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个山长一个院监,一雅一俗,一个在仕林中名声颇大桃李满天下,一个大半生在官场营营役役不知经历过多少风雨。
两人对裴元的态度和
看法或许有差别,但对于裴元入赘到谢家的事,都是满心满眼的不赞同。
不过老先生跟李院监走的路子不一样,进了他的小院,谢九九也没有被老头儿支开,而是两人一起端坐着听了好一通玄而又玄的话。
听到最后谢九九真的眼皮直打架,就差坐不住一头栽到裴元身上,山长才摆摆衣袖放二人出来。
“山长跟你我说了那么多无为而治、自在清净、上善若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整个下午就拜见了李院监和山长,这会儿两人往客院走,谢九九忍不住问,“他是老师是长辈,他要是直接说我也不能摆脸色不是。”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说裴元选择入赘是没顺应自然,拦着关家把关氏带走是没了人伦,反正话说得挺好听,意思就这么个意思。
“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一样,非要把话说得这么明明白白了。山长的话再绕,你我听懂不就行了。”
山长是个讲究雅致的小老头儿,即便不同意也不会直喇喇的说出来。人家要的是闻弦知雅意,什么事情说的太直白反而不美。
也正因如此,听了山长的教训裴元也半点要改的意思都没有。当学生的哪有那么听话的,师长跟前乖乖听着便是,回过头事情该怎么办,还得靠自己。
裴元的态度摆在这里,次日他再去找山长问不懂的功课,找李院监说谢家儿郎想要来书院读书的事,两人就都明白裴元的回答,也再不多言什么。
路是自己走的,脚上磨出来的血泡再疼也得他自己忍着,旁人多说无益。倒是谢文济的文章被李院监看过,便点头答应让他来书院旁听。
先跟着童生班黄班的学生旁听半年,半年以后再考试,考试完了定去留。
跟着裴元在书院里住了三日,下山回城的路上谢九九一再犹豫,话到了嘴边好几次又咽回去,直到马车都进城了,谢九九这才歪过身子一把箍住裴元。
“大热的天这是做什么,听话些,回家了再做?”
“去你的,做什么啊就做,这大白天的。”
在书院里两人再离经叛道也不好做那等事,裴元此刻只觉得谢九九贴在自己身侧,明明什么都没干,他都有些莫名其妙的口干舌燥。
“我是要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裴元有些警惕的看着几乎整个人都要挂到自己身上谢九九,剑眉高高扬起几乎要从眉骨上挑飞出去。
“哎呀,我能跟你说什么事,还不都是家里的事儿。”
“那你先说说看。”
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越能摸准谢九九的脉。别看她这会儿嘴上说得轻松,说出来的话肯定要戳人肺管子。
果然,谢九九一再强调没什么事的‘小事’,居然是打算扔了裴元一人在府城她先回家去。
府城的事说来也料理得差不多了,跟关氏的关系说不上好但也绝不算坏。
等关家人来了以后裴元跟不跟关家人去京城,是继续当谢家的女婿还是去当关家的表少爷,这事只在乎裴元愿不愿意,关氏不会也没有能力左右她儿子的决定。
那自己老待在府城做什么,家里还一堆的事儿呢。
第36章
“你是说你先回去把文济送来?”
“文济都十三了,我看书院里十二三的儿郎多的是,不用我再送一趟吧。”
县城天天都有往府城来的马车商队,文济要去书院读书,带的一应行李包袱多些,顶多给他单独租上一辆马车,实在不放心就让何奎再多跑一趟,耽误不了两天。
“谢九九!”成亲这么久,裴元第一次动了真火。他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妻子,“你、你你,你就这么把我扔在府城了?”
“话别说得这么难听啊。什么扔不扔的,这不是家里有正事嘛。”
“你说要是娘这边不用等京城的信,那我是不是就可以把你带回去了。
我也不想一个人回去啊,咱们出门的时候我娘还千叮万嘱的,生怕我把人弄丢了。现在我一个回县城,还不知道要怎么解释呢。”
“再说,这三天在书院我见你读书落笔都比在家中更快更好,你留在府城还能来书院多跟先生请教,娘那边有事差遣个人来山上送消息便是,是不是比你跟我回去要方便。”
“哼!”
