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一口大铁锅要颠腾起来需要多少力气,当厨子的时间长了谁肩膀手臂上没老伤。
这个苦头老幺吃不下来,到了该说亲的年纪留在县城说不上好亲事,就哼哧哼哧的跟老韩说他愿意回老家,帮他哥看着家里的田。
早在家里老大成亲的时候,老韩就做主给两个儿子分了家。乡下的田是早就分好了的,现在老幺说要回去给他哥看着田,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一家子哪能不知道。
毕竟是亲生的兄弟,这几年只要老幺给老大的稻谷够数,其余田里的产出老大是不过问的。再加上他自己家里的田,在乡下的日子不可能不好过。
老韩摇了摇头,一口气叹得老长,“不是我们当老的嫌儿子没出息,没出息就不能给他在乡下买那么些田。
可人家成了家有了媳妇孩子,他们就成一家人了。一年那么些进项,不是说你要怎么供着我跟他娘,三天五天的吃个肉不为难他吧。”
“要说乡下不是天天杀猪没那么多肉,我那老婆子馋了想吃个鸡蛋,都要被媳妇子当着面摔筷子。
说什么家里的活都是她男人在干,我和他娘都是在家吃干饭的。又说什么家里偏心了老大,把好田都给了老大。偏疼大闺女,不知道背地里给了多少陪嫁。”
只有什么都没学成只能在家务农的老幺,吃了插秧种田的苦了,才后悔当初没把手艺学出来了。
可知道了也晚了啊,小儿媳妇过门之后肚子就没停过,一口气生了两个孩子,还不是要家里老婆子帮忙回去带孩子。
自己这回先上来踏踏实实回了云客来,就是看准了这个小儿子靠不住,要是真的回去养老日子肯定过不下去。做生又不如做熟,还是回来强些。
“既这样,那婶子就别待在家里了。乡下一个村的,给几个钱就有人肯帮着带孩子。韩叔你把婶子叫回来,等咱们那个档口改好了,让婶子帮我管着那边呗。”
早上出门,谢九九直接去了秦娘子家里。跟她和何奎说了想要秦娘子管炸货档口的事,她却一口回绝了。
还顺势说了韩叔跟她说的话,意思是这个档口要么让韩叔的徒弟来,要么让韩叔自己家里人来,她不好插手。
饭庄的前头和后厨说是一体的,只有干活的才知道这里面多多少少有暗流涌动。这个档口归老韩做主,每天的鲜货和送货跑腿归何奎,这样才平衡。
谢九九喜欢用秦娘子和何奎,老韩是看在眼里的。
他本以为这个档口弄起来也是秦娘子负责,现在一下子让自己来管,老韩整个身子都震了一震,也不管谢九九说什么黄金珠口刁的话,立马就把锅铲给要了过去。
“东家您就放心吧,我这手艺虽说上不了大台面,一个炸货的档口还是绰绰有余,要是干得不好,您拿我的不是,我肯定不打半句反口。”
谢九九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把事情说了得了他的保证就行。也不跟他抢掌勺的权,转身出了厨房就往前面忙活去了。
黄金珠吃了饭,去云客来后边谢九九休息的小屋子里打了两个盹儿,直到饭点过了客人都走了,谢九九才端着一小碟刚出锅的撒子和葱油饼进来,
“这么香,你的手艺吧。”
“嗯,中午老韩教我做血鸭的秘方,我给他说怎么烙这个饼。”
“也不知道你怎么就这么喜欢赚钱,一天天的心思全放在这上面了。”
吃饭的时候,坐在二楼雅间里正好能听见临着后巷的小窗外的说话声,是何奎和秦娘子商量窗户怎么改门能快些。
工人匠人都是现成的,真要动工了何奎肯定要整天守在这里,但即便是这样到时候临街的这半边肯定还是要用东西围起来,到时候云客来就是开门肯定也影响生意。
所以得抓紧,赶紧把门和灶台改出来。到时候不光是单改一个小门,还得把冲着外面的档口和里面给隔开,别让炸东西的味道窜得到处都是,就得再加一个烟道往上走才行。
夫妻两个你一句我一句的商量,等商量得差不多了,何奎接过秦娘子给的两个夹了卤肉的炊饼赶紧又走了,活要抓紧材料得先备齐。
屋里摆了两张躺椅,就是给黄金珠备着的。谢九九挑了一根炸得特别酥的撒子捻在手里,一边看黄金珠一边挤兑她。
“不赚钱怎么办,我家要是也有个金铺我也省心,好日子谁不会过啊,给我个金铺我比谁都会当闲人。”
“那也不能光赚钱,今天去你家找你,你娘拉着我说了好久,都是说你不该扔下你那女婿自己回来了。”
“你别太不当回事,你以为你今年办的这桩桩件件的事,有多招人喜欢?背后多少人等着看你的笑话呢。”
“看就看呗,这几年看笑话的人难道少了?”
