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哇偶,好棒!”林西西双眼亮晶晶的,她的小金库又要增加了。
说干就干,都是行动派。
第二天下午下了学,林西西和俩哥哥便去摘芦苇叶。
专捡大叶子揪。
三人合力揪了满满两背篓才停。
连着摘了两天,回家又把摘好的芦苇叶一百张捆成一捆。
品相不好的叶子挑出来。
林老四去供销社送货的时候,就把这些芦苇叶送过去。
吴组长检查过后点点头,给了四分钱一斤的价格。
他就知道老四是个厚道人,就不是那偷奸耍滑人。
林,厚道人,老四摸摸下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夸他厚道。
怪不得他和吴组长处的好。
还是吴组长好眼光啊!
林东林南林西西得知价格,也很满意。
这个价格很公道了,要知道现在鸡蛋才四五分钱一个。
一斤芦苇叶比得上一个鸡蛋的价钱,很可以了。
他们采了两天芦苇叶有两百斤,算了算,能挣八块钱。
林大姑原先做临时工的时候,一个月有十六块钱,村里人已经很羡慕了。
相当于一位临时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算是可以的了,毕竟这是没有本钱的东西,只费了些人工。
在这个年代,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工了。
接连又摘了几天,差不多摘了有一千斤多的芦苇叶。
吴组长那边说够了。
林西西累瘫了,终于好好歇一歇,松口气了。
俩哥哥比她更累,她只管揪叶子,俩哥哥还要背回来。
虽然累,但分钱的时候,每人分了有十三块钱,俩哥哥也分了这些。
剩下的一块钱,兄妹三人一致决定等放假了带爸爸妈妈去国营饭店吃面。
数着钱,林西西嘴角直接咧到了耳后根。
林东林南也是高兴啊,满足啊。
这几天摘芦苇叶,都没时间割猪草给老太太送过去。
林西西和俩哥哥歇了几天,之后打了一背篓的猪草去和老太太说明一下,他们不是故意的。
林老太观察了下兄妹三人的劲头,还挺精神的,也都没累瘦,才放心了,“累不累?你们爹娘心可真大,竟然放心让你们去干活挣钱,把你爷都给气坏了,凶了你们爸爸一顿。”
兄妹三人这才知道,爸爸已经提前来和老太太说过了。
林西西软软的跑老太太怀里,说:“没事的奶奶,我们不累,你们不知道可挣钱了,我和哥哥挣了十几块钱呢!”后面的话林西西压低了声音,在老宅就这点不好,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声音稍微大点,说的话就会被人听去。
她也没说太清楚,只说了挣了十几块钱,并没有说是他们兄妹三个每人挣了十几块钱。
和林西西设想的差不多,老太太以为是他们三个一起挣了十几块钱。
这已经很了不得了。
十几块钱能抵得上工人的一个月的工资了。
要是让老太太知道是每人挣了十几块钱更震惊。
第167章 出事
林西西和奶奶说着话,林东林南去帮爷奶挖蚯蚓喂鸡。
陡然听到哪里有吵闹声。
林西西一愣,是从三房传来的。
在仔细一听,便听到林冬至的声音,比往常多了几分尖利。
林老太叹了口气,苍老的脸庞上满是无奈,她虽然生三儿子的气,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不管得意不得意这个儿子,她都是希望儿子好的。
只是三儿子一个大男人性子太老实没主见,一点儿没有大男人的担当,让她很失望。
若是娶个性子利索,思想正的媳妇,这日子还好过些,偏偏夫妻俩都是一样扶不起的性子。
明明家里人口简单,还整天闹的鸡毛满天飞。
突地那边传来林冬至歇斯底里的怒吼,房子本来就不隔音,林冬至又没压低声音。
林冬至在质问她娘为什么把钱给她姥姥。
林西西和老太太听了这话,便知道是因为什么吵架了。
老太太怒骂老三媳妇儿是个糊涂蛋,以后有她受罪的。
林三伯娘从开始春耕后,就没在去上工,她这胎怀的艰难,别说下地干活了,就是稍微多走两步路都不行,容易见红。
村领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林老三家里只有俩闺女,好不容易怀了孕,若是因为干活出点啥事,队里也担不起这个责任。都是男人,也理解男人盼儿子的心理,尤其是在乡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严重。
反正不出工就没有工分,一个人挣工分能不能养活的了三张嘴全凭本事,哦不对,是四张嘴,肚子里也算一个。
村里也有人也有人嘀咕,毕竟现在这妇女怀孕也不金贵自己,生孩子大多都是干到生产的,把孩子生在田地头的也不稀罕。
像林三伯娘这样怀了孕便不去上工的,非常少,若不是林三伯娘以前给众人留下踏实肯干少语的好印象,那风言风语怕是要满天飞了。
即便是这样也有不少风凉话。
好在林三伯娘不出门,连炕都不下,外面的话自然传不到她的耳朵里。
林三伯一个男人,平常从没和妇女们多说过一句话,也没人在他面前说风凉话。
俩口子日子过的倒清静。
林冬至此时愤怒极了,她曾经和她娘说的很清楚,把手里的钱捏紧点,别被姥姥几句好话就给哄走了。
说干就干,都是行动派。
第二天下午下了学,林西西和俩哥哥便去摘芦苇叶。
专捡大叶子揪。
三人合力揪了满满两背篓才停。
连着摘了两天,回家又把摘好的芦苇叶一百张捆成一捆。
品相不好的叶子挑出来。
林老四去供销社送货的时候,就把这些芦苇叶送过去。
吴组长检查过后点点头,给了四分钱一斤的价格。
他就知道老四是个厚道人,就不是那偷奸耍滑人。
林,厚道人,老四摸摸下巴,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夸他厚道。
怪不得他和吴组长处的好。
还是吴组长好眼光啊!
