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贾大人因为失血过多,再加上跟沈夫人说话,又伤了神和心,何院正和回春堂的陈大夫对他用针了,我们走时,他一直没醒,就是不安的很,好像睡梦里,还在惦记沈夫人。”
“沈夫人不是生孩子吗?他们又是怎么说上话的?”
“贾大人一直担心沈夫人,让人抬他进院子,想着隔窗说两句话,以安她的心,谁知道沈夫人担心他,非要下人扶着她隔窗看一眼,这一看,可不就是出事了。”
小三子把进沈柠院后,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全都说了出来。
听到贾珍、贾蓉父子自责痛悔,听到沈夫人见到儿孙后的震惊、难过以及后来隐忍的痛呼,孝穆帝的心不是没有半点触动。
生在皇家,世上最简单,最质朴的亲情,却成了天边的云,只能看不能触。
父子、母子之间的亲情里,暗含无数利益,他们每个人都身在局中,却无法破解半分。
贾珍……
灯光下,孝穆帝看到小三子在偷偷的摸眼泪,不由道:“你哭什么?”
“奴才……,奴才想到我娘了。”
小三子吓了一跳,忙道:“我娘是生弟弟的时候难产而亡。”
“噢?那你弟弟呢?”
“弟弟也没撑过三天。”
小三子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他弟弟是他亲手埋的。
就埋在母亲身边。
只是他人小力弱,挖的坑并不深。
“……赏!”
孝穆帝知道每一个进宫的太监,都曾各有苦难,倒也没问下去,“下去吧!”
“谢皇上。”
小三子咚咚咚磕了三个头,从师父刘公公的手上接过二两赏银,忙小心退出去。
“走吧!”
皇帝也站了起来。
他让人传元春到听风轩见,这一会,人大概已经到了。
宁国府误打误撞的,很为他解了不少麻烦。
但父皇……
曾经的贾敬在父皇面前,可比他有脸。
那真是把他当子侄的。
奈何太子哥哥昏头了。虽然他的所做所为,跟贾家无关,甚至贾家还帮忙快速平定了那场大乱,但父皇还是迁怒了。
贾敬没袭爵,贾珍只给了个三等威烈将军。
按理该和荣国府贾赦一样,是个一等将军的呀。
皇帝边走边叹气。
他的父皇在记恨太子和贾敬。
在这件事上,他没法置评,站在父皇这里,太子和贾敬在挑战他的权威,在质疑他的能力,枉费了他对他们的爱护、扶持,都是该死的。
在太子和贾敬这里,父皇……,曾经英明神武过,但后来是糊涂了。
至少在海禁一事上,他也是站太子哥哥和贾敬这边的。
可惜……
太子哥哥当初没办成的事,在父皇还在的时候,他也办不成。
听风轩里,晚风徐徐。
元春披了个薄薄的披风,心头很是不安。
皇上自那日后,又跟着偶遇了数次。
看着好像是她的运来了,可……元春知道,都是假的。
这是个吃人的地方。
每个人的笑容背后,都有另外一张,或者几张脸。
她也一样。
她低低的叹息一声。
“可是怨朕来迟了?”
“皇上~”
元春连忙就要行礼,却被孝穆帝一把托住,“急着找你,是有件事要问你。”
“……皇上您问。”
元春一顿。
她一直怕皇帝带着目的接近她。
因为她真的给不了什么。
虽是荣国府嫡女,可她的父亲并未袭爵,当初太上皇赏了什么官,现在还是什么官。
贾家在军中是有些话语权,但贾家一直是太上皇这边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甄太妃并未给过半点照顾。
她明白,她只要哄好了太上皇,该有的,就都有。
她不需要给贾家多大的脸。
倒是皇上这里……
元春的心跳如鼓。
她怕皇上一点弯道都不走的,跟她来直的。
入宫以来,皇上的日子过得如何,她也是知道的。
不要说她不能替贾家应承什么,就是能应承……,她也不敢!
太上皇虽然看着不管事,但宫里的,朝中的,全都心知肚明。
元春怕给贾家再惹祸。
“你觉得宁国府那边,沈夫人如何?”
