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皇上真舍得。”
看样子皇上要再兴武事了。
如此也好。
身为荣国府的长孙女,她也深知祖父临终前有多遗憾。
“皇帝舅舅心有大愿!”
程洛对唯一照顾他的舅舅,还是很喜欢的,“他想把太祖、太上皇和之前的那一位舅舅想打的地方,全都打下来,让他们的遗憾不再是遗憾。”
所以,王子腾必会被重新启用。
甚至有可能还会被皇帝舅舅直接推到南安王那里,分薄南安王的军权。
“元春,对你舅舅……”
“你就当是陌生人吧!”
元春回看他,“不用亲近!”
她怕程洛才表现出一点亲近之意,马上就会被舅舅抓住,再也不放。
“……好!”
程洛放心了。
他怕哪一天,他的舅舅把她的舅舅吃干抹尽,然后元春跟他离心。
事实上,此时的皇帝确实在打王子腾的主意。
京营那里,他是不会再让他回去了。
哪怕如今的王子腾已算是孤臣。
可朝堂不稳,这个人能背刺贾家,难保哪一日,在特别关键的时候,他又会背弃自己。
但这又是个有点能力的人。
皇帝看着舆图,最终还是把目光定格在了南方。
他手上有外甥程洛送上来的东西。
上一任的南安王还是很有本事的,便是这一任的……
“皇上!”刘公公一副为难的样子,“晋王进宫了,如今在太上皇那里。”
“唔,他进宫有什么稀奇吗?”
皇帝并没有回头,还在看他的舆图。
“他求太上皇,说是要到江南去。”
什么?
皇帝的眉头拢了拢。
父皇会同意吗?
不会吧!
军国大事上,不论做什么,他都跟老头子商量。
江南……,忠顺王在那里好好的。
想到忠顺王回来,皇帝的心头一跳,“快去传忠顺王。”
如今各方战事吃紧,江南可不能乱。
寿康宫,太上皇看着这个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儿子,心头很烦。
“父皇,您心疼心疼儿子啊!”
晋王扯着老父亲的龙袍,曾经,小的时候他常干这事。
每次老头子都会心软。
但此时干……
晋王感觉已经不同了,“儿子明明被刺客刺杀,可是外面居然有流言说是儿子自导自演,儿子冤枉……”
太上皇:“……”
虽然没有确实证据,但他也倾向于这个儿子在自导自演。
“父皇,您不信儿子了吧?”
流言如刀。
若装着不知道,可能就如母妃说的那样,会被父皇认为是心虚。
从此以后,父皇会更加恶了他。
他必须大着胆子过来,否认此事。
正好,董孝全不是上了治倭之策吗?
把这个活揽到手上。
以后倭国就可以是他的退路。
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否则,老头子在时还好,一旦不在……
留给他的只能是清算。
“儿子发誓,那黑衣人真的跟儿子无关!”
那是母妃的人。
“父皇,儿子若有一句虚言,愿遭天打……”
“行了!”
太上皇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朕信你就是,但江南那边忠顺做得挺好,你就别想了。”
“父皇……”
晋王的眼泪落下来,“您信儿子,可皇上信吗?世人信吗?您还在呢,儿子就被人如此冤枉,儿子的心里苦啊,儿子恨不能就此离了京城,表明心迹。”
太上皇:“……”
“父皇,儿子也不一定就要去江南。”
他抹了一把眼泪,“董孝全不是献了治倭之策吗?儿子去给您,给我大昭,去实施那治倭之策行吗?”
什么?
太上皇的心头一跳。
如今北边战事正在吃紧,南边的小国马上就蠢蠢欲动。
更北边还有罗刹人正等着他们两败俱伤,此时再推行治倭之策……,实不智也。
“想去打仗?”
太上皇一下子冷下脸来,“倭国太远了,隔山隔海的,你想打仗就去广南府吧!”
真有本事,就去广南,看看南安王在干什么?
