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她暗道自己不识趣,私下里黎黎不知道劝了他多少次,即使这两人皆是有口不能言的性格,至少行为上是一致的。
薛凉月想出这样玉石俱焚的方法,黎黎怎么可能毫无察觉?无论是作为师姐,亦或是作为从小到大的朋友,她怎么可能没有劝过?
“这是他的事。”黎黎伸手将薛凉月黏在面颊上的发丝撩开,用帕子擦了擦师弟一张血迹斑驳的脸。“我劝过又如何,总归是阻止不得。”
“可这世上只有你能劝得了他了!”奉英将自己划开的手掌紧紧握着,黎黎见她如此,自衣裙完好处给他撕了一块布示意她扎上。
奉英还是接了过来,将手掌包好。她抬眼看了看四周,声音细微。“且不说这事成功几率有多低,还有……你认为镇上那些女人会同意吗?”
“那是她们的圣物!届时你想没想过自己会被
哪样对待?”见黎黎毫无触动,只顾着擦薛凉月脸上的血。见状奉英急忙劝解她道,“此事完全可以当没发生过,只要你二人今后再也不会……回来。”
“离开这里,走得越远越好?”
黎黎停了手上动作,抬头看她。
良久,姑娘听到她的回答,却是又一句询问。
“奉英,你是王家人。难道不是最该恨这东西吗?”
“……”奉英貌似气急,站起身来。“可是,你与他一起长大,明明知道他做这件事如此危险,难道你就舍得看着他赴死?”
“不会眼睁睁看着。”黎黎道,“在此之前,我会帮他。”她望着这个族妹,仿佛她去须臾的那些时光都不存在似的,三人只在孤山一日一日的长大。
“我离开这里的第一天就发过誓,终有一天我会回来结束这一切。”
“记得拿那颗银杏树吗?”黎黎问她,不等奉英回答她又道,“我将它同族移往我住处,是为了每天提醒我不可忘记决心。”
“我既如此,他也是这样。”
“我既有决心,他也不会比我少到哪里去。”
“可是……可是,”奉英将想要说的话咽下肚,看着黎黎,她突然明白了这两人这几年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乡的。
祭祀,福轿,都只是他们假意顺从的方式,这样一来,他们既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成长,也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这自出生就将整个孤山族人困住的难题。
奉英颓然瘫坐下来。
“原来,你们一直是这样想的吗?”
“是。”黎黎看着她,一身凌乱的红衣昭示着昨晚她与薛凉月的战斗。“不死不休。”
好一个不死不休。
奉英只好在她的坚决中败下阵来。
良久,姑娘看着黎黎面无表情的脸,掏出一张干净的手帕摁上她眼角。
“这里,”她无奈而轻轻笑,“有血。”
*
“师兄,他们在那里!”沈阔叫道,“师姐!奉英姑娘!”
倒是黎黎转眼看见齐悠白,一双细眉紧紧皱了起来。
沈阔走得近了才见师弟是躺到了地上,忙自掏腰包又挤出一颗大药丸。
黎黎见沈阔来了,便将薛凉月交给了他,一把将齐悠白拉走。
“我从未见过你这样嫌命长的人。”她声音稍疲倦,想来是昨夜耗费体力过大。
“有些事情师兄还是不要掺合的好。”
“掺合?”齐悠白仍旧是那副温润面皮,似乎师妹见外的话对他造不成一丝伤害。“再说我是跟着沈师弟来的,说什么掺合不掺合。”
“小师妹呢?”黎黎质问道,“你让她孤身一人去了须臾?”
“无需担心,她很好。”
“什么叫做无需担心?”黎黎将他扯近了,“你明明知道她是因谁而来,为什么站在这里同我们成了师兄妹的……”黎黎看着他,试图在这人脸上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然而她失望了。
半晌她笑,“还是说,你又算了算?算到她生命无忧,所以才无需担心?”
