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裴元不管那些,他只负责把要登记造册的文书弄好,书面上叫人查不出错处就行。
老百姓种一年的粮食不容易,都别看不起这些小心思,省下来的粮食说不定就能让一家子吃上一顿肉,这难道不要紧?
从府城到容县,裴元这几年觉得最不亏的就是当初为了赚钱来给衙门帮忙,埋头读书固然重要,有时候也得抬头看看这天下,看看这从未被写进史书子集里的琐碎小事。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再稳重,想到这些心中也难免有一丝得意,觉得自己的谋划处处周全。
可命运最擅长的便是一个又一个的玩笑,还没等裴元偷偷走神想一想今晚回去能有什么好吃的,就远远瞧见高义驾驴车过来了。
高义聪明,来的路上就想明白了这事还是说不上是好是坏,到了地方不露慌张,只是附到裴元耳边,小声把这事给说了。
自己亲娘的娘家人找来了?裴元听了这话第一反应是疑惑,随即便把心里的惊骇强压下来。
“夏粮的事不好耽误,你先回去跟大娘子说,就说我知道了,让她把人留下来,等我回去了再商量。”
黄海见家里来人,立马转头拿眼神问裴元怎么个事。
“没事,就是镇上空着那宅子有人问九九还租不租,这不又问我来了。”
放屁,一个宅子租不租谢九九还能问到你这儿来?还非要高义从县城专门找过来。
裴元找的借口黄海是一个字都不信,他也知道裴元不说实话,那就肯定是这事还不好让人知道。他不多问,只拿手指点了点账册,让他专心办差,有什么事回去再说。
裴元说的是回来再商量,谢九九真就不多问来人一句。
从府城到容县起码得要半天。这个时辰找来,肯定是一清早天还没亮透就出发了。谢九九让陈妈妈炒了几个菜蒸了白米饭,招呼人吃饭。
吃完了饭让承平把两人带去前院客房里歇下,而自己则留在后院待了半日,该吃吃该睡睡,大下午的睡了一个多时辰,直到金乌西沉,闻见厨房飘过来的饭香才起身。
洗漱梳洗过,出了房门站在廊下,正好碰上裴元和黄海从后院小门回来。
说是说先忙正事,哪里又真的能安心。下午抓紧时间把事情办完,镇上要留两人吃饭都没答应,一路紧赶慢赶的回来连正门都没走。
“来的什么人,态度如何,有没有为难家里。”
谢九九派高义去镇上找自己,只说是娘亲的娘家人来找,其余的一概不说,裴元就知道来的人肯定有什么地方让谢九九不满意。
“来了一个管事和一个小厮,两人身上的衣裳皆是上好的夏绸,寻常人家怕是都穿不起。”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谢九九和裴元都没见过宰相。只看着来人从头到家皆体面,就知道这寻亲的关家如今一定家世不凡。
寻亲本是喜事,尤其关氏又一个人在外飘零多年。但她这些年来的经历实在算不上好,门第太高的家世,或许也不全是一件好事。
“他们只说了他们从京城来,是想要接……”谢九九顿了一下,考虑了一下该怎么称呼,“接娘回去。”
“不是说关家的老夫人病重,若这事是真的,确实该回去。”
“我也是这个意思,但娘不肯说回还是不回,只说让他们把你接去府城再说。”
裴家在容县只有裴雨伯这一支,裴雨伯一死,只要不是裴元主动往府城去,府城里的裴家跟容县这边基本就断了联系。
入赘的事,裴元把家里几口人嘱咐好了,沈霁又不是个多嘴的人,府城那边至今还一点风声都没收到呢。
“走,咱先去问问那两人,这事到底想怎么办。要是真得去府城,咱俩一起去,正好把潘掌柜也捎带上。”
谢九九眸色中有不小心漏出来的一丝不安,裴元看见了没追问。有些事问没有用,说更没有用,只有落到实处做到了,才能叫人安心。
裴元牵着谢九九往前院走,谢文济习惯着也要跟着姐姐去,却被黄海给拉住。这事跟关氏有关系,跟小两口有关系,旁人再掺和却没有好处。
“大舅?”
