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八个月就生了,是不是她家又闹什么幺蛾子了。”
罗永这几年一直在青松书院读书,沈霁跟他的关系不近,但这种事情他要打听一定能打听得到,要不然于氏也不能知道黄金珠的事。
“她家那个张姨娘是个不讲理的,听说生了儿子之后就更是蛮横。黄金珠平日里镇得住她倒还好,只是她那一胎听说是怀得不好,等月份一大精力就越发不济。”
本来张氏一个没读过书甚至连字都不认识的女人,觉得自己生了儿子就能仗势并不出奇。再说她一直都在容县家里,黄金珠则跟着罗永在岳州,两边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想闹也闹不起来。
可随着黄金珠月份越来越大,罗永就以她精力不济管不了家中诸事做借口,把张氏给接了来。两人本就不睦,一个屋檐下住着怎么可能相安无事。
“究竟发生了什么,罗家不说外人也不知道具体的,总之就是黄金珠被那张氏气得早产。她在产房里难产,外边罗永和那张氏没良心,一个劲的拉着稳婆说不保大的保小的。”
或许是到那一刻黄金珠才恍然大悟自己到底干了什么,原本因为这一胎怀得艰难瘦得只剩一把骨的女子,也不知道哪里生出来的一股劲儿。
死死攥住接生婆的手,让她必须大小都保下来,要是实在没法子那就保大不保小。
要是听了外面罗家的话保了小的,除非把这产房里她的丫鬟奶娘全都打死,但凡还留了一个活口,她就要自己的陪嫁把这事传回黄家,告诉黄家自己想活不想死,是罗永和张氏害死的自己。
张氏不过一个村妇,罗永也不是个有大出息的,隔着一道门听着黄金珠嘶声力竭的嚎叫,一时之间也都不敢做声了。
“最后孩子生下来,黄金珠的命也保住了,只是两人的日子是彻底过不下去了。
她身边的丫鬟连夜回黄家把这事给说了,她弟弟黄金宝带着家里的家丁和护院来了府城,连月子都没坐就把他姐和黄金宝生的那小闺女给接回去了。”
“事情当时闹得挺大,她被黄金宝接回家那天,我让沈霁带我一起去送了送。看着她那张蜡黄瘦削的脸,我就觉着人这辈子怎么就这么难,这么脆弱。”
于氏见了黄金珠忍不住心中感慨,一是觉得人世无常她不能委屈了自己,二也是觉得人心难测,自己不能真把沈霁大撒手,让他一个人来京城。
“这不我就跟来了,我也知道便是我跟来了,这男人要变心还是会变心。可我自己不像傻子一样守在家里带着孩子眼巴巴的等着,我心里就舒服了。”
第94章
谢九九怔怔地看向于氏,良久没说话。她心头翻滚的情绪如同熔浆灼烧,心里有千头万绪的话要问,可话到了嘴边又觉得说什么都是无用。
她甚至有些想象不到,当年那个黄家金铺骄傲得跟个小孔雀一样的黄金珠,该经历了多少磋磨苦难才能变成于氏嘴里蜡黄枯瘦,眼眸深陷连说话都费劲儿的妇人。
“别哭了,我去送她的时候她认出我来了。还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你带句话,你快别哭了我才好把话说与你听。”
“我没哭,我哭什么啊。”
谢九九想说我才不哭,当年不管是黄金珠成亲前还是成亲之后,自己跟她不晓得叮嘱过多少回,这世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有命在,什么都有可能。没命在,万事皆休。
吃的穿的、好日子前程、一花一木斗转星移,都得活着才能吃着看着。十几二十年前,容县的临泽楼就不如现在的大,这都是后来找了能工巧匠又扩了一遍,才有如今的气派。
又比如潭州的八方楼和京城的关家与杨府,若不是亲眼所见,谢九九都想不出来北地没临着大河大户的地界,怎么能在自己家里引活水修出那么大个人工湖来。
还有那日冰嬉,女主子们坐在冰床上玩过之后,又有家中少爷们带着家丁护院组了队伍,穿上冰刀上湖面打冰球。
北方人身胚子是比南方人壮,好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撞在一起,谢九九隔得老远都能听到骨肉闷闷碰在一起的声音,看着唬人得很。
这些东西说起来不算什么,可谢九九就想要经历经历,吃过看过见识过,才不枉费来人间走这一趟。
