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从京城出发之前,关如璋专门去了一趟吏部考功清吏司,找到了裴家二老爷的大计考评,明年就要满七十按道理必须要致仕的裴通判得的考评不过一个中下。
再要升迁是绝无可能,能安安稳稳在通判的位置上致仕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本朝的官员六十岁以后大多调到闲职上养老,裴二老爷一直想要自留在高州做通判,还不是因为子孙后代不争气。
裴老三的大哥是个举人,前些年考进士连着考了十年没考上,才凭借亲爹的关系在高州隔壁的府城底下的县城,谋了个县丞的官职。
那地方虽不归高州管,地理位置却是跟高州治下的县城紧挨着。说到底裴家二房的大爷这些年小日子过得滋润,还是因为有亲爹的庇护。
老二连举人都没考上,就在高州治下的一个县城里做了户房的书吏,因管理钱粮、田赋册籍油水颇重,要是哪天裴家二老爷致仕回乡,恐怕他连一个书吏的位置都保不住。
至于裴老三?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家里三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眼看着整个二房要家道中落,突然关如琅抛出这么个胡萝卜出来,蒋氏和燕氏都一定会答应。
不光会答应,以后的日子还会尽力约束裴老三不给裴元和谢家找麻烦,只有这样等到裴家真有求到关家的时候,关家才会真的搭
把手。
所以当关如琅抛出这么个诱人的大饼之后,蒋氏便死死攥住裴老三的胳膊,手掐在他手臂上不让他再说话。
已经老迈得满头银发的燕氏则从关如琅点点头,“关大人大义,关氏这些年在府城过得不算好,是老身放纵儿子所致,要说算钱实属不必。”
“我儿子是花了银钱,关氏这些年白白浪费的青春年华却也不是一文不值。只盼日后我家儿郎真有幸去京城赶考,遇上了难处大人拉扯一把,就千恩万谢了。”
“一码归一码,我说出口的话自然算数。银子不好算就不算,这匣子里拢共一万两银票,老夫人收下,今日出了这个门,往后您家三爷在外面该怎么说,不必我再多言。”
“好,既然关大人给了,那老身就收下了。”燕氏知道,自己不收关如琅不放心,收了银子以后自家三儿子跟关氏和裴元就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不知关大人何时……”
:=
“老太太,时辰不早了,今日就到这儿吧。”
关如琅又怎么会跟裴家的人说自己什么时候走,燕氏做主收下这匣子银票,关令仪和裴元就跟他裴老三再没有半分瓜葛了。
至于坊间如何传言,如何说关氏和裴元这一出是掩耳盗铃都不重要。只要能把裴元从裴老三身上撕扯开,让他不敢动不动就拿自己是裴元亲身父亲来摆谱,其余的都是小事。
裴老三亲眼看着母亲收下银票,整个人都颓了下来。
在他心里关氏就是这辈子都得依附自己才能活下去的一个小小外室,裴元这个儿子也是一样。
过继出去了又如何,人伦法理摆在这里,自己这个当老子的哪天不痛快了,就能整治得裴元乖乖听他这个老子的话。
现在呢,几十年闹了个鸡飞蛋打。裴元这个儿子人人都知道是自己的,偏偏过了今日就再不能提了。关氏?关氏他是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以前只觉得关氏那副大家闺秀的做派能极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刻才发现这玩意儿跟自己压根没关系,这么些年人家看自己恐怕就像看个小丑一般。
关氏与弟弟相认,裴元又彻底跟裴老三断了亲,自然是件大喜事。
送走裴老三一家子,关如琅没有再跟黄大舅回去,晚上就歇在谢家前院的客房里。裴元回来了,关如琅又是亲舅舅,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谢芝娘把后院的东厢房腾出来给关氏,抱着枕头被子去跟黄娟一起睡,家里能住的地方正正好好够分,关家几个管事则带着人主动回客栈去。
虽说是住在谢家,但关氏这一晚睡得格外踏实安心。外院有儿子和亲弟弟,哪怕是在别人家做客,她也觉得比府城的小院子强百倍。