自家爹爹是得急病死的,有人可惜他正值壮年没了性命,就有人背地里说风凉话,连什么谢德昌命格弱担不起这份家业,要是他家没钱说不定还能保住这条命的话都说出来了。
两张摇椅越摇越默契,连翘着脚的方向都是同一边。谢九九耐心听金珠啰嗦自己,直到她把能说的都说完了,谢九九这才侧过头牵住她的手。
“你说说,今天过来到底因为什么事。”
“我能有……”黄金珠下意识就要遮掩,话说到一半看向谢九九的眼睛苦笑一声,才彻底卸下伪装,“你说我也是,跟你跟前还装什么呢。”
“你前阵子不在,我家多了一口人。”
“谁啊。”
“多了个姨娘,良家子,专门纳回来为了继后香灯的。”
第38章
“为什么?”
为什么,是谢九九听到这话之后最本能的反应。
黄家在县城是数一数二的大户,要不是金珠的弟弟黄金宝实在不是个读书的料,在生意一道上也算
不得多机灵,黄家的金铺早就该开到府城去了。
黄金珠嫁的罗家是开当铺的,做当铺的生意自古以来就是黑白通吃,家底子得硬身后的靠山也得硬,要不然掌柜的要是看走了眼,这铺子说不得就没法开了。
黄家和罗家联姻,真就是处处都合适。罗家对黄金珠也一贯不错,就连跟谢九九这样的手帕交私底下说话,也不曾听她说过罗家的不好。
“你们成亲才两年,为什么这么着急。”
“两年还不够久吗。”
黄金珠下意识就反问了一句,问完了才发现谢九九是真的觉得两年时间很短。
并不像家里人那般嘴上说着‘你们成亲时间还短,自己还跟小孩子一样没定性,且不着急要孩子’,但背地里却已经托人给丈夫找好了人,甚至那家人连罗家给的纳妾礼都收下了,自己才知道。
“到底怎么回事,你跟我仔细说清楚。”
“那家姓张,是罗家的佃户。家里三代都是给罗家做佃户的,张氏的爹算是罗家的小管事。
前些日子公爹带人去下乡看今年稻谷的收成,也不知道是谁在他跟前说起张家多子多福,才把这事给勾起来。
又说什么张家有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身子强壮是个宜男之相。公爹从乡下回来把这事跟我婆婆一说,这事自然而然就成了。”
黄金珠名字取得大气,一听就像个珠圆玉润丰肌玉骨的姑娘,其实她身段挺纤细婀娜的,反正站在谢九九身旁,怎么看谢九九都要比她大上一圈。
倒也不是谢九九胖,就是骨架子看上去更大些。所以这会儿一听她说那个张氏有宜男之相谢九九就明白了,罗家不光是着急抱孙子,他们家还是怕黄金珠身段纤细,到时候生孩子的时候有意外。
“罗永也肯?”