他没有否认,黎黎便当他是承认了算过,便一切都不用说了。
她放开了他。
“这一切都和她都没什么牵扯,若要她掺合进来谁都不愿。”
“待在须臾,想来她会更安全。”
这是她和齐悠白都愿意的事。
*
薛凉月久久未醒,众人只得在离那破庙不远的平坦地方留了下来。
若非躺着的四师弟像是死了一样安静,几人或许会想起当年出春时的许多事情。几人之中唯有奉英仍有精力找来东西打算烤着吃,几人皆没什么胃口。
“现在是回不去了,想来众人已将院落围了个干净。“奉英道,递了一只烤好的兔子腿给沈阔,沈阔无奈接过,道谢。
“我曾答应过你告诉你他们二人的秘密,现在你却可以亲口问了。”
“黎黎,还不愿意告诉你这傻师弟吗?”语罢她有意无意看了齐悠白一眼,复又垂下眼帘。
“三师弟。”黎黎的面容在火光下显出,她看着沈阔。
“凉月和我当初同意你相随的目的很简单,无论我二人此行谁生谁死,需要有一个人赶回去至少告诉师父一声。”念及此黎黎略玩笑道,“但最可能是都活不下来。”
“届时就只有麻烦你。”
“抱歉。”
沈阔哪里听过黎黎这样歉疚的语气,忙摆了摆手。“师姐说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望向不远处邪气滚滚的破庙,“哪里住着的……是什么人?”
黎黎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叹了口气。
“薛沣。”
薛?沈阔低头看了看昏迷不醒的薛凉月。
“也是,”黎黎低下头,“薛凉月的父亲。”
孤山很久之前并不是只有女人的。几十年前,这里尚且算作一个热闹的镇子。
镇民靠山吃山,常常上山猎些山货送到别的地方售卖,大的小的都有。
家家日子如此。
但一到冬天,家里就只能等着吃着春夏的余粮过活,若遇上了难得的天灾,便只有咽雪水。要说怎么不上山去猎物,便是这山上有着一群穷凶极恶的豺狼,到了冬天狼尚且没有吃的,哪里还留得了给人吃的份。
也就是那年的冬天,连月的雪花飘的格外大。那时人都已经受饿了很久,住在镇子边上的镇长家却生了一个女儿。
她出生时哭声极为嘹亮,像是什么号召似的,漫天的大雪却忽而停了下来,露出一轮明亮的太阳。更有甚者饿得受不了了上山一看,发现山上豺狼经一夜之间被冻死了干净。
从此山下人再不用顾及,冬日里也敢上山寻觅吃食。
镇长给女儿取名庭雪。
黎庭雪。
再后来,镇民们将狼的尸体全扛下了山,熬过了那个冬天。
也是几天过后,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远游的老道长,直说镇长家的女儿有缘分,只需在再等上五年,他会来接走这姑娘,届时便可成为超脱凡尘的存在。夫妻二人自然舍不得,但还是答应了老道人。
五年转瞬即逝,庭雪依然长成了个颇为讨喜的孩子,老道人也按时到来,携来一个与庭雪同岁的女童,名唤李却灯。
“这孩子也和你们颇为有缘,庭雪我带走了,烦劳你们照顾却灯。”就这样,夫妻俩抱着满脸涕泪的李却灯看着自己同样哭肿了眼睛的女儿消失在眼前。
夫妻俩向来信奉因果循环,自然尽心尽力照顾着李却灯,将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照看着。却灯稍知礼些时,夫妻二人就告诉这姑娘她还有一个远在一边的姐姐,唤做庭雪。
一家人每年年夜饭都会多备下一双碗筷,等待那个可能再也不会回来的女儿。
却灯十六岁这年除夕,她正帮母亲摆好碗筷却听窗子吹来的冷风吹得母亲咳嗽不止,于是去关窗。
却见那窗外立着一个人影。
她愣愣地站在窗口处,凝视着那个一眼就认出来的人。即使她们只在小时候有过一面之缘。
“庭雪?”她轻轻喊道。
身后的咳嗽声忽地停了。
“庭雪?!”母亲自身后赶来,恰恰见那纤细绰约的背影转过身去,似乎要走。
“庭雪——”
母亲大声喊着,即使未见正面,但她怎会不认识自己的亲生女儿?
那身影闻所未闻般迅速消失了。
黎母跌落在地,咳嗽不止。李却灯忙伸出手去扶起母亲,只是她不愿意起,而是不住的哭喊着那个名字。
李却灯在那一刻感受到那人决绝转身的意思。
她恨他们。
自此之后,黎母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当年的镇长也早已不是镇长,除了每日出去走上几圈就只会坐在家门处唉声叹气,没过几年也去了。
李却灯在邻里乡亲的帮助下葬了母亲,又送走了父亲。
她明白这一切是由谁造成,却恨不起来谁。
只是那人会知晓吗?下次回来,她再看不到父亲与母亲了。
薛凉月想出这样玉石俱焚的方法,黎黎怎么可能毫无察觉?无论是作为师姐,亦或是作为从小到大的朋友,她怎么可能没有劝过?