大伯娘?
元春震惊,皇上怎么会问大伯娘?
敬大伯都出家了,怎么还……
“伯娘…是个很好的人。”
元春不想像别人那般,贬低自家伯娘。
伯娘没女儿,每次看到她都特别喜欢,有什么吃的玩的,都会想着她。
她在宁国府,也跟自己家一样。
甚至有时候比在自己家还快乐。
至少在自己家的时候,她一边要顾着祖母,一边还要念着母亲。
偏两人总在暗地里较着劲。
母亲总是哭,她和哥哥一生下来,就被抱到了祖母身边,害她日思夜想,几乎哭瞎了眼睛。
后来宝玉生下来也是那般,元春忍不住的,就多心疼些母亲,可隐隐的,她感觉祖母察觉了,并且很不开心。
送她进宫,换以前她去哭求几句,祖母就算不改主意,也会跟母亲明里暗里的闹几场,可那一次,她们站在了一条线上。
以家族、父母、哥哥、弟弟来说服她。
只有伯娘是心疼她的。
教她谨言慎行,教她明哲保身,教她量力而行……
她想帮她反对的。
可她身份尴尬,说了不算。
“对你很好吗?”孝穆帝温柔看着她,事实上是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表情。
“是!”
元春道:“伯娘对族中的女孩子都很好。”每一个成婚,她都会帮着做脸,给一份添妆。
曾经她的那一份特别丰厚。
伯娘还指给她看过。
“她一直想要个女儿。”
年前收到家中消息,说伯娘怀孕了。
元春看着皇上,微有紧张,“皇上,您怎么好好的,问起我伯娘了?”
“唔,你伯娘看样子是真的很喜欢女孩儿。”
孝穆帝笑道:“她不是怀孕了吗?为了给她肚里的孩儿积福,往国库捐了一笔银子,又想着家中的欠银,干脆让你伯父和哥哥,把国库的欠银全还了。”
什么?
元春震惊。
怪不得前段时间,甄太妃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原来是因为还了欠银吗?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不是应该的吗?”
“……”孝穆帝拍了拍她的手,“确实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这世上,就是有那么多人,以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当老赖。”
元春:“……”
突然好庆幸,家中的欠银还了。
虽站太上皇这边,可贾家也是真的不能得罪皇上太过。
“你只说了你大伯娘爱女孩,还没说其他的呢。”
“我伯娘一直都怜贫惜弱的很。”
皇上对伯娘似乎并无恶意,元春放心大胆了许多,“京里的慈幼局受到的捐助多,她就没往这边捐,转而给大同那边的慈幼局提供所有的吃食和衣物,曾经我还帮她理过这方面的账目。”
大同?
孝穆帝想起来了,他支应京城这边的慈幼局甚为艰难后,特意让人查了各府的慈幼局情况。
里面的事情让人触目惊心,好些个慈幼局,简直成了人贩子窝,里面好点的孩子,几乎都被卖了。
也不是没有富人捐钱捐物,而是好些慈幼局的管事手脚不干净。
整个大昭,除了江南几个慈幼局办的实在好外,北方就只有京城和大同的慈幼局没事了。
京城是因为在天子脚下,大同则是那边大大小小的将官,时不时的去关注一下。
只听说,那边的捐助是一位神秘夫人所为,倒是没想到,会是沈夫人。
孝穆帝轻轻的吁了一口气,“这件事,你敬大伯知道吧?”
“知道的。”
说到大伯,元春就没那么轻松了,“我大伯从来不管我大伯娘。”
“你大伯弃了官,沈夫人就没有诰命,你觉得她受得了众人异样的眼光吗?”
“……”
元春抿了抿嘴,“受不了也得受。”
要不然能怎么办呢?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伯娘说,她不算苦,敬大伯才是真的苦。
“这世上,人人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太子命都没了。
她大伯好歹还活着。
还能庇护家族。
元春也很清楚,宁、荣二府现在真正靠的,是那个无官无爵的敬大伯。
皇帝拍了拍她的肩,“今日风大,你早点回去。”
元春似乎比他原先以为的要好点。
“沈夫人不是生孩子吗?他们又是怎么说上话的?”
