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如今鬼君也顾不上许多了,他管不了自己就这么离开会不会被希衡和玉昭霁追杀。
鬼君当即运气提身,想要从这滚滚浓云之中飞身出去,他如今继承的是凌虚神君的修为,自然轻盈如凤,步伐犹如魅影。
可惜,一道白色的剑影从他身后而来,剑影看似不疾不徐,却无论鬼君怎么提速、怎么变幻脚步,背后的白色剑影都如影随形,让人有一种天下皆为剑场的感觉。
鬼君冷汗淋漓,他几乎用尽了所有力气去逃跑,可是越到后来,身后的剑势越来越强,他甚至心底发冷,出现了幻觉。
在鬼君眼中,好像不只背后追逐自己的是剑,就连入目所见的风、云,全部都成了剑。
鬼君如今虽然占据了凌虚神君的修为和身体,但是道心却没有跟上,他只觉得眼前的一切宛如修罗场,都要来索他的命。
顿时,鬼君道心溃败。
道心溃败之后,他无法再从容使用凌虚神君的神力,很快便跌落下去,被希衡的剑影完全围住。
剑影犹如白绸,从天而降,鬼君更加难受,他趴伏着,昂起头,做出祈求的姿势:“求您……别杀我……”
希衡置若罔闻,但是也没有立即杀了鬼君,似乎在考虑一些别的事情。
倒是凌虚神君看不下去了,鬼君用的是他的身体,他的脸,却做出那等摇尾乞怜之态,实在是过于恶心。
凌虚神君咳嗽两声:“神君何必等待?你不直接格杀了他,若被他寻到机会逃走,哼,他虽然不济,却有我的修为,到时候他去作恶,恐怕也要平添许多血债。”
希衡没有回答凌虚神君,凌虚神君细看,却也看出了门道。
只见希衡所操纵的剑影,在分化、蚕食鬼君的修为,他周身的修为越来越少,鬼君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弱。
凌虚神君恍然大悟:“你不是心慈手软忽然要放过他,只是不想他死前自爆修为,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所以才这样杀他,你这样杀他的法子,可比一剑捅死他要让他痛苦得多,看来,你比我想象中要生杀予夺得多。”
凌虚神君这些话,希衡都听腻了。
别说他,就连玉昭霁都听厌了。
玉昭霁深知希衡的性格绝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但因为她素来的行为和气质,再加上正道剑君的声名,总让人以为她多么心慈手软,可以欺骗。
当然,这些人最后都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但玉昭霁还是听腻了。
玉昭霁见希衡没有回应凌虚神君的意思,便按了按眉心:“行了,你自身难保,还有空关心别人?选个坦荡的死法吧。”
玉昭霁将一柄充斥着魔力的匕首扔到凌虚神君的面前。
显而易见,无论是他还是希衡,都不会给凌虚神君活路。
凌虚神君盯着那柄匕首仔细看,起初是默不作声,后来,他才嘶哑着喉咙道:“你们知道了我的计谋,却没有告诉我,你们什么时候恢复的记忆和修为?是刚才的一瞬间,还是更早?”
他望着希衡,希望希衡来回答他的问题。
因为玉昭霁说的话,凌虚神君压根不敢信。
玉昭霁除了是神明之外,还是魔族的掌权者,一个政治生物。
凌虚神君下意识会排斥政治生物说的话,因为大多真假参半。
希衡倒也愿意满足凌虚神君这最后的请求。
她道:“没有具体的时间,你可以理解为刚才的一瞬间,也可以理解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知晓。世界的法则和意志,早就融入了我和他的法则和意志,你既然早被世界的法则发现,也就等同于,早就被我们发现。”
所以,从一开始,凌虚神君就没有一点能赢的可能性。
他起初抛弃了这方世界,到后来,这方世界抛弃他时,也一点不手软。
第549章 我愿化为心魔
凌虚神君作为上古神明之一,自然不缺悟性。
他如今大限将至,反而能跳脱出以往的执迷,更为客观清醒地判断一切。
然后,凌虚神君便发现他从一开始就错了。