他知道那混蛋有时候在养寇自重。
但值此北边战事如此吃紧的时候,他还没轻没重的让南方闹起来,已经触到了他的底线。
“来人,拟旨,封晋王为观南使,即刻前往广南府,助南安王镇守南疆。”
第170章 镇南将军(一更)
镇守南疆,明面上却不给一个兵……
回到晋王府,连夜收拾东西的晋王恨不能毁灭一切。
他和南安王在母妃那里算,也可以说是表兄弟呢。
但父皇这么做,分明是要他去制衡南安王,甚至夺他的兵权。
嘶~
晋王知道,这有多难。
太祖那时就不说了,但父皇这么多年,都没本事把南安王府的兵权收回来,他一个被皇上忌惮的王爷……
晋王怀疑,他要是没点手段,都要被南安王压得死死的。
什么观南使?
指定要变成个应声虫。
想要南安王和他合作……,更不可能。
他们的家小,全都在京城。
尤其南安王那边,七品以上的将官家小,也都在京城。
就算南安王有意,那些将士也不会愿意。
让他们摸鱼可以,让他们……
“王爷,太妃让人送了药材来。”
吴汝保急匆匆过来。
王爷让他们想出对付宁国府的办法,他们想出来了,但现在明显没时间去实行了。
说真的,吴汝保真是松了好大一口气。
贾家的人都喜欢家里蹲。
灯会那天能赶得那么巧,完全是太妃娘娘透过种种查出来的。
而且,刺杀之事,可一不可再。
想给那位沈夫人弄意外,真没那么容易。
他们的所谓办法,也有很多漏洞,一但被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好了,他们都要出京。
以后他们要对付的就是南安王。
相比于几乎无处下嘴的沈夫人,他们一致都觉得南安王更好啃。
毕竟他们是受皇命助南安王镇守南疆的。
南安王若是因为一些事情,暂时无法坐镇呢?
他们王爷的身份,哪怕不能完全号令南安王麾下的兵将,地方上,也得听令于王爷。
如此一来,说不得大家都能立点功。
只要有功,那说不得就能从王府脱离出去。
身为晋王府的管事,吴汝保深切感觉到他们晋王在走下坡路。
这还是太上皇在的时候,将来太上皇没了……
“药材?”
晋王对这些奴才很没好气,“拿进来看看。”
他对他娘也很生气。
如果不去自证,不想抢占治倭的好处,那父皇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生气?
“王爷您看。”
吴汝保一挥手,几个奴才很快抬进来一个大箱子。
晋王打开,浓浓的药香扑面而来。
他在和母妃曾经约定的地方摸了摸,很快,一个写着‘当归’的小布袋,就落到了手上。
此时,奴才们也早就退了出去。
晋王把袋子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的瞅,终于在底部稍厚一点的地方,小心的拉出一张纸条。
“你父皇在考验你。”
这是甄太妃开头的第一句,“南疆近年不稳的很,南安王除了要银子要人,在战事上,不说节节败退,却也不差多少了。如今的南安王不是他父王,更不是他祖父,若能想办法替下他,一切皆有可能。
就算无法完全替他,稳住南疆,于大昭也是大功一件。
不说你父皇,就是皇帝也定会对你另眼相待。”
纸条比以前长了,可是就这?
晋王气得把这纸条在手上搓了又搓。
心情非常不好。
如今的南安王确实比不得前两任,可是,人家是傻子吗?
此时的南安太妃只怕早就猜到他过去是要干什么了。
那位姨母……
晋王无奈的很。
反正就他所知,母妃没在那位姨母身上讨着过好。
甚至有好几次,都被人家反算计了。
如今……
晋王并不知道,此时通往南疆的所有信件,都已经被人秘密监视。
尤其从南安王府出去的信。
太上皇和皇帝都不想两面作战。
南安王既然不行,那就换人。
于是,大半夜的,王子腾就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坐镇元江府。
震慑的同时,也做好绝对防御准备。
南边诸小国不动则罢,动则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按倒。
看样子皇上要再兴武事了。
如此也好。
身为荣国府的长孙女,她也深知祖父临终前有多遗憾。
“皇帝舅舅心有大愿!”