“这是他的事。”黎黎伸手将薛凉月黏在面颊上的发丝撩开,用帕子擦了擦师弟一张血迹斑驳的脸。“我劝过又如何,总归是阻止不得。”
“可这世上只有你能劝得了他了!”奉英将自己划开的手掌紧紧握着,黎黎见她如此,自衣裙完好处给他撕了一块布示意她扎上。
奉英还是接了过来,将手掌包好。她抬眼看了看四周,声音细微。“且不说这事成功几率有多低,还有……你认为镇上那些女人会同意吗?”
“那是她们的圣物!届时你想没想过自己会被
哪样对待?”见黎黎毫无触动,只顾着擦薛凉月脸上的血。见状奉英急忙劝解她道,“此事完全可以当没发生过,只要你二人今后再也不会……回来。”
“离开这里,走得越远越好?”
黎黎停了手上动作,抬头看她。
良久,姑娘听到她的回答,却是又一句询问。
“奉英,你是王家人。难道不是最该恨这东西吗?”
“……”奉英貌似气急,站起身来。“可是,你与他一起长大,明明知道他做这件事如此危险,难道你就舍得看着他赴死?”
“不会眼睁睁看着。”黎黎道,“在此之前,我会帮他。”她望着这个族妹,仿佛她去须臾的那些时光都不存在似的,三人只在孤山一日一日的长大。
“我离开这里的第一天就发过誓,终有一天我会回来结束这一切。”
“记得拿那颗银杏树吗?”黎黎问她,不等奉英回答她又道,“我将它同族移往我住处,是为了每天提醒我不可忘记决心。”
“我既如此,他也是这样。”
“我既有决心,他也不会比我少到哪里去。”
“可是……可是,”奉英将想要说的话咽下肚,看着黎黎,她突然明白了这两人这几年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回乡的。
祭祀,福轿,都只是他们假意顺从的方式,这样一来,他们既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成长,也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这自出生就将整个孤山族人困住的难题。
奉英颓然瘫坐下来。
“原来,你们一直是这样想的吗?”
“是。”黎黎看着她,一身凌乱的红衣昭示着昨晚她与薛凉月的战斗。“不死不休。”
好一个不死不休。
奉英只好在她的坚决中败下阵来。
良久,姑娘看着黎黎面无表情的脸,掏出一张干净的手帕摁上她眼角。
“这里,”她无奈而轻轻笑,“有血。”
*
“师兄,他们在那里!”沈阔叫道,“师姐!奉英姑娘!”
倒是黎黎转眼看见齐悠白,一双细眉紧紧皱了起来。
沈阔走得近了才见师弟是躺到了地上,忙自掏腰包又挤出一颗大药丸。
黎黎见沈阔来了,便将薛凉月交给了他,一把将齐悠白拉走。
“我从未见过你这样嫌命长的人。”她声音稍疲倦,想来是昨夜耗费体力过大。
“有些事情师兄还是不要掺合的好。”
“掺合?”齐悠白仍旧是那副温润面皮,似乎师妹见外的话对他造不成一丝伤害。“再说我是跟着沈师弟来的,说什么掺合不掺合。”
“小师妹呢?”黎黎质问道,“你让她孤身一人去了须臾?”
“无需担心,她很好。”
“什么叫做无需担心?”黎黎将他扯近了,“你明明知道她是因谁而来,为什么站在这里同我们成了师兄妹的……”黎黎看着他,试图在这人脸上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然而她失望了。
半晌她笑,“还是说,你又算了算?算到她生命无忧,所以才无需担心?”