最开始,先天混沌神树来警告他时,便代表着世界的意志早就发现了他,而这两位神明通过平衡清气和浊气,早就和这方世界的意志融得密不可分。
换言之,当时凌虚神君便应该收手,不应该来做这些事情。
他只知道希衡和玉昭霁行使神职,有重重阻碍和限制,却忘记了,这些阻碍和限制都是在他们拥有无上权力和神力的基础上让渡的,对他们来说,其实不值一提。
凌虚神君不再说话,闭目就死。
他能感受到周围炽盛的剑光和神力,似乎是希衡在以神力净化这许多的活死人、许多的亡者。
凌虚神君听到了复活的亡者倒下的声音,关节咔嚓咔嚓和地面相撞的声音,这些纷杂的声音从凌虚神君耳朵中掠过,不能让他有什么动容。
最让他动容、难以忽视的,却是周遭的气。
凡是神,对于世间浮动的一切都很敏感,花开花落、叶深叶褪,都难逃神的捕捉。
眼下,凌虚神君就捕捉到了一些气息。
这些气起初疲惫不堪,但慢慢的,被希衡的神力牵引着,变得安宁起来,仿佛是这些疲惫不堪的亡者,被人强行唤醒之后,做了许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今,他们重新归于尘土,倒是得到了安宁祥和。
而且,凌虚神君还从这些气中,分辨出了另外一些上古神明的气息。
这些上古神明,就是当初选择坐化,将能量还于天地的那一批。这些神明没了肉身,可是,却达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天地同寿。
可凌虚神君不赞同这种方式,他生而为神,是这天地该为神明让步,而不是神明为天地让步。
凭什么神明要为那些弱者让步呢?
凌虚神君选择了不坐化的道路,他这么的爱惜自己,可在今日身死道消之前,却又闻到了故人的气息。
凌虚神君忽然就不甘心了,他可以死,却不想被认为自己这一生都是错选,都是笑话。
凌虚神君睁开眼,眼中有些将死之人的暮气,却充斥着不平。
凌虚神君仿佛极力要证明自己对一样,忽然说:“这些金麓王朝的灵魂,为什么如此的愚昧不堪?”
希衡望过来,凌虚神君执著望着她,此时他不能和那些充斥在天地之间的上古神明残念沟通,便只想通过在言语上打倒希衡,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希衡敏锐地发现了凌虚神君情感上的变化,微微一顿:“愿闻其详。”
凌虚神君眼中满是冷意:“这些金麓王朝的亡魂,都是被天武皇帝、清风道国师等权贵层层盘剥而死,他们死时,无人敛骨,哪怕有一卷草席,都是奢望。而我,给了他们重新起来、报复的机会,他们却感到疲惫,他们再变成没用的尸体时,他们却感觉到了安宁,这不是愚不可及是什么?”
难道真的有人喜欢一直做跪着的奴才?不喜欢做站着的人?
就像当初那些坐化的神明……他们为什么愿意做天地的附属,而不愿意主宰天地呢?
希衡听出了凌虚神君的弦外之音,却也不慌着全然回答他,只捡最紧要的一个问题回答。
希衡道:“没有人喜欢一直做无用的、被盘剥的存在,但是,也同样没有人喜欢一直做别人的走狗,被人利用。这些亡者,在活着时是前者,死亡后被你复活,又成了后者。他们想要的公平、想要的有尊严,从未实现过。所以,他们才如此疲惫,再度沉睡后才如此安宁。”
凌虚神君不说话。
希衡的话看似徐徐,没有疾言厉色,却比狂风暴雨还要让凌虚神君觉得犀利。
她的言辞多么像剑,将这些亡者的生死都说了个清楚,亡者们,生、死、复活都从没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凌虚神君无言以对,他只能另辟蹊径般找寻别的辩经。
凌虚神君道:“是,他们的确生生死死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可这不就是正常的世界吗?这天地之间,如果人人都能得到想要的,还怎么运转?如果人人都有饭可吃,有乐可享,世上就不会有士农工商,不会为了生计而奔波,也就不会有了这个世界的精彩。既然……既然得不到是正常的,他们为什么还要感到疲惫?得不到,就报复一下,不好吗?”
凌虚神君说到这儿,忽然自嘲一笑:“还是说,报复,是不应当的?”