程洛对唯一照顾他的舅舅,还是很喜欢的,“他想把太祖、太上皇和之前的那一位舅舅想打的地方,全都打下来,让他们的遗憾不再是遗憾。”
所以,王子腾必会被重新启用。
甚至有可能还会被皇帝舅舅直接推到南安王那里,分薄南安王的军权。
“元春,对你舅舅……”
“你就当是陌生人吧!”
元春回看他,“不用亲近!”
她怕程洛才表现出一点亲近之意,马上就会被舅舅抓住,再也不放。
“……好!”
程洛放心了。
他怕哪一天,他的舅舅把她的舅舅吃干抹尽,然后元春跟他离心。
事实上,此时的皇帝确实在打王子腾的主意。
京营那里,他是不会再让他回去了。
哪怕如今的王子腾已算是孤臣。
可朝堂不稳,这个人能背刺贾家,难保哪一日,在特别关键的时候,他又会背弃自己。
但这又是个有点能力的人。
皇帝看着舆图,最终还是把目光定格在了南方。
他手上有外甥程洛送上来的东西。
上一任的南安王还是很有本事的,便是这一任的……
“皇上!”刘公公一副为难的样子,“晋王进宫了,如今在太上皇那里。”
“唔,他进宫有什么稀奇吗?”
皇帝并没有回头,还在看他的舆图。
“他求太上皇,说是要到江南去。”
什么?
皇帝的眉头拢了拢。
父皇会同意吗?
不会吧!
军国大事上,不论做什么,他都跟老头子商量。
江南……,忠顺王在那里好好的。
想到忠顺王回来,皇帝的心头一跳,“快去传忠顺王。”
如今各方战事吃紧,江南可不能乱。
寿康宫,太上皇看着这个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儿子,心头很烦。
“父皇,您心疼心疼儿子啊!”
晋王扯着老父亲的龙袍,曾经,小的时候他常干这事。
每次老头子都会心软。
但此时干……
晋王感觉已经不同了,“儿子明明被刺客刺杀,可是外面居然有流言说是儿子自导自演,儿子冤枉……”
太上皇:“……”
虽然没有确实证据,但他也倾向于这个儿子在自导自演。
“父皇,您不信儿子了吧?”
流言如刀。
若装着不知道,可能就如母妃说的那样,会被父皇认为是心虚。
从此以后,父皇会更加恶了他。
他必须大着胆子过来,否认此事。
正好,董孝全不是上了治倭之策吗?
把这个活揽到手上。
以后倭国就可以是他的退路。
他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否则,老头子在时还好,一旦不在……
留给他的只能是清算。
“儿子发誓,那黑衣人真的跟儿子无关!”
那是母妃的人。
“父皇,儿子若有一句虚言,愿遭天打……”
“行了!”
太上皇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朕信你就是,但江南那边忠顺做得挺好,你就别想了。”
“父皇……”
晋王的眼泪落下来,“您信儿子,可皇上信吗?世人信吗?您还在呢,儿子就被人如此冤枉,儿子的心里苦啊,儿子恨不能就此离了京城,表明心迹。”
太上皇:“……”
“父皇,儿子也不一定就要去江南。”
他抹了一把眼泪,“董孝全不是献了治倭之策吗?儿子去给您,给我大昭,去实施那治倭之策行吗?”
什么?
太上皇的心头一跳。
如今北边战事正在吃紧,南边的小国马上就蠢蠢欲动。
更北边还有罗刹人正等着他们两败俱伤,此时再推行治倭之策……,实不智也。
“想去打仗?”
太上皇一下子冷下脸来,“倭国太远了,隔山隔海的,你想打仗就去广南府吧!”
真有本事,就去广南,看看南安王在干什么?
