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田婆子你怎么又来了,不是说了我家九九招赘这事我不同意,这事就成不了。”
“怎么成不了。娘,之前您跟我们可说得准准的,说是老二身子不好芝娘又小,家里归我当家。我既是当家,这话就算了算数。”
谢九九本来已经被她娘缠磨得躲回屋里不出来了,这下一听田婆子的动静赶紧迎出来。田婆子不是个没谱的人,上午刚走下午又来,必定是裴家那边的事情有回音。
正房次间里,黄娟头上箍着抹额,一副被谢九九气病了的样子,两只眼哭得肿眼泡一样,好似谢九九不是要招个女婿回来,而是要招个祸害回来一样。
“娘,我这几天嘴都说干了,这个道理您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那……”那不还是怕你找不着合心意的丈夫,怕上门的女婿不如别人家的姑爷走出去腰杆子硬,日子过得不顺心回来拿你撒气。
更怕刚上门的女婿处处都好,时间一长上门女婿不好当,那处处好也成了处处不好了。
“那还有文济呢!”本来都没什么话能拿出来反驳的了,看着跟在谢九九后面进来的儿子,黄娟灵光一闪就又想到了个理由。
“咱们家不是没儿子,你现在招赘个女婿回来,以后文济大了要成家,这家产怎么办。”
谢九九一听这话都笑了,她就等着自己这娘什么时候能想到这事上面来。谢文济没好气的拍拍自己额头,我的个亲娘诶,感情闹了这么久您才想到最要紧的事上。
“娘,您忘了咱们还是商籍呢,爹在世的时候已经张罗着要给这小子改籍。他今年十三,再过几年就该下场考试了,考不考得上且不说,这商籍我是一定要给他改了的。”
改了商籍,家里的田产家产放一边,云客来就不能是他的。
到时候真要是他能中个秀才,能有八十亩免税田,家里的田产自然要归到他名下,要是再往后还能考中,家里这点产业那还是问题吗。
要是考不中,那也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
“娘啊,人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咱们家如今就只能先看着眼前的忧走一步看一步,远处是个什么光景,咱们得先活到那时候再说吧。”
“那老二呢,这事老二怎么说。”女儿是哄自己还是说着说着来了真火黄娟分得清,这会儿谢九九明显就是有些不耐烦不高兴了。
这个大女儿是丈夫手把手教大的,也不说当男儿教养,但就是什么都要教给这闺女,谢九九发起脾气来,黄娟还真就有些怵。
“云客来能要回来就该归我姐,我听我姐的。”
谢文济当然清楚他姐对他的安排,自己是要考试的。家里这个情况光有饭庄产业不够,他就是削尖脑袋也要往仕途上靠。
“我本来也不乐意我姐嫁出去,就是芝娘,以后大了说不说人家也不着急,说不定那时候我出息了,还能再给您招个小女婿回来。”
谢德昌去世的时候谢文济才十岁,半大不小的年纪身体还不好,家里大多数事情都是谢九九这个姐姐在当家,他是真不乐意姐姐嫁人。
“再说,就我姐这个脾气,除了咱们谁家受得了。”亲姐弟在家一句话说不好,自己有时
候都能被她气得够呛,外人谁受得了她。
“去你的,什么就受不了了,我多讲道理一个人,少埋汰我啊,回去读你的书去。”
谢九九一把把谢文济推出去,这才转身笑着问田婆子,“婆婆上午刚走又来,想必是裴家那位少爷答应了?”
第8章
黄娟跟孩子掰扯事情的时候田婆子就安静看着,等到黄娟不哭了,谢九九也把事情差不多都说明白了,田婆子才把裴元的要求明明白白摊开来说清楚。
裴元提的要求并不过分,谢九九都没问亲娘的意思就点头答应下来。田婆子再去看黄娟的脸色,也比之前好了少许。
裴雨伯家那点事,县城里不少人知道。当时裴雨伯病得重了的时候,大家伙还都说裴雨伯看着放浪形骸但其实心里明白得很。
死攥着一个总旗的武职不放,裴家就不会管他。家里没个能担事的人管着,家里的下人长工再本分,一睁眼过的也是操心的日子。
用一个武职换了裴元回来,临终前好歹过了一段有人管有人伺候的舒心日子。现在裴元给他守完孝还愿意带着牌位入赘,倒是个讲道义的人。
很多时候挑拣婚事亲家,最要紧的都不是家世而是门风。自家的情况好人家不会让儿子上门做女婿,裴元这样的出身也谈不上什么门第讲究。
那么他这个人有没有道义讲不讲人情就凸显得格外重要,年轻的夫妻成亲以后好过那一阵子,再往后能过的和顺很多时候就得看良心了。
裴元是一个连死人都不想欺负的人,跟这样的人相处即便不是事事都好,起码心里不害怕,真到了过不下去的那天,也走不了大样子。
不过谢九九想的不是这些,裴元看似只提了一个很好答应的条件,但越是这样的人心中越是有丘壑,他是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才没打算跟自家细细掰扯。
可自己不一样,自己要过的日子就是这些家常琐事,他要是眼里放不下这些,再是知书达理恐怕也是不行的,这人必须得自己见一见才行。
“婆婆,有些话总劳烦您在中间传也麻烦,要不还是见一面吧。”
“这会儿就见?”