希衡当然不认为报复是不应当。
她一直很认可儒家经典中的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希衡道:“你所做的报复,是亡者想要的报复吗?亡者想要的,不过是杀死那些盘剥百姓的权贵,可你控制着亡者杀人,首当其冲的,不过是另一批百姓。”
凌虚神君摇头:“不是我想让那些百姓死,而是这世道本就如此,没有实力的人,到了哪里都是死。”
似乎凌虚神君也觉得这问题再辩下去,自己讨不到好,他话锋一转,终于露了真性。
鬼君当即运气提身,想要从这滚滚浓云之中飞身出去,他如今继承的是凌虚神君的修为,自然轻盈如凤,步伐犹如魅影。
可惜,一道白色的剑影从他身后而来,剑影看似不疾不徐,却无论鬼君怎么提速、怎么变幻脚步,背后的白色剑影都如影随形,让人有一种天下皆为剑场的感觉。
鬼君冷汗淋漓,他几乎用尽了所有力气去逃跑,可是越到后来,身后的剑势越来越强,他甚至心底发冷,出现了幻觉。
在鬼君眼中,好像不只背后追逐自己的是剑,就连入目所见的风、云,全部都成了剑。
鬼君如今虽然占据了凌虚神君的修为和身体,但是道心却没有跟上,他只觉得眼前的一切宛如修罗场,都要来索他的命。
顿时,鬼君道心溃败。
道心溃败之后,他无法再从容使用凌虚神君的神力,很快便跌落下去,被希衡的剑影完全围住。
剑影犹如白绸,从天而降,鬼君更加难受,他趴伏着,昂起头,做出祈求的姿势:“求您……别杀我……”
希衡置若罔闻,但是也没有立即杀了鬼君,似乎在考虑一些别的事情。
倒是凌虚神君看不下去了,鬼君用的是他的身体,他的脸,却做出那等摇尾乞怜之态,实在是过于恶心。
凌虚神君咳嗽两声:“神君何必等待?你不直接格杀了他,若被他寻到机会逃走,哼,他虽然不济,却有我的修为,到时候他去作恶,恐怕也要平添许多血债。”
希衡没有回答凌虚神君,凌虚神君细看,却也看出了门道。
只见希衡所操纵的剑影,在分化、蚕食鬼君的修为,他周身的修为越来越少,鬼君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弱。
凌虚神君恍然大悟:“你不是心慈手软忽然要放过他,只是不想他死前自爆修为,给这个世界带来麻烦,所以才这样杀他,你这样杀他的法子,可比一剑捅死他要让他痛苦得多,看来,你比我想象中要生杀予夺得多。”
凌虚神君这些话,希衡都听腻了。
别说他,就连玉昭霁都听厌了。
玉昭霁深知希衡的性格绝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但因为她素来的行为和气质,再加上正道剑君的声名,总让人以为她多么心慈手软,可以欺骗。
当然,这些人最后都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但玉昭霁还是听腻了。
玉昭霁见希衡没有回应凌虚神君的意思,便按了按眉心:“行了,你自身难保,还有空关心别人?选个坦荡的死法吧。”
玉昭霁将一柄充斥着魔力的匕首扔到凌虚神君的面前。
显而易见,无论是他还是希衡,都不会给凌虚神君活路。
凌虚神君盯着那柄匕首仔细看,起初是默不作声,后来,他才嘶哑着喉咙道:“你们知道了我的计谋,却没有告诉我,你们什么时候恢复的记忆和修为?是刚才的一瞬间,还是更早?”
他望着希衡,希望希衡来回答他的问题。
因为玉昭霁说的话,凌虚神君压根不敢信。
玉昭霁除了是神明之外,还是魔族的掌权者,一个政治生物。
凌虚神君下意识会排斥政治生物说的话,因为大多真假参半。
希衡倒也愿意满足凌虚神君这最后的请求。
她道:“没有具体的时间,你可以理解为刚才的一瞬间,也可以理解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知晓。世界的法则和意志,早就融入了我和他的法则和意志,你既然早被世界的法则发现,也就等同于,早就被我们发现。”
所以,从一开始,凌虚神君就没有一点能赢的可能性。
他起初抛弃了这方世界,到后来,这方世界抛弃他时,也一点不手软。
第549章 我愿化为心魔
凌虚神君作为上古神明之一,自然不缺悟性。
他如今大限将至,反而能跳脱出以往的执迷,更为客观清醒地判断一切。
然后,凌虚神君便发现他从一开始就错了。
最开始,先天混沌神树来警告他时,便代表着世界的意志早就发现了他,而这两位神明通过平衡清气和浊气,早就和这方世界的意志融得密不可分。
换言之,当时凌虚神君便应该收手,不应该来做这些事情。
他只知道希衡和玉昭霁行使神职,有重重阻碍和限制,却忘记了,这些阻碍和限制都是在他们拥有无上权力和神力的基础上让渡的,对他们来说,其实不值一提。
凌虚神君不再说话,闭目就死。
他能感受到周围炽盛的剑光和神力,似乎是希衡在以神力净化这许多的活死人、许多的亡者。
凌虚神君听到了复活的亡者倒下的声音,关节咔嚓咔嚓和地面相撞的声音,这些纷杂的声音从凌虚神君耳朵中掠过,不能让他有什么动容。
最让他动容、难以忽视的,却是周遭的气。
凡是神,对于世间浮动的一切都很敏感,花开花落、叶深叶褪,都难逃神的捕捉。
眼下,凌虚神君就捕捉到了一些气息。
这些气起初疲惫不堪,但慢慢的,被希衡的神力牵引着,变得安宁起来,仿佛是这些疲惫不堪的亡者,被人强行唤醒之后,做了许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今,他们重新归于尘土,倒是得到了安宁祥和。
而且,凌虚神君还从这些气中,分辨出了另外一些上古神明的气息。
这些上古神明,就是当初选择坐化,将能量还于天地的那一批。这些神明没了肉身,可是,却达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天地同寿。
可凌虚神君不赞同这种方式,他生而为神,是这天地该为神明让步,而不是神明为天地让步。
凭什么神明要为那些弱者让步呢?
