽州只管找他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就天生比别人好欺负?他们槐州再不济,也是几个县中底气最硬的,州衙凭什么这么欺负他们?
他偏不给!
有一个特立独行的裴杼在前做例子,文县令对着州衙也很难再毕恭毕敬了。
文县令心火难消,夜里点了一夜烛火给友人写信怒斥不公。
无独有偶,赵炳文房间的烛火其实也熄得晚,三日一封信,他可还记着呢。还有王绰这边,也让他反馈幽州的消息,若是不给消息,这两边肯定要折腾他,那就给呗。
给刘太守的信,赵炳文都写好了,就说裴杼心怀不轨,正在谋求太守之位,吓不死他!
给王绰的消息么……赵炳文灵机一动,乱想了一个,就说刘岱见他们太过能干有为,正在打听他们的来路,想要将他们挖去州衙当牛做马!
第52章 联合
赵炳文的灵机一动, 可害苦了不少人。
刘岱阴晴不定,时而发疯,首当其冲的便是幽州衙门的诸多官吏, 就连杜良川都难自保。他在州衙地位显赫,一直是刘岱之下的第一人, 多年来跟刘岱关系亲密,配合得天衣无缝,在底下官吏跟前也颇有威望, 可想而知他被接连斥责后心中有多恼怒。
傍晚回府,杜良川还气不过跟自己夫人抱怨了一通:“赵炳文那小子, 也不知道写了什么信过来, 刘岱看一眼后直接气疯了。我与他同僚十载,未曾看他动过这样大的怒火,怪哉。”
往常刘岱即便再生气,好歹也会维护自己作为太守的脸面, 死活都得保住面子,可这些日子他竟像是换了个人。杜良川咂了咂嘴:“刘岱该不会是中.邪了吧?”
“中什么邪, 他原本便是这样傲慢轻狂之人。”高氏从前最不喜欢听他提刘岱一家,可是近来看两人起了矛盾, 终于来了兴趣。若是能将这两人拆散倒也不错,高氏循循善诱, “他从来也不是什么好官,可最为人所不齿的是,名声他担, 脏活累活都都甩给你们,他自己仿佛多清白似的。”
“还有那个温氏,我一样瞧不上。这夫妻俩都是伪君子, 坏都坏到一家去了。”先前温氏那般不喜赠春坊,可等赠春坊在京城打开名声后,不也还是派人悄悄地去买么?甚至还眼馋那“贵宾”的名额,想让杨夫人主动讨好,将牌子送到太守府。
好在那位杨夫人也是个硬气的,愣是不接茬,叫温氏吃了一个闷亏。高氏听说这事儿后,特意挑了个好日子上门嘲讽。温氏面上似乎压根不在意,但私下却将一开始替她参会且为她开脱的那小丫鬟给赶出了府去借此泄愤。呵,真有本事就跟她撕开面子吵啊,何必为难一个小丫鬟?高氏这下更鄙夷他们两口子了。
杜良川难得没有反驳,这话何尝不是说到他心坎上了呢?
高氏想到杨夫人劝她的那些话,深觉有理,若有机会为何不争呢?高氏继续鼓动:“管他这回受了什么刺激,于咱们而言总归利大于弊。我若是你,便趁此机会多去刺激刺激他几回,他都敢朝你发疯了,更遑论底下那些小官。待他将能得罪的人都得罪透了,一时人心尽失,偌大的州衙不就是你的天下了么?”
杜良川蹙眉:“这话从前可不见你说,你可是听了谁的谗言?”
高氏立马争辩:“我从前不说,还不是见你没有这份心?”