“他有什么不肯的,又不要他与人做妾。”
黄金珠跟罗永也是从小相识,说两人是青梅竹马并不为过。谢九九问起他,黄金珠眼眶顿时就红了。
“他们家的人坏得很,我婆婆先把我找过去说了这事,又说什么要是我不乐意这事就作罢,那银子就当是扔到水里,家里不在乎那点银子。”
这话听得黄金珠脸憋得通红,也没能说出反驳的话来。当婆婆的给儿子纳妾,正经论起来不跟当媳妇的说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人家硬话软说,自己又能怎么办。
而后等回了自己院子,丈夫又一副可有可无的做派跟她说,没必要惹得爹娘不高兴。不过一个乡下丫头,纳回来也就是多一碗饭的事,裤腿上的泥巴都没洗干净,他是再不去她房里的。
或许是被逼无奈,又或许是真被罗永的话哄着了,反正隔天张氏就被一台小轿抬进罗家成了姨娘,而口口声声说着嫌人是农家女的罗永,隔了没几天就在人家屋里歇下了。
“你看,我和罗永自小认识日子都过成了这样,你和裴元……”
黄金珠知道这话不好听,可还是咬咬牙继续往下说,“你和裴元这点情分又能经得起多少风雨,你得把人攥紧了啊。人家真要是跟着关家走了,下一个可就更次了。”
这个苦头老幺吃不下来,到了该说亲的年纪留在县城说不上好亲事,就哼哧哼哧的跟老韩说他愿意回老家,帮他哥看着家里的田。
早在家里老大成亲的时候,老韩就做主给两个儿子分了家。乡下的田是早就分好了的,现在老幺说要回去给他哥看着田,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一家子哪能不知道。
毕竟是亲生的兄弟,这几年只要老幺给老大的稻谷够数,其余田里的产出老大是不过问的。再加上他自己家里的田,在乡下的日子不可能不好过。
老韩摇了摇头,一口气叹得老长,“不是我们当老的嫌儿子没出息,没出息就不能给他在乡下买那么些田。
可人家成了家有了媳妇孩子,他们就成一家人了。一年那么些进项,不是说你要怎么供着我跟他娘,三天五天的吃个肉不为难他吧。”
“要说乡下不是天天杀猪没那么多肉,我那老婆子馋了想吃个鸡蛋,都要被媳妇子当着面摔筷子。
说什么家里的活都是她男人在干,我和他娘都是在家吃干饭的。又说什么家里偏心了老大,把好田都给了老大。偏疼大闺女,不知道背地里给了多少陪嫁。”
只有什么都没学成只能在家务农的老幺,吃了插秧种田的苦了,才后悔当初没把手艺学出来了。
可知道了也晚了啊,小儿媳妇过门之后肚子就没停过,一口气生了两个孩子,还不是要家里老婆子帮忙回去带孩子。
自己这回先上来踏踏实实回了云客来,就是看准了这个小儿子靠不住,要是真的回去养老日子肯定过不下去。做生又不如做熟,还是回来强些。
“既这样,那婶子就别待在家里了。乡下一个村的,给几个钱就有人肯帮着带孩子。韩叔你把婶子叫回来,等咱们那个档口改好了,让婶子帮我管着那边呗。”
早上出门,谢九九直接去了秦娘子家里。跟她和何奎说了想要秦娘子管炸货档口的事,她却一口回绝了。
还顺势说了韩叔跟她说的话,意思是这个档口要么让韩叔的徒弟来,要么让韩叔自己家里人来,她不好插手。
饭庄的前头和后厨说是一体的,只有干活的才知道这里面多多少少有暗流涌动。这个档口归老韩做主,每天的鲜货和送货跑腿归何奎,这样才平衡。
谢九九喜欢用秦娘子和何奎,老韩是看在眼里的。
他本以为这个档口弄起来也是秦娘子负责,现在一下子让自己来管,老韩整个身子都震了一震,也不管谢九九说什么黄金珠口刁的话,立马就把锅铲给要了过去。
“东家您就放心吧,我这手艺虽说上不了大台面,一个炸货的档口还是绰绰有余,要是干得不好,您拿我的不是,我肯定不打半句反口。”
谢九九要的就是他这个态度,把事情说了得了他的保证就行。也不跟他抢掌勺的权,转身出了厨房就往前面忙活去了。
黄金珠吃了饭,去云客来后边谢九九休息的小屋子里打了两个盹儿,直到饭点过了客人都走了,谢九九才端着一小碟刚出锅的撒子和葱油饼进来,
“这么香,你的手艺吧。”
“嗯,中午老韩教我做血鸭的秘方,我给他说怎么烙这个饼。”
“也不知道你怎么就这么喜欢赚钱,一天天的心思全放在这上面了。”
吃饭的时候,坐在二楼雅间里正好能听见临着后巷的小窗外的说话声,是何奎和秦娘子商量窗户怎么改门能快些。
工人匠人都是现成的,真要动工了何奎肯定要整天守在这里,但即便是这样到时候临街的这半边肯定还是要用东西围起来,到时候云客来就是开门肯定也影响生意。
所以得抓紧,赶紧把门和灶台改出来。到时候不光是单改一个小门,还得把冲着外面的档口和里面给隔开,别让炸东西的味道窜得到处都是,就得再加一个烟道往上走才行。
夫妻两个你一句我一句的商量,等商量得差不多了,何奎接过秦娘子给的两个夹了卤肉的炊饼赶紧又走了,活要抓紧材料得先备齐。
屋里摆了两张躺椅,就是给黄金珠备着的。谢九九挑了一根炸得特别酥的撒子捻在手里,一边看黄金珠一边挤兑她。
“不赚钱怎么办,我家要是也有个金铺我也省心,好日子谁不会过啊,给我个金铺我比谁都会当闲人。”
“那也不能光赚钱,今天去你家找你,你娘拉着我说了好久,都是说你不该扔下你那女婿自己回来了。”
“你别太不当回事,你以为你今年办的这桩桩件件的事,有多招人喜欢?背后多少人等着看你的笑话呢。”
“看就看呗,这几年看笑话的人难道少了?”
