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要是自己还没过门就先让丈夫
  和明明说好了留在家里招赘的大姑子分了家,不管这个家怎么分,她都觉得这事办得不义道!
  “田婆婆,强逼着人家分家的事我不干。
  谢家那个老二我托人打听过了,听说人模样不错性情也好。他家要是觉得我这人还行,这门亲就继续往下谈,这是我的草贴您老拿了去。”
  “但分家的事,烦请婆婆帮我跟谢家大娘子和他家二少爷说清楚,分家不分家我绝不干涉也绝不强逼。我进了门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日子,别为了这事伤了他们姐弟之间的情分。”
  张桂兰这话说得通情达理,但她也知道现在说这话晚了。
  自家亲娘抛出去分家的事,人家那边也应承下来。现在又说不要人家分家了,说不定人家家里关上门,为了这事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只是晚了也得说,她一把按住刘氏还要说话的打算,“娘,这人这家我看上了,愿意嫁。千万别再替我做主要这要那了,这一家不成,下一家我能看上的在哪儿,且还不知道呢。”
  本来说得好好的两家人,一天的功夫就都变了卦,也不知道之前非要提出这般为难人的要求做什么。
  哪怕是田婆子这样被刁难惯了的媒婆,脸上也免不了挂了几分不乐意。
  “田婆婆,您老也别嫌我家出尔反尔麻烦,这是嫁人又不是卖大白菜,现在说清楚到时候嫁过去了再后悔是不是晚了。”
  张桂兰今年十六了,张家世代习武,她那身板子像她爹骨架子就大,从小又娇生惯养粗一看是有些丰腴。
  但好在她也从小就练武,并不是个虚胖的。身上手上有劲儿得很,连说话都中气十足,她这般爽朗的劝说田婆子,田婆子还真忍不住笑了一下。
  但笑一下有什么用,等从张家出来坐着滑竿一路再到谢家,田婆子真是再怎么提气也笑不出来了。
  一家借口外甥女病了回乡养病,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说亲一事自然作罢。黄娟明知道这是借口却也不好多问,只能强笑着附和说这是没缘分,没法子的事。
  在她心里,其实更满意何县丞家的外甥女,毕竟黄海还在衙门里,人家舅舅又是县丞。真把九九和女婿分出去了,儿子有什么事不方便跟姐姐姐夫商量,不是还能找何县丞。
  另一家倒是看中了谢文济,但是是人家姑娘自己看中的。这做派未免太不矜持了些,还有她说的那些话本是句句在理,可听在黄娟耳朵里就怎么听都刺耳。
  那姑娘是道义了,可这桩事情里不忠不义的又是谁?黄娟知道人家不清楚自家的矛盾到底如何,心里还是觉得怄得慌,她都不知道这些日子自己闹来闹去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那?那这个家就暂且不分了?”
  黄娟没了‘为儿子好’这股劲在心口顶着,死活要分家的打算也就散了大半。她看向江妈妈,江妈妈自然是一万个愿意。
  一直坐在旁边没出声的谢文济却开口打断,“田婆婆,张家姑娘能说出这番话,我属实没想到。这门亲事还请婆婆多为我费心,要是能成您老这辈子的保媒鞋我都包了。”
  “只一件事还得您抽空替我走一趟,就是得告诉张家姑娘,我和我姐这个家是一定要分的,烦请她不要把这件事挂在心上。
  树大分枝本是常理,我与我姐之间半分嫌隙矛盾,便是分了家也是为了过得更好。您多替我美言几句,我想张家姑娘定能明白我的心意。”
  第71章
  黄娟听儿子一口咬定了说要分家,还要在成亲之前就把这个家给分了,顿时憋得满脸通红,紧跟着便发出一声堪称凄厉的嚎哭,把隔壁邻居家的狗都惊着了。
  有好事的大娘过来敲门,老吴叔隔着门缝摆摆手,只说是小事小事不叫那几个热心肠的大娘们进来。
  田婆子来回话,谢九九本留在前院没往后面来。这会儿听见黄娟的哭声过来,谢文济才把事情原委前后跟她说清楚了。
  黄娟见女儿过来,本能的就要跟谢九九告状。话到了嘴边才想起来这事被自己来回折腾的就是谢九九,便又悻悻住了嘴。
  见事情不对,田婆子早趁着没人在意的时候走了,就留下一家子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黄娟哭得伤心。谢文济抬胳膊肘戳了谢九九两下,示意她赶紧说话。