关如琅就更是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出门前心里还想着说今年不能在府里过中秋到底不美,现在只觉得能在这小小的宅院里跟姐姐一起过中秋,着实是一件喜事。
该睡着的都睡着了,睡不着的自然还醒着。
前院东厢里裴元和谢九九坐在卧房的罗汉床上,一人占了一边中间隔了个小方几,两人都冷着脸。
裴元大半个身子都侧向一边背对着谢九九,谢九九叉着腰拧着跨没好气地瞪着裴元不说话,两人分明就是已经吵过一架了。
第47章
明明今天都是好事情,小夫妻又是正经的小别胜新婚,怎么就莫名其妙吵起来,两人心里也是一个比一个更冤枉。
晚饭摆在后院,一大家子人加上关如琅带来的人,干脆把饭都摆在院子里。
三大桌本地特色土菜加上谢九九把谢德昌存了好些年的酒也挖出来三坛子,人人都夸谢家这手艺好,关如琅更是连着说了两次,要是这手艺去京城开个岳州菜馆,一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话谢九九没接茬,黄娟和谢文济都当做没听见。
谢芝娘偷偷喝了谢九九酒杯里的酒已经成了一只小醉猫儿,只会趴在黄娟腿上傻笑,一点儿也看不出她平时是一个总板着脸一本正经的小姑娘。
倒是关氏因为处理好了自己和儿子的事,对岳州一点不舍之情都没有。见谢九九不提以后去不去京城的话,便不动声色接过弟弟的话茬,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回京。
当着裴家人的面不好说话,现在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过完中秋天气就该冷下来了,京城虽不至于像辽东那样冷得邪乎,但从容县走水路和官道交替,最快也要一个月余才能到。
最好是过完中秋能尽快上路,争取十月之前到京城。往年京城的初雪都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裴元到了京城总要待上半个月,亲眼看着关令仪在关家确实过得不错,他才能回来。
“到时候元哥儿陪着姐姐住半个月,趁着京城没下雪就得往回赶,那时候运河没上冻还能走,顺利的话年前能到家。”
明年二月裴元要下场考试,赶在年前回来修整一段时间,把状态调整过来才好上考场。容县乃至岳州在关如琅眼里都太偏僻了,这个外甥不能一辈子待在这里。
关如琅方才提起去京城开店也不是妄言,现在外甥去不了京城但不代表以后去不了。
谢家现在和和美美是真,但往后谢文济是要长大的。过几年谢文济到了说亲的年纪,谢九九这个留在家里招赘的大姑姐是不是会碍人家的眼就不好说了。
真要那样就不如分家另过,入赘是入赘,但裴元和谢九九照样能去京城,到时候外甥不管是留在京城还是有机会外任为官,前程都比留在容县要好。
县试是每年二月,本来谢九九掰着手指头算,觉得离明年二月还有半年时间早得很,被关如琅这么一说才发现时间压根不够用。
等散了席回房,谢九九便开始着急给裴元收拾行李了。
越往北走越冷,谢九九打开衣柜越看越发愁,怎么就忘了给裴元做两件貂皮里子的直裰和氅衣。这世道到底是先敬罗衣后敬人,要去京城总不能只穿蓄绵的夹袄直身。
还有皮靴也该准备两双,还有耳罩手筒皮帽子,都说北方的冬天冷起来能冻掉耳朵脚趾,这要是真的把自己好不容易找来,秀色可餐的丈夫冻掉个耳朵那多难看啊。
“这事怪我,怪我光顾着云客来的生意了。幸好这阵子赚了些钱,后天才中秋,明天我们去成衣铺子里看看,加急定做几件衣裳吧。”
谢九九从小被谢德昌宠爱,并不是个拘泥迂腐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主动要求不嫁人留在家里招赘。
可她到底是个女子,从小就听着女子应该三从四德、生儿育女、孝顺公婆、料理家事、贤良淑德的话长大。
虽然她自觉自己除了生孩子以外,其余的可能一样都做不好,但这会儿多少还是莫名有些心虚。
她看向坐在罗汉床上,从进了卧房眼睛就一直黏在自己身上,好似自己腰肢往哪边扭都被他瞧得一清二楚的裴元,干脆拿过这段时间的账册子,仔仔细细给他看。
一是同他炫耀炫耀,让他瞧瞧这段时间字自己回来赚了多少银子。二是要他放心,家里不缺钱用,什么皮袍子她谢九九也买得起。
偏裴元的心思压根不在这个上面,谢九九能赚钱会赚钱,这事裴元从不怀疑。她不光能赚钱还极会哄人,要不然自己如何被她哄得恨不得日日夜夜同她黏在一起,时刻都不分开。