“都只活这几十年,我们女人不能封官拜相也就罢了,如何连命都这般不值钱,凭什么呢。”
“你别生气了,黄娘子知道你的心思。”
谢九九这话若放在以前,于氏顶多认同一半。循规蹈矩读着女戒女则长大的于氏,虽觉得谢九九话说得有道理,但在她心里操持家务,伺候公婆教养孩子,还是更重要些。
甚至对于女子生产一事,若是丈夫夫家对自己好,孩子总归是比自己更重要些。
可如今亲眼看见黄金珠那个样子了,再加上这一路从岳州到京城,哪怕赶路赶得头昏脑涨水土不服,却也还是见过了许多以前从不曾见过的,吃过了自出生起就从来没吃过的。
还有这鹅毛大雪千里冰封,不亲自到这北地走一趟,光看书里写的又如何能想象得出来。
于氏还记得路上她和沈霁遇着一场雪,被迫在驿站停了两天。
那两天自己在驿站里也不着急,看着洋洋洒洒一片一片似浮毛的大雪,她这才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个什么景象。
自己在岳州也见过雪,但顶多也只是像盐粒那样,要凑近了使劲儿看,才能看出来小小一朵雪花晶莹剔透。
“她说她没力气也没时间给你写信,说你不要怪她这几年不听劝,还要次一次拿罗永的事让你为难,她就是知晓你舍不得她吃苦,才每次都应下来的。”
“她脑子有病吧,这千里迢迢的就让你给我带这话,难不成就没一句好话说给我听听。”
黄金珠扯着自己给她做大旗这还要她来表白?自己又不是个傻子还能不知道。做朋友嘛就是这样的,她好的时候自己喜欢,她不好的时候自己不喜欢,可不喜欢难道还能真不管了?
“有好话有好话,这不是还没说到嘛。”
于氏起身绕过炕几坐到谢九九身边,拿出帕子给她把哭得乱七八糟的眼泪给擦了,“她还说这次没死,以后也不会死了。”
“还说京城好,你来了就别回去。等她把身子养好孩子养好,到时候也到京城来找咱们。”
“真的?”
谢九九一听这话,刚刚还哭得一抽一抽,扭脸就乐了。“她早该来,于姐姐你知不知道咱们那儿好些时兴的布料和花纹样式,都是京城
已经过时了的。”
“我带来的好些衣裳首饰好多都要重新改,等过完十五咱们一起去铺子里逛一逛,别到时候你家沈相公都中了进士了,咱们于娘子戴的首饰却见不得人,那如何能行。”
黄金珠能说出这样的话,谢九九就知道她的心气儿已经回来了。往后不管她是不是真的会来京城,这日子她肯定能过得下去。
山长路远,至亲好友都难免有相隔千里数年不能见的时候。经历了分家赴京的谢九九,对这些事已经很难再悲春伤秋的难过了。
而另一边阿满的屋子里,三个孩子则还不知道难过发愁是什么东西。
“清姐姐,你看这个。”
阿满把自己早就偷偷放好的匣子打开,里面的东西很杂。有漆盒装的胭脂,有仿生的绢花,还有一扎颜色鲜艳又正的头绳,和一块阿满一只手就能攥紧的小小玉牌。
“都是我给姐姐留下来的,这个是路上买的,其余的都是我去舅爷家里做客,他们送了我,我觉得这些东西姐姐也会喜欢,留给姐姐的。”
谢九九告诉过女儿,想阿奶舅舅和小姨他们了,就可以给他们写信。还说了从京城到岳州到容县送一封信要多少钱。
最快的找专门南来北往的信使,一封信三百文,捎带的东西多一点儿都得加钱。慢一些的,一封信二百文,还能捎带一个重量大小都有限制的小包袱。
最慢的,也是风险最大的,便是把信托给去岳州的商队。因为是顺路捎带,所以价格一般最贵也就一百文了。
但行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最长,人家一路往南说不定就在哪个府城停留下来,一停就是十几二十天。等信真正送到地方,往往都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
“我没那么多铜板,又不想清姐姐那么久才收到东西,就把这些都攒下来,等攒到够信使说的那个小包袱那么多了,再一起寄给你。”
“现在好了,清姐姐你来了咱们给信使的钱就省下了,等过两日咱们拿这个钱出去买泥人儿吧,京城的泥人比家里的好,看着跟真的一样。”
才四岁的小丫头片子就已经知道怎么样最划算了,听得沈清蘅一愣一愣的。
“你待我的心我当然知道,怎么会怪你没给我写信。”沈清蘅认真小心地把匣子收下,又从荷包里掏出几朵干花,“我们跟着爹娘赶路太急了,没地方买东西。”