裴元脸色依旧不好看,冷冷哼了一声也不知道谢九九这狡辩的话他听进去了几分。“不想一个人回去就不回去,多留几天怎么了。”
多留几天耽误赚钱啊!!!
这几天在书院里,裴元除了去山长和几个先生处请教问题,其余大部分时候都在跟昔日同窗们交际往来,客院里再是留下来的家眷少,但多少还是有。
裴元出门会友,谢九九也认识了几个秀才娘子。谢九九怎么说都是当了云客来掌柜的人,怎么捧着人说话她多懂啊,没两天就从那几个秀才娘子口中,套出不少话来。
别的都还好,只供养一个读书人到底有多花钱,她听着手心都直冒汗。
以前以为的那些笔墨纸砚书本束脩,考试的路费和各项杂费全是最基本的,都不值当拿出来来说,大头的花费全在看不见的地方。
县试之前要找五名本县廪生作保,这五个人要不要提前结交,就算自家有大舅在衙门里的关系不难找这五个人,可除了结保银子以外,还得请人吃顿饭送点东西吧。
要是能考中秀才,平日里跟同窗同科之间的往来交际,参加同县举人办的文会诗会,不说次次都去,五次里总要去上一两回吧。
裴元跟这些人有了往来,自己跟他们的家眷就也有了关系,婚丧嫁娶这些人情往来难道都不去?不可能的。
要不然等有事的时候人家什么都不跟你说,错过了什么都不知道。
再加上逢年过节给老师们县衙的老爷们的孝敬,每次在家算的时候都算得好好的,等真花销起来就知道了,花出去的钱只有多没有少的。
云客来现在一年才赚多少,够不够裴元和谢文济读书用的?
家里还有这么几口人要吃饭,娘的年纪渐渐大了,说不得有个三病两痛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还有芝娘,自己的婚事定得急办得也着急,很多地方能带得过的就带过去了。以后芝娘嫁人肯定不能这样,就算她十八岁出门子,那是不是十六岁就得把亲事定下来。
十六岁定下来,提前两年相看也不算太着急了,芝娘的嫁妆也要准备。
家中大姐留在家里招了女婿,老二是儿子,家里的田产家业自然少不了他的。轮到芝娘这个小的,不说给得多么丰厚却也着实不能少了。
还有自己,家里人人都要花钱难道自己就不要了?
一年四季每季做两套新衣裳不算多过分事情吧,胭脂水粉香丸首饰,以前做姑娘的时候都有,不能说成了亲招了女婿反而用不上了吧。
再有零嘴,家里和云客来做得再好吃,那也不能只吃家里的,是不是总也要花钱买些外面的东西。
谢九九掰着指头一条一条给裴元算,“你就说家里哪一件事不要花钱,人家关家在京城当大官,我这已经处处都比不过了。
要再不多赚些银子,你就是留下来人家是不是也得背地里说你蠢,不知道选高枝儿去攀。是不是还要说我奸,明知道给不了你好的,还要强留着你。”
“谁说你比不过,我要你比什么了吗。”
本来这话说出来是为了哄裴元点头让自己回去,却不想反而把人给惹毛了。
他有些控诉地看向谢九九,想发脾气又觉得落了下乘。人家跟自己讲道理讲得理直气壮,好似那天夜里背对着自己说那番刨心肝话的人压根不是她。
“你就不怕你不在,我到时候真的被人哄骗去了京城就再也不回来了。”
“我在,他们真要哄你我也不能拿绳拴着你啊。”
“谢九九!!!”