“别裹乱,你能有你姐厉害?等着看看情况再说。”
“大舅,要是姐夫他娘亲的娘家要把姐夫和他娘都带走怎么办啊。”
怎么办,要是真的能从裴老三手上把关氏要来的人家,裴元若心甘情愿跟着走,黄海扫了一圈自家妹妹和外甥,那还真是一点法子都没有。
第28章
谢家害怕关家找来,把到手的女婿带走。被安置在前院客房的韦管事心里也七上八下,觉得这次来岳州怎么事事不如意。
本来为了找到失散多年的姑奶奶就已经费了老大的劲儿,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大岁数的姑奶奶还是个没正经出过阁的姑小姐。
一打听姑小姐这些年来的际遇,心就往下沉了一截。
哪怕给人当个姨娘呢,也比给人当外室说出去好听啊。偏偏这主儿还不是个好哄的人,人家有儿子,过继出去了又如何,真碰到事上了,人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儿子。
这次关家派了两个管事出来,二管事留在府城应付裴家的人,韦管事是专门负责替府上在外面办差的小管事,来容县请裴元这种‘小事’自然是他来跑腿。
“管事,您说这谢家也真有意思,都说了咱们是京城来的,为的是要接姑小姐回去。他们家倒好,表面上看着客客气气,其实防备得很。”
岳州府本就不是什么大府城,之前打听到关氏的消息,他们都以为说明了来意,大小姐肯定能马上答应跟着去京城。
毕竟关家的大小姐,和高州通判家老三养的外室,这两者之间身份差距说是天差地别,一点也不过分。
不想那姑小姐不是个好说话的,连要求都不提,只说先把儿子接过去再说。这就是摆明了要走可以,但是要带着儿子一起走。
他们也是到了容县才知道这位小爷竟然自己把自己入赘给别人家了,这消息打了两人一个措手不及,本来就复杂的事,这下就更复杂了。
“在府城的时候就听旁人说,大小姐生的那小爷模样才情都好,还是个读了书的。得了这么个姑爷,要是你你舍得放手。”
“管事说得对,不过这种事讲究个你情我愿,小爷自己答应的……”
“此一时彼一时,跟着大小姐回咱们家,在京城就再没有人知道小爷的出身。留在这儿?”
真不是韦管事自视过高,谢家不过一个小小县城里开饭馆的人家,能给小爷什么?顶天也就是读书赶考的银子不需小爷操心。
这算什么难事,说句不好听的,这点子银子自己和严管事凑一凑都能凑出来,如何就到了要堂堂一个男子汉入赘的地步了。
院子就这么大,两人说话声音也没有刻意压低。
前院有老吴叔坐在门房外面守着,一张矮竹椅一把大蒲扇,就这么认认真真的守着,隐约听见两人说话的内容,脸色难看得吓人。
倒是裴元和谢九九站在门外廊下听得认真,脸上并没有显露出明显的不高兴。甚至耐心等里面说话声停了,才推门而入。
事关娘亲的身世和未来,裴元没有跟两人绕弯子,拱拱手道了一句路上辛苦,便很直接的问两人的来意。
关氏和几个兄弟姊妹长得都很像父亲,而裴元长得又像关氏。
韦管事看着跟府里老爷和大爷都有四五分相似,眉眼舒朗神情冷峻的年轻人。原本还因为裴家生出来的几分怠慢之心,此刻也全藏了起来。
事情不算复杂,就是关家老夫人病重,死之前还想找到当年扔在半道上的女儿。
而不管是自欺欺人还是不敢多想,关家一家子都从来没提过要是关氏流落到脏地界或是做了暗门子该怎么办。
哪怕是庞氏,这些年来也只说害怕女儿日子过得清苦受罪,别的话一句也不敢提。
这次出来找人,两个管事得着吩咐也只有一桩,要是找到了大小姐就赶紧把人带回去。
在关家的设想里,要是关氏是流落在寻常甚至清苦人家,那么不管是给银子还是后面再帮衬着,问题都不大。
要是关氏落到更不堪的境地里去,其实更好解决。什么样的女人拿银子赎不出来。赎出来了带回京城,回了关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有谁还能知道关家大小姐在外面经历过什么。
偏偏关氏的情况是两边不靠,裴家再怎么说祖上也曾在京为官,现在二老爷在高州任通判,那裴三爷还用儿子换了个总旗的武职。
这么一来,想要顺利把人带走,除了关氏自己愿意,裴家这边不能得罪得太狠了,裴元怎么安置也不能马虎,桩桩件件都是头疼的事。
主子不在,管事的就不敢把话说得太死,除了要把关氏带走是斩钉截铁的,其他话多少都有些模棱两可。别说裴元,就是谢九九也听得只冒火。
老百姓种一年的粮食不容易,都别看不起这些小心思,省下来的粮食说不定就能让一家子吃上一顿肉,这难道不要紧?