若说高氏最瞧不上什么,便是丈夫一直窝囊地跟在刘岱身后做事。可恨她不是个官,更非男儿身,若她身处杜良川的位置,早就想方设法将刘岱给拉下去了。即便整不下去,也得跟他分庭抗礼,若不争名夺利,这官做的还有什么意思?做人做事,总要力争上游才行。
“人生在世,就得要争,要抢!你若能将他挤下去,我必让娘家保举你做太守。”
还有句话高氏没说,看杨夫人的意思,张县令应当也是支持他们家老杜的,否则也不会一直暗示她。
杜良川转了转杯盏,压抑多年的那点野心再次被激了起来,只是嘴上仍在严词拒绝:“胡说什么?我跟刘太守这么多年的情谊,如何能轻易背叛他?”
高氏冷笑一声,装吧,看你能装到什么时候?
杜良川装模作样,高氏却不甘心,还时常提及此事,并让家中子女都跟着一块儿劝。她就不信了,一家人日日说、夜夜说,杜良川还能不动心?
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把刘岱拉下水,还等什么?刘岱没了,她丈夫顶上,往后她便是名正言顺的太守夫人了!
刘岱发疯之下给赵炳文写的那些信,赵炳文压根没转交给王绰,只将他自己想的那一套说辞说与王绰听。
可赵炳文说完之后,却觉得周边寒气森森,冷得他打了个哆嗦。
见鬼了,他知道这群人对裴杼死心塌地,也明白自己想的花招虽然确实会激怒这帮人,可这效果是不是太过了点?王绰等人怎么如今瞧着活像是要杀人一样?
赵炳文不敢多留,缩着脑袋,摸着墙根便遁走了。
老天保佑,一定要让这两拨人狗咬狗,他也不求坐收什么渔翁之利,只求这两拨人闹到最后两败俱伤!
这是他唯一的指望,列祖列宗保佑,让他们把彼此都带走吧!
赵炳文一撤,江舟便将大门一关,凶神恶煞地拿出了刀,誓要弄死刘岱那个狗东西!
王绰与沈璎甚至没有理会他,只是坐在桌前分析。赵炳文有无说谎,他们尚不得而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值得庆幸的一点——刘岱还没有认出他们来。
但若让他继续打听,早晚都得露馅。
事不宜迟,所有的计划都得往前推。杨夫人与高氏接触最多,还得请她再出面,通过高氏这条线,无论如何也要撺掇杜良川跟刘岱反目成仇。
一旦杜良川反水,后面一切都能水到渠成。
刘岱中了药,如今已经起效,最受不得刺激。王绰知道他最警惕的是什么,于是故意借裴杼的口吻,写了一封谢恩的奏书,让裴杼自己誊抄一份。
奏书到手后,裴杼还有点茫然:“我一介小县令还能给皇上上书?”
“您可是朝廷命官,上书言事再正常不多。只不过程序略复杂了些,得经由刘太守送去六部审议,再由三省奏疏,幸运的话,是可以被皇上阅览的。”
天呐,裴杼一听这么麻烦,有点不想干了。他做事都是有的放矢,之前不管是讨好州衙还是讨好张县令,无不是为了借钱,这两边好歹能借到,朝廷那边则是不敢指望。费这么大的劲将奏书送上去,还未必能给皇帝看,太不划算。裴杼婉拒道:“王师爷,这事儿是不是该缓一缓?眼下要紧的是窑场跟书院,等到年终再上书也不迟啊。”
“等到年终,还真就迟了。”王绰一向惯着裴杼,但是这回却不由分说地将奏书塞到他怀里,“栖族归顺,皇帝陛下又是封官又是恩赏,给永宁县缓解了不少压力。于情于理,大人都该将这谢恩的奏书呈给皇上阅览。”
裴杼还在犹豫,王绰转而又说:“若讨好了这位皇帝陛下,来日若有不便开口的免税、免役诸事,也不是不能商量。”
裴杼一言难尽地看着王师爷,他瞧着好像是个傻蛋吗?朝廷要是那么容易免税,之前永宁县也不会过得那么苦了。
只是难得王师爷对一件事如此上心,裴杼看过奏书,见都是些拍马屁的话,根本无伤大雅后,也就随他去了。
还真别说,王师爷拍马屁的功夫也是一绝,言辞恳切,妙语连珠,裴杼便是读再多的书,也没脑子写出这样的话来,誊抄完之后,裴杼便叫人送去州衙了。
沈璎立马让人给文县令也带个话,竟然要刺激刘岱,一封奏书怎么够?
