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怎么如今还有人会去光顾他的书房?
沈柠的心跳略有加快。
她怀疑,江南李家那边的事已经被皇上做完了。
或者贾琏已经在那边闹过了。
两人很快就到了外书房,此时尤氏也正赶到。
书房的书桌上,东西很是凌乱。
“看看可有丢了什么?”
沈柠让贾珍去查。
贾珍:“……”
他四处打量瞅瞅,捡起地上遗落的信纸,拍拍灰尘,“儿子这里……没啥东西。”
丢啥都没事。
“书就是样子货。”
在自己母亲面前,也没什么隐瞒的。
真要说丢什么,还会让她担心。
“信……,基本没有。”
沈柠:“……”
她也不知道是气还是笑。
“那行吧,快到中午了,好好吃个饭,下午你赦叔大概又会叫着大家进祠堂了。”
“……”
贾珍忍不住摸了一下膝盖。
虽然晚上能躺着睡,白天也能借着多喝水,多去如厕几次,可这几天下来,他的膝盖也还是有点疼呢。
“老太太也是奇怪,这一次都不过来说个情吗?”
“老太太好像被大妹妹劝住了。”
尤氏道:“大妹妹做什么都很有章法,两位弟妹都夸她呢。”
怪不得婆婆那么喜欢她。
“元春确实很好。”
贾家的女孩子都不错。
沈柠感觉教她们的女先生很厉害。
“等她出嫁了,我打算把西府教迎春、探春的先生,请到东府来带你妹妹一起教,你也知道,你妹妹就喜欢听人读书。”
贾珍:“……”
尤氏:“……”
两人看看还在她怀里划水的小不点,不知道为什么都有点心疼。
这么小,就要吃读书的苦了吗?
母亲是不是操之太急了?
但是反对的话,他们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妹妹还在肚子里,母亲就天天让人念书给她和妹妹听了。
现在妹妹出世都一个多月了,或许在她那里,就是大了呢。
一瞬间,贾珍好庆幸因为爷爷和父亲太厉害,他不需要太聪明。
要不然,就母亲这逼人读书的劲头,他都不知道有多惨。
“听水榭那边不错。”
贾珍给她提供地方,“敞厅够大,两边还有罩屋,正好能用来休息。”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沈柠很喜欢。
“那……儿媳就早点让人收拾去。”
“成!”
沈柠点头,“迎春和探春到这边念书,你做嫂子的,也多照顾些。”
把她们和贾宝玉隔开,于两边都好。
也许贾宝玉没了姐姐妹妹分心,又没了那块玉的加持,贾母能少宠爱些,他就能多念些书,走跟红楼里不一样的路呢。
“母亲放心,我肯定会照顾好她们。”
尤氏喜欢自家的小姑子,对隔房的小姑子,也愿意多点耐心。
毕竟她如今的手头宽裕的很。
天香和一家烤鸭店,上个月就给她带来三百两的分红。
小姑子们吃吃喝喝,能花多少银子?
就算偶尔打个首饰什么的,也不算事。
而且,元春带了个好头,嫁的好,底下的妹妹们,哪怕是庶出的,将来也不会太差。
“我自是信你的。”
沈柠笑,“有个先生在家,她教琴儿棋儿什么的,我们其实也可以过去学学。”
咦?
尤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大不了多出一份束脩。”
“是!”尤氏欢喜的行了一礼,“多谢母亲提点。”
家中事务,她管的很是得心应手。
所以在时间上,她宽裕着呢。
这边的婆媳两个,完全没想过,西府那边同不同意,那位先生同不同意。
此时,刚送走媒婆,贾赦就站起来了朝贾母拱手,“母亲,家中一切有劳,儿子们先去祠堂了。”
他看了一眼贾政,很自然的把他带着。
贾政的腿肚子在抖。
他好不容易才缓过来点啊!
“母亲……”
贾政的眼睛蒙上一层水光,“儿子和王氏已经决定从荣禧堂搬走,您看,我们搬到什么地方合适?”
大哥现在住的东跨院其实也挺大的。
贾政觉得,他搬到那边就很好。
“二弟觉得梨香院如何?”