他没有否认,黎黎便当他是承认了算过,便一切都不用说了。
她放开了他。
“这一切都和她都没什么牵扯,若要她掺合进来谁都不愿。”
“待在须臾,想来她会更安全。”
这是她和齐悠白都愿意的事。
*
薛凉月久久未醒,众人只得在离那破庙不远的平坦地方留了下来。
若非躺着的四师弟像是死了一样安静,几人或许会想起当年出春时的许多事情。几人之中唯有奉英仍有精力找来东西打算烤着吃,几人皆没什么胃口。
“现在是回不去了,想来众人已将院落围了个干净。“奉英道,递了一只烤好的兔子腿给沈阔,沈阔无奈接过,道谢。
“我曾答应过你告诉你他们二人的秘密,现在你却可以亲口问了。”
“黎黎,还不愿意告诉你这傻师弟吗?”语罢她有意无意看了齐悠白一眼,复又垂下眼帘。
“三师弟。”黎黎的面容在火光下显出,她看着沈阔。
“凉月和我当初同意你相随的目的很简单,无论我二人此行谁生谁死,需要有一个人赶回去至少告诉师父一声。”念及此黎黎略玩笑道,“但最可能是都活不下来。”
“届时就只有麻烦你。”
“抱歉。”
沈阔哪里听过黎黎这样歉疚的语气,忙摆了摆手。“师姐说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望向不远处邪气滚滚的破庙,“哪里住着的……是什么人?”
黎黎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叹了口气。
“薛沣。”
薛?沈阔低头看了看昏迷不醒的薛凉月。
“也是,”黎黎低下头,“薛凉月的父亲。”
孤山很久之前并不是只有女人的。几十年前,这里尚且算作一个热闹的镇子。
镇民靠山吃山,常常上山猎些山货送到别的地方售卖,大的小的都有。
家家日子如此。
但一到冬天,家里就只能等着吃着春夏的余粮过活,若遇上了难得的天灾,便只有咽雪水。要说怎么不上山去猎物,便是这山上有着一群穷凶极恶的豺狼,到了冬天狼尚且没有吃的,哪里还留得了给人吃的份。
也就是那年的冬天,连月的雪花飘的格外大。那时人都已经受饿了很久,住在镇子边上的镇长家却生了一个女儿。
她出生时哭声极为嘹亮,像是什么号召似的,漫天的大雪却忽而停了下来,露出一轮明亮的太阳。更有甚者饿得受不了了上山一看,发现山上豺狼经一夜之间被冻死了干净。
从此山下人再不用顾及,冬日里也敢上山寻觅吃食。
镇长给女儿取名庭雪。
黎庭雪。
再后来,镇民们将狼的尸体全扛下了山,熬过了那个冬天。
也是几天过后,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远游的老道长,直说镇长家的女儿有缘分,只需在再等上五年,他会来接走这姑娘,届时便可成为超脱凡尘的存在。夫妻二人自然舍不得,但还是答应了老道人。
五年转瞬即逝,庭雪依然长成了个颇为讨喜的孩子,老道人也按时到来,携来一个与庭雪同岁的女童,名唤李却灯。
“这孩子也和你们颇为有缘,庭雪我带走了,烦劳你们照顾却灯。”就这样,夫妻俩抱着满脸涕泪的李却灯看着自己同样哭肿了眼睛的女儿消失在眼前。
夫妻俩向来信奉因果循环,自然尽心尽力照顾着李却灯,将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照看着。却灯稍知礼些时,夫妻二人就告诉这姑娘她还有一个远在一边的姐姐,唤做庭雪。
一家人每年年夜饭都会多备下一双碗筷,等待那个可能再也不会回来的女儿。
却灯十六岁这年除夕,她正帮母亲摆好碗筷却听窗子吹来的冷风吹得母亲咳嗽不止,于是去关窗。
却见那窗外立着一个人影。
她愣愣地站在窗口处,凝视着那个一眼就认出来的人。即使她们只在小时候有过一面之缘。
“庭雪?”她轻轻喊道。
身后的咳嗽声忽地停了。
“庭雪?!”母亲自身后赶来,恰恰见那纤细绰约的背影转过身去,似乎要走。
“庭雪——”
母亲大声喊着,即使未见正面,但她怎会不认识自己的亲生女儿?
那身影闻所未闻般迅速消失了。
黎母跌落在地,咳嗽不止。李却灯忙伸出手去扶起母亲,只是她不愿意起,而是不住的哭喊着那个名字。
李却灯在那一刻感受到那人决绝转身的意思。
她恨他们。
自此之后,黎母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当年的镇长也早已不是镇长,除了每日出去走上几圈就只会坐在家门处唉声叹气,没过几年也去了。
李却灯在邻里乡亲的帮助下葬了母亲,又送走了父亲。
她明白这一切是由谁造成,却恨不起来谁。
只是那人会知晓吗?下次回来,她再看不到父亲与母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