“贾大人一直担心沈夫人,让人抬他进院子,想着隔窗说两句话,以安她的心,谁知道沈夫人担心他,非要下人扶着她隔窗看一眼,这一看,可不就是出事了。”
小三子把进沈柠院后,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全都说了出来。
听到贾珍、贾蓉父子自责痛悔,听到沈夫人见到儿孙后的震惊、难过以及后来隐忍的痛呼,孝穆帝的心不是没有半点触动。
生在皇家,世上最简单,最质朴的亲情,却成了天边的云,只能看不能触。
父子、母子之间的亲情里,暗含无数利益,他们每个人都身在局中,却无法破解半分。
贾珍……
灯光下,孝穆帝看到小三子在偷偷的摸眼泪,不由道:“你哭什么?”
“奴才……,奴才想到我娘了。”
小三子吓了一跳,忙道:“我娘是生弟弟的时候难产而亡。”
“噢?那你弟弟呢?”
“弟弟也没撑过三天。”
小三子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他弟弟是他亲手埋的。
就埋在母亲身边。
只是他人小力弱,挖的坑并不深。
“……赏!”
孝穆帝知道每一个进宫的太监,都曾各有苦难,倒也没问下去,“下去吧!”
“谢皇上。”
小三子咚咚咚磕了三个头,从师父刘公公的手上接过二两赏银,忙小心退出去。
“走吧!”
皇帝也站了起来。
他让人传元春到听风轩见,这一会,人大概已经到了。
宁国府误打误撞的,很为他解了不少麻烦。
但父皇……
曾经的贾敬在父皇面前,可比他有脸。
那真是把他当子侄的。
奈何太子哥哥昏头了。虽然他的所做所为,跟贾家无关,甚至贾家还帮忙快速平定了那场大乱,但父皇还是迁怒了。
贾敬没袭爵,贾珍只给了个三等威烈将军。
按理该和荣国府贾赦一样,是个一等将军的呀。
皇帝边走边叹气。
他的父皇在记恨太子和贾敬。
在这件事上,他没法置评,站在父皇这里,太子和贾敬在挑战他的权威,在质疑他的能力,枉费了他对他们的爱护、扶持,都是该死的。
在太子和贾敬这里,父皇……,曾经英明神武过,但后来是糊涂了。
至少在海禁一事上,他也是站太子哥哥和贾敬这边的。
可惜……
太子哥哥当初没办成的事,在父皇还在的时候,他也办不成。
听风轩里,晚风徐徐。
元春披了个薄薄的披风,心头很是不安。
皇上自那日后,又跟着偶遇了数次。
看着好像是她的运来了,可……元春知道,都是假的。
这是个吃人的地方。
每个人的笑容背后,都有另外一张,或者几张脸。
她也一样。
她低低的叹息一声。
“可是怨朕来迟了?”
“皇上~”
元春连忙就要行礼,却被孝穆帝一把托住,“急着找你,是有件事要问你。”
“……皇上您问。”
元春一顿。
她一直怕皇帝带着目的接近她。
因为她真的给不了什么。
虽是荣国府嫡女,可她的父亲并未袭爵,当初太上皇赏了什么官,现在还是什么官。
贾家在军中是有些话语权,但贾家一直是太上皇这边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甄太妃并未给过半点照顾。
她明白,她只要哄好了太上皇,该有的,就都有。
她不需要给贾家多大的脸。
倒是皇上这里……
元春的心跳如鼓。
她怕皇上一点弯道都不走的,跟她来直的。
入宫以来,皇上的日子过得如何,她也是知道的。
不要说她不能替贾家应承什么,就是能应承……,她也不敢!
太上皇虽然看着不管事,但宫里的,朝中的,全都心知肚明。
元春怕给贾家再惹祸。
“你觉得宁国府那边,沈夫人如何?”
大伯娘?
元春震惊,皇上怎么会问大伯娘?