自家爹爹是得急病死的,有人可惜他正值壮年没了性命,就有人背地里说风凉话,连什么谢德昌命格弱担不起这份家业,要是他家没钱说不定还能保住这条命的话都说出来了。
两张摇椅越摇越默契,连翘着脚的方向都是同一边。谢九九耐心听金珠啰嗦自己,直到她把能说的都说完了,谢九九这才侧过头牵住她的手。
“你说说,今天过来到底因为什么事。”
“我能有……”黄金珠下意识就要遮掩,话说到一半看向谢九九的眼睛苦笑一声,才彻底卸下伪装,“你说我也是,跟你跟前还装什么呢。”
“你前阵子不在,我家多了一口人。”
“谁啊。”
“多了个姨娘,良家子,专门纳回来为了继后香灯的。”
第38章
“为什么?”
为什么,是谢九九听到这话之后最本能的反应。
黄家在县城是数一数二的大户,要不是金珠的弟弟黄金宝实在不是个读书的料,在生意一道上也算
不得多机灵,黄家的金铺早就该开到府城去了。
黄金珠嫁的罗家是开当铺的,做当铺的生意自古以来就是黑白通吃,家底子得硬身后的靠山也得硬,要不然掌柜的要是看走了眼,这铺子说不得就没法开了。
黄家和罗家联姻,真就是处处都合适。罗家对黄金珠也一贯不错,就连跟谢九九这样的手帕交私底下说话,也不曾听她说过罗家的不好。
“你们成亲才两年,为什么这么着急。”
“两年还不够久吗。”
黄金珠下意识就反问了一句,问完了才发现谢九九是真的觉得两年时间很短。
并不像家里人那般嘴上说着‘你们成亲时间还短,自己还跟小孩子一样没定性,且不着急要孩子’,但背地里却已经托人给丈夫找好了人,甚至那家人连罗家给的纳妾礼都收下了,自己才知道。
“到底怎么回事,你跟我仔细说清楚。”
“那家姓张,是罗家的佃户。家里三代都是给罗家做佃户的,张氏的爹算是罗家的小管事。
前些日子公爹带人去下乡看今年稻谷的收成,也不知道是谁在他跟前说起张家多子多福,才把这事给勾起来。
又说什么张家有个待字闺中的姑娘,身子强壮是个宜男之相。公爹从乡下回来把这事跟我婆婆一说,这事自然而然就成了。”
黄金珠名字取得大气,一听就像个珠圆玉润丰肌玉骨的姑娘,其实她身段挺纤细婀娜的,反正站在谢九九身旁,怎么看谢九九都要比她大上一圈。
倒也不是谢九九胖,就是骨架子看上去更大些。所以这会儿一听她说那个张氏有宜男之相谢九九就明白了,罗家不光是着急抱孙子,他们家还是怕黄金珠身段纤细,到时候生孩子的时候有意外。
“罗永也肯?”
“他有什么不肯的,又不要他与人做妾。”
黄金珠跟罗永也是从小相识,说两人是青梅竹马并不为过。谢九九问起他,黄金珠眼眶顿时就红了。
“他们家的人坏得很,我婆婆先把我找过去说了这事,又说什么要是我不乐意这事就作罢,那银子就当是扔到水里,家里不在乎那点银子。”
这话听得黄金珠脸憋得通红,也没能说出反驳的话来。当婆婆的给儿子纳妾,正经论起来不跟当媳妇的说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人家硬话软说,自己又能怎么办。
而后等回了自己院子,丈夫又一副可有可无的做派跟她说,没必要惹得爹娘不高兴。不过一个乡下丫头,纳回来也就是多一碗饭的事,裤腿上的泥巴都没洗干净,他是再不去她房里的。
或许是被逼无奈,又或许是真被罗永的话哄着了,反正隔天张氏就被一台小轿抬进罗家成了姨娘,而口口声声说着嫌人是农家女的罗永,隔了没几天就在人家屋里歇下了。
“你看,我和罗永自小认识日子都过成了这样,你和裴元……”
黄金珠知道这话不好听,可还是咬咬牙继续往下说,“你和裴元这点情分又能经得起多少风雨,你得把人攥紧了啊。人家真要是跟着关家走了,下一个可就更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