从府城到容县,裴元这几年觉得最不亏的就是当初为了赚钱来给衙门帮忙,埋头读书固然重要,有时候也得抬头看看这天下,看看这从未被写进史书子集里的琐碎小事。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再稳重,想到这些心中也难免有一丝得意,觉得自己的谋划处处周全。
可命运最擅长的便是一个又一个的玩笑,还没等裴元偷偷走神想一想今晚回去能有什么好吃的,就远远瞧见高义驾驴车过来了。
高义聪明,来的路上就想明白了这事还是说不上是好是坏,到了地方不露慌张,只是附到裴元耳边,小声把这事给说了。
自己亲娘的娘家人找来了?裴元听了这话第一反应是疑惑,随即便把心里的惊骇强压下来。
“夏粮的事不好耽误,你先回去跟大娘子说,就说我知道了,让她把人留下来,等我回去了再商量。”
黄海见家里来人,立马转头拿眼神问裴元怎么个事。
“没事,就是镇上空着那宅子有人问九九还租不租,这不又问我来了。”
放屁,一个宅子租不租谢九九还能问到你这儿来?还非要高义从县城专门找过来。
裴元找的借口黄海是一个字都不信,他也知道裴元不说实话,那就肯定是这事还不好让人知道。他不多问,只拿手指点了点账册,让他专心办差,有什么事回去再说。
裴元说的是回来再商量,谢九九真就不多问来人一句。
从府城到容县起码得要半天。这个时辰找来,肯定是一清早天还没亮透就出发了。谢九九让陈妈妈炒了几个菜蒸了白米饭,招呼人吃饭。
吃完了饭让承平把两人带去前院客房里歇下,而自己则留在后院待了半日,该吃吃该睡睡,大下午的睡了一个多时辰,直到金乌西沉,闻见厨房飘过来的饭香才起身。
洗漱梳洗过,出了房门站在廊下,正好碰上裴元和黄海从后院小门回来。
说是说先忙正事,哪里又真的能安心。下午抓紧时间把事情办完,镇上要留两人吃饭都没答应,一路紧赶慢赶的回来连正门都没走。
“来的什么人,态度如何,有没有为难家里。”
谢九九派高义去镇上找自己,只说是娘亲的娘家人来找,其余的一概不说,裴元就知道来的人肯定有什么地方让谢九九不满意。
“来了一个管事和一个小厮,两人身上的衣裳皆是上好的夏绸,寻常人家怕是都穿不起。”
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谢九九和裴元都没见过宰相。只看着来人从头到家皆体面,就知道这寻亲的关家如今一定家世不凡。
寻亲本是喜事,尤其关氏又一个人在外飘零多年。但她这些年来的经历实在算不上好,门第太高的家世,或许也不全是一件好事。
“他们只说了他们从京城来,是想要接……”谢九九顿了一下,考虑了一下该怎么称呼,“接娘回去。”
“不是说关家的老夫人病重,若这事是真的,确实该回去。”
“我也是这个意思,但娘不肯说回还是不回,只说让他们把你接去府城再说。”
裴家在容县只有裴雨伯这一支,裴雨伯一死,只要不是裴元主动往府城去,府城里的裴家跟容县这边基本就断了联系。
入赘的事,裴元把家里几口人嘱咐好了,沈霁又不是个多嘴的人,府城那边至今还一点风声都没收到呢。
“走,咱先去问问那两人,这事到底想怎么办。要是真得去府城,咱俩一起去,正好把潘掌柜也捎带上。”
谢九九眸色中有不小心漏出来的一丝不安,裴元看见了没追问。有些事问没有用,说更没有用,只有落到实处做到了,才能叫人安心。
裴元牵着谢九九往前院走,谢文济习惯着也要跟着姐姐去,却被黄海给拉住。这事跟关氏有关系,跟小两口有关系,旁人再掺和却没有好处。
“大舅?”