贾赦可不想他辛苦打造出来的好地方,再给他。
那里是属于他儿子贾琏的。
他在贾母表态前开口道:“那里开个门,还正好通后街,以后进出也方便。”
贾母:“……”
贾政:“……”
王氏:“……”
三个人都在想梨香院。
那是老国公爷养老的地方,虽然靠近后街,取的却是闹中有静。
但和东跨院……
贾母其实也愿意贾政搬到东跨院。
那里因为贾赦,几番大修,除了位置不怎么好,其他都好。
“梨香院也还好。”
贾母看看大儿子,到底道:“那就收拾收拾,选个好日子,搬过去吧!”
“……是!”
贾政哭了。
王氏的眼圈也红了。
她没想到是梨香院。
原以为最低也是东跨院呢。。
第94章 写信
主动要求搬家,没得到想要的东跨院,反而是梨香院的贾政难过不已,但更让他难过的是,他都这么委屈求全了,母亲和大哥也没给个台阶,先说不去祠堂的话。
他们不说,那他……
“母亲,儿子请假这么多天了,部里的大人们只怕也不高兴,还有珠儿,他的学业很重,再这么下去……”
“珠儿不是已经把书搬到祠堂了吗?”
贾赦很高兴,这个侄子学聪明了些,知道他们大人有事要谈,借着送客的由头,和大家早早的避开,再没掺和,“在那里读书给祖宗们听,祖宗们也是高兴的。”
“……”
“……”
贾政和王氏的脸控制不住的有些扭曲了。
“母亲,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去祠堂了。”
贾赦好像没看到这两夫妻的表情,弯了个腰,就要再回祠堂。
“大哥~”
贾政崩溃了,猛的喊了一声,把欲言又止的贾母吓了一跳,“我们都已经认错了,你还要怎么样?把我们一辈子都困在祠堂,还是要杀了我们一家?”
“……我也有错,所以我陪你们一起跪着。”
贾赦沉默了一瞬,叹了一口气,“至于跪多长时间,珍儿是族长,他会比我们更清楚。”
“……”
“……”
这一下子,不要说贾政和王氏了,就连贾母也不好说话了。
贾珍不足为虑,但他的背后是沈氏。
人家才新得了一品诰命。
贾政和王氏几次撞的头破血流后,现在不敢惹,贾母……
老太太害怕那个侄媳妇再让她分家,最近根本就没敢到东府去,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儿孙接着去受苦。
她捂着胸口,躺倒在榻上。
两个儿子一事无成也就罢了,这么大年纪了,还天真的要死。
尤其政儿,情愿在她这里哭天抹泪,也不愿主动去说服贾珍,他是当叔叔的,只要愿意放下身段,贾珍应了,沈氏也必然不会再说什么。
可……
这就是个借着她这个老母亲,窝里横的呀!
贾母的眼睛闭了闭。
自从听了大孙女在宫中的遭遇,她就好像国公爷刚去世一般,受了莫大打击。
老太太一直都以为,甄太妃当初进宫得宠,她和东府的姐姐还出过力,太上皇也因为她们彼此的关系,对甄太妃另眼相待些,相比于其他嫔妃,甄太妃应该会念着点旧情,对她孙女关照些。
谁知道人家是那般关照的?
老太太捶了自己两把,只恨如今的她再也无能为力。
儿孙不顶用,孙女光耀家族的路又被堵了个干净,她如今除了咽下这口恶气外,还能干什么呢?
贾母心中悲凉,难过不已。
如今的贾家,看样子还得指着东府。
贾珍虽不成器,但蓉哥儿明显已经快成人了,再加上沈氏年轻,总能比她多看顾贾家一些年。
罢了罢了,就由他们吧!
跪祠堂,多受点教训,总比在外面被人家当猴耍的好。
贾母也是经过一些事的,知道甄太妃的人既然都挑拨到了家里,那必不会只挑拨一次的。
流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就是因为信的人都是些愚人,要不然,就是那流言符合他们的利益。
二儿和王氏都是蠢的,才被人挑一次,就要跳脚闹了,再被人挑……
老太太都怀疑东府的侄媳妇会受不了,直接让人打他们板子。
沈柠的心跳略有加快。
她怀疑,江南李家那边的事已经被皇上做完了。
或者贾琏已经在那边闹过了。
两人很快就到了外书房,此时尤氏也正赶到。
书房的书桌上,东西很是凌乱。
“看看可有丢了什么?”