敬大伯都出家了,怎么还……
“伯娘…是个很好的人。”
元春不想像别人那般,贬低自家伯娘。
伯娘没女儿,每次看到她都特别喜欢,有什么吃的玩的,都会想着她。
她在宁国府,也跟自己家一样。
甚至有时候比在自己家还快乐。
至少在自己家的时候,她一边要顾着祖母,一边还要念着母亲。
偏两人总在暗地里较着劲。
母亲总是哭,她和哥哥一生下来,就被抱到了祖母身边,害她日思夜想,几乎哭瞎了眼睛。
后来宝玉生下来也是那般,元春忍不住的,就多心疼些母亲,可隐隐的,她感觉祖母察觉了,并且很不开心。
送她进宫,换以前她去哭求几句,祖母就算不改主意,也会跟母亲明里暗里的闹几场,可那一次,她们站在了一条线上。
以家族、父母、哥哥、弟弟来说服她。
只有伯娘是心疼她的。
教她谨言慎行,教她明哲保身,教她量力而行……
她想帮她反对的。
可她身份尴尬,说了不算。
“对你很好吗?”孝穆帝温柔看着她,事实上是不放过任何一丝一毫的表情。
“是!”
元春道:“伯娘对族中的女孩子都很好。”每一个成婚,她都会帮着做脸,给一份添妆。
曾经她的那一份特别丰厚。
伯娘还指给她看过。
“她一直想要个女儿。”
年前收到家中消息,说伯娘怀孕了。
元春看着皇上,微有紧张,“皇上,您怎么好好的,问起我伯娘了?”
“唔,你伯娘看样子是真的很喜欢女孩儿。”
孝穆帝笑道:“她不是怀孕了吗?为了给她肚里的孩儿积福,往国库捐了一笔银子,又想着家中的欠银,干脆让你伯父和哥哥,把国库的欠银全还了。”
什么?
元春震惊。
怪不得前段时间,甄太妃对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原来是因为还了欠银吗?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不是应该的吗?”
“……”孝穆帝拍了拍她的手,“确实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这世上,就是有那么多人,以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当老赖。”
元春:“……”
突然好庆幸,家中的欠银还了。
虽站太上皇这边,可贾家也是真的不能得罪皇上太过。
“你只说了你大伯娘爱女孩,还没说其他的呢。”
“我伯娘一直都怜贫惜弱的很。”
皇上对伯娘似乎并无恶意,元春放心大胆了许多,“京里的慈幼局受到的捐助多,她就没往这边捐,转而给大同那边的慈幼局提供所有的吃食和衣物,曾经我还帮她理过这方面的账目。”
大同?
孝穆帝想起来了,他支应京城这边的慈幼局甚为艰难后,特意让人查了各府的慈幼局情况。
里面的事情让人触目惊心,好些个慈幼局,简直成了人贩子窝,里面好点的孩子,几乎都被卖了。
也不是没有富人捐钱捐物,而是好些慈幼局的管事手脚不干净。
整个大昭,除了江南几个慈幼局办的实在好外,北方就只有京城和大同的慈幼局没事了。
京城是因为在天子脚下,大同则是那边大大小小的将官,时不时的去关注一下。
只听说,那边的捐助是一位神秘夫人所为,倒是没想到,会是沈夫人。
孝穆帝轻轻的吁了一口气,“这件事,你敬大伯知道吧?”
“知道的。”
说到大伯,元春就没那么轻松了,“我大伯从来不管我大伯娘。”
“你大伯弃了官,沈夫人就没有诰命,你觉得她受得了众人异样的眼光吗?”
“……”
元春抿了抿嘴,“受不了也得受。”
要不然能怎么办呢?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伯娘说,她不算苦,敬大伯才是真的苦。
“这世上,人人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太子命都没了。
她大伯好歹还活着。
还能庇护家族。
元春也很清楚,宁、荣二府现在真正靠的,是那个无官无爵的敬大伯。
皇帝拍了拍她的肩,“今日风大,你早点回去。”
元春似乎比他原先以为的要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