“婆婆不是说他字写得好,书也读得不错。就说文济打算跟他请教字上的功夫,您看行吗。”
都是要招女婿的人了,亲自挑一挑姑爷好似也不是什么特别难接受的事情。田婆子只犹豫了一小会儿便一拍大腿,“成啊,怎么不成。”
这还没说亲事行不行,闺女就要把人叫到家里来相看,黄娟在一旁听得手直哆嗦,心里却知道这事自己是再拦不住了。
干脆也不说话,摆摆手示意谢九九赶紧出去,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你想怎么就怎么,这闺女是管不了了。’
黄娟不情不愿地点了头,三日之后裴元便请了黄大舅作陪提着四样点心瓜果、两条大鲤鱼两只肥鸭、一坛子酒,跟着田婆子一起上门来。
黄大舅身姿魁梧,走路大步流星的。对于外甥女想要招赘这件事,他是一万个乐意。
外甥多像舅,在他看来家里这么多孩子就谢九九跟自己最像。只要不是真把她惹急了,对谁都能先让三分。其实骨子里犟着很,脊梁骨邦邦硬,是个能扛事的。
这么个姑娘,要是自家那姑爷还活着,别说一个裴元,就是县丞主簿家的少爷等闲都配不上。可现在不是姑爷死了嘛,他走得轻巧利索,留下这一家子妇孺就难了。
这几年黄大舅一直替外甥女私下寻摸着,不是这里不行就是那里不行。
家里妻子每次都劝,九九也不是样样都好的姑娘,光是那脾气硬得,就够人喝一壶的,怎么你还老想着给她找个样样都好的夫婿呢。
说是这么说,等到大舅妈自己被人拜托想要跟谢家攀亲,都不用跟黄大舅提她自己就先不乐意了。
知道是自家挑拣,更知道自家的孩子在家里人眼中就没有不好的地方,可改不了这个毛病有什么办法。
真就田婆子看中的这个裴元,瞧着还算顺眼。
模样好,读书知礼不迂腐,这两年衙门他除了帮着誊写文书,还有好些账面上的事他也愿意跑腿帮忙。
黄大舅在户房当差,负责整个县里的土地户口和赋税,每年光是把要交税的田粮收上来,就不是个轻省的差事。
衙门里吏员不够,到了忙的时候裴元都会跟着去下面乡镇村上帮忙收粮。老百姓日子过得不容易,裴元也不像衙门里有些老油条那样,过一道手就非要截下个三瓜两枣的。
不过他也不白忙活,他每次去村里都要带着曹勇和高义,他忙衙门里的事,那两人就忙着在村上收东西。
干鱼腊肉野兔野鸭、应季的菜蔬笋干酸菜,有什么收什么。收回来现在巷子口停一停,相熟的人家有想买的可以先挑选,等街坊四邻都买过了,再全部送去相熟的杂货铺子里。
因着是跟衙门一起下去的,一路上安全得很。到村上的时候驴车上也都是满的,全是油盐醋茶和针头线脑、不成匹的布头。
农忙时节村里的人一个个都忙得很,原本要往镇子上或是县城才能买到的东西,人家送到田间地头来,价格也跟自己去县城的铺子里买一样,一驴车的货往往用不了多久就能卖得干干净净。
每次这么往返一趟,不说赚多少辛苦钱总是能赚回来的。家里进项就这么些,曹勇和高义跟着这么跑一趟,能赚一点自然是一家子都高兴。
衙门里不止他一个帮忙的,人家也都是读书人。看他这样有人觉得挺好,就有人嫌他太世俗功利。
好似他一个从裴家出来的读书人,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营营役役,简直就是辱没了孔圣人,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
“怎么成不了。娘,之前您跟我们可说得准准的,说是老二身子不好芝娘又小,家里归我当家。我既是当家,这话就算了算数。”
谢九九本来已经被她娘缠磨得躲回屋里不出来了,这下一听田婆子的动静赶紧迎出来。田婆子不是个没谱的人,上午刚走下午又来,必定是裴家那边的事情有回音。
正房次间里,黄娟头上箍着抹额,一副被谢九九气病了的样子,两只眼哭得肿眼泡一样,好似谢九九不是要招个女婿回来,而是要招个祸害回来一样。
“娘,我这几天嘴都说干了,这个道理您怎么就是不明白呢。”
“那……”那不还是怕你找不着合心意的丈夫,怕上门的女婿不如别人家的姑爷走出去腰杆子硬,日子过得不顺心回来拿你撒气。