“在呢在呢,别喊啊,车外面还有人呢。”
裴元被谢九九气得心尖尖都疼,活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自己手疼得发麻她什么事没有。
“你真不能跟我一起回去,老二过来什么都不懂,不得你这个当姐夫的送他去书院,那么多先生还有院监
你好歹带着他都去见一见。”
“不说要人家多照顾老二,好歹别让人欺负他,是不是。”
是什么是?哦,把我扔府城不管你自己回去了,再把小舅子给弄来,还说得好像没自己带谢文济去书院就不行了一样。
可明知道她是在糊弄自己,裴元心里却还是被她糊弄住了。
马车停在小院门口,夫妻二人从车上下来,裴元的脸色不大好看,却也主动往关氏屋子里去,把谢九九要先回容县的事给说了。
两人对裴元的态度和
看法或许有差别,但对于裴元入赘到谢家的事,都是满心满眼的不赞同。
不过老先生跟李院监走的路子不一样,进了他的小院,谢九九也没有被老头儿支开,而是两人一起端坐着听了好一通玄而又玄的话。
听到最后谢九九真的眼皮直打架,就差坐不住一头栽到裴元身上,山长才摆摆衣袖放二人出来。
“山长跟你我说了那么多无为而治、自在清净、上善若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整个下午就拜见了李院监和山长,这会儿两人往客院走,谢九九忍不住问,“他是老师是长辈,他要是直接说我也不能摆脸色不是。”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想说裴元选择入赘是没顺应自然,拦着关家把关氏带走是没了人伦,反正话说得挺好听,意思就这么个意思。
“你以为人人都跟你一样,非要把话说得这么明明白白了。山长的话再绕,你我听懂不就行了。”
山长是个讲究雅致的小老头儿,即便不同意也不会直喇喇的说出来。人家要的是闻弦知雅意,什么事情说的太直白反而不美。
也正因如此,听了山长的教训裴元也半点要改的意思都没有。当学生的哪有那么听话的,师长跟前乖乖听着便是,回过头事情该怎么办,还得靠自己。
裴元的态度摆在这里,次日他再去找山长问不懂的功课,找李院监说谢家儿郎想要来书院读书的事,两人就都明白裴元的回答,也再不多言什么。
路是自己走的,脚上磨出来的血泡再疼也得他自己忍着,旁人多说无益。倒是谢文济的文章被李院监看过,便点头答应让他来书院旁听。
先跟着童生班黄班的学生旁听半年,半年以后再考试,考试完了定去留。
跟着裴元在书院里住了三日,下山回城的路上谢九九一再犹豫,话到了嘴边好几次又咽回去,直到马车都进城了,谢九九这才歪过身子一把箍住裴元。
“大热的天这是做什么,听话些,回家了再做?”
“去你的,做什么啊就做,这大白天的。”
在书院里两人再离经叛道也不好做那等事,裴元此刻只觉得谢九九贴在自己身侧,明明什么都没干,他都有些莫名其妙的口干舌燥。
“我是要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裴元有些警惕的看着几乎整个人都要挂到自己身上谢九九,剑眉高高扬起几乎要从眉骨上挑飞出去。
“哎呀,我能跟你说什么事,还不都是家里的事儿。”
“那你先说说看。”
在一起的时间越久,越能摸准谢九九的脉。别看她这会儿嘴上说得轻松,说出来的话肯定要戳人肺管子。
果然,谢九九一再强调没什么事的‘小事’,居然是打算扔了裴元一人在府城她先回家去。
府城的事说来也料理得差不多了,跟关氏的关系说不上好但也绝不算坏。
等关家人来了以后裴元跟不跟关家人去京城,是继续当谢家的女婿还是去当关家的表少爷,这事只在乎裴元愿不愿意,关氏不会也没有能力左右她儿子的决定。
那自己老待在府城做什么,家里还一堆的事儿呢。
第36章
“你是说你先回去把文济送来?”
“文济都十三了,我看书院里十二三的儿郎多的是,不用我再送一趟吧。”
县城天天都有往府城来的马车商队,文济要去书院读书,带的一应行李包袱多些,顶多给他单独租上一辆马车,实在不放心就让何奎再多跑一趟,耽误不了两天。
“谢九九!”成亲这么久,裴元第一次动了真火。他有些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妻子,“你、你你,你就这么把我扔在府城了?”
“话别说得这么难听啊。什么扔不扔的,这不是家里有正事嘛。”
“你说要是娘这边不用等京城的信,那我是不是就可以把你带回去了。
我也不想一个人回去啊,咱们出门的时候我娘还千叮万嘱的,生怕我把人弄丢了。现在我一个回县城,还不知道要怎么解释呢。”
“再说,这三天在书院我见你读书落笔都比在家中更快更好,你留在府城还能来书院多跟先生请教,娘那边有事差遣个人来山上送消息便是,是不是比你跟我回去要方便。”
“哼!”