沈柠让贾珍去查。
贾珍:“……”
他四处打量瞅瞅,捡起地上遗落的信纸,拍拍灰尘,“儿子这里……没啥东西。”
丢啥都没事。
“书就是样子货。”
在自己母亲面前,也没什么隐瞒的。
真要说丢什么,还会让她担心。
“信……,基本没有。”
沈柠:“……”
她也不知道是气还是笑。
“那行吧,快到中午了,好好吃个饭,下午你赦叔大概又会叫着大家进祠堂了。”
“……”
贾珍忍不住摸了一下膝盖。
虽然晚上能躺着睡,白天也能借着多喝水,多去如厕几次,可这几天下来,他的膝盖也还是有点疼呢。
“老太太也是奇怪,这一次都不过来说个情吗?”
“老太太好像被大妹妹劝住了。”
尤氏道:“大妹妹做什么都很有章法,两位弟妹都夸她呢。”
怪不得婆婆那么喜欢她。
“元春确实很好。”
贾家的女孩子都不错。
沈柠感觉教她们的女先生很厉害。
“等她出嫁了,我打算把西府教迎春、探春的先生,请到东府来带你妹妹一起教,你也知道,你妹妹就喜欢听人读书。”
贾珍:“……”
尤氏:“……”
两人看看还在她怀里划水的小不点,不知道为什么都有点心疼。
这么小,就要吃读书的苦了吗?
母亲是不是操之太急了?
但是反对的话,他们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妹妹还在肚子里,母亲就天天让人念书给她和妹妹听了。
现在妹妹出世都一个多月了,或许在她那里,就是大了呢。
一瞬间,贾珍好庆幸因为爷爷和父亲太厉害,他不需要太聪明。
要不然,就母亲这逼人读书的劲头,他都不知道有多惨。
“听水榭那边不错。”
贾珍给她提供地方,“敞厅够大,两边还有罩屋,正好能用来休息。”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
沈柠很喜欢。
“那……儿媳就早点让人收拾去。”
“成!”
沈柠点头,“迎春和探春到这边念书,你做嫂子的,也多照顾些。”
把她们和贾宝玉隔开,于两边都好。
也许贾宝玉没了姐姐妹妹分心,又没了那块玉的加持,贾母能少宠爱些,他就能多念些书,走跟红楼里不一样的路呢。
“母亲放心,我肯定会照顾好她们。”
尤氏喜欢自家的小姑子,对隔房的小姑子,也愿意多点耐心。
毕竟她如今的手头宽裕的很。
天香和一家烤鸭店,上个月就给她带来三百两的分红。
小姑子们吃吃喝喝,能花多少银子?
就算偶尔打个首饰什么的,也不算事。
而且,元春带了个好头,嫁的好,底下的妹妹们,哪怕是庶出的,将来也不会太差。
“我自是信你的。”
沈柠笑,“有个先生在家,她教琴儿棋儿什么的,我们其实也可以过去学学。”
咦?
尤氏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大不了多出一份束脩。”
“是!”尤氏欢喜的行了一礼,“多谢母亲提点。”
家中事务,她管的很是得心应手。
所以在时间上,她宽裕着呢。
这边的婆媳两个,完全没想过,西府那边同不同意,那位先生同不同意。
此时,刚送走媒婆,贾赦就站起来了朝贾母拱手,“母亲,家中一切有劳,儿子们先去祠堂了。”
他看了一眼贾政,很自然的把他带着。
贾政的腿肚子在抖。
他好不容易才缓过来点啊!
“母亲……”
贾政的眼睛蒙上一层水光,“儿子和王氏已经决定从荣禧堂搬走,您看,我们搬到什么地方合适?”
大哥现在住的东跨院其实也挺大的。
贾政觉得,他搬到那边就很好。
“二弟觉得梨香院如何?”