文县令得知裴杼想给皇上献殷勤,立马召集官吏商议,跟着写了一道歌功颂德的奏书,一同送去州衙。他才跟州衙闹了点不痛快,以后怕是指望不上了。若是能跟京城搭上关系,那他还怕个屁?
文县令不仅拍马屁,还从工匠手里拿来两只宝瓶一道呈上去。他可不像裴杼那样光知道说,说的再多,能有送东西深入人心吗?到底做官的阅历不够,还得是他这样心思缜密的更能出头。
两封奏书一前一后送到刘岱的案前。
今儿又被刘岱怒斥一顿的杜良川看完后,余光扫过暴跳如雷的刘太守,毫不留情地又添了一把火:“这两家不约而同送上奏书,想必私下早有联系,大人,您可不能不防啊。”
刘岱紧抿着唇,呼吸粗重:“此二人串通一气,不可久留。”
杜良川眉心一跳,这是真疯了,连这种话都能当众说出来?
不过……要真是疯了倒也挺好,他早就受够了。
刘岱也曾疑心自己生了病,可看过大夫之后,只说是肝火旺盛,给开了几副清火的药让他喝着,根本毫无用处。其实他也知道,归根结底,症结不在于肝火,而在裴杼。
他虽然有点魔怔,但倘若没有此人,他绝不会忌惮至此。
那两封奏书,最后都没能从幽州寄出去,文县令特意送来的的宝瓶也被刘岱一并给摔了。
杜良川将一切看在眼里,准备借岳丈之手,把此事捅出去,参刘岱一本。可仅靠这点小手段,只怕也没办法将刘岱彻底拉下马,杜良川也怕得不偿失。
可他没想到,不久之后,一个让刘岱身败名裂的把柄正好就落在他手上。
裴杼尚且不知他好不容易誊抄的奏书已经被撕得粉碎,他这边岁月静好,正欣喜于华观复终于愿意从屋子里出来了。
真不容易,这位老先生在书房里待了两日,每天只许人送两顿饭进去,连酒都不喝了。
一个嗜酒的人滴酒不碰,可想而知问题有多严重,裴杼隔几个时辰就得敲敲门,确认他没有死在里面。
这回出来,华观复姿态端得极高,面对江舟的嘲讽,半点不落下风地甩出了四本手稿,气势拿捏得很是到位。
王绰还在跟郑兴成对接东胡的事,那边一切顺遂,不日便能事成。江舟懒得参与,于是跟裴杼凑坐一块儿,翻着华观复扔出来的东西:“这是什么?”
裴杼也凑过来,见最上面的一本,封面上写着“蒙学识文”四个字,底下依次是《蒙学音律》跟《蒙学礼训》。像是一整套书,翻开来后也确实不假,都是启蒙的教本,一本是教孩子识字的,一本写的是音律,一本则有关礼仪规矩。内容通俗易懂,由浅入深,趣味性十足。尤其是那本识文的书,甚至配上了图案跟故事,显得妙趣横生。
裴杼爱不释手,他小时候读书时怎么就没有人这么用心地教他呢?
更让裴杼感动的是,华老先生竟然还能编出儿童读本,他还以为老先生瞧不上启蒙课程呢。
华观复见裴杼识货,又是重重地哼了一声。只要他态度高傲,应该就不会有人敢拿之前打赌输了的事说嘴!他编这些书,绝不是因为自己的面子,也不是因为想要帮着裴杼,更不是为了教好那群非亲非故的兔崽子,他就是纯粹闲的!
这两天他都快闲出毛病,一时技痒才编了几本书,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