更怕刚上门的女婿处处都好,时间一长上门女婿不好当,那处处好也成了处处不好了。
“那还有文济呢!”本来都没什么话能拿出来反驳的了,看着跟在谢九九后面进来的儿子,黄娟灵光一闪就又想到了个理由。
“咱们家不是没儿子,你现在招赘个女婿回来,以后文济大了要成家,这家产怎么办。”
谢九九一听这话都笑了,她就等着自己这娘什么时候能想到这事上面来。谢文济没好气的拍拍自己额头,我的个亲娘诶,感情闹了这么久您才想到最要紧的事上。
“娘,您忘了咱们还是商籍呢,爹在世的时候已经张罗着要给这小子改籍。他今年十三,再过几年就该下场考试了,考不考得上且不说,这商籍我是一定要给他改了的。”
改了商籍,家里的田产家产放一边,云客来就不能是他的。
到时候真要是他能中个秀才,能有八十亩免税田,家里的田产自然要归到他名下,要是再往后还能考中,家里这点产业那还是问题吗。
要是考不中,那也是多少年之后的事了。
“娘啊,人家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咱们家如今就只能先看着眼前的忧走一步看一步,远处是个什么光景,咱们得先活到那时候再说吧。”
“那老二呢,这事老二怎么说。”女儿是哄自己还是说着说着来了真火黄娟分得清,这会儿谢九九明显就是有些不耐烦不高兴了。
这个大女儿是丈夫手把手教大的,也不说当男儿教养,但就是什么都要教给这闺女,谢九九发起脾气来,黄娟还真就有些怵。
“云客来能要回来就该归我姐,我听我姐的。”
谢文济当然清楚他姐对他的安排,自己是要考试的。家里这个情况光有饭庄产业不够,他就是削尖脑袋也要往仕途上靠。
“我本来也不乐意我姐嫁出去,就是芝娘,以后大了说不说人家也不着急,说不定那时候我出息了,还能再给您招个小女婿回来。”
谢德昌去世的时候谢文济才十岁,半大不小的年纪身体还不好,家里大多数事情都是谢九九这个姐姐在当家,他是真不乐意姐姐嫁人。
“再说,就我姐这个脾气,除了咱们谁家受得了。”亲姐弟在家一句话说不好,自己有时
候都能被她气得够呛,外人谁受得了她。
“去你的,什么就受不了了,我多讲道理一个人,少埋汰我啊,回去读你的书去。”
谢九九一把把谢文济推出去,这才转身笑着问田婆子,“婆婆上午刚走又来,想必是裴家那位少爷答应了?”
第8章
黄娟跟孩子掰扯事情的时候田婆子就安静看着,等到黄娟不哭了,谢九九也把事情差不多都说明白了,田婆子才把裴元的要求明明白白摊开来说清楚。
裴元提的要求并不过分,谢九九都没问亲娘的意思就点头答应下来。田婆子再去看黄娟的脸色,也比之前好了少许。
裴雨伯家那点事,县城里不少人知道。当时裴雨伯病得重了的时候,大家伙还都说裴雨伯看着放浪形骸但其实心里明白得很。
死攥着一个总旗的武职不放,裴家就不会管他。家里没个能担事的人管着,家里的下人长工再本分,一睁眼过的也是操心的日子。
用一个武职换了裴元回来,临终前好歹过了一段有人管有人伺候的舒心日子。现在裴元给他守完孝还愿意带着牌位入赘,倒是个讲道义的人。
很多时候挑拣婚事亲家,最要紧的都不是家世而是门风。自家的情况好人家不会让儿子上门做女婿,裴元这样的出身也谈不上什么门第讲究。
那么他这个人有没有道义讲不讲人情就凸显得格外重要,年轻的夫妻成亲以后好过那一阵子,再往后能过的和顺很多时候就得看良心了。
裴元是一个连死人都不想欺负的人,跟这样的人相处即便不是事事都好,起码心里不害怕,真到了过不下去的那天,也走不了大样子。
不过谢九九想的不是这些,裴元看似只提了一个很好答应的条件,但越是这样的人心中越是有丘壑,他是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才没打算跟自家细细掰扯。
可自己不一样,自己要过的日子就是这些家常琐事,他要是眼里放不下这些,再是知书达理恐怕也是不行的,这人必须得自己见一见才行。
“婆婆,有些话总劳烦您在中间传也麻烦,要不还是见一面吧。”
“这会儿就见?”