林东林南林西西得知价格,也很满意。
这个价格很公道了,要知道现在鸡蛋才四五分钱一个。
一斤芦苇叶比得上一个鸡蛋的价钱,很可以了。
他们采了两天芦苇叶有两百斤,算了算,能挣八块钱。
林大姑原先做临时工的时候,一个月有十六块钱,村里人已经很羡慕了。
相当于一位临时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算是可以的了,毕竟这是没有本钱的东西,只费了些人工。
在这个年代,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工了。
接连又摘了几天,差不多摘了有一千斤多的芦苇叶。
吴组长那边说够了。
林西西累瘫了,终于好好歇一歇,松口气了。
俩哥哥比她更累,她只管揪叶子,俩哥哥还要背回来。
虽然累,但分钱的时候,每人分了有十三块钱,俩哥哥也分了这些。
剩下的一块钱,兄妹三人一致决定等放假了带爸爸妈妈去国营饭店吃面。
数着钱,林西西嘴角直接咧到了耳后根。
林东林南也是高兴啊,满足啊。
这几天摘芦苇叶,都没时间割猪草给老太太送过去。
林西西和俩哥哥歇了几天,之后打了一背篓的猪草去和老太太说明一下,他们不是故意的。
林老太观察了下兄妹三人的劲头,还挺精神的,也都没累瘦,才放心了,“累不累?你们爹娘心可真大,竟然放心让你们去干活挣钱,把你爷都给气坏了,凶了你们爸爸一顿。”
兄妹三人这才知道,爸爸已经提前来和老太太说过了。
林西西软软的跑老太太怀里,说:“没事的奶奶,我们不累,你们不知道可挣钱了,我和哥哥挣了十几块钱呢!”后面的话林西西压低了声音,在老宅就这点不好,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声音稍微大点,说的话就会被人听去。
她也没说太清楚,只说了挣了十几块钱,并没有说是他们兄妹三个每人挣了十几块钱。
和林西西设想的差不多,老太太以为是他们三个一起挣了十几块钱。
这已经很了不得了。
十几块钱能抵得上工人的一个月的工资了。
要是让老太太知道是每人挣了十几块钱更震惊。
第167章 出事
林西西和奶奶说着话,林东林南去帮爷奶挖蚯蚓喂鸡。
陡然听到哪里有吵闹声。
林西西一愣,是从三房传来的。
在仔细一听,便听到林冬至的声音,比往常多了几分尖利。
林老太叹了口气,苍老的脸庞上满是无奈,她虽然生三儿子的气,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不管得意不得意这个儿子,她都是希望儿子好的。
只是三儿子一个大男人性子太老实没主见,一点儿没有大男人的担当,让她很失望。
若是娶个性子利索,思想正的媳妇,这日子还好过些,偏偏夫妻俩都是一样扶不起的性子。
明明家里人口简单,还整天闹的鸡毛满天飞。
突地那边传来林冬至歇斯底里的怒吼,房子本来就不隔音,林冬至又没压低声音。
林冬至在质问她娘为什么把钱给她姥姥。
林西西和老太太听了这话,便知道是因为什么吵架了。
老太太怒骂老三媳妇儿是个糊涂蛋,以后有她受罪的。
林三伯娘从开始春耕后,就没在去上工,她这胎怀的艰难,别说下地干活了,就是稍微多走两步路都不行,容易见红。
村领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林老三家里只有俩闺女,好不容易怀了孕,若是因为干活出点啥事,队里也担不起这个责任。都是男人,也理解男人盼儿子的心理,尤其是在乡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尤其严重。
反正不出工就没有工分,一个人挣工分能不能养活的了三张嘴全凭本事,哦不对,是四张嘴,肚子里也算一个。
村里也有人也有人嘀咕,毕竟现在这妇女怀孕也不金贵自己,生孩子大多都是干到生产的,把孩子生在田地头的也不稀罕。
像林三伯娘这样怀了孕便不去上工的,非常少,若不是林三伯娘以前给众人留下踏实肯干少语的好印象,那风言风语怕是要满天飞了。
即便是这样也有不少风凉话。
好在林三伯娘不出门,连炕都不下,外面的话自然传不到她的耳朵里。
林三伯一个男人,平常从没和妇女们多说过一句话,也没人在他面前说风凉话。
俩口子日子过的倒清静。
林冬至此时愤怒极了,她曾经和她娘说的很清楚,把手里的钱捏紧点,别被姥姥几句好话就给哄走了。