他知道那混蛋有时候在养寇自重。
但值此北边战事如此吃紧的时候,他还没轻没重的让南方闹起来,已经触到了他的底线。
“来人,拟旨,封晋王为观南使,即刻前往广南府,助南安王镇守南疆。”
第170章 镇南将军(一更)
镇守南疆,明面上却不给一个兵……
回到晋王府,连夜收拾东西的晋王恨不能毁灭一切。
他和南安王在母妃那里算,也可以说是表兄弟呢。
但父皇这么做,分明是要他去制衡南安王,甚至夺他的兵权。
嘶~
晋王知道,这有多难。
太祖那时就不说了,但父皇这么多年,都没本事把南安王府的兵权收回来,他一个被皇上忌惮的王爷……
晋王怀疑,他要是没点手段,都要被南安王压得死死的。
什么观南使?
指定要变成个应声虫。
想要南安王和他合作……,更不可能。
他们的家小,全都在京城。
尤其南安王那边,七品以上的将官家小,也都在京城。
就算南安王有意,那些将士也不会愿意。
让他们摸鱼可以,让他们……
“王爷,太妃让人送了药材来。”
吴汝保急匆匆过来。
王爷让他们想出对付宁国府的办法,他们想出来了,但现在明显没时间去实行了。
说真的,吴汝保真是松了好大一口气。
贾家的人都喜欢家里蹲。
灯会那天能赶得那么巧,完全是太妃娘娘透过种种查出来的。
而且,刺杀之事,可一不可再。
想给那位沈夫人弄意外,真没那么容易。
他们的所谓办法,也有很多漏洞,一但被查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好了,他们都要出京。
以后他们要对付的就是南安王。
相比于几乎无处下嘴的沈夫人,他们一致都觉得南安王更好啃。
毕竟他们是受皇命助南安王镇守南疆的。
南安王若是因为一些事情,暂时无法坐镇呢?
他们王爷的身份,哪怕不能完全号令南安王麾下的兵将,地方上,也得听令于王爷。
如此一来,说不得大家都能立点功。
只要有功,那说不得就能从王府脱离出去。
身为晋王府的管事,吴汝保深切感觉到他们晋王在走下坡路。
这还是太上皇在的时候,将来太上皇没了……
“药材?”
晋王对这些奴才很没好气,“拿进来看看。”
他对他娘也很生气。
如果不去自证,不想抢占治倭的好处,那父皇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生气?
“王爷您看。”
吴汝保一挥手,几个奴才很快抬进来一个大箱子。
晋王打开,浓浓的药香扑面而来。
他在和母妃曾经约定的地方摸了摸,很快,一个写着‘当归’的小布袋,就落到了手上。
此时,奴才们也早就退了出去。
晋王把袋子拿在手上,翻来覆去的瞅,终于在底部稍厚一点的地方,小心的拉出一张纸条。
“你父皇在考验你。”
这是甄太妃开头的第一句,“南疆近年不稳的很,南安王除了要银子要人,在战事上,不说节节败退,却也不差多少了。如今的南安王不是他父王,更不是他祖父,若能想办法替下他,一切皆有可能。
就算无法完全替他,稳住南疆,于大昭也是大功一件。
不说你父皇,就是皇帝也定会对你另眼相待。”
纸条比以前长了,可是就这?
晋王气得把这纸条在手上搓了又搓。
心情非常不好。
如今的南安王确实比不得前两任,可是,人家是傻子吗?
此时的南安太妃只怕早就猜到他过去是要干什么了。
那位姨母……
晋王无奈的很。
反正就他所知,母妃没在那位姨母身上讨着过好。
甚至有好几次,都被人家反算计了。
如今……
晋王并不知道,此时通往南疆的所有信件,都已经被人秘密监视。
尤其从南安王府出去的信。
太上皇和皇帝都不想两面作战。
南安王既然不行,那就换人。
于是,大半夜的,王子腾就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坐镇元江府。
震慑的同时,也做好绝对防御准备。
南边诸小国不动则罢,动则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