“婆婆不是说他字写得好,书也读得不错。就说文济打算跟他请教字上的功夫,您看行吗。”
都是要招女婿的人了,亲自挑一挑姑爷好似也不是什么特别难接受的事情。田婆子只犹豫了一小会儿便一拍大腿,“成啊,怎么不成。”
这还没说亲事行不行,闺女就要把人叫到家里来相看,黄娟在一旁听得手直哆嗦,心里却知道这事自己是再拦不住了。
干脆也不说话,摆摆手示意谢九九赶紧出去,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你想怎么就怎么,这闺女是管不了了。’
黄娟不情不愿地点了头,三日之后裴元便请了黄大舅作陪提着四样点心瓜果、两条大鲤鱼两只肥鸭、一坛子酒,跟着田婆子一起上门来。
黄大舅身姿魁梧,走路大步流星的。对于外甥女想要招赘这件事,他是一万个乐意。
外甥多像舅,在他看来家里这么多孩子就谢九九跟自己最像。只要不是真把她惹急了,对谁都能先让三分。其实骨子里犟着很,脊梁骨邦邦硬,是个能扛事的。
这么个姑娘,要是自家那姑爷还活着,别说一个裴元,就是县丞主簿家的少爷等闲都配不上。可现在不是姑爷死了嘛,他走得轻巧利索,留下这一家子妇孺就难了。
这几年黄大舅一直替外甥女私下寻摸着,不是这里不行就是那里不行。
家里妻子每次都劝,九九也不是样样都好的姑娘,光是那脾气硬得,就够人喝一壶的,怎么你还老想着给她找个样样都好的夫婿呢。
说是这么说,等到大舅妈自己被人拜托想要跟谢家攀亲,都不用跟黄大舅提她自己就先不乐意了。
知道是自家挑拣,更知道自家的孩子在家里人眼中就没有不好的地方,可改不了这个毛病有什么办法。
真就田婆子看中的这个裴元,瞧着还算顺眼。
模样好,读书知礼不迂腐,这两年衙门他除了帮着誊写文书,还有好些账面上的事他也愿意跑腿帮忙。
黄大舅在户房当差,负责整个县里的土地户口和赋税,每年光是把要交税的田粮收上来,就不是个轻省的差事。
衙门里吏员不够,到了忙的时候裴元都会跟着去下面乡镇村上帮忙收粮。老百姓日子过得不容易,裴元也不像衙门里有些老油条那样,过一道手就非要截下个三瓜两枣的。
不过他也不白忙活,他每次去村里都要带着曹勇和高义,他忙衙门里的事,那两人就忙着在村上收东西。
干鱼腊肉野兔野鸭、应季的菜蔬笋干酸菜,有什么收什么。收回来现在巷子口停一停,相熟的人家有想买的可以先挑选,等街坊四邻都买过了,再全部送去相熟的杂货铺子里。
因着是跟衙门一起下去的,一路上安全得很。到村上的时候驴车上也都是满的,全是油盐醋茶和针头线脑、不成匹的布头。
农忙时节村里的人一个个都忙得很,原本要往镇子上或是县城才能买到的东西,人家送到田间地头来,价格也跟自己去县城的铺子里买一样,一驴车的货往往用不了多久就能卖得干干净净。
每次这么往返一趟,不说赚多少辛苦钱总是能赚回来的。家里进项就这么些,曹勇和高义跟着这么跑一趟,能赚一点自然是一家子都高兴。
衙门里不止他一个帮忙的,人家也都是读书人。看他这样有人觉得挺好,就有人嫌他太世俗功利。
好似他一个从裴家出来的读书人,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营营役役,简直就是辱没了孔圣人,斯文扫地,斯文扫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