裴元脸色依旧不好看,冷冷哼了一声也不知道谢九九这狡辩的话他听进去了几分。“不想一个人回去就不回去,多留几天怎么了。”
多留几天耽误赚钱啊!!!
这几天在书院里,裴元除了去山长和几个先生处请教问题,其余大部分时候都在跟昔日同窗们交际往来,客院里再是留下来的家眷少,但多少还是有。
裴元出门会友,谢九九也认识了几个秀才娘子。谢九九怎么说都是当了云客来掌柜的人,怎么捧着人说话她多懂啊,没两天就从那几个秀才娘子口中,套出不少话来。
别的都还好,只供养一个读书人到底有多花钱,她听着手心都直冒汗。
以前以为的那些笔墨纸砚书本束脩,考试的路费和各项杂费全是最基本的,都不值当拿出来来说,大头的花费全在看不见的地方。
县试之前要找五名本县廪生作保,这五个人要不要提前结交,就算自家有大舅在衙门里的关系不难找这五个人,可除了结保银子以外,还得请人吃顿饭送点东西吧。
要是能考中秀才,平日里跟同窗同科之间的往来交际,参加同县举人办的文会诗会,不说次次都去,五次里总要去上一两回吧。
裴元跟这些人有了往来,自己跟他们的家眷就也有了关系,婚丧嫁娶这些人情往来难道都不去?不可能的。
要不然等有事的时候人家什么都不跟你说,错过了什么都不知道。
再加上逢年过节给老师们县衙的老爷们的孝敬,每次在家算的时候都算得好好的,等真花销起来就知道了,花出去的钱只有多没有少的。
云客来现在一年才赚多少,够不够裴元和谢文济读书用的?
家里还有这么几口人要吃饭,娘的年纪渐渐大了,说不得有个三病两痛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还有芝娘,自己的婚事定得急办得也着急,很多地方能带得过的就带过去了。以后芝娘嫁人肯定不能这样,就算她十八岁出门子,那是不是十六岁就得把亲事定下来。
十六岁定下来,提前两年相看也不算太着急了,芝娘的嫁妆也要准备。
家中大姐留在家里招了女婿,老二是儿子,家里的田产家业自然少不了他的。轮到芝娘这个小的,不说给得多么丰厚却也着实不能少了。
还有自己,家里人人都要花钱难道自己就不要了?
一年四季每季做两套新衣裳不算多过分事情吧,胭脂水粉香丸首饰,以前做姑娘的时候都有,不能说成了亲招了女婿反而用不上了吧。
再有零嘴,家里和云客来做得再好吃,那也不能只吃家里的,是不是总也要花钱买些外面的东西。
谢九九掰着指头一条一条给裴元算,“你就说家里哪一件事不要花钱,人家关家在京城当大官,我这已经处处都比不过了。
要再不多赚些银子,你就是留下来人家是不是也得背地里说你蠢,不知道选高枝儿去攀。是不是还要说我奸,明知道给不了你好的,还要强留着你。”
“谁说你比不过,我要你比什么了吗。”
本来这话说出来是为了哄裴元点头让自己回去,却不想反而把人给惹毛了。
他有些控诉地看向谢九九,想发脾气又觉得落了下乘。人家跟自己讲道理讲得理直气壮,好似那天夜里背对着自己说那番刨心肝话的人压根不是她。
“你就不怕你不在,我到时候真的被人哄骗去了京城就再也不回来了。”
“我在,他们真要哄你我也不能拿绳拴着你啊。”
“谢九九!!!”
“在呢在呢,别喊啊,车外面还有人呢。”
裴元被谢九九气得心尖尖都疼,活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自己手疼得发麻她什么事没有。
“你真不能跟我一起回去,老二过来什么都不懂,不得你这个当姐夫的送他去书院,那么多先生还有院监
你好歹带着他都去见一见。”
“不说要人家多照顾老二,好歹别让人欺负他,是不是。”
是什么是?哦,把我扔府城不管你自己回去了,再把小舅子给弄来,还说得好像没自己带谢文济去书院就不行了一样。
可明知道她是在糊弄自己,裴元心里却还是被她糊弄住了。
马车停在小院门口,夫妻二人从车上下来,裴元的脸色不大好看,却也主动往关氏屋子里去,把谢九九要先回容县的事给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