“现在做皮袄是个什么价。”
“狗皮的里子十两银子顶天了,狐皮和狼皮的贵些,怎么也得三十两上下。我们做得急,手工钱还得多给一些。”
云客来以前生意最好的那一年拢共赚了五百两还差一点儿,一件冬天的直裰加上人工得花三十两,三十两能买三十余石稻谷,这可真不便宜
再要升迁是绝无可能,能安安稳稳在通判的位置上致仕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本朝的官员六十岁以后大多调到闲职上养老,裴二老爷一直想要自留在高州做通判,还不是因为子孙后代不争气。
裴老三的大哥是个举人,前些年考进士连着考了十年没考上,才凭借亲爹的关系在高州隔壁的府城底下的县城,谋了个县丞的官职。
那地方虽不归高州管,地理位置却是跟高州治下的县城紧挨着。说到底裴家二房的大爷这些年小日子过得滋润,还是因为有亲爹的庇护。
老二连举人都没考上,就在高州治下的一个县城里做了户房的书吏,因管理钱粮、田赋册籍油水颇重,要是哪天裴家二老爷致仕回乡,恐怕他连一个书吏的位置都保不住。
至于裴老三?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家里三个儿子没一个有出息的,眼看着整个二房要家道中落,突然关如琅抛出这么个胡萝卜出来,蒋氏和燕氏都一定会答应。
不光会答应,以后的日子还会尽力约束裴老三不给裴元和谢家找麻烦,只有这样等到裴家真有求到关家的时候,关家才会真的搭
把手。
所以当关如琅抛出这么个诱人的大饼之后,蒋氏便死死攥住裴老三的胳膊,手掐在他手臂上不让他再说话。
已经老迈得满头银发的燕氏则从关如琅点点头,“关大人大义,关氏这些年在府城过得不算好,是老身放纵儿子所致,要说算钱实属不必。”
“我儿子是花了银钱,关氏这些年白白浪费的青春年华却也不是一文不值。只盼日后我家儿郎真有幸去京城赶考,遇上了难处大人拉扯一把,就千恩万谢了。”
“一码归一码,我说出口的话自然算数。银子不好算就不算,这匣子里拢共一万两银票,老夫人收下,今日出了这个门,往后您家三爷在外面该怎么说,不必我再多言。”
“好,既然关大人给了,那老身就收下了。”燕氏知道,自己不收关如琅不放心,收了银子以后自家三儿子跟关氏和裴元就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不知关大人何时……”
:=
“老太太,时辰不早了,今日就到这儿吧。”
关如琅又怎么会跟裴家的人说自己什么时候走,燕氏做主收下这匣子银票,关令仪和裴元就跟他裴老三再没有半分瓜葛了。
至于坊间如何传言,如何说关氏和裴元这一出是掩耳盗铃都不重要。只要能把裴元从裴老三身上撕扯开,让他不敢动不动就拿自己是裴元亲身父亲来摆谱,其余的都是小事。
裴老三亲眼看着母亲收下银票,整个人都颓了下来。
在他心里关氏就是这辈子都得依附自己才能活下去的一个小小外室,裴元这个儿子也是一样。
过继出去了又如何,人伦法理摆在这里,自己这个当老子的哪天不痛快了,就能整治得裴元乖乖听他这个老子的话。
现在呢,几十年闹了个鸡飞蛋打。裴元这个儿子人人都知道是自己的,偏偏过了今日就再不能提了。关氏?关氏他是看都不敢多看一眼。
以前只觉得关氏那副大家闺秀的做派能极大程度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刻才发现这玩意儿跟自己压根没关系,这么些年人家看自己恐怕就像看个小丑一般。
关氏与弟弟相认,裴元又彻底跟裴老三断了亲,自然是件大喜事。
送走裴老三一家子,关如琅没有再跟黄大舅回去,晚上就歇在谢家前院的客房里。裴元回来了,关如琅又是亲舅舅,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谢芝娘把后院的东厢房腾出来给关氏,抱着枕头被子去跟黄娟一起睡,家里能住的地方正正好好够分,关家几个管事则带着人主动回客栈去。
虽说是住在谢家,但关氏这一晚睡得格外踏实安心。外院有儿子和亲弟弟,哪怕是在别人家做客,她也觉得比府城的小院子强百倍。
关如琅就更是脑袋一沾枕头就睡着了,出门前心里还想着说今年不能在府里过中秋到底不美,现在只觉得能在这小小的宅院里跟姐姐一起过中秋,着实是一件喜事。
该睡着的都睡着了,睡不着的自然还醒着。
前院东厢里裴元和谢九九坐在卧房的罗汉床上,一人占了一边中间隔了个小方几,两人都冷着脸。