凌虚神君选择了不坐化的道路,他这么的爱惜自己,可在今日身死道消之前,却又闻到了故人的气息。
凌虚神君忽然就不甘心了,他可以死,却不想被认为自己这一生都是错选,都是笑话。
凌虚神君睁开眼,眼中有些将死之人的暮气,却充斥着不平。
凌虚神君仿佛极力要证明自己对一样,忽然说:“这些金麓王朝的灵魂,为什么如此的愚昧不堪?”
希衡望过来,凌虚神君执著望着她,此时他不能和那些充斥在天地之间的上古神明残念沟通,便只想通过在言语上打倒希衡,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希衡敏锐地发现了凌虚神君情感上的变化,微微一顿:“愿闻其详。”
凌虚神君眼中满是冷意:“这些金麓王朝的亡魂,都是被天武皇帝、清风道国师等权贵层层盘剥而死,他们死时,无人敛骨,哪怕有一卷草席,都是奢望。而我,给了他们重新起来、报复的机会,他们却感到疲惫,他们再变成没用的尸体时,他们却感觉到了安宁,这不是愚不可及是什么?”
难道真的有人喜欢一直做跪着的奴才?不喜欢做站着的人?
就像当初那些坐化的神明……他们为什么愿意做天地的附属,而不愿意主宰天地呢?
希衡听出了凌虚神君的弦外之音,却也不慌着全然回答他,只捡最紧要的一个问题回答。
希衡道:“没有人喜欢一直做无用的、被盘剥的存在,但是,也同样没有人喜欢一直做别人的走狗,被人利用。这些亡者,在活着时是前者,死亡后被你复活,又成了后者。他们想要的公平、想要的有尊严,从未实现过。所以,他们才如此疲惫,再度沉睡后才如此安宁。”
凌虚神君不说话。
希衡的话看似徐徐,没有疾言厉色,却比狂风暴雨还要让凌虚神君觉得犀利。
她的言辞多么像剑,将这些亡者的生死都说了个清楚,亡者们,生、死、复活都从没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凌虚神君无言以对,他只能另辟蹊径般找寻别的辩经。
凌虚神君道:“是,他们的确生生死死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可这不就是正常的世界吗?这天地之间,如果人人都能得到想要的,还怎么运转?如果人人都有饭可吃,有乐可享,世上就不会有士农工商,不会为了生计而奔波,也就不会有了这个世界的精彩。既然……既然得不到是正常的,他们为什么还要感到疲惫?得不到,就报复一下,不好吗?”
凌虚神君说到这儿,忽然自嘲一笑:“还是说,报复,是不应当的?”
希衡当然不认为报复是不应当。
她一直很认可儒家经典中的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希衡道:“你所做的报复,是亡者想要的报复吗?亡者想要的,不过是杀死那些盘剥百姓的权贵,可你控制着亡者杀人,首当其冲的,不过是另一批百姓。”
凌虚神君摇头:“不是我想让那些百姓死,而是这世道本就如此,没有实力的人,到了哪里都是死。”
似乎凌虚神君也觉得这问题再辩下去,自己讨不到好,他话锋一转,终于露了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