罗永这几年一直在青松书院读书,沈霁跟他的关系不近,但这种事情他要打听一定能打听得到,要不然于氏也不能知道黄金珠的事。
“她家那个张姨娘是个不讲理的,听说生了儿子之后就更是蛮横。黄金珠平日里镇得住她倒还好,只是她那一胎听说是怀得不好,等月份一大精力就越发不济。”
本来张氏一个没读过书甚至连字都不认识的女人,觉得自己生了儿子就能仗势并不出奇。再说她一直都在容县家里,黄金珠则跟着罗永在岳州,两边隔着这么远的距离,想闹也闹不起来。
可随着黄金珠月份越来越大,罗永就以她精力不济管不了家中诸事做借口,把张氏给接了来。两人本就不睦,一个屋檐下住着怎么可能相安无事。
“究竟发生了什么,罗家不说外人也不知道具体的,总之就是黄金珠被那张氏气得早产。她在产房里难产,外边罗永和那张氏没良心,一个劲的拉着稳婆说不保大的保小的。”
或许是到那一刻黄金珠才恍然大悟自己到底干了什么,原本因为这一胎怀得艰难瘦得只剩一把骨的女子,也不知道哪里生出来的一股劲儿。
死死攥住接生婆的手,让她必须大小都保下来,要是实在没法子那就保大不保小。
要是听了外面罗家的话保了小的,除非把这产房里她的丫鬟奶娘全都打死,但凡还留了一个活口,她就要自己的陪嫁把这事传回黄家,告诉黄家自己想活不想死,是罗永和张氏害死的自己。
张氏不过一个村妇,罗永也不是个有大出息的,隔着一道门听着黄金珠嘶声力竭的嚎叫,一时之间也都不敢做声了。
“最后孩子生下来,黄金珠的命也保住了,只是两人的日子是彻底过不下去了。
她身边的丫鬟连夜回黄家把这事给说了,她弟弟黄金宝带着家里的家丁和护院来了府城,连月子都没坐就把他姐和黄金宝生的那小闺女给接回去了。”
“事情当时闹得挺大,她被黄金宝接回家那天,我让沈霁带我一起去送了送。看着她那张蜡黄瘦削的脸,我就觉着人这辈子怎么就这么难,这么脆弱。”
于氏见了黄金珠忍不住心中感慨,一是觉得人世无常她不能委屈了自己,二也是觉得人心难测,自己不能真把沈霁大撒手,让他一个人来京城。
“这不我就跟来了,我也知道便是我跟来了,这男人要变心还是会变心。可我自己不像傻子一样守在家里带着孩子眼巴巴的等着,我心里就舒服了。”
第94章
谢九九怔怔地看向于氏,良久没说话。她心头翻滚的情绪如同熔浆灼烧,心里有千头万绪的话要问,可话到了嘴边又觉得说什么都是无用。
她甚至有些想象不到,当年那个黄家金铺骄傲得跟个小孔雀一样的黄金珠,该经历了多少磋磨苦难才能变成于氏嘴里蜡黄枯瘦,眼眸深陷连说话都费劲儿的妇人。
“别哭了,我去送她的时候她认出我来了。还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你带句话,你快别哭了我才好把话说与你听。”
“我没哭,我哭什么啊。”
谢九九想说我才不哭,当年不管是黄金珠成亲前还是成亲之后,自己跟她不晓得叮嘱过多少回,这世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命更重要。
有命在,什么都有可能。没命在,万事皆休。
吃的穿的、好日子前程、一花一木斗转星移,都得活着才能吃着看着。十几二十年前,容县的临泽楼就不如现在的大,这都是后来找了能工巧匠又扩了一遍,才有如今的气派。
又比如潭州的八方楼和京城的关家与杨府,若不是亲眼所见,谢九九都想不出来北地没临着大河大户的地界,怎么能在自己家里引活水修出那么大个人工湖来。
还有那日冰嬉,女主子们坐在冰床上玩过之后,又有家中少爷们带着家丁护院组了队伍,穿上冰刀上湖面打冰球。
北方人身胚子是比南方人壮,好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撞在一起,谢九九隔得老远都能听到骨肉闷闷碰在一起的声音,看着唬人得很。
这些东西说起来不算什么,可谢九九就想要经历经历,吃过看过见识过,才不枉费来人间走这一趟。
“都只活这几十年,我们女人不能封官拜相也就罢了,如何连命都这般不值钱,凭什么呢。”
“你别生气了,黄娘子知道你的心思。”