  “娘,别哭了。这事我和老二说定了就没得改,分家是您提的,现在我们如了您的愿您又不愿意了。”
  其实成亲没成亲,对于谢九九和黄娟这对母女来说是有区别的。
  当年裴元没进门之前,谢九九也老是这么没轻没重的跟黄娟说话。后来成了亲反而好了许多,就连江妈妈和陈妈妈也都说咱们九九这成了亲就是不一样,脾气都没以前那么冲了。
  刚开始的时候黄娟也觉得这样挺好,后来慢慢回过味儿来,这不是大女儿懂事了脾气变好了,而是能让谢九九没轻没重的那个人,从亲娘变成了丈夫。
  有几次黄娟看着谢九九因为一点小事非要跟裴元较劲儿的那个样子,嘴上说着小夫妻不吵不亲近由着他们去,但心里不是一点儿酸劲儿都没有。
  女儿不嫁人留在家里招赘,其实跟嫁人是一样的。成了家丈夫和孩子就成了最亲近的人,自己这个亲娘倒是要退上半步了。
  这话黄娟只敢放在心里嘀咕,跟谁也不曾说过。
  现在看着眼前跟自己挺腰子较劲儿的女儿,黄娟好似也没那么生气,反而收了哭嚎的声儿,抬头去看女儿:“你先说说,这个家你想怎么分。”
  分家这种事,要说麻烦自然是这世上头等的麻烦。要说容易其实也没那么难,只看分家的人是不是真的想分家罢了。
  谢九九本就不是迂腐不知变通之人,昨天白天谢文济说过那些话想明白了,晚上谢九九把他叫到前院书房,姐弟两个关上门把怎么分家给商量好了。
  “云客来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我没嫁人是招的女婿,按道理该一人一半。”
  “但一个饭庄里两个主事的东家是祸根,不能这么办。所以容县的云客来留给文济,这几年云客来赚的银子我七他三。”
  有些事在气头上自然没法说,等气过了,大俗人一个的谢九九才不会让自己吃亏。
  这几年的云客来的生意一年好过一年,去年年底盘账,把所有的成本开支连同自己拿的二百两工钱剔除,谢家还能赚八百两。
  要知道这八百两只是七成的利,要是加上分给潘掌柜和秦娘子的那三成,云客来一年能赚一千二百两白银。
  现在的云客来不是当年那个苟延残喘苦苦维持的饭庄了,就是府城开饭馆的又有谁不知道容县有个云客来。这么个金饽饽留给老二,自己多拿银子不过分。
  “七成?”
  “娘,您别着急啊,还没分完呢。”
  黄娟以为最一碗水端平的分家是姐弟两个一人一半,她没想到一直把这个家放在心坎上,一心一意为这个家谋划的大女儿一张嘴就要去这几年云客来七成的利。
  “在商言商,云客来怎么说也是祖父辈儿就做起来的招牌,至今也有几十年了,光是这块招牌也值不少银子吧。”
  谢九九自然不可能把云客来带走,但是她从家里分出去总不能以后就守着分的这点银子过日子。
  况且文济说的没错,要是裴元考中举人去京城国子监读书,自己跟过去难道每天就待在家里带着阿满,眼巴巴的盼着裴元从国子监回来?
  谢九九没过过那样的日子,她觉得自己过不来那样的日子。自己又没有别的本事,唯一能做的还不是开饭馆。
  以前听来云客来吃饭的客人说,京城也有岳州人开的饭馆,只不过味道不怎么样,不如山东、山西两地的掌柜生意做得旺。
  谢九九当时就留了心,现在要分家了这件事自然得提前商量好。
  “云客来的招牌我也能用,到时候我带潘掌柜
  和大头走,秦娘子和老韩留在云客来继续支应。我保证不在容县再开第二家云客来,但出了容县,云客来的生意怎么做我说了算。”
  黄娟原本想的是女儿继续打理云客来,儿子成亲之后继续专心读书,谁承想谢九九打的主意竟是要另立门户另做一个云客来。
  “你不在县城,你要到哪里去。”
  “娘,裴元还要继续考试的,您忘了吗。”
  “要是不分家,裴元考到哪儿,或是日后去哪里做官,我是准备带着咱们一家子走的,要不然我不会把云客来的利那么容易就分给潘掌柜和秦娘子。现在要分家,就是另外一个打算了。”
  “那潘掌柜和大头都走了,谁来做云客来的掌柜。”
  “老二啊,他刚接受难道就想跟我这样做个甩手掌柜?想什么呢。”
  “他?他不行,他还小呢。再说……”
  “娘,我当年成亲以后去云客来当掌柜,也是十七。”
  “娘,这事我跟我姐商量好了。我姐也不是马上就走,等家分完了我就跟着我姐去云客来学,我不说学得多好,至少不被外人哄了骗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