裴元大半个身子都侧向一边背对着谢九九,谢九九叉着腰拧着跨没好气地瞪着裴元不说话,两人分明就是已经吵过一架了。
第47章
明明今天都是好事情,小夫妻又是正经的小别胜新婚,怎么就莫名其妙吵起来,两人心里也是一个比一个更冤枉。
晚饭摆在后院,一大家子人加上关如琅带来的人,干脆把饭都摆在院子里。
三大桌本地特色土菜加上谢九九把谢德昌存了好些年的酒也挖出来三坛子,人人都夸谢家这手艺好,关如琅更是连着说了两次,要是这手艺去京城开个岳州菜馆,一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话谢九九没接茬,黄娟和谢文济都当做没听见。
谢芝娘偷偷喝了谢九九酒杯里的酒已经成了一只小醉猫儿,只会趴在黄娟腿上傻笑,一点儿也看不出她平时是一个总板着脸一本正经的小姑娘。
倒是关氏因为处理好了自己和儿子的事,对岳州一点不舍之情都没有。见谢九九不提以后去不去京城的话,便不动声色接过弟弟的话茬,问他准备什么时候启程回京。
当着裴家人的面不好说话,现在就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过完中秋天气就该冷下来了,京城虽不至于像辽东那样冷得邪乎,但从容县走水路和官道交替,最快也要一个月余才能到。
最好是过完中秋能尽快上路,争取十月之前到京城。往年京城的初雪都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裴元到了京城总要待上半个月,亲眼看着关令仪在关家确实过得不错,他才能回来。
“到时候元哥儿陪着姐姐住半个月,趁着京城没下雪就得往回赶,那时候运河没上冻还能走,顺利的话年前能到家。”
明年二月裴元要下场考试,赶在年前回来修整一段时间,把状态调整过来才好上考场。容县乃至岳州在关如琅眼里都太偏僻了,这个外甥不能一辈子待在这里。
关如琅方才提起去京城开店也不是妄言,现在外甥去不了京城但不代表以后去不了。
谢家现在和和美美是真,但往后谢文济是要长大的。过几年谢文济到了说亲的年纪,谢九九这个留在家里招赘的大姑姐是不是会碍人家的眼就不好说了。
真要那样就不如分家另过,入赘是入赘,但裴元和谢九九照样能去京城,到时候外甥不管是留在京城还是有机会外任为官,前程都比留在容县要好。
县试是每年二月,本来谢九九掰着手指头算,觉得离明年二月还有半年时间早得很,被关如琅这么一说才发现时间压根不够用。
等散了席回房,谢九九便开始着急给裴元收拾行李了。
越往北走越冷,谢九九打开衣柜越看越发愁,怎么就忘了给裴元做两件貂皮里子的直裰和氅衣。这世道到底是先敬罗衣后敬人,要去京城总不能只穿蓄绵的夹袄直身。
还有皮靴也该准备两双,还有耳罩手筒皮帽子,都说北方的冬天冷起来能冻掉耳朵脚趾,这要是真的把自己好不容易找来,秀色可餐的丈夫冻掉个耳朵那多难看啊。
“这事怪我,怪我光顾着云客来的生意了。幸好这阵子赚了些钱,后天才中秋,明天我们去成衣铺子里看看,加急定做几件衣裳吧。”
谢九九从小被谢德昌宠爱,并不是个拘泥迂腐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主动要求不嫁人留在家里招赘。
可她到底是个女子,从小就听着女子应该三从四德、生儿育女、孝顺公婆、料理家事、贤良淑德的话长大。
虽然她自觉自己除了生孩子以外,其余的可能一样都做不好,但这会儿多少还是莫名有些心虚。
她看向坐在罗汉床上,从进了卧房眼睛就一直黏在自己身上,好似自己腰肢往哪边扭都被他瞧得一清二楚的裴元,干脆拿过这段时间的账册子,仔仔细细给他看。
一是同他炫耀炫耀,让他瞧瞧这段时间字自己回来赚了多少银子。二是要他放心,家里不缺钱用,什么皮袍子她谢九九也买得起。
偏裴元的心思压根不在这个上面,谢九九能赚钱会赚钱,这事裴元从不怀疑。她不光能赚钱还极会哄人,要不然自己如何被她哄得恨不得日日夜夜同她黏在一起,时刻都不分开。
“现在做皮袄是个什么价。”
“狗皮的里子十两银子顶天了,狐皮和狼皮的贵些,怎么也得三十两上下。我们做得急,手工钱还得多给一些。”
云客来以前生意最好的那一年拢共赚了五百两还差一点儿,一件冬天的直裰加上人工得花三十两,三十两能买三十余石稻谷,这可真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