谢九九这话若放在以前,于氏顶多认同一半。循规蹈矩读着女戒女则长大的于氏,虽觉得谢九九话说得有道理,但在她心里操持家务,伺候公婆教养孩子,还是更重要些。
甚至对于女子生产一事,若是丈夫夫家对自己好,孩子总归是比自己更重要些。
可如今亲眼看见黄金珠那个样子了,再加上这一路从岳州到京城,哪怕赶路赶得头昏脑涨水土不服,却也还是见过了许多以前从不曾见过的,吃过了自出生起就从来没吃过的。
还有这鹅毛大雪千里冰封,不亲自到这北地走一趟,光看书里写的又如何能想象得出来。
于氏还记得路上她和沈霁遇着一场雪,被迫在驿站停了两天。
那两天自己在驿站里也不着急,看着洋洋洒洒一片一片似浮毛的大雪,她这才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个什么景象。
自己在岳州也见过雪,但顶多也只是像盐粒那样,要凑近了使劲儿看,才能看出来小小一朵雪花晶莹剔透。
“她说她没力气也没时间给你写信,说你不要怪她这几年不听劝,还要次一次拿罗永的事让你为难,她就是知晓你舍不得她吃苦,才每次都应下来的。”
“她脑子有病吧,这千里迢迢的就让你给我带这话,难不成就没一句好话说给我听听。”
黄金珠扯着自己给她做大旗这还要她来表白?自己又不是个傻子还能不知道。做朋友嘛就是这样的,她好的时候自己喜欢,她不好的时候自己不喜欢,可不喜欢难道还能真不管了?
“有好话有好话,这不是还没说到嘛。”
于氏起身绕过炕几坐到谢九九身边,拿出帕子给她把哭得乱七八糟的眼泪给擦了,“她还说这次没死,以后也不会死了。”
“还说京城好,你来了就别回去。等她把身子养好孩子养好,到时候也到京城来找咱们。”
“真的?”
谢九九一听这话,刚刚还哭得一抽一抽,扭脸就乐了。“她早该来,于姐姐你知不知道咱们那儿好些时兴的布料和花纹样式,都是京城
已经过时了的。”
“我带来的好些衣裳首饰好多都要重新改,等过完十五咱们一起去铺子里逛一逛,别到时候你家沈相公都中了进士了,咱们于娘子戴的首饰却见不得人,那如何能行。”
黄金珠能说出这样的话,谢九九就知道她的心气儿已经回来了。往后不管她是不是真的会来京城,这日子她肯定能过得下去。
山长路远,至亲好友都难免有相隔千里数年不能见的时候。经历了分家赴京的谢九九,对这些事已经很难再悲春伤秋的难过了。
而另一边阿满的屋子里,三个孩子则还不知道难过发愁是什么东西。
“清姐姐,你看这个。”
阿满把自己早就偷偷放好的匣子打开,里面的东西很杂。有漆盒装的胭脂,有仿生的绢花,还有一扎颜色鲜艳又正的头绳,和一块阿满一只手就能攥紧的小小玉牌。
“都是我给姐姐留下来的,这个是路上买的,其余的都是我去舅爷家里做客,他们送了我,我觉得这些东西姐姐也会喜欢,留给姐姐的。”
谢九九告诉过女儿,想阿奶舅舅和小姨他们了,就可以给他们写信。还说了从京城到岳州到容县送一封信要多少钱。
最快的找专门南来北往的信使,一封信三百文,捎带的东西多一点儿都得加钱。慢一些的,一封信二百文,还能捎带一个重量大小都有限制的小包袱。
最慢的,也是风险最大的,便是把信托给去岳州的商队。因为是顺路捎带,所以价格一般最贵也就一百文了。
但行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最长,人家一路往南说不定就在哪个府城停留下来,一停就是十几二十天。等信真正送到地方,往往都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
“我没那么多铜板,又不想清姐姐那么久才收到东西,就把这些都攒下来,等攒到够信使说的那个小包袱那么多了,再一起寄给你。”
“现在好了,清姐姐你来了咱们给信使的钱就省下了,等过两日咱们拿这个钱出去买泥人儿吧,京城的泥人比家里的好,看着跟真的一样。”
才四岁的小丫头片子就已经知道怎么样最划算了,听得沈清蘅一愣一愣的。
“你待我的心我当然知道,怎么会怪你没给我写信。”沈清蘅认真小心地把匣子收下,又从荷包里掏出几朵干花,“我们跟着爹娘赶路太急了,没地方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