“别裹乱,你能有你姐厉害?等着看看情况再说。”
“大舅,要是姐夫他娘亲的娘家要把姐夫和他娘都带走怎么办啊。”
怎么办,要是真的能从裴老三手上把关氏要来的人家,裴元若心甘情愿跟着走,黄海扫了一圈自家妹妹和外甥,那还真是一点法子都没有。
第28章
谢家害怕关家找来,把到手的女婿带走。被安置在前院客房的韦管事心里也七上八下,觉得这次来岳州怎么事事不如意。
本来为了找到失散多年的姑奶奶就已经费了老大的劲儿,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大岁数的姑奶奶还是个没正经出过阁的姑小姐。
一打听姑小姐这些年来的际遇,心就往下沉了一截。
哪怕给人当个姨娘呢,也比给人当外室说出去好听啊。偏偏这主儿还不是个好哄的人,人家有儿子,过继出去了又如何,真碰到事上了,人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儿子。
这次关家派了两个管事出来,二管事留在府城应付裴家的人,韦管事是专门负责替府上在外面办差的小管事,来容县请裴元这种‘小事’自然是他来跑腿。
“管事,您说这谢家也真有意思,都说了咱们是京城来的,为的是要接姑小姐回去。他们家倒好,表面上看着客客气气,其实防备得很。”
岳州府本就不是什么大府城,之前打听到关氏的消息,他们都以为说明了来意,大小姐肯定能马上答应跟着去京城。
毕竟关家的大小姐,和高州通判家老三养的外室,这两者之间身份差距说是天差地别,一点也不过分。
不想那姑小姐不是个好说话的,连要求都不提,只说先把儿子接过去再说。这就是摆明了要走可以,但是要带着儿子一起走。
他们也是到了容县才知道这位小爷竟然自己把自己入赘给别人家了,这消息打了两人一个措手不及,本来就复杂的事,这下就更复杂了。
“在府城的时候就听旁人说,大小姐生的那小爷模样才情都好,还是个读了书的。得了这么个姑爷,要是你你舍得放手。”
“管事说得对,不过这种事讲究个你情我愿,小爷自己答应的……”
“此一时彼一时,跟着大小姐回咱们家,在京城就再没有人知道小爷的出身。留在这儿?”
真不是韦管事自视过高,谢家不过一个小小县城里开饭馆的人家,能给小爷什么?顶天也就是读书赶考的银子不需小爷操心。
这算什么难事,说句不好听的,这点子银子自己和严管事凑一凑都能凑出来,如何就到了要堂堂一个男子汉入赘的地步了。
院子就这么大,两人说话声音也没有刻意压低。
前院有老吴叔坐在门房外面守着,一张矮竹椅一把大蒲扇,就这么认认真真的守着,隐约听见两人说话的内容,脸色难看得吓人。
倒是裴元和谢九九站在门外廊下听得认真,脸上并没有显露出明显的不高兴。甚至耐心等里面说话声停了,才推门而入。
事关娘亲的身世和未来,裴元没有跟两人绕弯子,拱拱手道了一句路上辛苦,便很直接的问两人的来意。
关氏和几个兄弟姊妹长得都很像父亲,而裴元长得又像关氏。
韦管事看着跟府里老爷和大爷都有四五分相似,眉眼舒朗神情冷峻的年轻人。原本还因为裴家生出来的几分怠慢之心,此刻也全藏了起来。
事情不算复杂,就是关家老夫人病重,死之前还想找到当年扔在半道上的女儿。
而不管是自欺欺人还是不敢多想,关家一家子都从来没提过要是关氏流落到脏地界或是做了暗门子该怎么办。
哪怕是庞氏,这些年来也只说害怕女儿日子过得清苦受罪,别的话一句也不敢提。
这次出来找人,两个管事得着吩咐也只有一桩,要是找到了大小姐就赶紧把人带回去。
在关家的设想里,要是关氏是流落在寻常甚至清苦人家,那么不管是给银子还是后面再帮衬着,问题都不大。
要是关氏落到更不堪的境地里去,其实更好解决。什么样的女人拿银子赎不出来。赎出来了带回京城,回了关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有谁还能知道关家大小姐在外面经历过什么。
偏偏关氏的情况是两边不靠,裴家再怎么说祖上也曾在京为官,现在二老爷在高州任通判,那裴三爷还用儿子换了个总旗的武职。
这么一来,想要顺利把人带走,除了关氏自己愿意,裴家这边不能得罪得太狠了,裴元怎么安置也不能马虎,桩桩件件都是头疼的事。
主子不在,管事的就不敢把话说得太死,除了要把关氏带走是斩钉截铁的,其他话多少都有些模棱两可。别说裴元,就是谢九九也听得只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