贾赦可不想他辛苦打造出来的好地方,再给他。
那里是属于他儿子贾琏的。
他在贾母表态前开口道:“那里开个门,还正好通后街,以后进出也方便。”
贾母:“……”
贾政:“……”
王氏:“……”
三个人都在想梨香院。
那是老国公爷养老的地方,虽然靠近后街,取的却是闹中有静。
但和东跨院……
贾母其实也愿意贾政搬到东跨院。
那里因为贾赦,几番大修,除了位置不怎么好,其他都好。
“梨香院也还好。”
贾母看看大儿子,到底道:“那就收拾收拾,选个好日子,搬过去吧!”
“……是!”
贾政哭了。
王氏的眼圈也红了。
她没想到是梨香院。
原以为最低也是东跨院呢。。
第94章 写信
主动要求搬家,没得到想要的东跨院,反而是梨香院的贾政难过不已,但更让他难过的是,他都这么委屈求全了,母亲和大哥也没给个台阶,先说不去祠堂的话。
他们不说,那他……
“母亲,儿子请假这么多天了,部里的大人们只怕也不高兴,还有珠儿,他的学业很重,再这么下去……”
“珠儿不是已经把书搬到祠堂了吗?”
贾赦很高兴,这个侄子学聪明了些,知道他们大人有事要谈,借着送客的由头,和大家早早的避开,再没掺和,“在那里读书给祖宗们听,祖宗们也是高兴的。”
“……”
“……”
贾政和王氏的脸控制不住的有些扭曲了。
“母亲,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去祠堂了。”
贾赦好像没看到这两夫妻的表情,弯了个腰,就要再回祠堂。
“大哥~”
贾政崩溃了,猛的喊了一声,把欲言又止的贾母吓了一跳,“我们都已经认错了,你还要怎么样?把我们一辈子都困在祠堂,还是要杀了我们一家?”
“……我也有错,所以我陪你们一起跪着。”
贾赦沉默了一瞬,叹了一口气,“至于跪多长时间,珍儿是族长,他会比我们更清楚。”
“……”
“……”
这一下子,不要说贾政和王氏了,就连贾母也不好说话了。
贾珍不足为虑,但他的背后是沈氏。
人家才新得了一品诰命。
贾政和王氏几次撞的头破血流后,现在不敢惹,贾母……
老太太害怕那个侄媳妇再让她分家,最近根本就没敢到东府去,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儿孙接着去受苦。
她捂着胸口,躺倒在榻上。
两个儿子一事无成也就罢了,这么大年纪了,还天真的要死。
尤其政儿,情愿在她这里哭天抹泪,也不愿主动去说服贾珍,他是当叔叔的,只要愿意放下身段,贾珍应了,沈氏也必然不会再说什么。
可……
这就是个借着她这个老母亲,窝里横的呀!
贾母的眼睛闭了闭。
自从听了大孙女在宫中的遭遇,她就好像国公爷刚去世一般,受了莫大打击。
老太太一直都以为,甄太妃当初进宫得宠,她和东府的姐姐还出过力,太上皇也因为她们彼此的关系,对甄太妃另眼相待些,相比于其他嫔妃,甄太妃应该会念着点旧情,对她孙女关照些。
谁知道人家是那般关照的?
老太太捶了自己两把,只恨如今的她再也无能为力。
儿孙不顶用,孙女光耀家族的路又被堵了个干净,她如今除了咽下这口恶气外,还能干什么呢?
贾母心中悲凉,难过不已。
如今的贾家,看样子还得指着东府。
贾珍虽不成器,但蓉哥儿明显已经快成人了,再加上沈氏年轻,总能比她多看顾贾家一些年。
罢了罢了,就由他们吧!
跪祠堂,多受点教训,总比在外面被人家当猴耍的好。
贾母也是经过一些事的,知道甄太妃的人既然都挑拨到了家里,那必不会只挑拨一次的。
流言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信,就是因为信的人都是些愚人,要不然,就是那流言符合他们的利益。
二儿和王氏都是蠢的,才被人挑一次,就要跳脚闹了,再被人挑……
老太太都怀疑东府的侄媳妇会受不了,直接让人打他们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